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對策|洪灝:股市“磨底”可持續一年以上,這些板塊有機會

策劃、撰文:李策

攝像:楊立培 姜一鶴

首席對策|洪灝:股市“磨底”可持續一年以上,這些板塊有機會


2018年資本市場跌宕起伏,外有中美貿易摩擦、新興國家貨幣接連貶值、美聯儲持續加息;內有金融去槓桿、信用違約頻發、資管新規和監管趨嚴格。內外夾擊,市場也震盪不安。

但最近,擴大開放措施不斷出臺,財政減稅降費力度加強,對民企扶持政策不斷加碼,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國內經濟正在發生變化,新的增長模式正在孕育。政策與估值底部已經出現,盈利底部何時到來,市場底部何時出現?2019年,資本市場是牛是熊?波動區間如何預判?又存在哪些結構性機會?每年的年中和年末,洪灝都會在一財高端訪談《首席對策》中展望接下來的經濟和市場,本期《首席對策》針對股市、樓市和匯市熱點問題,再次提問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挖掘出了投資者關心的諸多幹貨觀點。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 研究部主管洪灝在專訪中認為,中國經濟進入短週期底部區域,但對強勁復甦應降低預期。未來數月,隨著經濟活動出現減速,政策的支持力度將加強,進一步降準、降息和減稅、窗口指導貸款、放鬆房地產限制以及減弱供應側改革力度都有可能,對於中國巨大市場的外資准入也將進一步放開。在此風險情景中,股市觸底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點。從歷史上看,中國股市“磨底”可以持續一年以上。在此過程中,股市可能不完全是大小盤輪動的行情,而可能是板塊之間輪動的行情,在這個底部區域更應該去精選個股。

當《首席對策》問到行業機會、板塊行情及政策面對股市的影響,洪灝表示:註冊制改革解決了中國市場長期的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長遠來看是一個好消息,但短期是一個此消彼漲的過程,由於流動性有限的問題,還是會分流資金的。

創業板在前段時間跌到1300點以下的時候,其實它一個比較明顯的底部已經出現了;有可能我們會短暫的被外來的因素制約,導致上證指數稍微略低於2000點到2900點的區間來運行。

以下為本期《首席對策》訪談文字實錄:

牛市有多高,磨底的過程就有多長

一財 李策:很高興在一財 李策《首席對策》節目中又能專訪到你,每年的11月底和12月初我們都會回顧這一年的行情,並展望下一年的投資機會。你在近期的文章中預測上證指數的交易區間在稍低於2000點到2900點之間,有6個月會在2350點以上,是不是說今後還會有一個長期的探底過程,又存在怎樣的結構性的機會?

洪灝:非常榮幸可以再次跟你展望未來、回顧歷史,這個區間是我們最近對於A股未來12個月的預測,看上去有點寬,有可能我們會短暫地被外來因素制約,導致上證指數稍微略低於2000點的區間運行。最近上證指數最低到達2450點,這跟我們2350點的預測基本上是一致的,很多人看到上證跌到2450點的時候,期待一個V型反彈,認為上證從此再也不回頭,其實我們看A股的歷史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尤其是如果我們對大的牛市期望過高,那在大牛市到來之前,磨底的過程就越長。比如說2003年到2005年中旬,磨底了近2年時間,最後上證指數一下子達到6000點的高峰。從2013年到2014年中,上證磨底一年多後,大牛市到了5000多點的高峰。

有一句技術分析的術語說:牛市有多高,磨底的過程就有多長。在磨底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需要被重新進入價格評估,比如對未來增長的預期,經濟結構的轉型,經濟內生動力的換擋等。如果一個股市出現了V型反彈,比如2016年的2月份,在我們經過了幾次融斷之後,股市一下跌到2600多點,然後進行了V型反彈,漲到3600點。經過一年多的修復,一直到今年1月份,又重新從3600點跌回到2400點,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調整。

