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樣放縱人口發展,最後明顯是一大禍事,國家和政府爲什麼不加以控制?

偉134682046


印度無法控制人口增長有兩點:

第一點是宗教因素,印度的宗教提倡多生,長期積累下來的宗教觀念已經深入民心,想改變很難。

第二點是政治因素,印度是多黨制國家,民意對一個政黨存在的根基,由此任何一個政黨上臺都不敢實行強制性的政策,只能通過宣傳和倡導的方式讓印度人少生孩子,但是面對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印度政府的這種努力只能然並卵。

這兩點因素結合起來就是印度人口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印度政府放縱,而是不能阻止。

再加上印度的土地肥沃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和醫療水平的提升,讓印度人口急速增加。

當印度經濟發展起來的時候,印度的人口自然會停止增長。

經濟發展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但是生活品質並不是憑空而得,需要通過工作來獲得。

一個忙起來不敢生,沒空照顧孩子。另一個害怕生活質量下降不敢生,多生一個負擔太重,到時候會因多生而返貧,因為一個家庭收入基本固定,支出也基本固定的時候,他們就沒錢生了。

其實人口壓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人口壓力,整個國家的人慢慢的就會懶惰下來,在夠吃夠用的社會環境下誰會去奮鬥。

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因不就是為了改變生活質量,而改變生活質量則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就是一個文明進步的過程。

如果全世界的人對生活都滿足了,文明進步將會變的相對緩慢,保持適當的相對貧窮有利於文明快速進步。

一個人每天什麼都不做,就有飯吃,你叫他去幹活是不可能。

非洲有一個看起來很貧窮的國家,他們非常鄙視我們種田的行為,因為他們覺的一天生活所需要的食物,他們只要花一個小時就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並且問我們為什麼要去種田?

這就是因為他們人口少,自然物質顯的相對豐富的原因。等他們人口多了,自然物質供應不上來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種田有多重要了。

可憐的這個非洲國家的人,雖然不愁吃不愁喝,但是整個文明還處於原始時代。

人口壓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人口壓力會迫使人類積極是去創新,積極的去改造自然。


一號風手


眾所周知,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一直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也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必須關注的重要話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經濟的發展,人口多可以促進經濟,少則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

例如,日本在1946-1949年,出生率高達33‰-34.3‰,出生人數在268~270萬人之間;1950-1955年,出生率降低到30‰以下,人口增長率在11.1‰-17.5‰之間。這是日本戰後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

隨後日本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進入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長期。1956-1968年, GNP年平均實際增長率為10.1%。1969-1973 年,增長勢頭雖有所放慢,但仍高達 9.4%。1955-1973年,日本經濟的年平均實際增長率為9.8%,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4.2倍。

1973年的資料表明,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078億美元,相當於西德的11.7 倍(1955年僅為西德的56%)、美國的31%(1955年僅是美國的6%),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和前蘇聯,居世界第三位。

人口的增長對日本經濟蓬勃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只是現在日本人口增長緩慢,經濟也近乎停滯。

發達國家人口負增長現象嚴峻,發佈政策催生卻收效甚微

到了現在,發達國家大都面臨著生育率低下,人口負增長的問題,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許多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開始持續下降,陷入一個超低生育率的“惡性循環”,從而導致經濟增長乏力。

德國:自從兩德統一之後,其生育率就一直徘徊在1.4左右,最低的年份甚至只有1.25,經過一系列政策的刺激,2016年才勉強回升到1.59;韓國:韓國統計局今年8月2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該國生育率已低於1.0,在全球墊底,可能成為第一個“零生育國家”;日本:2017年生育率為1.43,新生人口數不斷創該國曆史新低,現在日本已經步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為此,大多國家都開始鼓勵生育,縱觀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法定產假超過6個月,且帶薪比例不低於原薪水的80%,一些國家還將育兒假的享受對象從媽媽擴展為父母,雙方可以根據意願自行分配休假時間。

給錢補貼也成為了最直接普遍的催生政策,以德國為例,每對新生兒父母享有的社會福利涵蓋了孕期、產後,直至孩子成年;德國孩子還有自己的津貼“兒童金”,這筆補貼從出生一直髮放到孩子18歲,此後如果繼續上學深造,可以領到25歲。

據“德國之聲”電臺報道,在該國撫養一個孩子長到18歲,父母可以從政府獲得總計近4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2萬元)的“兒童金”,具體數字依據每年的通貨膨脹有所調整。

雖然發達國家們為了提高生育率而想盡辦法,但催生政策收效甚微,發達國家的生育率依然低迷。

相反在生育、人口這塊,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人口對印度經濟來說不是動力,而是阻力

印度現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紅利也讓印度經濟持續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末,印度人口13.24億,且印度的人口結構非常良性,呈現金字塔式的結構,勞動力人口充沛,年齡中位數僅為27歲,而2017年印度GDP總量為2.6萬億美元,超越了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但實際上印度人口的質量讓人擔憂。印度文盲眾多,男性文盲率為25%,女性為42%(以最基本的僅能夠寫出自己姓名做統計),人口雖多,但是卻大部分不堪重用。

