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长子县的一个古村,位于交通要道上,商贸繁华非比寻常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点击关注。

在山西省长治市,有多个千年古县。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长子县。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尧王故里,也是尧的长子丹朱的封地,所以得名为长子县。它还曾是上古神话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的故乡。

在千年古县长子县的最南端,有一个传统古村落名叫张店(规范名称为南张店村)。这个村子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明代弘治八年版(1495)的县志中,该志在介绍全县的“急递铺”(宋元明代的驿站)时,提到了“张店铺”,这应该是张店村的前身。

当时,张店村是古代晋豫(太原到洛阳)之间官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现在,太洛公路依然穿村而过。受益于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几百年间,这里商贾辐辏,人马来往频繁,造就了一个生意兴隆的商贸村。2016年年底,南张店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南张店村位于长子县南北轴线的最南端,素有长子南大门之称,距离县城30里,距市区70里,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相传,明末有张姓夫妇在此开店,生意兴隆,陆续引来诸多移民,渐渐形成村落,村子也因此得名张店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屯留长子两县合并为“屯长县”。两县都有一个村叫张店,所以,屯留境内的张店更名为“北张店村”,长子境内的张店更名为“南张店村”。虽然官方如此称谓,但当地民间沿袭已久,依然习惯“张店村”的叫法。

张店村方圆不到1.5平方公里,地域狭窄,耕地面积少,全村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又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南北方向穿村而过的晋豫官道使张店村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商贸优势,最兴隆的时期是民国13年(1924年)至民国33年的20年间,当时官道两侧全是做买卖的商铺。

千年古县长子县的一个古村,位于交通要道上,商贸繁华非比寻常

李氏大院的石砌甬道。

商业发达加之社会公用设施齐全,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将张店称之为“街”,一口一个街长街短,似乎忘了张店村的本名和官名。这个街也不是白叫的,因为从清末开始,张店村就是逢一三五七九单日集市,赶集的人络绎不绝。民国初年和民国中期,村里的绅士还发起了两个规模较大的物资交流大会,一个是农历二月初六、一个是农历十月二十。

据资料记载,张店村共有十大类商行,分别是:店铺、酒坊、客栈、染坊、当铺、盐店、糖坊、烟铺、斗铺、牙行。

这些买卖都不是小生意,都是曾经很有名气的大买卖。诸如经营京货杂货的“天兴隆”、杂货药材为主的“晋恒通”、铁货杂货为主的“集浣恒”等等行号。以酒坊为例,张店村的酒坊名气最大的有5家。最小的酒坊每日消耗粮食也有8石,每石粮食约合150斤,共计1200斤。最大的酒坊是俗称南酒坊的李家酒坊,日耗粮食32石,合4800斤。全村酒坊酿酒每日共耗粮食15600斤,规模相当惊人。这些酒坊酿造的酒除了供应本地外,主要销往高平、晋城、济源、洛阳、焦作、新乡等地。

千年古县长子县的一个古村,位于交通要道上,商贸繁华非比寻常

曾经的酒坊院。

盐店则是当时清末民初在山西省声名显赫的大绅士裴宝堂开的分店,裴宝堂是城区南石槽人,曾经当过阎锡山政府的盐务总局局长,独霸了长治、长子、高平三县的官盐专卖权。

这里还有两个别处不多见的行当,斗铺和牙行。斗铺就是一个小型的粮食交易市场,虽然张店村的斗铺没有大的名号,但每逢单日集市,总有十来户临时开张的斗铺做粮食交易。资料记载,每家斗铺每日经营粮食25石左右,全村共计经营粮食二三百石,规模也很惊人。

至于牙行,就是从事交易中介、买卖经纪人的行当,从事牙行的人叫做牙人。张店村的商贸行业发达,离不开众多的牙人,涉及的领域包括粮食、牲畜、房产、地产。他们凭借人脉广泛、信息灵活、熟悉行情,说合双方贸易、拉拢买卖,从中收取佣金获益。

除了这些主要的买卖形式外,张店村上的小本买卖也有很多,诸如铁匠铺、银匠铺、染料铺、估衣铺(买卖旧衣物)、肉铺、豆腐铺、馒头店、黄蒸店等。至于一年两次的物资交流大会,更是人头攒动,买卖两旺,村里还要置办两台大戏助兴,场面十分火爆。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