這個時候如果是一個V型反彈,其實有很多預期或者對未來的期待,沒有被正確地反應到價格上,你很難想象一天之內對未來所有的V型反轉,完全反應到價格上。所以,我們覺得雖然上證指數到達了一個底部,但我們對底部的定義可能跟市場共識完全不一樣,市場覺得到了底就要V型反彈,但我們覺得底部是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我們進行各種因素的重新計價,之後才會產生一個大的反轉。

一財 李策:你研究的模型或者說推導邏輯是什麼?可能很多讀者會比較好奇,請你介紹一下。

洪灝:我們是用股債收益率比較的模型來推導的。一般來說,市場的資金大致有兩種分配方式:一種是股票,另一種就是債券。從專業的角度來考慮,兩個市場的參與者不完全一樣,債券的參與者都是機構,股票市場的參與者仍然有一部分是散戶投資者,我們可以看這兩個部門的資金如何分配。當機構投資者看多債券,買債券的時候,導致債券的收益率不斷降低,價格不斷升高,這時候債券相對於股票就慢慢會顯得越來越貴。隨著機構在買債券的同時,也壓低了市場的利率,這時候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他往後看,往前看的時候,需要用的折現率就低了,或者機會成本就低了。這時候兩個部門之間慢慢地相互交匯,就會產生股票從一個點位進入另一個點位的行情。這麼多年以來,我們用的股債收益率比較的模型還是比較靠譜的。

比如2450點,其實就是在2016年2月那一次融斷暴跌之後我們預測的一個底部點位,但為什麼當時還有200點沒有掉到我們這個理論的點位?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有神秘的力量去支持市場的運行。所以當時雖然市場有反彈,甚至進入了一年多的修復,但由於這個預期沒有被重新塑造,對於未來結構性的轉變,重新進入價格的時間太短,就是沒有重新的預期,所以最終還是會跌回到2450點這個點位來。

今年殺白馬的行情比較明顯

一財 李策:今年的中國股市經歷了大幅震盪,你認為壓制A股的因素有哪些?明年的策略要注重什麼?

洪灝:今年一個最大的行情,很可能就是大家在年初都沒有,或者市場共識沒有認識到的,其實是一個殺白馬的行情,你是白馬,我就把你殺掉。甚至在海外市場也是這樣的,谷歌、亞馬遜、臉書、蘋果,這些都曾經是美股最大的大白馬,增長比較穩定,但估值較高,最近都被殺下來了,像蘋果這麼好的公司,都可以在幾個星期之內跌四分之一。

中國這邊的市場其實殺白馬的行情也比較明顯,大家都喜歡的白馬股——貴州茅臺,居然可以跌停。今年年初,市場估值一致,都認為可買白馬股,認為這是價值投資,其實不是。因為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會認為在每一個價格都可以產生價值投資,但對於一隻具體股票來說,當價格太高的時候你再買,就不是價值投資了。所以今年很多人沒有看清楚,今年就是一個殺白馬的行情。

今年壓制A股股票運行的因素有很多,大家很容易想到的一個就是中美貿易摩擦。但其實到了七八月份之後,美國要對中國2000億美元出口產品準備徵收關稅的時候,我們看到A股回報率已經不再創新低,基本上回到了2013年、2011年、2005年這樣重要的點位水平,短期看,貿易摩擦如果不繼續惡化,其實我覺得前段時間見到的底點蘊含了很多,10月份的低位已經計入了短期貿易摩擦的影響。

制約A股運行的因素還有很多,最重要的還有兩點,就是實體經濟今年是放緩的,無論從工業增加值,還是GDP增長率,還是從公司盈利增速,無一不是2018年中國經濟的反映,這是一個正常現象。週期性的減縮,我們好兩年放緩一年,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但今年制約經濟運行的,我覺得還有一些主動進行制約經濟的措施。

比如說供給側改革,這其實制約了供給端,供給端縮減,經濟自然增長率就會下降。另外就是去槓桿,今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表外業務和影子銀行的收縮,體現在實體經濟裡面,國內信貸增長速度基本上趨向於廣義貨幣M2的增長速度,從這個數據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表外業務和影子銀行收縮非常厲害。

