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磨底」 海外投資者爲何如獲至寶?

彼之敝草,吾之珍寶。

雖然中國股市勢將躋身2018年全球最差表現排行榜之列,但這也未阻止海外投資者鬥志昂揚爭相湧入。單是通過與香港交易所的互聯互通機制,海外投資者今年以來就已經淨買入了290億美元內地股票。

這標誌著海外投資者態度的巨大轉變。就在兩年前,對中國形勢的評論中關於“硬著陸”的措辭隨處可見,人民幣2015年意外貶值讓西方世界倍感驚慌,以至於引發了所謂的“耶倫賣權”,即美聯儲計劃中的加息步伐出現大幅放緩。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反差?

首先,鮮有海外投資者認為美國和中國市場的背離狀態可以持續。2018年以來,標普500指數的表現已經大舉超過滬深300指數29個百分點。

這種背離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貿易戰升級。中國對美有巨大的貿易順差,而且在這場紛爭中處於下風,還有數百億美元商品會被加徵關稅。不過,中國股市很大程度上依仗本地市場。據中信里昂證券估計,公開上市公司的總收入中只有3%來自於美國。相比而言,標普500指數面臨的風險敞口更大。

海外投資者還發現中國A股的估值更具吸引力。基於未來收益,境內股票目前比境外股票更便宜,這是2014年以來的首次。中信里昂證券分析師Mahesh Kedia估計,在這種市盈率情況下,如果歷史重演,內地股票未來12個月可能飆漲69%,實現正回報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