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这部披头士出演的动画电影改变了世界

1968年7月,基于披头士专辑《左轮手枪》(Revolver)中的那首《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的同名动画电影在英国上映,并引发轰动,成为英国当时票房最为卖座的动画电影。

五十年前,这部披头士出演的动画电影改变了世界

冲着披头士名号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们,大概从未想过会看到有如此颠覆性的动画长片,更很少有人会意料到,他们正在见证一次重大的历史时刻:

在《黄色潜水艇》之前,迪士尼式写实主义的动画电影几乎是长篇动画电影唯一的出路。而在《黄色潜水艇》之后,不光长篇动画电影开启了多元化的时代,甚至,广告、平面设计业界也在其影响下朝着波普艺术领域进军。

五十年前,这部披头士出演的动画电影改变了世界

2018年7月,《黄色潜水艇》于美国进行重映,以庆祝它的五十年周年生日。即便放在今日来观看,它依然为我们带来粗粝而尖锐的冲击力,其魅力无法被时光所抹平。

其实《黄色潜水艇》并非最早让披头士以动画形象出现的作品。早在 1965 年,随着披头士走进美国市场,卷起世界范围内的英国摇滚浪潮,精明的美国 King Features 公司就嗅到了商机。

这家以《大力水手》、《鬼马小精灵》电视版闻名的电视动画巨头马上与披头士签下了合作,制作了《披头士》(The Beatles)动画电视剧,并于美国 ABC 播出。一经播出,《披头士》就受到了英美两地观众的强烈欢迎。

五十年前,这部披头士出演的动画电影改变了世界

可是,披头士起初很讨厌这部动画电视剧。原因大概也很容易猜到:这部动画电视剧是一部典型的廉价「周末晨间卡通」。

不光造型采用了当时汉娜芭芭拉公司(《摩登原始人》)最常见的扁平造型设计和有限动画风格,而且动作表演极其单调。更过分的是,本剧几乎一点儿情节都没有,大半的时间都是披头士在唱歌。

开心了,唱歌,遇到麻烦了,唱歌,甚至在生死边缘下,还是唱歌。

确实,大多数观众就是冲着披头士的歌来看的,只要有歌就满足了;而且事实上,本片超高的收视率证明了这种流水线制作模式在商业上的成功。观众也满足了,制作公司也赚到了钱,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对于身为反文化先锋的披头士而言,这种根基于消费主义的成功却并不符合他们的定位。

于是,当两年后 King Features 制片人 Al Brodax 再次找到披头士,希望制作一部以他们为主角的动画电影《黄色潜水艇》时,有合同在身的披头士是很不情愿深度参与的。他们的想法是,既然又是流水线作品,那提供几首老歌、即将发行的新歌,再加上一些垃圾桶里的废弃歌曲,也不用去制作现场拍摄录音,简单履行合约就好。

然而,《黄色潜水艇》最终的成片效果却震撼了披头士 —— 他们对这部影片非常着迷,随即决定以真人的方式出镜于影片结尾。

五十年前,这部披头士出演的动画电影改变了世界

和电视卡通《披头士》一样是歌曲串烧的《黄色潜水艇》,到底哪里不一样,会让披头士产生如此大的改观呢?

秘密就在于视觉风格上。

迷幻艺术的雏形诞生于50年代,埃德尔曼早在十年前就在创作色彩极端鲜艳的迷幻风插画,只是出现在商业动画片中,《黄色潜水艇》确实是第一次。

事实上,无论是迷幻艺术、波普艺术、欧普艺术还是其他,《黄色潜水艇》都并非是先行者。反不如说,《黄色潜水艇》是诞生于60年代末反文化运动高峰时期里,充分利用无数艺术思潮的集大成者,它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并且成功将其影响力灌输给更大的受众。

《黄色潜水艇》上映当年,就在美国促进了一大批迷幻风的动画广告出现,一改当时电视上充斥几何图形化动画广告的面貌。

五十年前,这部披头士出演的动画电影改变了世界

正是《黄色潜水艇》的成功,我们才会看到日后的商业动画里出现如此丰富多样的动画表现手法 —— 往常,它们只会出现于只供评论家欣赏的艺术动画中。

而动画之外的世界,相比50年代早期的迷幻、波普艺术作品,《黄色潜水艇》由于其单线平涂的动画特性,造就了60末到70年代的迷幻、波普绘画作品开始更趋向于简单线条和色彩鲜艳的大色块处理,对后来的广告行业造成了深远影响。

毫不夸张的说,这部五十年前的动画电影,不仅彻底改变了商业动画的面貌,还在设计界留下了它的基因,一直流传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