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学数学题火了!你做对了吗?

最近,一道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题引发了朋友圈热议

一道小学数学题火了!你做对了吗?

这道题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不少人不假思索就开始算起来。“答案为19。”又有人算出了“30”的答案。俩人一对算法,前者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不细心。“前边一连串的都是加号,没看清最后一个加号斜着放的,不是加号而是乘号。”

这边好像刚明白点儿,又有人冒出了“20”的答案。前两种答案的人赶紧向第三种答案的人求教,再次恍然大悟,原来代表某个数的红色哨子图案在不同算式中是不一样的、在第三个算式中,红色哨子是两个叠加放置的,第四个算式中却只有一个哨子,把数量看清楚后,算出来的结果自然就不同了。

正当朋友圈中纷纷感慨这题出的有水平时,有人又提出了新答案:“结果应该是16吧。”

这下大家都有点蒙了,难道还有“小陷阱”没注意到?

给出第四种答案的人提醒到,算式中的小动物图案有的脖子上挂了红哨子,有的没挂。众人仔细一看,果然是这样,但脖子上的小哨子十分不明显,不经过提醒还真是轻易看不出来。这样,把脖子上的哨子也算在内的话,这道题的结果就是16了。

面对这种到处是“坑”的小学数学题,不少早已经脱离校园的成年人直呼“太可怕了,幸亏毕业得早!”

范老湿看过这种小学数学题后,感同身受!无论是哪种考试,都有明确的考试大纲,小学考试、考研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考试内容有限,考题的类型就那么多,不能出偏难怪题,又要出一些带有区分度的题目,那出题老师只能在题干设计上下文章了。拿我们管理类联考数学题来说,考试大纲要求只考察初等数学,知识点都很简单,所以有一些出题老师会在学生审题这个环节上设置考查点,题可能考生们都会,但只有细心的考生才能拿高分!若命题人再狡猾一些,会在题目设置上设计得更为刁钻,让考生连题目都读不懂,或者将核心考点隐藏在题目之中,近几年的考题尤其典型!

比如说【2017年】下面这道真题

【2017】在1与100之间,能被9整除的整数的平均值是

(A)27(B)36(C)45(D)54(E)63

【分析】1与100之间,能被9整除的整数为:“9,18,27,36,......,99”,它们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9.此题真正的考点是“等差数列”,而在题目已知条件中并未出现“等差数列”4个字,题目的已知条件中不再出现核心考点,这是近几年命题人的惯用手法。

更多对我们“管理类联考”命题方式的分析尽在社科赛斯!喜欢的小伙伴快快关注起来!

(来源:社科赛斯独家数学老师范子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