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磨底」期重視幾大板塊低估機會

「红刊财经」“磨底”期重视几大板块低估机会

近期的指數雖然低迷疲弱,但一些積極因素正逐步累積,如金融去槓桿政策的適度放鬆、高毅景林等私募逆勢加倉、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等,都在預示著市場的變局可能即將發生。在市場出現整體低估的當下,是否就該選擇介入,以及該關注哪些板塊呢?

本週,《紅週刊》邀請了幾位知名投資人暢聊新形勢下的市場機會,在採訪中,雖然投資人們普遍認為短期上漲可能性不大,但都看到了好的信號,一旦這些轉變能夠確認,A股的牛市就來了。如林園認為,醫藥板塊獨立於大盤之外,正在走牛;翟敬勇判斷,叫停去槓桿將帶來一個實質性的轉變;陳理則認為,當前是天賜良機,當用桶來接黃金雨。

“磨底”過程仍在進行中

《紅週刊》:從盤面上看,地產、金融等板塊已經構築了底部小平臺,按照您觀察市場的方法,是否可以說磨底階段已經接近尾聲?

林園(林園投資公司董事長):在我看來,從2007年至今A股都處在熊市當中,這10年間都在消化2007年時產生的高估值,市場跌了這麼久,磨低的時間也會長一些。

翟敬勇(深圳市榕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我們觀察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的形勢,認為磨底才剛剛開始。首先從國內來看,上半年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出口總額為7.5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9%,遠低於去年同期15%的增長率。貿易順差9013.2億元,收窄了26.7%。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中美貿易戰引起的出口下滑,影響了出口企業的營收。

其次,中國去年GDP達到82.7萬億,房地產及相關產業鏈貢獻了34萬億,佔比超過40%。這說明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傳統經濟的增長還是離不開房地產的支撐。當房價被雙限政策摁住之後,宏觀經濟也好不到哪去。同時,去槓桿又讓煤炭、鋼鐵等很多企業頗為受傷,這些企業擠出大量產能,大幅減產,都成為了“傷兵”。

最後,反應到股市上,目前沒有多少人談論股票了,從2015年的高位跌下來後,A股有一半企業的跌幅超過50%,這是一個標準的大熊市。今年7月份以來,沒有一個行業是不跌的、是倖存的,投資者的悲觀情緒還很濃厚。

從國際角度來看,最大的變數在於美國,7月份美國國會宣佈拿出120億美元補貼農民,態度很鮮明:和中國較勁。在11月中旬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之期,特朗普可能會緩和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但接下來到11月之前的三個月,還是會延續緊張局勢。

整體低估與政策偏積極成市場未來轉向信號

《紅週刊》:您覺得哪些積極因素正改變著市場的方向?

林園(林園投資公司董事長):根據海通證券荀玉根的計算,目前A股整體估值約為14.8倍。過去100年間,全球主要指數的平均估值水平都在20倍以上,A股相較這些主要指數便宜了將近30%。目前市場中貴的企業更少,更具有吸引力了。

翟敬勇(深圳市榕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很多政策都出現了積極的轉變。7月23日,國家提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等,都是政策的一次極大放鬆。

之前,由於金融去槓桿,資金無法流入實體經濟,金融作為百業之母,雖然內部資金空轉的情況較為嚴重,金融去槓桿有其必要性,但這導致很多優質企業的資金運轉也出現了不利。而鋼鐵、煤炭等過剩行業的去槓桿,嚴重衝擊了企業的發展,這些企業現在都是“傷兵”。

不過,政策在有意叫停去槓桿。日前,德州推出了無本續貸,也即不需要還清本金,也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我們認為,這是對去槓桿叫停的一個重要體現,從這可以看出,政策或正在逐步暫停去槓桿。而這個轉變,正在將中國經濟從奔潰的邊緣拉回來。

所以現在政策底已經很明顯了:2600點到2700點或是中長期底部區域。不過,雖然去槓桿政策被叫停,但是想要在市場中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還不可能。在去槓桿過程中,很多企業傷痕累累,想要快速恢復產能,和市場中的企業競爭,還需要時間。

不過我們看到,政策也放鬆了場外資金的流入,如8月中旬險資加倉了滬深300、中證500;國家股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也有望入市,這都是未來的增量資金。不過現在這些資金還未放量,市場也就還未從底部走出來。

另外,對中美貿易戰要跳出來看,很多人認為中美貿易的摩擦是“戰爭”,但我們認為不是。特朗普是共和黨人,回顧一下共和黨人上臺後的執政情況會發現,共和黨的做法就是比較激進,例如老布什上任後就攻打了伊拉克,小布什上任後又進攻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特朗普上任後沒有對中國發動戰爭,只是在關稅、技術上實行遏制,這其實不是“戰爭”的意思,而是“冷戰思維”。所以中興事件、對出口商品徵稅在美國外交歷史上不是孤例事件,不是美國要開始針對中國了,而是共和黨的一貫戰略。

既然是冷戰,在沒有真正爆發戰爭衝突的情況下,矛盾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未來對中國的影響不會像現在這麼嚴重。

發新股、房價失控讓人擔心

《紅週刊》:在好的因素外,對於市場您最擔心什麼?

