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非常茴香豆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取得君位,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取得君位,此两君皆兵变而夺权;不同点在于李世民直接向父亲夺权,而朱棣是向自己的侄子夺权!为何朱棣不敢向父亲朱元璋夺权而李世民敢直接向父亲夺权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与诸君共同分享。

其一、李渊贵族出生,而朱元璋草根出生,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李渊本是关陇集团的豪杰,也是隋朝的太原太守,他出身高贵又长期是一方诸侯,养尊处优而无贫贱,起兵扫灭群雄全靠几个儿女,特别是二儿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安阳公主起了关键作用。李渊就相当于一个高级管理者,他只负责扯虎皮张大旗,至于披坚执锐战阵冲杀的事,他一概不做。因此李渊算不得一代雄主,他只能是时势造出来的一个贵族“英雄”。

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出生,而且他天赋异禀,无师自通,从小兵起步成为皇帝。老朱南征北战,一路消灭各地割据军阀,扫灭元朝残余势力,明朝的江山是他自己打下来的,朱棣起的作用不明显。老朱生性多疑,又残忍好杀,但凡有谋反的想法就会被立即处理掉,就算没有谋反的想法,只要有谋反的实力,也难逃一劫!如此一代雄主,朱棣避之犹恐不及,何敢造反?

其二、李世民与朱棣的势力不可同日而语

李世民做李渊的一支杀人利刃,他东征西讨,南征北伐,大唐的领土十有八九是他打下来的,大唐的军队十有八九是信服李世民的。李世民军权再手,又有帝王心术,自然可以顺利从父亲手中夺权,李渊是反抗乏力的。

朱棣虽然也追随明朝大将在战阵上冲杀过,武力值也不错,但是他的军功远远没有李世民多,势力也没有李世民大。要不是老朱想分封自己的子女,朱棣也不可能成为有兵权的燕王。最后就算朱棣成为了燕王,掌管的部队也只有明朝的十分之一,数量并没有优势。他想起兵反父亲也严重缺乏势力。

其三、李世民与朱棣的处境不一样

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他的势力严重威胁到太子李建成,也严重威胁到皇帝李渊。在皇帝与太子党的攻击下,李世民再不绝地反击,那么他必死无疑;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夺得最高权力,李世民才挺而走险,发动了兵变,造了父亲的反。

老朱虽然残忍好杀,但是对自己的子女还算宽容,并没有动过诛杀朱棣的心思。老朱觉得四儿子朱棣英武神异,很像自己年轻时候,因此封朱棣为燕王,掌管数万大军对抗蒙古。老朱对朱棣如此看重,还委以重任,作为儿子的朱棣完全没有反的必要。


大秦铁鹰剑士


很简单,李世民和朱棣水平差不多,但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差距太大。如果朱棣敢在朱元璋在世时造反,信不信朱元璋能把朱棣打回他娘胎里去。

先说李世民和李渊父子,两人差距不大,所以李世民敢冒险一搏

历史上,李渊被塑造成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皇帝,李世民则是唐朝第一明君,以至于有些不太懂历史的会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这很可能当时史官为了吹捧李世民造的假。

李世民出生于598年,少年时就跟着李渊南征北战,李渊晋阳起兵时,李世民20岁,心智体力完全成熟,和李建成、李元吉哥几个一起辅佐父亲,并肩奋战,立下不少战功。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李渊的几个儿子中当属第一,这是毫无悬念的。

破薛举薛仁杲,败宋金刚、刘武周,巩固唐朝后方,虎牢关一战,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这两个最大的敌人,后又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这些都是李世民实打实的功绩,为唐朝统一华北立下社稷第一功,因此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其时已经是仅次于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的第三号人物。

626年,李世民29岁,秦王府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明着看是长安城内仅次于皇帝、太子府的第三大权力中心,实际上李世民的实力已在皇帝和太子之上。

由于长期带兵打仗,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极高,心腹众多,而李渊、李建成因为亲自带兵打仗少,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而军队是政变成功能与否的最关键因素。

