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名家评论与陈艺老师代表作

陈艺擅长描绘戏曲人物,基本走的是传统笔墨的路子,格调雅致洒脱,在人物神态、动作的描绘上得了一个“准”。当代青年艺术家中要有以此为创作题材的话也多走向变异,或仅偶有涉及,不会将其作为自己的主体创作。能如陈艺一般以写意方式守护这个小画种的年轻人,已经十分少见。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写生人物 40×60cm 纸本 2017年

陈艺画戏曲人物已有十余年,可见其专注,也可感受到他在这种题材上用功之勤,这似乎是寄寓了一种艺术创造的理想,或者说他有传灯续火之思,也未可知。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写生人物 40×60cm 纸本 2017年

陈艺的戏画表现方式有几个面目,一种是水墨写意,这种作品最多,也有比较工整的勾线填色样式,这类作品染溉古意,或带有世俗意思,另偶有墨线白描和彩墨实验性作品,这体现了他的艺术语言的叙述维度与探索思考。他最出色的作品我认为还是他的水墨写意一类,他的笔墨在塑造与传递人物的形象与神情方面,既能控制又能挥洒,既沉稳又灵变,意趣韵味十足。陈艺的笔墨本领,得自于他在中国美院所接受的诸名师们的指导与训练。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街景人物 40×60cm 纸本 2017年

中国美院是传统笔墨重镇,陈艺曾在这里受教于擅长人物画的吴山明、刘国辉、尉晓榕、王赞诸先生,并取得硕士学位。他曾在此期间画了大量的水墨人物写生,由此对人物画的造型、笔墨以及表现与控制方法等有了较好的理解与把握。这些写生作品有着较强的浙派人物画意味,这透露出陈艺对浙派人物表现方式的传承。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关公圣像 20×60cm 纸本 2017年

转变光影素描而重形体结构,并强调写意笔墨的发挥,浙派人物的这种基本特征,不仅自然地影响了他的人物写生训练,而且带入了他的戏曲人物画创作。由此,可以厘出陈艺笔墨方式的历史渊源,而他的戏曲人物画似乎也因此与海派的关良、河北的韩羽等人有所区别,但也绝不能否认陈艺的戏曲人物与20世纪这些戏画开拓者的逻辑关系。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恨蝠来迟 20×60cm 纸本 2017年

一般说来,关良、韩羽、高马得被认为是20世纪的“戏画三大家”,他们的戏曲人物画创作影响深远,尤其是关良,已获得普遍认可并跻大师之列。这些戏画先贤最重要贡献的就是创造了一种题材的新的表现范式,并建构起了一种融合了传统艺术精神、戏曲形韵、漫画趣味、民间情怀等多种不同文化因素的新的艺术美学。又由于三家及兼涉戏题的艺术家们创造性的努力,戏曲题材遂逐渐成为一个极富生命力与鉴赏空间的中国画亚画种。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钟馗降蝠 20×60cm 纸本 2017年

无疑,这是陈艺戏画艺术创作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事实上,我们从他的大量作品中见出他对先驱遗产的重视及借鉴、转化。陈艺最为推崇关良,他的许多作品在构图、造型、笔墨线条等方面极富关良戏画神韵;韩羽的轻松自由幽默也在他的作品中有某些透露。大致说,陈艺戏画艺术的渊源有两条线,即写意语言承接浙派人物画的主张与实践,形态与趣味源于20世纪的戏画先驱的范式与美学。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李逵大闹忠义堂 20×60cm 纸本 2017年

现在我们可以分析陈艺戏画的语言问题。前面提到,陈艺的戏画语言是一种主要传承自浙派的写意形态,浙派的笔墨从写意花卉中借鉴不少,开派的老艺术家们以此来解构徐蒋体系人物画的笔墨语言的写实格律,从而使浙派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变化十分丰富,轻松自由,洇化淋漓,这可以从方增先、刘国辉、吴山明等人的作品中见出这些特征。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王明芳 33×60cm 绢本 2017年

陈艺水墨写意一类的作品在笔墨呈现上自然带有浙派趣味,如他2005年创作的《老将》、2010年创作的《西游记人物之金蟾大仙》等作品,对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枯腴丰瘦、线面的结合穿插等技法语言的统合与驾驭,十分娴熟,透露着浙派风神。但不唯此的是,他对戏画三贤的借法(尤其是关良与韩羽),这使得他的戏画语言在浙派趣味上多了一层肃穆与“好玩”。关良戏画的笔墨持重大气、老辣矜持,有金石味,这是海派遗韵,陈艺的有些画中多少带有这种气质。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顾读像 33×60cm 绢本 2017年

显然,陈艺目前的艺术状态,显示的还是一种继承性、延续性以及维护性的审美思维。我觉得陈艺是否可以再返回去,深入思辨地认知林风眠的戏曲绘画在艺术史的上下文中,以及与关良戏画的横向比较中,到底体现出何种历史意义与精神形态。当代有不少艺术家沿着先贤之路,运用传统笔墨在戏与画二者的本体关系中进行探索,但也有不少艺术家对戏曲题材进行了语言与意义的解构与转换,戏曲题材扩展或跨界到了更广阔的艺术表现维度中去。如果是出于艺术家单纯的个人趣味与理想,那么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艺术行为,但如果面对艺术史与时代要求问题,艺术家的选择便不能那么随意了。我不知道陈艺是否在选择上思考过、彷徨过。我始终认为,艺术家在探索与创作上一定要有艺术史意识。作品意义与价值的最高阐释是针对艺术史而言。

陈艺《传统白描人物画法》,让白描从此生动传神!

刘备像 33×60cm 绢本 2017年

陈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粉墨场子,目前看,他仍然在这个场子里画戏、画画,但如果跳开这个场子,继续从事这个题材的创作,便可能不仅仅只是以“戏画”本体为目的了吧。场里场外,天地不同。一次在艺术研究院上课的间歇,与陈艺谈起戏画如何在当下进行探索的问题,我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认同。我的看法都是作场外观。艺术探索首先需要的是自由,陈艺的艺术如何发展,且待日后。

曹英杰

2016年7月25-27日,北京

关注【美术影音app】,获取书画圈里更多新鲜资讯;加入【艺术圈子】,与更多艺术爱好者实时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