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貴爲天子,卻困守南方不敢返回京師

《詩經》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古代的帝王,手握萬里江山,權傾天下。但卻有這麼一位天子,連代表皇家尊嚴的京師都不敢回去,他是誰?他又為何不敢回去呢?


大業十一年八月,隋煬帝出巡塞北,被突厥始畢可汗圍困於雁門。之後他脫身至太原,“議者多勸帝還京師,帝有難色。接著先後殺掉了請還長安的奉信郎崔民象,王愛任,並堅持向江都進發。唐朱敬對此大惑不解,只好解釋道:”豈不是色醉其心,天奪其鑑,竄吳越以避其地,虛宮闕以候聖人,蓋為大唐之驅逐也。因為這個言論,很多人都認為隋煬帝是因為貪圖享樂才前往江都。

他貴為天子,卻困守南方不敢返回京師

但是,《隋書》中卻有這麼一段記載:

大業十一年如東郡,至長樂宮,飲酒大醉,因賦五言詩,其卒章曰:“徒有歸飛心,無復因風力。”,令美人再三吟誦,帝泣下沾襟,御者莫不唏噓。帝因幸江都。

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隋煬帝前往並非“色醉其心。”而是欲歸京師不得的理智抉擇。

他貴為天子,卻困守南方不敢返回京師

隋煬帝選擇江都自然是有深刻原因的。他在江都有著深厚的基礎。當初隋滅陳一統南北時,楊廣就是大軍主帥,並對南朝故族進行了合理的安排,江南士子對楊廣並無惡感,之後江南豪族叛亂,楊廣詔令諷喻叛者,知命說下賊十三城,得渠帥陳正緒,蕭思行三百餘人,說明南方豪族也願意和楊廣合作。而隋文帝立朝之後,為了鞏固政權,分封諸子作為屏藩。其中楊廣就被封為揚州主管,總領淮河及長江以南四十四州,鎮於江都,每歲一朝。從開皇十年到最終奪嫡成功,楊廣在江都坐鎮了整整十年之久。其間楊廣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收羅了諸如虞世南,諸葛穎,蕭莫訶等一大批不得隋朝重用的江南人士,從而得到了南方政治集團的認可與幫助。楊廣最終能奪嫡成功,除了籠絡到了宇文述,楊素等關隴集團的實權人物,南方政治集團的鼎力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隋煬帝登基之後,控制慾極強的他對於控制了政權的關隴集團很是反感,於是引進大批南方士子入朝為官,依靠南方政治集團來進行抗衡,同時培植江淮人士為骨幹的軍隊,並通過征伐高麗大量消耗關隴集團控制的府兵。隋煬帝的算計不可謂不精妙,但是由於他的急功近利,連續徵召百萬大軍,不堪忍受的農民和有所察覺的關隴集團都開始了反擊。

他貴為天子,卻困守南方不敢返回京師

經歷了京杭大運河的開鑿以及三徵高麗的慘重失敗,各地農民起義如火如荼,曾經作為帝國支持者的關隴集團也開始密謀起事。成為眾矢之的的隋煬帝深知,僅僅在京師盤桓數月登基,缺乏基礎的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回到京師掌控局勢。面對咄咄逼人的起義軍和關隴集團,無力迴天的隋煬帝只能退往江都等待局勢變化。

但隨著李淵入主長安,道路阻絕,恢復北方已經成為不可能。於是隋煬帝在丹陽修築宮殿希望退守江南。但關隴集團和南方政治集團矛盾的最終激化斷送了他。司馬德戡利用關中驍果歸家心切,鼓動造反。大業十四年三月十日夜間,司馬德戡引驍果自玄武門入,裴虔通與元禮直入宮中搜捕,隋煬帝聞變,匿於永巷,被叛軍驅出。至天明乃押至寢殿。隋煬帝以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充滿爭議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