林園(林園投資公司董事長):過去10年,我們的市場一直在發行新股,這就導致我們的企業、產品是供過於求的狀態。不僅煤炭、鋼鐵等企業產能過剩,製造業的產能其實也是過剩的。可以看到,生意不好做、產品價格便宜,一瓶牛奶甚至比一瓶水便宜,這就是產能過剩的現實體現。家電、食品飲料,甚至醫藥都是產能過剩的行業,這些企業也就因為高度競爭,而存在經營的不確定性。

翟敬勇(深圳市榕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我最擔心房價失速,現在的政策目標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就意味著房價有可能下跌,但是限購、限貸政策的擠出效應,使很多人買房買在高位上,加上買房使用了天量貸款,所以一旦房價下跌,相當於融資買股票時爆發股災,後果可想而知。能不能維穩,就要看宏觀調控的藝術了。

如果房價能平穩降下來再企穩,A股的牛市就要來了。

陳理(上海實力資產CEO):我沒什麼好擔心的,一直抱著順其自然、禍福相依的心態。碰巧今天在群裡,有朋友問段永平一個問題:“近期國內普遍悲觀,迷茫,您在美國,能否從大局上談點看法。”阿段的回答很精彩,和我的觀點大同小異:“沒啥想法啊,為什麼悲觀啊?毛病也都是早晚該出來的吧,無非就是現在終於出來了。我拿著蘋果和茅臺,好像還沒啥負面影響。大局上,簡單講,該來的都會來的。”

優質銀行、地產標的被低估

《紅週刊》:目前,對銀行、地產等藍籌股的估值情況,您有怎樣的判斷?

林園(林園投資公司董事長):再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估值都不是很貴了。

陳理(上海實力資產CEO):這兩個行業都屬於高槓杆、週期性行業,對不同公司要區別對待。高品質特別是風控好的企業是低估的,風控不好的企業表面低估很可能是價值陷阱。原則上只能投資風控好的高品質企業,這兩個行業貪便宜很容易出問題。

何震(匯利資產總經理):這兩個板塊中,經營狀況比較穩健的企業目前被嚴重低估。2018年中報顯示,融創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87.7%;碧桂園同比增長72.49%;中國恆大同比增長63.56%,萬科這樣穩健的房企,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也有24.94%。但它們的PE都不足10倍,是嚴重低估狀態。

而銀行中,四大行以及股份制銀行中的中型商業銀行,都出現了資產質量轉好的拐點,目前PB只有0.8倍,相當於破產清算的價格,市場給銀行的價格打了7—8折。

醫藥、消費、能源股也具備較好投資價值

《紅週刊》:除了上述提到的板塊,市場中還有哪些機會?

林園(林園投資公司董事長):一些能源、運輸、醫藥企業的估值很便宜了,而且派息率有2%—3%,也超過了銀行的利率。另外,我們認為醫藥板塊最近1年一直是走牛的,雖然這一輪也出現回調,很多優質藥企股價下探30%,不過,在牛市中出現30%的回調也很正常。如果不考慮這樣的回撤,醫藥板塊的牛市還能走十幾年,醫藥指數基金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翟敬勇(深圳市榕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醫藥、消費、互聯網、人工智能領域。分別來看,看好醫藥是我們的一貫觀點,道瓊斯工業把GE剔除出去,納入了一家連鎖醫藥公司,GE從道瓊斯工業指數編制以來一直是成份股,現在換成了醫藥企業,這就是趨勢,我們要尊重趨勢。在醫藥領域內,我們把創新藥、生物製品、仿製藥、醫藥流通領域的龍頭企業都做了關注,重點看好30倍PE以下的企業。

消費領域,我們看好茅臺、海天、伊利。這些是經過市場充分競爭的企業,不用再做選擇了,就像北京二環的房子,買就可以了,未來成長性是確定的。

互聯網企業和人工智能企業我們目前沒有投資,因為A股還是在傳統行業中打轉,電商、泛娛樂、遊戲、旅遊等龍頭企業都在海外上市,蘇寧做了這麼多年還是不能躋身“互聯網”巨頭行列,互聯網的玩法是贏家通吃,A股目前沒有投資這些企業的暢通通道。

另外,一些分紅穩定的公司的PE已經跌到了幾倍範圍,例如機場、水電版塊中的企業。中國神華8月30日的PE是8倍,山西煤業PE為6.3倍,粗略估算,它們的分紅率為5%—6%,是較好的防禦性標的。

《紅週刊》:怎樣看待熊市帶來的低價格?應以怎樣的心態在市場中有所作為?

林園(林園投資公司董事長):現在的市場有錢就買,這個點位買指數沒什麼問題。

陳理(上海實力資產CEO):天賜良機,天下雨金,當用桶接。我提倡要有野性的工匠精神。平時要用工匠精神把投資研究做到極致,做好充分準備,對投資組合要精雕細琢、持續優化,但當重大投資機會來臨時,要像一頭野豬一樣撲上去,直奔咽喉,重倉出擊。優柔寡斷是把握投資機會的大敵。所謂錙銖必較,機會飛掉。

樂松(北京勝算資產總經理):下跌是最大的利好,當然要區分超跌底,波段底和大底的不同參與時間,我們現在之所以操作是不大相信至此還有連續暴跌,興許還有波段行情,搞個所謂的吃飯行情也未可知。

這與空倉等待是完全不同的心態和做法。有一種說法現在買3年後一定解套,這未免玄乎。選擇好股票,控制倉位並適當做些波段甚至短線的操作,心態上不能估值已經較低了買了睡大覺去,假如歷史的估值會創出新低呢?我們目前心態積極,適度朝左,該增加的增加,該減少或清倉的必須執行。預計2019年或最遲2020年或能迎來股市有一個好的投資機會。

「红刊财经」“磨底”期重视几大板块低估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