李渊、李建成还有一处败着,他们已经觉察到李世民势力的膨胀,李建成甚至已经想要除掉李世民,却迟迟没有动手,也没有迅速把他赶出京城,就让他呆在身边,才给了李世民冒险的机会,使得李世民可以在短时间内除掉对手,掌控局面。

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能力都不差,但李世民更占据优势,他的威望、能力、权谋比父亲和长兄都要强,又掌握着主力部队,住在京城,所以他敢冒险一搏,成功性很大。

再看朱棣和朱元璋,爷俩差距太大,朱棣不敢造次

当了皇帝以后的朱棣确实不比朱元璋差很多,永乐大帝的名号也不比洪武大帝差多少,但朱元璋在世时,朱棣的能力水平还是差的太远,差到不敢有任何想法。

朱棣出生在1360年,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带兵打天下,等朱棣长到17岁,可以帮助父亲的时候,明朝已经建立好几年,没有他发挥空间了,所以朱棣没能在明朝开国过程中做出贡献。

朱元璋是个明白人,他吸取其他朝代混乱或灭亡(包括玄武门之变)的经验教训,早早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把其他儿子全都分封为王,干出京城就藩,目的就是让他们彻底死心。

朱棣到北京就藩后,经常和蒙古打仗锻炼身体,成绩不错,在军队中积累了人望,跟其他兄弟相比军事才能是最强的,但相比李世民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的贡献,朱棣就太逊了。

李渊在世时,李世民在唐朝堪称开国功臣之首,名义上的三号人物,实力上的一号人物;朱元璋在世时,朱棣对明朝开国屁毛贡献都没有,不用说朱元璋,那些开国将帅个个都能秒杀他,他哪里来的胆子造反?

李渊跟朱元璋一比,能力上是天壤之别,李渊是养虎为患

朱元璋的江山是一刀一枪拼下来的,他本人就是军队最高统帅,亲自带兵打仗,对将领和整个军队保有完全控制权,不像李渊那样靠李世民包打天下,把儿子给养肥了。

朱元璋有一个聪明之处,他不但把其他儿子赶到外地做藩王,还严格限制他们的兵力,并且禁止藩王进京,这相当于把藩王给阉割了,基本杜绝了藩王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即便朱元璋不停地杀功臣,但后来朱棣造反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光是靖难之役和朱允炆就足足打了3年。若是换成朱元璋在世,朱棣连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

如果李渊当初学朱元璋这一招,恐怕李世民也不能如此轻松夺取皇位。

试想,如果李世民像朱棣那样早被安排到外地就藩,李世民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机会,即便他公开造反,李渊和李建成也可以从容应对,李世民绝不敢轻易冒险。

归根结底,李世民和朱棣的水平或许差不多,但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差距太大,若把李渊换成朱元璋,李世民绝不可能得到“玄武门之变”的机会。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个问题问得好。一方面,李世民和朱棣确实有不少类似的地方,比如作为非第一顺位的接班人,他们都非常能干,都赢得了天下,都开创了盛世。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很多不同点,比如李世民的江山是从父兄那里抢来的,朱棣是从侄儿那里夺来的。

那为什么李世民敢在李渊还在世的时候就动手抢班夺权,可朱棣却不敢呢?

第一,李世民比朱棣更有本钱和筹码——开国战功。李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的功劳太大,几乎是李唐的战神,尤其是虎牢关决战,以2500骑兵击破窦建德10万大军,一举奠定胜局。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唐的江山。这一点,朱棣完全无法比。朱元璋驱逐北元和扫平天下群雄的战争中,大家记住的是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朱棣还真轮不上。从这一点上说,朱棣比李世民差得远。

第二,李渊在立储问题上不如朱元璋有智慧,给了李世民机会。可能是出于皇帝维持平衡的考虑,李渊担心李建成当太子时间过长,形成一套稳定的班底,对自己的皇权形成一定压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必须抬出一个人来制约太子,维持平衡,这个人就是李世民。李渊不止一次对李世民许愿,想立他为太子。李世民也许本来没和哥哥争位的想法,但经不住李渊一次次诱惑,最终兄弟反目,手足相残。反观朱元璋,早早立下太子朱标,并辅之以名师猛将,更从未流露过换储的想法。一早就断绝了其他所有王子的想法。可以说,如果太子朱标不是英年早逝,朱棣也就只能一辈子在北京吃吃涮羊肉。

