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刑科所的「技術宅」們(一)

走进刑科所的“技术宅”们(一)

要說婁底市公安局最神秘的地方是哪?刑科所必然是其中之一。

在這裡,由一間間各具功能的實驗室,由一套套高大上的科研設備,共同構成了一個靜默的戰場。

在這裡,痕跡、法醫、DNA、理化、電子物證、聲像、文檢、技管等八個專業猶如八隻觸手,可以觸及各類大案要案的偵破。

在這裡,也許是一枚小小的指紋,也許是一滴不起眼的血跡,卻能讓懸案揭開面紗,讓逝者得以安息。

在這裡,有一群可愛的“技術宅”們,他們讓指紋說話、讓DNA說話、讓物證說話,令犯罪嫌疑人無處遁形。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群“技術宅”們,瞭解這群幕後英雄的故事。

走进刑科所的“技术宅”们(一)

周卓穎:屢破懸案的“指紋哥”

周卓穎,一個有點女性化的名字卻用在了這名80後的男人身上。也許,女性特有的細緻特別適合這份工作,尤其對於迷上“指紋”的他來說,細緻成為一條生命線。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具有相同的指紋”這個道理早已家喻戶曉,那麼指紋比對簡單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並不是人們想象的,一枚現場提取的指紋,扔進指紋庫裡,電腦一秒鐘嗶嗶刷出來嫌疑人。那是《CSI》或者《鑑證實錄》。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場勘查提取的指紋,會錄入識別系統進行海量篩選。周卓穎要在這枚指紋上尋找特徵,進行編輯標註。比如紋線組合的不同形態等。一般指紋的具有幾十個特徵點。這些特徵點所處的位置、方向構成比對的基本數據。

這一步是整個指紋比對最關鍵一步,決定下一步在撞庫中篩選方向是否正確。因為人的眼睛是可以被欺騙的。比如指紋在受力情況下,很可能出現推擠、變形,產生假特徵。比對者如果不能識別,編輯錯誤,就會被引入歧途。所以,周卓穎經常要在放大鏡下反覆觀看,有時是數小時,有時則要數天。

枯燥的案頭比對,不和人交鋒,樂趣和成就感何來?

“還受害者和家屬一個公道。”周卓穎說,“不管多少年,他(她)還是沒跑脫,終究落網。當這樣的案子是通過我比中的指紋最終偵破時,這種成就感總能填滿我的心頭。”

2003年4月11日,新化縣某網吧發生一起命案,網吧老闆在閣樓內被人殺害,唯一的線索就是現場留下的一枚血指紋。15年來,該案懸而未破,成為新化公安一代又一代刑偵民警的遺憾。

“當時留下的那枚指紋嚴重變形位移且不完整,再加上指紋是留在木梯上,指紋紋線許多部位與木頭的紋路重合了,檢驗比對確有難度。”周卓穎將現場採集到的指紋圖片給記者看,記者只看到一個雜糅在一的圖形,根本看不出一點指紋的模樣。

15年的懸案,就這一枚殘缺變形的指紋,怎麼辦?周卓穎鑽進了實驗室,在放大鏡下看了足足一個多星期,將每一根真實的紋線提煉了出來,最終比中了15年前的兇手。

“可靠嗎?”

“抓人吧,錯不了。”

“好,我們馬上去東莞抓人!”

這段對話發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之前,新化公安民警拿著周卓穎比出的結果都有點不敢相信了。15年了,沒想到終於找到了兇手,難怪辦案民警們都有點遲疑了,還是周卓穎給他們吃了定心丸。

當犯罪嫌疑人楊某被抓回來後,卻遲遲不肯承認,辦案民警又找到了周卓穎,問:“沒錯吧?你的結果可靠嗎?”

此時,周卓穎斬釘截鐵地說:“我的結果不可能有問題,你們放心去審。”

周卓穎的態度再次給了辦案民警信心,當民警把指紋比對結果擺在楊某面前時,楊某的心理防線終於被擊垮,他感慨地說:“15年了,我沒跟任何人說過這件事,自己都快忘了,沒想到還是被你們找到了。”

15年前的一條無辜生命,在這一刻,終於得以安息。

15年後的犯罪嫌疑人楊某,怎麼也想不到,周卓穎通過一枚指紋穿越時空,揭開了罪惡的真相。

是的,這是周卓穎參與偵破的眾多案件之一,他平常的工作更像是一個人跟自己的作戰:克服錯覺、視覺差、圖形陷阱,急躁、不耐煩、挫敗感……但周卓穎知道,作案的人,是真實存在的,甚至可能離他的半徑不超過1000米。

在浩瀚相同中找出不同,又要在無限不同中找出最終相同,這就是婁底市公安局刑科所民警周卓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