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車的造車新勢力,你們的整車安全標準去哪兒了?

縱觀處於變革轉型期的汽車行業,大批造車新勢力雨後春筍般湧現,可謂八仙過海、沸反盈天。從各家已發佈或即將發佈的產品中可以看出,雖然定位參差不齊、口碑眾說紛紜,但在“求生欲”上卻殊途同歸,都在沿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之路,用力尋求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出了車的造車新勢力,你們的整車安全標準去哪兒了?

這樣的追求本無可厚非,只不過總感覺缺了點什麼……貌似有個叫“安全”、嚴格來說叫“整車安全”的術語被“習慣性”或“策略性”地冷落了。隨手百度一下,《**有沒有安全碰撞測試方面的新聞信息?》、《**的安全配置怎麼樣?》、《**和**比,誰的安全性更高?》這樣的帖子還真不少,然鵝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對這些急需公開或正面回應的“敏感”話題,反而都選擇猶抱琵琶半遮面或者索性“匿”了,徒留一群你看我、我看你的網友無奈地攤手。

出了車的造車新勢力,你們的整車安全標準去哪兒了?

其實拋開那些性感而華麗的概念,迴歸造車新勢力入局的初衷和本源,為產品提供更為實用且強大的基礎安全保障,才是真正順應民意、解決用戶痛點的核心切入點之一,將其排在某些純炫技的賣點之前都不為過。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何為整車安全?衡量整車安全有什麼權威標準?簡單地說,它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兩大方面,相當於駕駛過程中和發生事故後。倘若更進一步,IIHS、E-NCAP、C-NCAP等國內外主流汽車安全技術認證,不妨瞭解一下。考慮到這些標準過於專業而複雜,我們不妨“劃劃重點”。

出了車的造車新勢力,你們的整車安全標準去哪兒了?

首先,對耐撞性要求最高的,非美國IIHS莫屬,這是一個異常嚴苛、對車輛“耐撞性”要求奇高的安全認證,擁有堪稱殘酷的25%小重疊碰撞測試,最BT的是,IIHS只會選擇最低配車型進行測試,如果廠家有要求,可以對選裝後的高配車重新測試,但是成績必須與低配車型一起公佈。而歐洲的E-NCAP則是最為完善的、以行人和兒童為測試重點的一套體系,它擁有成人保護、兒童保護、行人保護、安全輔助系統四大測試模塊,專業性同樣毋庸置疑。我國的C-NCAP多以借鑑E-NCAP為主,並在此基礎上努力追趕國際水平,某種程度上可以稱之為IIHS與E-NCAP的“結合體”。

遺憾的是,無論是美標、歐標還是國標,造車新勢力們對自己產品的宣傳幾乎360度無死角,唯獨在這個領域露了怯,做不到和盤托出。若要深究其背後的緣由,可能是因為前期沒有建立相應標準,著急上馬、日夜趕工,以至於多少有點忽視了這件不容有失的“小事”?又或是團隊裡實在找不到足夠資深的汽車安全專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一直到上市,方才找到遲來的質控人選?不論這裡頭有什麼“難處”和“苦衷”,都會讓人對這批挾裹了太多不確定性的產品是否足以確保我們的安全,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看到這裡,先別急著嘆氣,其實在一眾造車新勢力大軍中,已經有人率先關注到了這片“真空”地帶,未雨綢繆地著手為整個汽車行業做點什麼。就在上週,在國際汽車安全領域都享有極高聲望的陳可明博士宣佈,他已加盟一家名為“華人運通”的出行科技創新公司,擔任整車安全總工程師。這位頂尖專家的來頭可不小,他不僅能以最短的時間、最高的品質開發出達到五星安全評價的車型,還曾參與過國家級安全碰撞實驗室的建設,甚至主導了IIHS標準引入中國的全過程,進而發起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汽車安全標準。

出了車的造車新勢力,你們的整車安全標準去哪兒了?

有這樣一位不世出的高人坐鎮指揮,華人運通在整車安全的開發上就有了十足的底氣,他們的起點和格局也自然而然地和別人“不太一樣”了。這支以“正規軍”自稱的新生力量,早在最初的研發階段就確立了全球最高級別的安全標準,並把“安全”作為貫穿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核心要素。有了業內大咖和理念先行的“雙保險”,他們的目標也相當硬氣——安全設計同時達到E-NCAP、IIHS五星標準,每款產品都要打造成面向中、美、歐的全球車型。

出了車的造車新勢力,你們的整車安全標準去哪兒了?

摸著良心說,在整車安全上要達到如此極致的要求,對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來說都不是一件easy的事,華人運通面前也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不過話說回來,能在車輛開發的前期,就考慮到整車安全那點事,這種對市場、對消費者認真的態度,就值得我們為之擊節叫好。

另據小道消息,陳可明麾下的團隊不僅對內在做安全開發,還想專門針對智能新能源汽車制定一套更有針對性和實操性的安全評價標準,供整個行業對標、參考。對於這種普惠大眾、無私分享的精神,我只能說:這太skr了!

出了車的造車新勢力,你們的整車安全標準去哪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