第三,李世民的身份和血统比朱棣高贵,抢班夺权更有合理性更容易得到支持。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一样,都是李渊皇后独孤夫人所生。所以,他们都是嫡子,唯一不同只是建成年长为兄,世民年少为弟。在古代,嫡庶之别大过天,李世民这个嫡子的身份,使他更能得到很多人支持,这也是他夺位的底气之一。再反观朱棣,他的生母到底是谁,可能是千古之迷。从明朝中期开始,就有很多人质疑其生母不是马皇后,大文学家钱谦益也提出过疑问。甚至有人怀疑朱棣故意抹去了自己生母的历史,只承认马皇后,这更说明了嫡庶在古代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说,无可争议的嫡子李世民,完胜黑幕重重的“假嫡子”朱棣。

综上所述,李世民在战功、实力、身份、血缘等几个方面都完胜朱棣,而朱元璋在对待接班人问题上的坚定也远超李渊,所以,李世民敢对父兄直接动手,而朱棣根本不敢。

1.欧阳修:《新唐书》

2.张廷玉:《明史》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一句话,李世民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是因为他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野心。而朱棣不敢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发动“靖难之役”是因为他既不敢又没有这个实力!

所以,我们可以先总结一下,皇子夺位的两个必备条件,一要有实力,二要有野心,两者缺一不可。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李世民和朱棣当时的实际情况。


首先来看李世民。李世民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便被李渊委以重任,统帅三军征战四方,攻长安,破薛举平定陇西,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山西,再灭窦建德,王世充收河北,河南,可以说大唐的天下多数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也因此大唐得以入主中原,伺机收取天下。统军生涯不仅让李世民立功无数,也培养了一批效忠于他的人才,而这些人也成为日后参与谋划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骨干。唐朝一统后李渊鉴于李世民军功甚大封他为天策上将,准其开天策府,封他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首府在洛阳,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这两个职位,这里我解释一下,在古代只有最高级官员如宰相,大将军,三公可以开府,开府就是自行招纳属僚,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其实就是可以公开招募培养亲信!在唐初,能自行开府的除了太子府便是只有这个天策府了。而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说白了就是黄河以东归李世民管,首府在洛阳。李渊这么做明显就是把大唐一分为二,让他们兄弟俩分治。我们可以想想身为太子,身边竟还有一个地位,权势和自己不分上下,实力甚至比自己还大的秦王,再加上李渊也曾透露过想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能不担心,能不视李世民为眼中钉肉中刺吗?而李世民得到李渊如此的重赏和允诺,再加上周围聚拢了一大批人才,朝廷上下也多半是他的人,手中又有军权,这样的李世民能不心动,不渴望皇位吗?

所以说李世民敢在李渊活着发动“玄武门之变”,而且事实上玄武门之变必须得在李渊活着时候发动,否则等到李渊死了,李世民再行动那就真的是谋反了,这“谋反”的罪名一旦做实,就真的洗不掉,而李渊活着性质就不一样了,杀掉李建成,口中还苦苦念叨“太子造反,早有谋逆之心,杀李建成实在是迫不得已”,然后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再然后逼其退位,这一套下来不仅皇位到手,更是成功为自己洗白,真是一箭双雕!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朱棣。朱棣和李世民的皇位都是夺来的,但朱棣的情况和李世民大不相同!首先是他们的爹不同,朱元璋比李渊狠,比李渊厉害,朱元璋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军事能力强,战略眼光远,所以他会识人,会用人,明朝是在他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而不是朱棣,明朝建立的时候朱棣才八岁,根本不可能带兵打仗,所以明初的将领,开国功勋是绝对忠心于朱元璋而不是朱棣,还有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从很早的时候就被朱元璋教导培养,朱元璋对他寄予了厚望,且朱标生性仁孝,善良,对弟弟们也都非常好,在弟弟们的心中朱标也是很有威望,所以朱标被立为太子那是众望所归,连朱棣也是心服口服,甘心去北京为大明朝为他的哥哥守边。而朱元璋的狠在于,他前期为了朱标,后期为了朱允炆,不惜大肆杀害开国功勋而不念一点往日旧情,要知道有时候一起共过患难的兄弟比亲生孩子的感情还要深,连这些人都忍心杀,如果朱棣有谋反之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朱元璋为了朱标,为了朱允炆也一定会对朱棣痛下杀手,毫不顾念父子之情!