與此同時,在表外業務收縮的同時,曾經很多依賴表外融資渠道的一些中小企業,就遇到了一些融資瓶頸,尤其當這家企業需要成長和發展,需要資金支持的時候,它遇到了一些困難。當然,現在我們的政策也發生了一些調整,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會看到,在政策託底下,這些部門重新得到信貸的支持。

底部區域更應該精選個股

一財 李策:上次你預測了今年一季度會出現大小盤輪動的行情,展望明年,你認為在盤面的角度,大小盤有沒有一個繼續輪動的表現?

洪灝:我覺得在所謂的磨底過程中,或者說當這個市場的價格重新進入經濟結構性轉型和成本的時候,可能它不完全是大小盤輪動的行情,而可能是板塊之間輪動的行情。

在這個底部的區域,我們覺得反而更加應該去精選個股,因為如果你要做指數交易,比如做指數期貨、指數期權,因為大盤下降很厲害,它會消耗你的交易成本。所以我不覺得在這個底部區域進行頻繁操作,是一個有效率的策略。我們覺得在這個時候,如果它磨底時間很長,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考慮未來中國經濟變成什麼樣,會產生什麼樣的投資機會,什麼樣的二級市場的股票可以買。

我覺得最明顯的就是經濟結構轉型,像醫療保健、消費金融,以及其他可選的消費板塊,還有教育,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看到的非常明顯的長期機會。

同時,2018年由於供給側改革壓縮了供給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經濟放緩,2019年如果我們經濟放緩的速度明顯,也不排除弱化一些供給側改革的制約。這時候我們看到像2018年跑得比較好的大宗商品,像螺紋鋼這種品種,到了2019年,供給側改革對價格的支持可能就不會那麼明顯。

幾大因素會制約港股

一財 李策:中國香港經濟和資本市場受美國加息影響較大,高盛在亞太區2019年策略組合報告中表示,給予中國香港股市“減持”評級,你在近期的觀點中也提到,港股將跑輸,可否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港股市場應該採取什麼樣的配置策略?

洪灝:不方便評論我們競爭對手的報告,我也沒有看過。但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考慮,2019年有幾個因素將制約港股,而且會比較明顯。一個就是人民幣匯率走勢問題,如果我們採取貨幣微調政策去支持經濟發展,同時美聯儲加息步伐不變的話,那麼這對人民幣產生的壓力還是會比較明顯的。港股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盈利來自內地,如果人民幣貶值,港股盈利一定會受到影響。

第二個更大的歷史性問題,就是內地市場的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問題,也就是國外投資者可以更多參與到內地資本市場上來。曾經香港市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境內公司在香港上市,國外投資者由於內地市場準入以及跨境資本流動的制約,他們選擇香港作為投資中國的一個替代股,所以你想象一下,隨著內地越來越開放,其實香港的吸引力反而是越來越小的。我們看到,比如三地互聯互通,北上的資金量遠遠大於南下資金,因為好的標的物,比如你要買白酒板塊、教育板塊、醫療保健板塊,很多好的公司其實都在A股上市,而香港是很難找到這些標的投資的。

註冊制改革大方向是正確的

一財 李策:最近科創板加註冊制引人關注,很多人都在問科創板會不會成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你前面也提到消費金融,包括醫療保健這些比較看好的行業,結合最近科創板的消息,你覺得會有多大的影響,怎麼看待新政策?

洪灝:我覺得這個政策的細節還沒有完全出來,但是它大的方向是正確的,就是註冊制的改革。這可能是一個更明顯的改革,這個時候我覺得它反而是解決了中國市場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就是我們規定誰可以上市,上市之後要賣多少錢。

一直到2018年以前,打新股都是非常好的策略,如果不打新我就買國債回購,很多人都這麼幹,每年可以保證正收益。如果註冊制推出來的話,公司是否應該上市由市場來決定,壞的公司就賣不出去,好的公司可以賣個好價錢,而且壞的公司不用佔領資本市場,消耗資本市場很大一部分資本。我覺得長遠來看,這是一個好消息,但短期總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你有一個長遠的利益,但短期還是要付出代價的,由於我們市場流動性有限,短期還是會分流一部分資金的。

美國股市進入下行週期

一財 李策:你近期認為,美股正進入短週期下行階段,可否請你解釋一下這背後的邏輯?A股之後是否還會受美股的拖累而承受較大的下行壓力?

