一字之差:藿香正氣水or藿香正氣液,功效大不同丨這些「撞臉」藥選錯有危險

許多人去藥店買藥,

往往一頭霧水:

比如“藿香正氣水”和“藿香正氣液”,

一字之差有什麼區別?

其實,藿香正氣水裡是含有酒精的,而藿香正氣口服液不含酒精。對於司機、或者正在吃頭孢等抗生素的人,最好選不含酒精的。

所以,

名稱相近的藥,一字之差,

功效卻有天壤之別。

一字之差:藿香正气水or藿香正气液,功效大不同丨这些“撞脸”药选错有危险

藿香正氣水VS藿香正氣液

相同處:都是口服液體制劑。

不同處:藿香正氣水裡含有40%-50%的乙醇,而藿香正氣口服液不含有乙醇。

感冒清熱膠囊 VS 感冒清膠囊

相同處:常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乾等症狀。

不同處:感冒清熱膠囊側重於治療風寒感冒,而感冒清膠囊側重於治療風熱感冒。

感冒清熱顆粒 VS 感冒退熱顆粒

感冒清熱顆粒——處方中配有大量的辛溫解表藥和清熱藥,以發散風寒為主,兼能清解鬱熱,宜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有蘊熱的感冒。

感冒退熱顆粒——處方中沒有發汗解表藥,均為清熱解毒藥,專功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主要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等。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溫胃舒顆粒 VS 養胃舒顆粒

溫胃舒顆粒的組成為黨參、附子、黃芪、肉桂、山藥、肉蓯蓉、白朮(炒)、山楂、烏梅、砂仁、陳皮、補骨脂,功效溫胃止痛。

用於慢性胃炎,胃脘涼痛,飲食生冷導致的胃痛等情況。

養胃舒顆粒的組成為黨參、陳皮、黃精、山藥、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乾薑、菟絲子、白朮,功效滋陰養胃。

用於慢性胃炎,胃脘灼熱,隱隱作痛。

小活絡丸 VS 大活絡丸

小活絡丸——祛寒活絡,行血止痛。用於風寒溼留滯經絡引起的肢體筋脈拘攣疼痛,或經絡間有溼痰、瘀血,而見腿、背間有一、二點作痛,或痺病日久,手足肌肉麻木不仁等症。

大活絡丸——祛風止痛,除溼豁痰,舒筋活絡。用於中風痰厥引起的癱瘓,足痿麻痺,筋脈拘急,腰腿疼痛及跌僕損傷,行走不便。

人參歸脾丸 VS 人參健脾丸

人參歸脾丸與人參健脾丸均有健脾補氣功效。

人參歸脾丸: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用於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月經量少,色淡。

人參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提醒

這些藥當零食吃很危險

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食物可以每天吃,但藥物可不行。這幾種,很多人都搞混了。

潤喉片

中藥潤喉片成分以一些有清熱解毒消腫作用的中草藥為主,脾胃虛寒者若長期服用,非常容易引起腹瀉。

為改善口感,輔料中常加入甜味劑如蔗糖等物質,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隨意服用。

需要含服時也不要總放在一個部位,可以適當調整位置,防止局部黏膜被較高濃度的藥物持續性刺激。

健胃消食片

按時按量服用是沒事,但如果沒有找到消化不良的具體原因就隨意服用,那壞處可就多了。消食片的主要成分是山楂,山楂中的酸性成分較多,當胃酸過多的人吃後,會使胃內的酸度急劇增加,有潰瘍病、黏膜糜爛較重的人會加重病情。

因此,這些人群吃消食片時要特別注意: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最好不要吃;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龜苓膏

經常口乾心煩、面部痤瘡、習慣性便秘的人,龜苓膏比較適合,能緩解症狀。

但是並不適合所有人當零食吃,而且不宜多吃,這是因為龜苓膏有清熱排毒的作用,偏於寒涼,一般胃寒和脾胃虛弱的人還是少吃為好。

阿膠蜜棗

阿膠和紅棗都有養血補血的功效,特別是阿膠還有補脾和胃、益氣安神、滋陰潤燥等作用,但棗子,尤其是阿膠蜜棗,吃得過多不利於消化和吸收,如果是胃熱患者或者消化不良者,多吃還容易上火,所以,阿膠蜜棗也要適量吃。

酸梅湯

正宗的酸梅湯是用烏梅、山楂幹以及少量陳皮和甘草熬煮成的,有消食和中、生津止渴、解暑化溼等作用。裡面的重點原料烏梅,富含有機酸,可促進唾液腺及胃酸的分泌,不僅生津止渴,還可緩解暈車等不適感。

正是由於烏梅中富含有機酸,所以胃潰瘍等胃不好的人要少喝,或者稀釋後少量飲用,以免對胃腸造成刺激,引起不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