所以面对既狠又厉害的父亲,面对仁孝,感情至深的哥哥,于情于理朱棣都不会也不敢有任何谋逆之心,事实上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为了向朝廷表决心,他连自己的王府部队都交给了朝廷,那个时候他几乎就是朱允炆的掌中物,只是朱允炆逼的太急,而朱棣也并不是一个听天由命的人,把他逼急了,他不会继续坐以待毙而会争取最后的生机,所以他发动了靖难之役,在以后的四年时间,朱棣也曾多次差点命丧疆场,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朱棣的实力比朝廷还是差很多,起兵那也是万般无奈,和李世民一比,确实凶险万分。



所以李世民敢在李渊活着发动“玄武门之变”而朱棣只有在朱元璋死后才敢发动“靖难之役”,这都是有自己各自原因的。


咸鱼闲聊


说造反可能不太合适吧!

直奔主题,概括为一句话:条件不一样!

1、影响不一样

(1)功绩不一样

于大唐而言,李世民有半壁江山之功。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开创李唐王朝。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李世民一直统兵征战,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率部打下来的。因而,李渊特别给李世民设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并且给予开府置署的特权。

再看朱棣。大明王朝建立时,他还是个十余岁的孩子,对大明王朝的开疆拓土功绩基本可以说是没有!

(2)地位、权力不一样

李世民这个秦王,虽然比太子地位低,但是天策上将加开府置署的权力,基本可以和太子的东宫相抗衡了。特别是李世民又担任着尚书令,百官之上。

朱棣除了燕王的封号,没有其他朝廷官职。并且同等地位的还有其他兄弟,例如周王等。

(3)麾下人才不一样

李世民秦王府麾下的人才,占据了大唐王朝当时朝廷能人干将的一半以上。而且还个个都是不一般的人物。有政治人才,有谋略人才,更是不乏能征惯战之将。

朱棣燕王麾下,那就没法比了。人才少得可怜。要不是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当权者不行,否则朱棣绝对不可能从北京打到南京。

2、能力不一样

李世民是个综合型的统帅。政治和军事都同样出色。

而朱棣,最大的能力是军事方面的。是一个征战沙场的战将型人才。在能力上和李世民不可相提并论。

3、老爹不一样

朱元璋不是李渊。朱元璋除了对老婆马氏不狠以外,对自己都狠的人,从一介要饭的,走到九五之尊的地位,那是李渊这个世家之后不能相比的。

所以,朱棣没有那个条件。


志军翔宇


其次,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当时唐朝的文武精锐都在他的手中。而文武精锐所以都在他的手中,是因为他一直战斗在反隋反各武装割据势力创建大唐王朝的第一线。大唐王朝的创立和壮大,李世民功劳最大。而且,李世民的才能远在其父其兄弟之上。其继李渊为帝,实在是天经地义的。

明朝是朱元璋亲身打下来的。朱元璋身经百战,雄才大略,乃一世之英雄。朱棣酷似乃父,但总起来说,其能力并未超越朱元璋。其不敢反朱元璋是必然的。

李世民造就了贞观之治。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缺点与他们成就相比,是次要的

欢迎点评。


WM晓奇


李世民敢于在李渊眼皮底下,发动政变,那是因为李世民的才能要高过李渊许多。而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之所以老老实实,那是因为朱元璋个人能力太强大了。

