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以“造星”賦能“造車”吉利佈局天地一體化出行大棋局

核心提示:近年來,在全球汽車產業“新四化”趨勢下,吉利以“十年千億”的規模不斷加大對數字科技領域的投入,積極佈局智慧立體出行生態體系。商業航天成為吉利加快向創新型出行科技企業轉型的助推器。從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從研發車聯網系統、車載芯片到佈局低軌衛星,“軟硬件結合,科技賦能未來出行”的吉利控股天地一體化的立體出行版圖正日漸清晰。

3月3日,全國首個民企衛星智能AIT(總裝集成測試)中心-台州吉利衛星項目開工,規劃建設衛星研發中心、部組件智造中心、測控中心、雲計算大數據平臺等設施,借鑑汽車行業先進的總裝工藝,打造模塊化、柔性化、智能化製造工廠,可靈活滿足不同型號規格的衛星總裝與測試。

近年來,在全球汽車產業“新四化”趨勢下,吉利以“十年千億”的規模不斷加大對數字科技領域的投入,積極佈局智慧立體出行生態體系。商業航天成為吉利加快向創新型出行科技企業轉型的助推器。從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從研發車聯網系統、車載芯片到佈局低軌衛星,“軟硬件結合,科技賦能未來出行”的吉利控股天地一體化的立體出行版圖正日漸清晰。

佈局多年 蓄勢待發

基於對未來汽車產業變革的深度洞悉,吉利由汽車製造企業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變的決心從未改變。

在萬物互聯的世界中,未來交通工具必將是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吉利方面表示,衛星互聯網已成為通訊科技競爭的新焦點,吉利一直在佈局商業衛星領域。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航天業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3500億美元增長至2040年的超過1.1萬億美元。其中一半的增長將源自新型互聯網衛星。早在2018年,吉利控股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成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覆蓋從研發、製造、銷售到商業應用全產業鏈。

據悉,時空道宇匯聚了大量航天系統工程、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導航定位等領域的行業專家,在衛星通信網絡、衛星數據應用、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服務等領域已取得一定優勢。

2020年內,時空道宇將自主設計完成首發兩顆低軌衛星,全面展開全球首個商用低軌導航增強衛星系統的商用驗證。此商用系統的空間段、地面段、應用段所有核心技術全自主可控。

從地面到太空 搶佔無人駕駛制高點

在無人駕駛場景中,需要絕對精準定位且低延遲才能保證駕駛安全,因此對高精地圖要求達到0.5釐米級。其背後是海量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及數據應用的全鏈路技術。

據瞭解,低軌衛星互聯網是指利用低軌衛星星座實現全球互聯網無縫鏈接服務。低軌一般位於地球表面 200-2000 公里的範圍,衛星軌道高度低使得傳輸延時更短,路徑損耗更小。相對於傳統的光纖接入龐大的地面網絡和基站,低軌衛星互聯網在偏遠地區部署更加簡便、成本更低,可彌補未來無人駕駛領域由於成本問題偏遠地區基站建設覆蓋率低的短板。可以說,提前佈局低軌衛星,能夠為實現無人駕駛搶佔先機。

吉利方面表示,吉利低軌衛星佈局形成後,將提升導航高精度達釐米級,為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系統化定位服務,提升用戶智能出行體驗,不僅有利於自身立體出行佈局,還將與汽車製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行業深度融合,建立開放共贏的合作生態。

天基地基相融合打造立體化智慧出行新生態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20年新年致辭中曾表示,2019年吉利科技集團各項創新業務初顯成效,科技化和線上化佈局日益壯大,天地一體化立體智慧出行生態穩步推進。

此次衛星項目的落地無疑為進一步打造天地一體化智慧出行系統夯實底層基礎。

吉利方面表示,這套核心底層架構將成為公司突圍‘新四化’技術革命的其中一個關鍵角色,並賦能控股旗下各個汽車品牌。

目前,吉利汽車已成為首個實現自動駕駛L2級的中國品牌,自動駕駛功能配置率和市佔率已達行業第一。從2020年起,吉利汽車將在35萬公里高速公路、22000公里城市高架路和30個城市率先實現L3級自動駕駛。

“造星”還將賦能吉利控股旗下以曹操出行為代表的共享出行領域及以太力(Terrafugia)飛行汽車和Volocopter為代表的低空出行領域。據普華永道預測,2030年,中國市場自動駕駛汽車中60%將實現無人駕駛共享出行模式。未來,共享出行及低空出行領域均將實現高度自動駕駛。

同時,這套系統還將開放給生態合作伙伴,建立開放共贏的合作生態。“我們要主動迎接汽車‘四化’變革,以創新引領發展,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新優勢,與全球夥伴聯合,通過協同和分享佔領技術制高點,共同打造未來智慧立體出行新生態。”李書福表示。(餘力 周靜)

此稿件為延展閱讀內容,來源於合作方。中國金融信息網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繫:010-880529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