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人都叫大衆,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澹舉步維艱

中國已成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以至於任何車企都想在中國分一塊“蛋糕”。於是為了利潤最大化,不少外資車企推出了根據中國消費者需求開發生產的“中國特供車”。而在這批外資車企中,玩得最厲害的莫過於大眾汽車,旗下朗逸、寶來和凌渡等特供車型,已經成為月銷上萬輛的“國民神車”。不過並非人人都是大眾,有些品牌特供車就舉步維艱。今天車少給大家介紹4款特供車,一起來看看它們為何不能討好中國消費者。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 ◆ ◆ ◆ ◆

1.Jeep大指揮官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今年4月份,Jeep根據國內消費者需求,推出了一款中國市場專屬SUV大指揮官。新車外觀內飾均遵循中國人審美進行量身設計,同時作為廣汽菲克Jeep旗艦車型,採用了上乘的做工用料和強悍的性能配置。總的來說,Jeep大指揮官產品力還是十分強勁。但是,大指揮官上市之初就遭到不少消費者詬病,其最大槽點就是定價。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Jeep大指揮官售價區間為27.98萬-40.98萬元,已經與同級別王者豐田漢蘭達高度重合,並且其最低配車型售價還要高出不少。縱然大指揮官有著出眾的產品力,但Jeep品牌溢價能力弱,再加上並不良好的口碑表現,想要消費者付出高昂代價無疑是難如登天。

◆ ◆ ◆ ◆ ◆

2.起亞KX7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起亞KX7是基於上一代的索蘭託平臺打造,它根據中國消費者需求進行了本土化改造,成為了一款中國特供車。起亞KX7官方指導價為17.98萬-27.68萬元,比同級很多其他競爭車型價格低,不過在大多數朋友眼裡可能偏高。起KX7上市之後銷量難有起色,最高一個月才賣出600餘輛。後期經銷商開始大幅度降價,平均都有2萬餘元優惠,可月銷量已經跌至兩位數。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起亞KX7為何賣不動呢?可以概括三點原因。首先是生不逢時,2017年上市時恰逢韓系衰敗期,KX7無疑瞬間被打入冷宮。其次就是產品力無優勢,僅以車身尺寸為例,KX7軸距和車身長度只有2700mm和4730mm,居然還是7座車型,可想而知第三排乘坐體驗多麼糟糕。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最後就要說一說定價,產品優勢並不突出,加上品牌影響力有限,起亞kx7與探界者、歐藍德等老牌勁旅相比毫無性價比。再加上傳祺GS8、長安CS95等國產車衝擊,起亞KX7幾乎沒有了生存空間。

◆ ◆ ◆ ◆ ◆

3.日產藍鳥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Bluebird藍鳥是日產汽車在1959年推出的一個轎車系列,可以算是日產車型裡經久不衰的系列,也被認為是日產最成功的車型。而目前國內市場售賣的東風日產藍鳥,跟Bluebird藍鳥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國產版藍鳥Lannia是東風日產推出的特供車型,僅僅是套了一個“藍鳥殼”罷了。東風日產藍鳥上市之初,憑藉炫酷的外形贏得了不少消費者青睞。如今藍鳥卻淪為雞肋,7月僅售出1080輛。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當年月銷上萬輛的藍鳥,為何失去翅膀墮入了深淵呢?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藍鳥的落寞與其運動定位脫不了關係。藍鳥獨特的外觀早期雖然贏得了不少粉絲,但隨著消費者審美觀念轉變,過於個性的外觀車型遭受冷落,缺乏大眾化氣息的藍鳥也就成了另類。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與此同時,另一款崛起的運動車型本田思域,讓藍鳥毫無招架之力,市場份額也被前者蠶食殆盡。此外,藍鳥運動定位也犧牲了日產引以為傲的舒適性,這點也令人頗為遺憾。

◆ ◆ ◆ ◆ ◆

4.福特蒙迪歐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福特蒙迪歐其實是一款國際版車型,只是陰差陽錯成了中國特供車。目前海外版蒙迪歐已經停產,而福特並不想放棄這款車型,於是決定未來將所有生產任務轉移至中國,並且計劃僅在中國市場內出售。蒙迪歐今年3月份銷量還破萬,之後便斷崖式下滑,7月份僅售出1000餘輛。究其原因,還是跟蒙迪歐質量下滑有關。

不是人人都叫大眾,這4款特供車就吃不透國人,銷量慘淡舉步維艱

蒙迪歐早在2016年就成為了中型車投訴榜第一名,其最大問題就是車內異味嚴重和發動機抖動。而長安福特在蒙迪歐“異味門”事件上一直採取冷處理,以至於消費者只能集體抗議維權,當然最終還是“息事寧人”。之後蒙迪歐還爆出一些其他質量問題,投訴量依舊居高不下。再加上福特今年品牌影響力下滑,蒙迪歐銷量暴跌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其實外資車企推出中國特供車無可厚非,但為獲取最大利益推出一些低品質車型忽悠消費者,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