洪灝:9月3日我們發表了一箇中美週期研究報告,我們的研究可以用量化的模型清晰地向各位展示,美國經濟週期是運行3~4年的時間,今年第三、第四季度之間,美股短週期已經開始衝頂並準備回落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美股市場劇烈波動的行情。在美股這波劇烈波動行情裡面,其實中國A股是沒有跟的,有時美股跌A股還在漲。

美國股市進入週期下行,只有重新把之前過於亢奮的預期消化掉才能進入一個新的週期。2018年美股盈利增長有超過一半是從減稅而來,我們覺得至少要把這個盈利過於樂觀的預期消化掉,美股才會穩定下來。同時還有剛才我們講到的殺大白馬行情。像蘋果這些股票,之前大家對它的預期非常大,有的人說它的估值還很便宜,因為它們增長很快。但問題是當你公司長這麼大的時候,很難避免不引起美國反壟斷法的關注,也很難避免這個公司越長越大,它的自然增長率就會慢下來。大家對這些公司股票增長的預期太過樂觀。

中國財政政策還有很大空間

一財 李策:我們還注意到你對明年的大勢研判,貨幣政策方面,你認為隨著經濟增速的下行,政府的支持政策也會加碼,今年對於貨幣政策的定調是穩健的,會不會明年穩健偏寬鬆,包括財政政策、赤字率會不會有一個由保守走向突破傾向?

洪灝:貨幣政策方面其實大家都看到了,基調開始轉了,降準仍然有空間,很可能年末之前再降一次,如果年末不降,2019年還是會降,降準的空間還是有的。降息的空間受到中美利差制約,以及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取決於人民幣匯率的底線在哪裡。基本上我們覺得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在7左右。

降息與否取決於政策對匯率的取向,財政政策很明顯有很大空間,我們中央政府的赤字率2.7%,非常低。

真正的赤字在地方政府,但我們看到,2019年假設所有的到期本金都能夠得到置換,其實2019年地方政府的赤字是大致平衡,到了2019年下半年才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失衡,基本上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從來沒有用過,可能是所有中國經濟裡面最漂亮的一張資產負債表,這可以派上大的用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相對2018年,2019年應該是一個邊際轉好的一年。

一財 李策:經濟的復甦受制於系統性的高槓杆,現在包括家庭、公司和政府部門的三張資產負債表都有所提高,但尚沒有達到臨界點,這個週期有沒有轉向的概率,概率有多大?投資者應該從你的研究當中注意到什麼?

洪灝:有的人把週期當鬧鐘,我們告訴大家短週期是3~4年,大家就開始計算,認為到了三年就開始轉向。其實不是這麼簡單,週期要轉向還是需要政策支持。中國實體經濟三個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一是政府,包括中央地方和地方政府,二是私人家庭,還有一個是公司,地方政府加槓桿給大家做各種各樣的公共服務,比如基建、教育、醫療以及公共安全等,私人家庭加槓桿很明顯是買房子,公司部門加槓桿是因為公司要運營、要發展。

同時,由於以前股票市場並不是很發達,註冊制沒有實行,所以公司上市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決策者。所以很多公司的融資方式還比較原始,就是去借錢,負債經營。在公司發展快的時候,這沒有問題,但當公司發展放緩的時候,債務問題就顯現出來了,因為以前的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不足以償還到期債務,這時候出現了一個資金週轉的問題。三個部門的資產負債表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所謂刺激政策才能夠有效用。