唐朝虽说是李渊建立的,但各种硬仗、恶仗无不是李世民冲锋在前,击败各路诸侯。说白了,唐朝的天下有一多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充其量就是扮演个萧何角色而已,李世民才是名副其实的一代雄主。假如李渊不是李世民的父亲,李世民恐怕早就早了李渊的反了。再看看,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武有尉迟恭、李绩、侯君集,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再加上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他要是不当皇帝,恐怕老天爷都不愿意。怪就怪李渊没有战略眼光,非要让李建成继承大统,逼的李世民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上演了一场同室操戈的惨剧。

而朱元璋可是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就连毛主席都盛赞朱元璋是第二个最会打仗的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完全靠自己的智慧登上历史的舞台。在元末群雄逐鹿的南方,朱元璋的势力最为弱小,他能后来者居上,灭陈友谅,败张士诚,一统南方半壁江山,他的谋略、胸襟可见一斑。后来,他亲自坐镇,指挥徐达、常遇春,由南向北反击元朝,攻陷元大都,统一中国。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的彻底胜利,而朱元璋正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面对如此强势的父亲,就是借朱棣十个胆,他也不敢造老子的反,因为那是太岁头上动土,找死啊!

一个是弱父强子,一个是强父智子。李世民和朱棣虽然都是靠着血腥手段登上地位,因为面临的对手不同,李世民敢于和李渊叫板,而朱棣只能选择隐忍。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不算复杂。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1.李世民的基础大大好于朱棣。

第一,李世民拥有绝对优势。在以唐代隋的伟大事业中,李渊同志更多的是起旗帜性质的作用,真刀真枪打天下的是他的乖儿子李世民。李世民也很聪明,正好是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天策府,这个府可不是知府,而是一个军政集团,其重要成员有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长孙无忌、罗士信、李勣、刘弘基等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金灿灿的人物。李渊时代的唐朝,相当于是一国两府,一个是李渊的朝廷,一个是李世民的天策府,他们都可以向全国发号施令。而且,李世民有自己的军队,出生入死带出来的铁打的基本盘,所以李世民造反,基本上是熟透的桃子,手到擒来。

第二,朱棣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朱棣小时候根本没有李世民这种打天下的实战,更没有李世民这么好的班底。朱棣长大的时候,明朝已经建国,他的军事经验主要在对少数民族作战世形成的,朱棣那时也只是替朝廷领兵打战,部队是朝廷的。明代的藩王和汉代不一样,明代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藩王没有自己的管辖领土,没有自己的王国,只有王府,没有行政权力,权力要比汉代的藩王小得多。明朝的藩王要造反,难度相当大,朱棣以后汉王、宁王、安化王造反,都没有对朝廷形成大威胁。当年朱棣造反成功,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和朝廷昏招迭出有关。朱棣一开始名义上有3个护卫的军事力量,不到1万兵马,但就是这不到1万兵马,还=都是要服从朝廷调动的,并不是朱棣的私人部队。朱棣对抗朝廷、发动靖难之役的本钱就是800名亲兵,以这800名亲兵起家。

2.朱元璋的实力大大强于李渊。

第一,李渊是世袭勋贵,统治经验和基础不足。虽不是纨绔子弟,但是缺乏基层经验。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真正出力的不是李渊,他是旗帜而已,就工作班底、基本盘、统治经验等各个方面而言,都不如白手起家的朱元璋。

第二,朱元璋白手起家,统治经验丰富、班底扎实。从要饭开始,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成熟的作战经验,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等,玩得过洪武大帝吗?到了洪武时期,更没有人有资格可以和朱元璋抗衡,扩廓帖木儿厉害吗?一代名将,很厉害,玩的过朱元璋吗?不行。不要说朱棣一个藩王,就是所有儿子都加起来造反,也不会有胜算。


坐看东南了


因为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太多了!