另外,從全球範圍來說,工業化階段已結束,全球經濟進入了後工業化階段,對勞動力需求已經降至歷史最低,大量機器人將會取代了製造業工人的崗位,印度想要和中國一樣依靠勞動力從製造業發家,已經行不通了。

所以說,印度要是不加大力度整頓人口質量,限制人口增長,那麼印度可能會成為被人口拖垮的國家。


金十數據


為什麼要老盯著印度的缺點,而不看看最主要的宏觀經濟形勢呢?印度這十來年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緊跟著中國後頭快速增長著,而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已經超過了中國,印度以後如果按照現在的,年均百分之八左右的速度增長9年,它的GDP就可以翻番,名義GDP都有可能增長1.5倍左右,那時印度的經濟規模將最少翻一番以上,人均GDP基本上就可以達到5000美元,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這個國家的環境交通人民素質等等,幾乎社會的各個,都會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的,而這十幾年來,印度經濟不斷的可持續發展增,都是在每年人口增加2000多萬的情況下取得的,那就可以充分說明,印度人口的持續增加,是促進了印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絕對不可能是印度的災難。


ioo楽ooi


土地能夠養活的起這麼多人口,怎麼會是災難呢?說人口多隻是沒能力把人口轉化為紅利而已,不要人云亦云,有點自己的判斷


潮鳴494


人口生產是社會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什麼規律呢?

一、人口的自然控制。 自然界的食物鏈就是一種平衡,是不同物種之間的動態平衡。所謂動態平衡不是用數字定量的死的比例,而是低層生物有適當盈餘的平衡,而且,每一個物種短期看可能偏離少許,但大尺度,總體看是平衡的。

二、作為人類,在誕生之初,由於數量不是太多,是自然食物鏈的組成部分,但不是食物鏈的是頂端,至多是次頂端。依靠個體力量在猛獸面前是無法生存的。有鑑於此,人類組成了社會系統。由於人體的脆弱,消化系統的嬌嫩,依靠像螞蟻、蜜蜂、狼的簡單組織形式是不夠的,必須進行更復雜的組織,而複雜的組織需要智慧與語言工具。於是長期與自然界的鬥爭過程中產生了智慧與語言,這種進化過程並以基因的形式固定下來。 智慧的產生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因為人不再滿足於索取現成的自然產品。隨著人口的暴漲,加上人以系統的形式組成的超級索取能力,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使自然食物鏈面臨崩潰的危機,擁擠的非洲原始森林,已經容納不下人類。於是,一大部分裸人脫離了原始森林,開始萬里迢迢,奔向各大洲的遷徙。遷徙的道路上再沒有搖籃裡面的優越條件。智慧有了用武之地。再造宇宙從此開始,真正的人類逐漸形成,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造食物鏈越來越獨立於自然食物鏈,到了今天,二者基本分離。雖然動植物的基本屬性沒有本質區別,但生產方式完全不同,一個是自然界食物鏈的平衡,一個是人造食物鏈與人類生活的平衡,人類食物鏈已經無需自然食物鏈頂端物種的控制。

三、由於初期的人類生產力水平極低,要想積累一定的物質產品供養社會的系統的管理者,科技文化的生產者,人口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單從人口密度來看,中國的各個朝代,很少超過5000萬人。只有清末達到了4.5億人左右。這裡疾病,地震,戰爭,火山爆發,自然災害,氣候異常等是控制人口的自然力,比如歐洲中世紀爆發的黑死病,使歐洲喪失了1/3的人口,這是疾病控制,中國的人口在鴉片戰爭前是4億,辛亥革命時期,下降到了3億。這是戰爭控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傷亡1億多人,尤以蘇聯傷亡人數最多。南斯拉夫的比例最高。這是戰爭對全球人口的控制。

五、二戰後,世界相對和平至今,醫學水平與衛生條件的極大提高,打破了自然界對人口的控制,原來的自然平衡因為醫療水平的明顯提高被打破,特別是中印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暴漲,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 ,國民經濟成了吃飯經濟,哪還有能力發展科技,溫飽問題成了基本問題。馬爾薩斯人口論由於不人道受到人們的攻擊。面對現實的人口壓力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控制人口,勢在必行。根據馬寅初的人口論,1970年代開始了計劃生育,並作為基本國策執行到2017年,整整40多年。這是人類干預人口生產最成功,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六、為啥發達國家的人口保持穩定,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如脫韁的野馬直線上升呢?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發達國家在二戰後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而傳統以數量的增長為特徵的傳統行業相繼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知識經濟需要的是對智慧的開發,人的價值迅速提高,教育成本飆升,由於經濟持續繁榮,產生了多餘的貨幣,富人的過剩資本大量投資房地產,隨著經濟的持續高漲,房地產的暴利吸納了大量資本,房價持續高企。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大升高,哪還負擔起孩子的撫養和生育,由於生女孩的成本較低,所以發達國家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欠發達國家則相反。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已經接近西方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房價,教育成本與收入已經不成比例。由於國家顧忌老齡化的出現和未來勞動力的缺乏,在嚴峻的事實面前不得不放開了二胎生育。效果咋樣啊?不理想。除了農村個別地區,廣大城市居民,不要說生二胎,生一胎都是問題。不是人的思想觀念的問題,而是經濟基礎決定人的思想觀念。