我們看一下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我們可以由下而上彙總五千多個債券的情況,以此去計算它什麼時候到期,要還多少錢。從這個角度考慮,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或者說償付能力要到2020年下半年才會明顯的增加,2015、2016、2017年發的地方政府債非常多。

從個人家庭槓桿率來看,過去兩年鼓勵加槓桿,居民加槓桿去房地產庫存,居民負債償付能力基本上回到了40%,也就是說100元的可支配收入,40元拿來還房貸,基本上等於2007、2011年的高峰。我們也知道,兩個高峰的後一年,即2008和2012年,基本上是中國經濟比較困難的兩年,所以我們並不能說明年中國家庭就沒有問題了,因為現在家庭槓桿率的確非常高,但還是有空間的。

中央政府剛才我講了,其資產負債表是最漂亮的,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用這張表去給大家託底。經過數據分析之後,我們覺得週期到了這個點位,週期放緩的跡象也非常明顯,增長、就業、通脹都在放緩,這時候需要政策進行微調去託底,在政策託底的時候,由於資產負債表還有空間,所以這個週期在政策的幫助下,會慢慢地迴歸。

中國股市結構性的問題一直存在

一財 李策:今年下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明顯,而且10月份的信貸數據出現了腰斬,政策偏向了穩增長,最後請你對股市、樓市、匯市做一個綜合性的展望概括。

洪灝:10月份信貸數據出現腰斬,還是有一個季節性的因素,每年10月份其實都是比較慢的季節。

債市方面,我覺得明年上半年至少是一季度之前,債券的收益率還有下降空間。也就是說債券的價格還是可以漲,這時候債券比股市對於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尤其考慮到風險回報之後。

股市略低於2000點是一個風險情境,對應的是外部環境的惡化。如果這些因素最後結果比大家想象的要好,我覺得股市應該在6個月以上運行在2350點以上,但是我並不同意現在市場的一些過於樂觀的預期,認為一定會進行一個V型的反彈。如果是那樣的話,希望越大,有的時候失望反而是越大的,要降低我們的預期。

匯率取決於我們對貨幣政策的取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左右,還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至少不會引發大規模資產資本跨境流動。

如果確認股市進入了一個磨底區間,如果以史為鑑的話,磨底的時間比大家想象的要長,而並不是一個V型的反彈,這個時候我們反而有時間和空間為未來大牛市的到來去佈局,這個大牛市我們指的至少是到5000點、6000點的行情。我們應該去仔細考慮,在大行情到來的時候,現在就應該考慮買什麼,因為到時候就買不著了。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用一個框架,看一下居民的消費籃子裡面,有什麼東西是漲價的。現在CPI大概在2%之下,大家覺得沒有通脹,但是如果你把居民消費的一籃子商品打開來看,你會發現食品和蔬菜沒怎麼漲,就是必需品沒怎麼漲,但是有一部分商品和服務上漲得非常快,教育、醫療、保健以及一些高科技消費,以及某一些個性化的消費價格是在不斷上漲的。這一部分商品價格上漲的動力來自於需求,或者說它們的供給遠遠小於需求,所以這一部分商品同比增長速度甚至可以達到兩位數以上。這跟大家的生活體會也相符合,比如說教育、醫療保健,大家都有排隊的經歷。

這些東西值得我們現在去佈局,到下一個牛市到來的時候,我們手上的東西就有上漲的可能。結構性的行情,我們每年都想著怎麼樣輪動、週期的輪動、大小盤的輪動等,其實我覺得中國股市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結構性問題一直存在,還沒有完全解決,我們現在開始解決科創板的註冊制,就是一個解決長期結構性問題的重要政策,但只要我們股市的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它就產生了結構性的機會,所以我覺得除了剛才講的教育、醫療、高科技消費那幾個板塊外,我覺得像創業板在前段時間跌到1300點以下的時候,一個比較明顯的底部已經出現了,不排除創業板會給大家一個再一次投資、再一次參與的機會。


首席對策|洪灝:股市“磨底”可持續一年以上,這些板塊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