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爲未來50年進行的戰略布局(之一)

簡介:馬雲說:“絕大多數人因為看見而相信,而阿里人走到今天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阿里巴巴為未來50年進行的戰略佈局(之一)

來源 | 小商幫科技

作者 | 左刀

1、背景

2017年,在阿里巴巴的年會上,馬雲說:“絕大多數人因為看見而相信,而阿里人走到今天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毋庸置疑的是,在當今中國的企業中,如果要找出一家真正對未來有著密集、清晰佈局的企業,阿里巴巴無疑是其中的翹楚,在過往的歷史中,阿里巴巴是中國最早佈局B2B電商的企業之一,最早佈局B2C電商的企業之一,最早佈局在線支付工具的企業之一,最早佈局雲計算的企業之一,最先提出五新戰略並且最先佈局的企業之一(不僅僅是新零售)。

而現在,阿里的觸角伸向了更加遙遠的未來,比如成立了達摩院、羅漢堂,比如在區塊鏈領域悄無聲息的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專利授權數,比如在企業中率先進入量子通信領域,並於2018年5月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還比如,阿里巴巴將IoT列為集團的第五大賽道,與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等其他四個賽道同等地位等等。

在全球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增速普遍下滑的時代,阿里巴巴最新一季的財報依然出現了超過60%的營收增長率,是全球大型互聯網企業中唯一一個增速超過50%的企業,即便扣除並表的因素,阿里巴巴的增速依然位列這些大型互聯網企業的第一位(包括亞馬遜,谷歌,蘋果,臉書,微軟,騰訊等企業在內),這在貿易戰和國內消費增速不斷下滑的今天,在阿里巴巴4000多億美金總市值的背景下顯得極為耀眼。

但正是在這個耀眼的光環之下,由於對外投資,股權激勵等因素的影響,阿里整體淨利潤下滑引發了市場的擔憂,而在貿易戰以及國內消費下滑的大背景之下,市場傳聞阿里調低了下一季度的預期,這引發了阿里股票在市場上的大幅震盪,公佈業績當日,股價從高開超過5%,到下滑超過3%,整體處於大幅震盪的狀態,市場對於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分歧。

看空者認為,阿里巴巴目前面臨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聯盟企業對阿里巴巴發起了圍攻,阿里巴巴四面受敵,尤其是拼多多這類社交電商的崛起,阿里巴巴的核心電商業務後續將被蠶食,難以為繼;另外一方面,大環境不好,居民負債創新高,消費增速下滑明顯,阿里巴巴作為電子商務的領頭羊,首當其衝,接下來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最後,阿里巴巴除了核心電商業務之外,其餘業務佔比太小且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且增速環比大多出現了下滑,比如雲業務、新零售、國際業務等,大文娛在大量的資金投入下增速依然不到50%,且虧損嚴重,餓了麼和菜鳥等短期內難以盈利,這些都會對阿里未來的發展造成拖累。

而看多者則認為,雖然短期內受到各種外部因素衝擊,阿里的業績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阿里巴巴對未來戰略佈局清晰,核心電商在競爭中不僅沒有被蠶食,反而在增速方面把老對手京東,以及後面的唯品會等遠遠拋在了後面,說明了阿里強大的運營管理能力,隨著各項業務的協同發展,阿里依然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那麼,阿里巴巴的未來,到底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阿里巴巴都有哪些戰略佈局呢?

2、未來2年

在本次公佈季報的同時,阿里巴巴宣佈設立一家控股公司,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旗艦公司,持有餓了麼及口碑。同時,阿里宣佈為該公司進行獨立融資,目前已經收到來自阿里巴巴、軟銀集團等投資者的超過30億美元投資承諾。

我們此前發表過多篇文章談論過阿里的新零售以及線下的O2O戰略,從目前阿里巴巴主要投入的精力來看,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新零售以及O2O業務,將會是阿里巴巴集團近2年最為重要的佈局。

我們先來看看下圖:

阿里巴巴為未來50年進行的戰略佈局(之一)

圖中可以看到,阿里新零售業務總體仍然處於快速發展中,但增速在2018年Q4財季後已經出現了下滑(阿里採取的財年算法中,2019年Q1相當於2018年的第二季度),不過,同比仍然有很高的增幅,2019Q1的增幅根據披露為344%。後面的業績增長取決於兩點:第一,是否併入更多的新零售業務,比如改造後的高鑫零售,1年內有望並表;第二,開店的速度和質量。此前盒馬鮮生在北京進行了換帥,據傳與開店速度沒有達到預期有關,後續的開店速度,包括新業態盒馬F2,餓了麼旗下的未來餐廳、筷馬熱食等(參考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歷史文章《盤點阿里巴巴餐飲新零售,馬雲要如何全方位佔領你的胃?》)新物種的成熟度,將來的開店速度等等,都將影響新零售業務的發展。

