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專項附加扣除落地仍需有關部門通力協作

个人专项附加扣除落地仍需有关部门通力协作

个人专项附加扣除落地仍需有关部门通力协作

01

第七次完成大修的個稅法,最值得期待的並非只有5000元的基本費用減除標準和新的稅率表。確立專項附加扣除,建立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被視為“前所未有的重大稅制改革”,邁出這一步中國用了十多年。現在,人們更關注的是,在實際操作層面,這一步將會怎樣落地?

這決定於未來幾個月。新個稅法規定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列入專項附加扣除,但並沒有規定抵扣標準範圍和實施步驟。新個稅法授權國務院對此作出具體規定,並提交全國人大備案。9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主題之一,就是確定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配套措施。專項附加扣除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行。

從普通納稅人的視角看,這裡面有太多細節需要釐清。比如說子女教育和繼續教育支出,依據什麼樣的標準扣除,扣除範圍如何確定?再如贍養老人,如何界定贍養?生活在一起算呢,還是每月給付生活費算?如果是多子女的老人,贍養費用怎麼分割?更讓人撓頭的是,教育、醫療和住房等項支出往往體現為家庭開支,如何落實到個人?

這些問題看似繁瑣細碎,卻是納稅人的核心關切。因為怎麼扣、扣多少、如何認定,最終決定了納稅人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減輕稅負。從個稅法修訂過程看,這些問題也正是全國人大代表們熱議的內容之一。

有鑑於此,確定專項附加扣除範圍和標準,應該更接地氣,多從納稅人的生活實際出發,多聽一聽來自普通百姓的聲音。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專項附加扣除範圍和標準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依法實施。這對爭取更多的社會認同,實現合理扣除和政策公平大有助益。

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確保扣除後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於5000元,並明確,今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專項附加扣除範圍和標準還將動態調整。

從個稅申報過程來看,相關扣除標準和範圍確定之後仍有牽絆。比如相關資料和憑證誰來認定,以哪家的為準,如何避免出現那種“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尷尬?再如,是否能夠通過有效的信息比對實現網上作業,而非要納稅人提供各種票據和證明。這對各部門和相關機構的協同能力,特別是信息化下的“互聯互通”是一個考驗。儘管新個稅法明確這些部門應向稅務機關提供相關信息,但應該承認,部門協調合作,還需打通不少治理“關節”。

6項專項附加扣除涉及教育、衛生、民政、社保、公安等9個部門。如果不能“互聯互通”,影響效率不說,各個單位和稅務部門成本增加,納稅人更平添很多麻煩。此前稅務官員承諾,稅務總局將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操作辦法,以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簡化操作。確保納稅人申報就能扣除,相關資料和憑證儘量不用報送到稅務機關。如此大的工程,絕非稅務部門一家的事情。我們期待相關配套措施儘早與公眾見面,也希望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提前銜接,保證個稅新政平穩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