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臺灣衛教師葉桂春

陳大哥,你這次住院是哪裡不舒服?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糖友陳大哥

我的兩隻腳麻麻的,小腿肌肉有點痛!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臺灣衛教師葉桂春

我是糖尿病醫院共同照護團隊的衛教師,想和你一起討論,看看除了用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你的問題?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糖友陳大哥

不用啦!我只要住院調理調理就會好! 糖尿病這麼多年,我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我會處理,謝謝你!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臺灣衛教師葉桂春

陳大哥,雖然你沒講出來,但我知道你嫌我囉嗦,不過我也是想幫您控制好血糖,總之,您有問題可以隨時找我,好嗎?

四個月後,陳大哥再次入院。這次兩腳刺痛到無法工作,也影響了睡眠。陳大哥是一位出租車司機,每天坐在車子裡十幾個小時,午晚餐常常車子開到哪就吃到哪 ! 再次住院期間,陳大哥一改常態,積極參加控糖班的同伴支持講座,糖友們對於陳大哥的苦惱,都紛紛獻出計策,分享許多健康飲食與控制血糖的方法,並在衛教師與運動治療師的指導下學習足部照護與下肢伸展運動。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出院這天陳大哥認真地告訴我,他要多花點時間在健康飲食上,多吃青菜,少吃又油又肥的食物。在後續的隨訪裡我發現,陳大哥除了改變飲食習慣,現在也提早結束工作,在家吃晚餐並堅持鍛鍊。陳大哥說:會這麼努力地改變,主要是因為併發症帶來的痛楚只有親身經歷後才知道!

糖尿病所造成的周圍神經病變主要影響感覺神經與自主神經,其中又以感覺神經的症狀最顯著。周圍神經就像電線連接大腦和肌肉、皮膚、關節等組織,以執行動作和接受外界的感覺剌激。發生末梢神經病變時,就像施工時挖斷管線,或是颱風、雷電擊斷輸電的電纜,其結果就是不能傳遞信息,或有“漏電現象”,也就是造成“神經痛”的症狀。患者的手指尖、腳趾尖、手掌、腳掌、手背、腳背,整天會覺得像“觸電”一樣,“麻麻的”、“刺刺的”、“灼熱感”或是“螞蟻爬行”的感覺,這種感覺在夜晚、太熱或太冷的天氣會更明顯。有些症狀不太明顯的患者,則只會感覺皮厚厚的,比如赤腳踩在地上時,會覺得中間隔了一層皮。有些則會覺得走路不穩,像喝醉酒一樣。凡此種種,都有可能是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防治,主要是早期預防、早期診斷與治療。“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有效減緩神經病變進展的最主要方法,一般而言,空腹血糖應儘量控制在7mmol/L、飯後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7%以內。對於局部性神經病變的患者,適當的攝取蛋白質也有助於神經的修復。適度的散步、伸展運動、局部按摩、充足的休息睡眠等,可以協助減輕神經疼痛,必要時需由醫師開立處方藥物以改善神經病變的症狀。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良好的足部護理是糖尿病病友一項相當重要的自我照顧課題。以下介紹糖尿病患者自我足部照顧的“7要”與“7不要”。

足部照顧的“7要”是:

(1)每天要用鏡子檢查腳,特別是腳趾縫和足底。檢查有無裂痕、感染、水泡、皮膚變色、雞眼或厚繭

(2)每天要清潔雙腳;指甲修剪要剪成弧形,平齊趾端

(3)洗澡後,乾燥處要抹上中性乳液,保持皮膚溼度,趾縫保持乾燥,不要抹乳液,以防止足癬(腳氣)發生

(4)穿透氣舒適並且能包覆雙腳的鞋子

(5)天冷要戴手套、穿襪子來保暖

(6)定期讓醫護人員檢查足部

(7)每天要檢查鞋子是否有缺陷或異物

足部照顧的“7不要”是:

(1)不要光腳走路

(2)不要抽菸

(3)不用角質腐蝕劑處理厚繭

(4)不要未測水溫就踏入浴缸;如果糖友已有神經病變時,會對水溫感覺遲鈍,需由家人協助或利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約35~37℃) 以避免燙傷

(5)不使用電熱毯或熱水袋取暖

(6)不穿塑料鞋、太緊或太鬆的鞋子;不盤腿或翹腳

(7)不用剪刀或刀片修剪雞眼與厚繭。輕微的雞眼厚皮的處理: 用溫水浸泡足部 (不超過15分鐘),接著用軟刷子或浮石(火山石)輕輕往同一個方向摩擦,擦乾後抹上乳液,以修護摩擦過後的皮膚。每天漸進式的處理,如果仍無法去除或有發紅現象時,應找皮膚科醫師處理。

給你一百個控制血糖的理由!——淺談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

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好好照顧雙足,遠離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與截肢的夢魘,讓健康雙足陪我們一起走遍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