历代大一统王朝中,开国难度最低的,我想就是李渊了。李渊原本就是陇西军事门阀贵族,在隋末动乱中,李渊又懂得保存实力、伺机而动,从而得以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拥有后发优势。



关键是,李渊不仅出身好,更有几个好儿子,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文韬武略的才俊。尤其是秦王李世民,更是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他战必胜,攻必取,短短几年功夫就横扫天下,完成了统一。



换句话说,李唐天下的大部分,本来就是李世民自己打下来的。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在军中、在朝中、在民间,其威望都超过李渊。因此,李世民完全有这个能力废掉自己的父皇。

而朱元璋,其实更像是李世民,甚至还超越李世民。因为,朱明的天下,本来就是老朱带着一群不要命的能臣悍将打下来的。而且他不仅逐一消灭了汉族群雄,更是直接把不可一世的蒙元赶回了草原。这样的魄力和实力,怕是连李世民也都不一定能比得上。



而朱棣,甚至是朱标,其实都没有李世民这样的实力和威望,自然也是没有叫板朱元璋的条件。朱元璋就没一个儿子能斗得过他,不管谁闹事,下场就会和李承乾是一样的!

因此,朱元璋的儿子们基本上在他面前,都是老老实实的。


这些历史要读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认为是老子与老子不同,儿子与儿子不同。

就是说,一方面,朱元璋杀伐果敢,大权在握,而李渊宽厚优柔,大权旁落,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另一方面,李世民手握兵权,心狠手辣,而朱棣稳重谨慎,持正守中,李世民比朱棣厉害。

(朱棣,图片取其意)

此消彼长,因此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

不过,这样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朱棣为什么要造反?李世民又为什么要造反呢?

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朱棣想都没想过要造反。

朱元璋对大臣们很刻薄,利用了“洪武四大案”,处置了不少开国功臣。在所有开国皇帝中,他是杀开国功臣最厉害的一个皇帝。但是,他对他的儿子们非常不错,把他的儿子们都封为藩王,给予他们很大的特权和优待。

从西汉开始,中央政权一直在打击藩王的存在,一直在试图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到了唐宋元的时候,可以说,藩王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皇帝当然要封自己的儿子、兄弟及亲戚为王,但一般都只是让他们当富贵闲王,不会让他们管事,也不会让他们去封国。所以唐宋元这些朝代,都没有藩王作乱,都没有削藩这样的事发生。

朱元璋对他的儿子们很好,把之前废弃的制度又捡起来(当然和西汉、西晋那时候的藩王概念有区别),目的就是,让他的儿子们大家都享有坐天下的感觉。

而对于朱棣来说,他更不可能造朱元璋的反。因为他是朱元璋儿子中最能打的那个,朱元璋长期和他浴血奋战,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朱元璋把他放在边关,专门让他对付蒙古人,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可以说,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他从来就没想过要造反。甚至后来,如果朱允炆不在大臣的撺掇下削藩,他也没想过要造反。

(李世民,图片取其意)

李世民的情况和朱棣不太一样。

前面说了,唐朝的王都是富贵闲王,没有明朝那么大的权力,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封国。因此,当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就将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落差。他在打江山时候拥有的一切,包括军队,包括那些拥戴他的集团成员,都会很快失去,他的未来,除了还有一个“王”的称号外,其它都不再属于他了。

因此,李世民迟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这些特权,就是承受不住这样的落差。

这个道理,太子李建成也是明白的。所以,他对唐朝已经建立后,四海之内已经太平后,李世民还手握重兵,还有那么一大帮拥泵者非常不满。他不愿意等到李渊去世后,再向李世民动手。那时候,李世民已经坐大,动手也搞不定了。更何况,当李世民手握重兵,身边又有那么多人才的时候,太子之位会不会一直在自己屁股底下,自己将来会不会当上皇帝,都无法确定。所以,李建成不得不动手。

而李建成一动手,李世民便先下手为强,率先把李建成干掉。

(玄武门之变)

干掉李建成后,就面临着要受到他爹处罚的问题。(李渊也不可能不处罚李世民,不处罚,完全无法向天下交代)。要想不受李渊的处罚,唯有让他爹提前退休当太上皇,自己当皇帝。这样一来,天下都由自己说了算,也不可能承担啥责任了。

由此可见,朱棣不是不敢造他爹的反,是不会。李世民不是敢造他爹的反,是迫不得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