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制,爲什麼生育率還是不高?

蛟潭小郡主


古代的三妻四妾是正常的,政府對生育也不限制,所以大多人都有個疑問,為什麼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社會下,生育率為何如此低下?人口不應該是直線上升的嗎?如果對古代人口瞭解過的話,你會發現,中國古代王朝人口過億的也只有宋朝和清朝。那麼為什麼三妻四妾的制度下,生育率還這麼低?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一:古代的醫學不夠發達

古代醫學相對於現在肯定是不完善的,比如醫療設備以及行醫人數等,再加上古代瘟疫多,天災人禍不斷,人口也一直得不到發展。

比如很多婦女的生育的時候是極度危險的,經常出現一屍兩命的現象,或者很多婦女因為難產去世,在或者小孩生下來沒多久就夭折。

這些在當時的醫生看來都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對其進行控制。

二: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可以說這種觀念在現在的一些地區都還存在,在古代就更不用說了,古代人生了男孩覺得光宗耀祖,連妻妾在家裡的地位也隨之增加,有句話就是“母隨子貴”。如果是生的女孩就沒那麼興奮了,甚至有的貧困家庭將出生的女兒送養給其他人。

久而久之,男女比率嚴重失調,貴族家庭的男子三妻四妾看,貧窮家庭的男子甚至連媳婦都娶不了。

三:常年戰亂導致生育率低下

中國歷史上和平時期大多都是在新王朝建立之初,到了中後期,國家開始面臨外敵入侵,也開始了不斷的征戰,因為常年征戰,戰火紛飛,很多男丁被抓去打戰,為此去世的男性也有成千上萬個,如此看來,生育率想高都高不起來。

很多女性在新婚沒幾天後就和丈夫分開,在家獨守空房。

四:衛生條件差

古人的壽命平均都不高,衛生條件佔有很大的因素,很多人患上了疾病,都是因為衛生條件太差,尤其是女性,大多都體弱多病,生孩子更是害怕,很多小孩因為出生後沒有相對較好的環境,最後感染病菌導致去世。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人類不加干涉的自然生育水平其實古今差異不大,導致古代人口不多的原因不能簡單歸結為生育率,更和一夫多妻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因素還是醫療衛生水平、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以及反映出的結果: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


古代的醫療衛生條件和營養水平與現在相差甚遠,現代醫學中一些不大的問題在古代很可能是致命問題。優生優育手段(包括孕前檢查、孕期檢查、剖腹產手術、助產手段等等)、孕產婦營養水平、嬰幼兒免疫手段、嬰幼兒營養水平等等都導致嬰兒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嬰兒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是指嬰兒出生後不滿週歲死亡人數同出生人數的比率。一般以年度為計算單位,以千分比表示。在嬰兒死亡率較高的地方,也有用百分比表示的。嬰兒死亡率是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居民健康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婦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

現代社會中,各國的嬰兒死亡率有很大差異,影響嬰兒死亡率的因素其實主要就是這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1986年全世界嬰兒死亡率為82‰,發達國家為17‰,不發達國家為 92‰。


1949年以前,中國的嬰兒死亡率非常高,約 200‰左右。建國後,1954年的嬰兒死亡率降低為 138.5‰;1981年,嬰兒死亡率已降到 34.68‰,2008年為14.9‰。這個水平和古代社會已經是天壤之別,但是和發達國家依然有巨大差距。(2004年美國嬰兒死亡率為7‰;2000年日本嬰兒死亡率為3.2‰)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世界各國嬰幼兒死亡率示意圖,可見,嬰幼兒死亡率水平和經濟水平是密切的正相關關係。


象眼觀天下


古代一夫多妻制,為什麼生育率還是不高?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時期(泛指一年)內,出生活嬰數與同期平均育齡婦女人數之比,是反映婦女生育頻度的指標。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題主問的是古代一夫多妻制,為什麼人口增長卻不高,那應該是人口增長率,而非人口生育率。

人口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泛指一年)內,由人囗自然變動和遷移變動而引起的人口增長的比率,人口增長率,也稱人口增長速度。那古代為什麼人口增長速度緩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應是如下幾點:

一、自然條件的原因。古代人生活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下,生存環境則特別慘烈,想想、看看近代(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人生存環境,你可想象古代人的生存環境了。

