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要涼?比特幣暴跌70%!

區塊鏈要涼?比特幣暴跌70%!

加密貨幣群體暴跌

6月27日,數字貨幣市場普跌,幾乎回吐前一日漲幅。比特幣價格回落至6100美元以下水平,24小時內跌近3%;以太幣、瑞波幣、萊特幣及比特幣現金均跌超5%。截至28日18:00,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報6099美元。

區塊鏈要涼?比特幣暴跌70%!

據財經網站Finder.com的數據,在截至6月25日的一週內,該網站所追蹤的1586種數字貨幣中,超過80%出現價格下跌,平均跌幅達19%

其中,價格下跌最多的是比特幣,當週跌近500美元;其次是比特幣現金,下跌142美元。而價格漲幅最大的數字貨幣為以太坊的新分支以太經典(ETC),價格上漲1.3美元。

區塊鏈要涼?比特幣暴跌70%!

監管衝擊仍是影響幣價的最大因素。

上週末,受日本金融廳處罰6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影響,比特幣持續下跌,一度失守5900美元關口。這是2月6日以來比特幣首次跌破6000美元,這一價格同時也是2017年11月以來的最低價格。 比特幣價格曾在2017年12月飆升至近2萬美元的歷史高位,但在經歷了週末的暴跌後,比特幣距離當時的巔峰已經跌去了68%。

6月22日,日本金融廳正式下達對bitFlyer、QUOINE、bitpointjapan、bitbank、BTCbox6、Tech Bureau等6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業務改善命令。命令公佈後,比特幣持續走低並跌破6400美元。當日晚間, Mt.Gox官網公佈文件顯示,東京地方法院裁定,將對2014年因大量比特幣被盜而申請破產的Mt.Gox批准民事再生計劃,這也進一步打擊了市場情緒。

區塊鏈風險投資專家Spencer Bogart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預言,許多加密貨幣對沖基金一年鎖定期結束,將會“人為拉低”比特幣價格。2018年2月時,根據科技調研公司Autonomous Next統計,總共有226個加密貨幣對沖基金,是去年10月份的2倍有餘。

區塊鏈要涼?比特幣暴跌70%!

2017年12月以來比特幣價格走勢

加密貨幣的經濟侷限性突出

今年以來,從投資市場的情緒和價格來看,各界很顯然認識到了加密貨幣的侷限性。BIS在此次的年報章節中也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首先,BIS先明確了兩類DLT的概念。一類基於“有權限的”DLT,這類加密貨幣類似於傳統的支付機制,為了防止濫用,分類賬只能由加密貨幣的受信任節點更新,這些節點由中央權威機構選擇,並受其監督(如開發加密貨幣的公司)。因此,雖然其交易記錄的存儲方式與傳統貨幣不同,但它們都依賴特定機構作為最終信任來源。

第二類加密貨幣承諾使用“無權限的”DLT在完全去中心化的環境中產生信任。

記錄交易的分類賬只能通過貨幣參與者的共識才能改變:雖然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但沒有人有密鑰來更改分類賬。其實,無權限加密貨幣的概念是中本聰提出的,他根據一種無權限的DLT——區塊鏈提出了一種貨幣(比特幣)。

但BIS認為,無權限加密貨幣具有經濟侷限性。加密貨幣不僅承諾提供一種基於數字技術的便捷支付手段,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新的信任模型。然而,兌現這一承諾取決於一系列假設:誠實的礦工控制著絕大部分算力,用戶驗證所有交易歷史,以及貨幣的供應是由協議預先決定的。

這些假設引發了兩個關於加密貨幣有用性的基本問題——這種實現信任的方式是否以犧牲效率為代價?信任能否真正永遠實現?

BIS提出,就效率而言,產生去中心化信任需要耗費巨大成本,比特幣挖礦用電量幾乎與瑞士相當,因此,尋求去中心化的信任將可能釀成一場環境災難。除了能源問題,加密貨幣還存在三大缺點:可擴增性、價值穩定性和對支付終結的信任。

首先,加密貨幣的擴增方式與主權貨幣有所不同。在最基本的層面上,要實現去中心化信任的承諾,加密貨幣要求每個用戶下載並驗證所有交易的歷史記錄(包括細節信息)。每多一筆交易,分類賬就會增加幾百個字節,隨著時間推移,總賬的規模會不斷擴大。因此,為了使分類賬的規模和驗證所有交易所需的時間(隨區塊大小而增加)易於管理,加密貨幣對交易吞吐量有嚴格的限制;在有容量限制的情況下,每當交易需求達到上限時,費用就會猛增。因此,使用加密貨幣的人越多,支付就越麻煩。

加密貨幣的第二個關鍵問題是其價值不穩定,這也從上述加密貨幣集體大跌中可見一斑。這是因為沒有一箇中央發行機構負責保證貨幣的穩定。

第三個大問題在於,BIS認為加密貨幣的信任基礎其實十分脆弱。

首先,由於加密貨幣可以被控制大量算力的礦工操縱,導致許多挖礦十分集中,加劇了支付終結的缺失。此外,不僅單筆支付中的信任不確定,而且對每種加密貨幣的信任基礎也是脆弱的,這是“分叉”所導致的。

2013年3月11日,一次錯誤的軟件更新導致了區塊鏈出現分叉,消息傳開後,比特幣的價格就下跌了近三分之一。最後,經過協調,礦工們暫時忽略了最長的鏈條,最終暫停了分叉,但許多交易被撤銷了。BIS也認為這個插曲顯示了加密貨幣是多麼容易分裂,從而導致巨大的估值損失。

區塊鏈要涼?比特幣暴跌70%!

利用分佈式分類賬技術

不過,BIS也認為,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可能在其他領域大有可為,比如小量的跨境支付服務。

BIS提及,這種支付解決方案與加密貨幣有著根本的不同。例如世界糧食計劃署基於區塊鏈的Building Blocks系統,該系統負責為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提供糧食援助,其計算單位和最終支付手段是主權貨幣,因此它是一種“加密支付”系統,而不是一種加密貨幣。這個系統最初由世界糧食計劃署集中控制的,隨後被重新設計成在有權限的以太坊協議上運行。隨著這一變化,相對於以銀行為基礎的替代方案而言,交易成本降低了98%左右。

BIS也認為,有權限的加密支付系統在小額跨境轉賬方面也可能很有前景,這對於有很大比例勞動力生活在國外的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轉賬成本昂貴)。儘管加密支付系統能滿足需求,但其他技術也同樣在考慮範圍之內,不過BIS也認為目前尚不清楚哪種技術將最有效。

高盛全球研究團隊早前發佈的研究提及,加密貨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場試驗,也是一個經典的投機性泡沫,正如“互聯網泡沫”時期過後,眾多企業化為泡影、第一代互聯網搜索如今也早已被迭代,當前存在的部分加密貨幣價值未來同樣可能會變為零,而這是當前市場沒有充分定價的。

此外,高盛也認為,在未來5~10年,區塊鏈技術將會在“共享經濟”等領域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但這仍需要時間的孕育、技術的革新以及監管的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