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能智慧校园平台YNedut」从课堂改革到全员育人

「依能智慧校园平台YNedut」从课堂改革到全员育人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是如何挣到10元钱的?”

“我去卖报纸了,刚开始张不开嘴,迈不开腿。”“我帮爸爸擦车挣了10元。”……

上面这段对话,发生在陕西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正挨个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文,作文的题目就是《你如何挣10元钱?》。

近年来,该校以“高新全人教育”为办学理念,打造了包括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课程、博融语文整合课程、智维数学生活化课程等在内的“高新全人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具备高修养、新视野,高技能、新思维,高审美、新情趣,高意志、新气质的“四高四新”少年。

改革从课堂开始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校长王志宏至今仍对自己10年前刚到学校任校长时的一段经历记忆犹新。

那时候,有的教师上课“偷工减料”,甚至独创出“作文批改法”:每篇作文后面附上一张白条,列上几个作文等级,教师只需在相应等级后面画钩即可。

“这还是搞教育吗?连作文批语都省掉了,还有什么是不能省的?”这件事让王志宏非常愤怒,也让他下定决心推进改革,精心打磨学校课程。

改革最先从课堂开始,王志宏带着全校师生边研究边实践,“双导双向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就此形成。

“双导”,即“导学”“导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问题,疏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双向”,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在交流中教师随机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激活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有了生命。

“五环节”是“出示目标—知识铺垫—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小结检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种强调师生双主体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改革,让西安高新国际学校的课堂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双导双向五环节’把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王志宏说。

融合整合打造特色课程

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从2014年开始,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又在“教什么”上下功夫,着力打造融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

破局从一个契机开始。2014年,学校从美国请来一批专家授课,结束后又邀请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首席代表孙连成到校交流,孙连成提到他们将美国小学生阅读量的统计数据和中国小学生的阅读量做了一个横向比较,结果让人非常吃惊,美国小学语文课时量居然是中国的5到6倍,两国学生阅读量上的差距更是超乎想象。

如何提高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基于这个问题,王志宏开始了语文课程的顶层设计:变革课程结构和课堂结构,通过整合语文课程,提高学生阅读量,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

学校于2014年推出“博融语文”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博融阅读”的方案和框架,实施成熟后,又于2015年上半年,在“博融阅读”的基础上推出“博融作文”。

“博融”是指博古今、融中外。“博融阅读”与“博融作文”是紧密联系的,以读代写,以写促读,最终达成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博融阅读”教学法则是以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整合、重构单元教学内容的策略,进行全盘考虑开展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评价的教学方法。

“博融”理念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有家长写来了感谢信,说‘博融阅读’推广以来,孩子的读书兴趣增加了,读书量也增加了,在家说话有时候能出口成章了。”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副校长洪霞高兴地说。

有了“博融语文”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在王志宏的设计下,通过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基础上的融合拓展,西安高新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构建立体化全员化课程体系

如今的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已经形成了富有“高新全人”特色、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

走进学校的STEAM实验中心,可以看到走廊里摆满了学生们的发明创造。其中,一名

「依能智慧校园平台YNedut」从课堂改革到全员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