從目前的增速來看,2019財年,阿里巴巴新零售領域的總體體量大約可以達到450~60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2018財年新零售的銷售額超過150億元,同比增速為500%以上,2019財年假設降到200%~300%的同比增長率),假設阿里巴巴2019財年能夠保持總體50%的增速,那麼2019財年的銷售額將會達到3750億左右,新零售佔比將達到12%~16%左右,到2020財年,新零售業務突破1000億大關將會是大概率事件,屆時對銷售額的貢獻比例將會進一步提升至20%以上,在集團內部舉足輕重。

新零售的增長並不是孤立的,實際上,阿里的新零售,與淘寶、天貓、口碑、餓了麼、飛豬、淘票票、高德地圖、哈羅單車以及支付寶、菜鳥網絡等,都有非常強的協同效應。

比如說,通過手機淘寶的“淘鮮達”,將連接到所有接入阿里新零售的各大商超,直接為線下“導流”,用戶通過淘鮮達購物,可以通過餓了麼的蜂鳥配送送貨到家,在將來,“淘鮮達”將不止於某一家門店的商品,可以同時將盒馬的海鮮,大潤發的日化,歐尚的“淘寶心選”,天貓超市的商品,一鍵下單後,分批或者彙總後快速配送到你手上,整個過程在1小時之內(1,2線城市率先實現),配送方式也將由目前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完成,變成蜂鳥+第三方物流共同完成。

不要小看這個協同,這是阿里和美團在線下爭奪最為重要的武器。

根據美團的招股書顯示,當前美團的重中之重,依然是外賣業務,外賣業務的核心實際上是人,如果沒有人送外賣,系統再完美,訂單再多也白搭。而無人外賣要成熟,至少還有5年以上的時間。

當前的美團、餓了麼以及百度外賣都有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除了中午和傍晚飯點時間之外,配送員都很空!

業務協同後就不一樣了,除了飯點之外,業務員可以隨時進行其他產品的配送,在最後一公里替代快遞公司。

有人說,美團也接入了商超,可以為商超配送,有什麼不同嗎?

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成本!

美團給711配送,賺的是配送費,但阿里體系之下,從源頭到物流一直到倉儲,零售,配送,是一個整體,盒馬鮮生可以做到零配送費,是因為整條鏈路上的協同已經省錢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同樣的價格,同樣的商品,美團配送一單假設賺5元,阿里的產品可能可以賺7-10元甚至更高,如果阿里要和美團開打,同樣的產品,一單賺2元,美團要競爭就沒錢可賺,如果阿里做到一單持平不賺錢,0元,美團一單就要虧2元。這就是協同後省出來的錢。

每天千萬量級的配送量,一單2元,一天就是2000萬以上,美團虧得起?如果協同效率再高一些,一單差價到10元以上,一天1個億以上的虧損,騰訊也虧不起啊!

如果不打價格戰的情況下,未來阿里給蜂鳥配送員的單子將會比美團配送員的單子要多,配送員每天賺的比美團配送員多,你說他們會去哪裡上班?

單子又多,提成又高,你說配送員去哪裡?你認為配送員對平臺有多大的忠誠度?你認為消費者對平臺有多大的忠誠度?沒有配送員,美團的核心業務會直接垮掉。

所以,阿里在編織新零售和線下O2O鏈條時,一直在做協同和數據打通的工作,阿里有一個“中臺”,將各項業務數據打通進行協同,協同至少有三個用處:第一,協同後效率更高;第二,協同後成本更低;第三,協同後用戶總量會增加,且客單價會增加。

而阿里為了這個中臺的打通用了很多的辦法,除了內部數據的直接技術性打通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措施,比如近期的88VIP套餐,比如推出各種電話流量卡,比如前段哈羅單車與餓了麼的合作等等。

再到後來,阿里培養了多年的高德地圖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因為線下的吃喝玩樂完全可以通過一張地圖來串聯。

你打開高德地圖找周邊的景點,後續與飛豬數據對接,直接在高德上連接到飛豬買票;玩好了通過高德地圖找周邊的飯店吃飯,飯店的點評和價格直接連接到口碑,也可以通過口碑先點餐,然後到店就吃;吃完後通過高德查找周邊的電影院,後臺連接到淘票票,直接在高德上就購票,然後導航到電影院看電影。

總之,打通數據之後,你會發現阿里系不同的APP可能可以相互跳轉(也可能通過小程序的形式,任何一個APP都可以是一個超級入口),互相是有密切關聯的,最重要的就是承包你的吃喝玩樂!