二、天災的原因。我們常說的旱災與澇災,足以使人們流離失所,食無果腹,衣不蔽體;病災,特別是瘟疫的發生,也足以使人類大面積地滅絕。

三、人禍的原因。連年地、無休止的戰爭,使得本來惡劣的生存環境更是雪上加霜,“屍骨成堆鮮血淌”,是戰爭的真實寫照。古代戰爭目的是搶奪人囗和佔領地盤,然而,戰爭帶來的後果,卻是人口的大面積減少。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三男鄴城戍,……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可見一斑。近代戰爭更是慘絕人寰的。

四、醫療條件的落後。特別是婦女、幼兒醫療條件的落後,保證不了婦女在生育方面的醫療,同樣也保證不了幼兒成長方面的醫療,那隻能順其自然了。以前村頭的墓地旁,總有一個叫做“爛崗子”的地方,專埋未成活的嬰兒,此屢見不鮮,實則醫療條件所致。

古代人壽命亦短,秦以前,人之壽命平均不足五十歲,而至新中國成立前的二千多年裡,人之壽命增長速度之緩慢,令今人難以致信。

…………。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若干年裡,在中國地理教科書中寫道:中國地大物博,幅遠遼闊,人口眾多。對於“人口眾多”一詞,在古代中國,則不是!

一夫多妻,對於達官貴人、富庶家庭來講,那是尋常事。然而,除皇宮貴族外,妻妾成群的則不多見,富庶人家多以妻不生或不生男丁,才可納妾的。並妾只有一個,稱“小”,“小”所生的兒女,多由妻、妾共同扶養,相處也和諧。這或許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陳腐觀念有關。對於普通人家,那確是罕見的,因普通人家多生活貧窮,甚至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談何取妾!

說來也怪,在古代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富庶人家,雖多有妻妾,繁衍雖多,延續去少,而窮苦人家,兒拖兒帶女,延續也旺。現在家譜中多以“幾世”為續寫後輩,凡後輩輩分低的人,多是前輩家境貧寒的家庭,而前輩殷實人家,則輩分自然高了。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現象。


方178866052


中國古代直至民國初,是允許一夫多妻制的,為什麼生育率不高呢?追溯歷史原因,主要有五:

一,縱觀中國有文字記載的4500年曆史,共發生過3971次內擾外患的戰爭。平均幾年就發生一次戰爭,造成了青壯男丁缺失,繁殖配偶失衡嚴重,且人民顛沛流離難有較長時期的休養生息、安居生育養育之機,其間時有瘟疫鼠疫發生,生存環境惡劣;

二,中國古代水利發展落後,水患發生頻繁。2000年內黃河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1300年間長江發生大的水患200次;

三,新生兒接生技術落後,全靠民間“隱婆”即接生婆一手包辦,如遇難產,連產婦都只有坐以待斃,更無法保證嬰兒存活;

四,中國古代瘧滅嬰幼孩童的另一重要禍源是天花。預防疫苗“牛痘”雖在1805年由英國傳入中國,但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才得以在民間廣泛種植,嬰幼兒才得以普及免疫天花;

五,醫藥水平落後,直到1944年抗生素開始進入中國以後,新生兒感染類疾病死亡率才得以有效降低和控制;

綜上歸結,由於長期多發戰亂,生存環境惡劣,醫療水平落後,科技水平無法規避天災肆虐等因素,實為中國古代生育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無論貧富之家,皆無法規避。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大多數婦女回去不久,就會懷孕,而且生出的孩子健康,標緻。那時候也沒有DNA鑑定,還以為是佛祖顯靈呢。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事,說明,在古代,物質貧乏,科技落後,人的生存條件差,尤其是男人,一天到晚要為生活操勞,即便有三妻四妾,也沒有精力都照顧到,下層的勞動者就更別說了,每天從早累到晚,也沒有多少精力履行義務。唯有廟裡的和尚,除了唸經也不用參與體力勞動,長期單身,造成他們生育能力極強,老話說“和尚乃色中餓鬼”是有道理的。

綜上所述,古代生育率低有很多原因,但因為生活的壓力,讓古代男子生育能力降低也是一個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