七、假如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人口肯定迅速萎縮。這符合宇宙規律嗎?當然符合宇宙規律。因為隨著社會生產方式進入以精神生產為中心,人類的質量成了最關鍵因素,只要把設計出來的產品交給自動化的生產力,根本不需要龐大規模的簡單勞動力,加上智能機器的出現,即使是服務業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人不就業怎麼吃飯穿衣養家餬口過日子?這是分配的問題。它需要經濟學的根本創新。請不要不要疑惑,我已經完成,發表在今日頭條請見《未來經濟學》。

八、由於精神生產需要的是智商的提高,智慧的培育,人身的昇華是一種必須。馬克思的社會生產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當然包括人口生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這裡從略。

九、人口生產從自然控制——食物鏈控制,到人工控制——計劃生育,再到自我控制——按社會需要生產。從個體生產養育進化為社會化生產養育。


一葉扁舟l


首先,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問題,人是一切財富的創造者,絕不是負擔。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印度人口出生率已經基本降到維持人口平衡的地步,不出二十年印度人口出生率就會下降到低於人口新老替代的程度。經濟一發展,社會一進步,人民受教育程度以提高,人口出生率就會下降,這是規律。


夢醒了是神馬99


主要原因其實很簡單,國家民主,種族太多。

那麼多的民族,國家的利益分配又是靠選票。那麼必然的,誰節育誰吃虧,

誰節育誰的人口比例就下降,誰節育誰的選票就少,誰節育誰的利益分配就少。

這就跟前二十年,村裡兄弟五六個的,都橫著走,人丁稀少的忍氣吞聲,是一樣一樣的。

而中國計生成功,實際上是主體民族做出了極其巨大的犧牲,沒有生出來的三億孩子,絕大多數是漢族!而現在又有姚晨袁立等公知鼓吹接收難民,給三非黑人居留權,引進非洲勞動力。

次要因素是貧窮愚昧宗教。

貧窮意味著只有多生幾個才有翻身可能,也意味著自己的孩子更多面對犯罪、疾病、工傷…的威脅,如果只生一個,那麼如果死了,整個家庭會陷入非常悲慘的地步,這時候那些計生婊,就只會裝聾作啞了,不會幫你一分一毫。

愚昧意味著根本不知道怎麼節育。

宗教意味著引產是非法的。現在美國歐洲還年年爭論墮胎合法和非法,更別說那些落後國家了。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教義,都是禁止墮胎的,所以伊斯蘭教快速增殖,而天主教的菲律賓,到處都是混血兒,都是遊客和當地女子一夜情,留下的,基於教義又不敢墮胎。


駐馬店頭號貪汙犯


你以為 他它能控制的住嗎!

其一:印度可是最大的民主國家,限制生育和控制人口這是無法想象的,再者:印度大部分人吃素,因此對物質尤其是食物的訴求不大,食譜相對簡單,說白了就是人賤好養活。在中國養一個孩子他從小就吃遍天下了。澳洲新西蘭法國的奶粉,德國dha,澳大利亞魚油,墨西哥牛油果,美國米糊,日本尿布及嬰幼兒用品,挪威三文魚,法國鱈魚,美國智力櫻桃,橙子……最後,好在有隔著印度洋和喜馬拉雅山脈,不然等阿三人口20億的時候很可怕!


上古修真123


印度放縱人口增長這個說法不準確,人口增長是個自然過程,有複雜的社會經濟和歷史文化原因,印度從哪裡放縱?如果印度是放縱,那麼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是放縱,

縱觀世界各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人口增長有自發調節特質,貧窮國家的人民生育意願更強,發達國家的人民恰恰相反,大多數發達國家人口是負增長,正增長的發達國家是因為大量的移民補充,比如美國,另外人口增長還受制於社會經濟發展,一個經濟衰退和社會動盪的國家會造成大量的人口減員,

人口增長是禍事的說法也不準確,人口本身也是資源,單單從經濟角度說事,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的要素之一,開工廠辦企業必須有大量的合格勞動力,新產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需要大量的人才創造,而且人口多代表市場大,消費能力強,這又從消費的角度拉動經濟增長,看當今世界經濟強國,有大量的人口是必要條件,有哪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是經濟強國?

至於印度為何不控制人口增長是個中國式思維,控制生育跟墮胎一樣涉及到非常敏感的文化宗教道德問題,生育是個人的權利,干涉公民生育是對個人尊嚴和權利的侵犯,印度其實也提倡人民少生育,但只是建議,而且印度是民選政府,不敢跟民意對抗,


萬事皆空70


因為只需要發動一場戰爭就能完美的結決問題,煽動一下民族仇恨,然後找個藉口開戰,人死的差不多了就停戰。然後戰後重建,經濟飛速發展。有知識的必定都是軍官,死的都是文化最低的勞苦大眾。社會資源一下就從不夠用變得綽綽有餘了。因為死了很多男人,社會的女性資源變得豐富。這有利於社會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