所以大家會看到本段開頭,口碑和餓了麼打通數據,組建新公司,這也是為了更好的協同,先將本地生活的數據慢慢打通,後續再與其他數據打通。

本地生活的重要意義在於,每個人每天幾乎無法躲過這些事情。你可以不看抖音,不玩王者榮耀,不追網劇,但是你不能不吃飯喝水,否則你無法生存。所以,這是真正的,最高頻剛需的需求,誰能擁有一個滿足大家吃喝玩樂所有需求的超級APP,誰就能掌握線下的流量。美團在做這件事情,阿里巴巴在做這件事情,騰訊的小程序和微信支付也在做這件事情。

很顯然,收購了餓了麼的阿里補足了最後一公里的能力之後,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底氣與美團乃至於騰訊系進行競爭。

餓了麼不僅僅可以融入阿里的產業鏈成為關鍵一環,還可以單獨滲透4線以下城市,為阿里巴巴去拼搶增量的用戶,這些城市的用戶群體,在滲透後通過一些小恩小惠(比如支付寶紅包),就會產生比較高的粘性,典型的就如趣頭條的玩法。

本地生活吃喝玩樂的競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數據不斷打通之後的阿里會非常的強大。我個人估計,今年的雙十一和雙十二(尤其是後者),阿里巴巴將會改變以往的打法,各條業務線的協同將會空前強大,而這種強大是建立在社會整體運行效率大幅提升的基礎之上的,美團將會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而普通用戶將會得到最大的紅利。

總結一下:在未來2年內,我個人認為新零售領域將會在2020財年達到1000億以上的規模,而本地生活的協同將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口碑、餓了麼、飛豬、淘票票、高德等平臺將會協同發展,預計兩年內,這些業務將會給阿里巴巴帶來至少500億美元的估值增長。

3、未來5年

阿里巴巴的未來兩年主要看新零售和本地生活,未來5年,則主要看ET大腦和AliOS。

這是阿里巴巴基於雲計算層面進行的佈局。

大家可以看到,在ET大腦戰略實施2年之後,其他公司才紛紛的跟進,百度大腦,滴滴大腦,騰訊超級大腦,華為大腦等等粉墨登場,雖然人工智能領域百度最先All In,但真正大規模落實到實處的,卻是阿里的ET城市電腦。

ET大腦戰略,說白了就是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力應用到各個行業,在各個行業中累計數據後,根據行業的特點進行人工智能的技術輔助,以達到快速解決問題,大幅提升效率的能力。

阿里系最為成熟的ET城市大腦,目前已經在國內外11個城市落地,包括海外的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城市大腦是未來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當前的ET城市大腦已經可以解決交警、交通運輸、旅遊、教育、政務、醫療等一系列問題,隨著與各個城市合作的不斷深入,ET城市大腦將成為城市管理的“中樞神經系統”,造福方方面面。比如說,實際應用中可以調度救護車,節省大量的時間,可以調度紅綠燈,提高出行效率;可以在政務中通過在線無紙化操作,打通不同的政務部門,實現一鍵“搞定”不同部門的業務等等。

在近期的兩個招標中,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腦拿下了德清市1.338億和海口市4.83億的智慧城市獨立大單,ET城市大腦的跑馬圈地速度在不斷的加快。更重要的是,ET城市大腦不僅僅在實施中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在後續的迭代和服務中,還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此外,如果一座城市大部分的智慧城市項目都採取阿里的解決方案,未來市民在使用這些服務時,必然會優先使用到阿里系的各個產品,搞定一座城市的智慧城市項目,相當於搞定大部分的市民,這種生意一開始虧本也必須做啊!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產品本身要好,要經得起考驗,比競爭對手要有更大的優勢。

阿里的優勢第一是國內起步最早的阿里雲,經過多年的積累,不僅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技術能力方面在國內也是非常領先的,而且由於規模優勢,實際上已經掌握了行業的定價權。穩定,安全,速度快,服務響應快,是阿里雲在國內最大的優勢;

第二個優勢在於ET城市大腦的提前佈局,早在2016年,ET城市大腦就已經在杭州上線,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並解決了大量的問題;

第三個優勢在於阿里巴巴是國內最早對大數據極度重視的企業之一,馬雲早在幾年前的演講中就宣揚大數據就是未來的“水電煤”,對大數據的利用方面,阿里巴巴建立了中臺體系,是目前互聯網企業中大數據利用最好的企業之一,此外,阿里不僅僅自己投入巨資進行人工智能的研究,還通過參股和控股等方式佈局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業,比如頭部的獨角獸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阿里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結合方面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參考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歷史文章《阿里巴巴悄然佈局萬億智慧交通市場》、《 重磅解讀:美國為什麼要制裁阿里雲?》)

以中國23個省,661個市,1636個縣來看,未來ET城市大腦在智慧城市領域還擁有極為巨大的增長空間,在未來的5年內,ET城市大腦的優勢將會真正爆發出來。

除了ET城市大腦之外,阿里巴巴第二個重點發展的ET大腦要數“ET工業大腦”,ET工業大腦的名稱,是2017年3月雲棲大會上提出的,但在此之前,ET工業大腦已經實際在不同的工業企業進行了應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簡單的說,ET工業大腦通過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的數據,優化機器的產出和減少廢品成本。通過並不昂貴的傳感器、智能算法和強大的計算能力,ET工業大腦解決的是製造業的核心問題。

ET工業大腦已經入駐能源巨頭企業協鑫光伏的切片生產車間,將其生產良品率提升1個百分點,節省了上億成本;和中國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中策橡膠合作,將其良品率提升了5%;和天合光能深度合作,將其A品率已經提升了7%……

2018年8月1日,阿里雲宣佈開放ET工業大腦,基於該平臺,合作伙伴可以輕鬆實現工業數據的採集、分析、挖掘、建模,並且快速構建智能分析應用。

未來,阿里ET工業大腦不僅僅在工業4.0上,能夠為工廠節省大量的成本並大幅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和阿里巴巴的C2M戰略進行對接,拼多多難以實現的願望,阿里巴巴可能會提前實現了。(參考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的歷史文章《銳分析:阿里雲開放ET工業大腦;蘋果公司市值接近萬億;鄰家便利資金鍊斷裂;星巴克牽手阿里巴巴;》)

除此之外,ET大腦在航空、健康、農業、環境等方方面面都已經開始進行應用,通過ET大腦,阿里將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賦能到各個領域,並且影響到這些領域中的各個使用者,通過使用者,又回饋到阿里系的其他產品中。

ET大腦的佈局,是幾萬億,甚至幾十萬億市場的佈局,不僅可以影響到國內未來各個行業的人工智能進程,還可以影響到國外(比如馬來西亞吉隆坡的ET城市大腦項目,可以在全球樹立樣板工程),不僅具有經濟效益,還具有社會效益,甚至政治效益。

與ET大腦對等的,則是阿里獨立研發的操作系統AliOS,目前,AliOS已經在車聯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60萬輛車上裝載了AliOS,是世界第一的智能車載操作系統。而AliOS的野心顯然遠不在此,面向物聯網時代的AliOS Things操作系統已經開源,雖然依然有很多的問題,但總體在朝著更好的方向在發展。

關於AliOS,我們在多篇歷史文章中有過描述,感興趣者可以參考《 重磅解讀:美國為什麼要制裁阿里雲?》、《阿里巴巴悄然佈局萬億智慧交通市場》等文章。

AliOS在當前依然面臨著很多的質疑,但伴隨著AliOS lite以及AliOS Things的開源,通過行業內大量同行的不斷查漏補缺,AliOS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我們在桌面和移動時代無法實現的操作系統生態夢想,在智能汽車時代和物聯網時代,有可能可以實現了。

這不僅僅是巨大的市場問題,更是一種中國企業擺脫美國技術控制的決心,希望阿里巴巴可以堅持操作系統及其生態體系的打造,與國內外同行一起,打破微軟,谷歌以及蘋果等公司在操作系統及其生態領域的壟斷地位,在未來的物聯網競爭中,至少在操作系統層面,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地位!

(未完待續)

來源 | 小商幫科技

作者 | 左刀

延伸閱讀:

《盤點阿里巴巴餐飲新零售,馬雲要如何全方位佔領你的胃?》

《阿里巴巴悄然佈局萬億智慧交通市場》

《 重磅解讀:美國為什麼要制裁阿里雲?》

《汽車產業大變革前夕,馬雲和陳虹們的夢想之戰》

《銳分析:阿里雲開放ET工業大腦;蘋果公司市值接近萬億;鄰家便利資金鍊斷裂;星巴克牽手阿里巴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