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崇祯皇帝,会不会杀袁崇焕?

行路者Gobetter


己巳之变发生时,北京城已经100多年没有见到烽火硝烟,京城守备荒废,士兵疏于战阵,城中一日数惊,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当时只有19岁。他所任命的兵部尚书,袁崇焕在一年前,信誓旦旦地声称“五年平辽”,如果贼虏已经近在眼前。崇祯皇帝惊惧之下,方寸大乱。

袁崇焕刚刚从宁远巡视返回山海关的路上,远远望见使者飞奔而来,具告皇太极已破关南下,京城危在旦夕。袁崇焕当即下令赵率教带4000骑兵火速堵截,自己召集各部骑兵,约期会齐,作为后队,赶往京城协防。

赵率教轻敌遇伏,全军覆灭。袁崇焕在通州附近屯驻,哪知皇太极竟然绕过通州,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也不敢耽搁,星夜兼程,赶在后金军之前到达北京。这在京城人看来,两支军队一前一后来到北京,就像是商量好的一样。加之此前,皇太极已设下“反间计”,虽然计谋拙劣,但是军营之中可惊可疑之处甚多,朝廷官员为防万一,已经不能完全信任袁崇焕了。

日夜兼程防卫京师的辽东军,疲惫不堪,希望能得到皇帝的优待,入城休整。可是嫌隙已生,万一辽东军不是来防卫的,而是引清军入关的,那京城岂不是开门揖盗了?因此,崇祯拒绝了大军入城。用人之际,崇祯令袁崇焕进来城中,赐给酒食,意在笼络。

袁崇焕是崇祯任命的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其治下军兵15万多人,朝廷精锐和半数钱粮,都集中在了辽东。袁崇焕担心自己统大兵在外,朝中会有掣肘,因此临出发前与崇祯皇帝要了便宜行事的特权。

皇太极刚刚登上汗位的1626年到1629年,后金的处境可谓很不利。内部争斗,又遇天灾,这段时间是后金最为虚弱的时候。由于饥荒,后金军队得不到粮食,于是就侵略朝鲜,抢夺粮食。继而皇太极派兵北进,收降东海女真,巩固后方。在1628年,皇太极又兵发蒙古,攻打科尔沁部,军事、政治双管齐下,将左翼蒙古收编。至此,明王朝与后金作战的左右两翼都被皇太极破坏。


这段期间,袁崇焕在忙什么呢?他在整顿内部,在山东登莱设置火器局,重新编组辽东军,与皇太极议和,修建堡垒,意在蚕食辽东土地。在上任之初,还杀了驻守在皮岛的东江总兵毛文龙。

袁崇焕在忙,皇太极也在忙。科尔沁部被后金收编的事,朝廷已经是知道的了,然而袁崇焕却在希望能够挽回。蒙古人希望买粮食度过灾荒,朝廷的意见是可以赈济,但是不能卖粮食,担心蒙古人把粮食转手送给后金。袁崇焕的答复是,粮食已经卖了,但是给了蒙古人警告,不能卖给后金。那一年,后金没有发生灾荒的记录。朝鲜人肯定提供不了太多的粮食,后金能度过灾荒,与蒙古人转手贸易有很大关系。

后来,后金果然从蒙古绕道,攻入了京畿,更加说明了朝廷之前论断蒙古人已投靠后金的判断是对的。

袁崇焕本以为与皇帝达成了“息壤之盟”,崇祯皇帝也是优抚有加,所以上任伊始,袁崇焕就有些膨胀了,连连做下惊世之举。统兵大将擅自与皇太极议和,市米资敌,擅杀毛文龙,坚请入城,这桩桩件件,都足以让朝官们群情鼎沸。

设身处地站在崇祯的立场来考虑,尽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是袁崇焕专权之举,已属欺君。如果能拒敌于外,尚能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来宽解之,如今敌酋大兵压境,袁崇焕可是连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因此,崇祯下令逮捕袁崇焕也是情理之中。袁崇焕部将祖大寿在旁见此情景,战栗失措,立刻逃回锦州。袁崇焕下狱,辽东兵溃,皇太极所率后金兵继续得以在京师附近攻掠。这又让袁崇焕罪加一等,朝廷花费400万两养兵,如今朝廷竟不能制。后来袁崇焕手书赍送祖大寿,辽东军才返回继续作战。

崇祯杀袁崇焕可算冤枉,也不算冤枉。最终袁崇焕定下的罪状里没有里通外国,而是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都查有实据。

既然皇帝与袁崇焕本有“盟约”,当时为什么一定要叛袁崇焕死罪呢?原因在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后金军第一次入关,大肆劫掠,明朝官军竟然不敢出战。京畿周围都是王公大臣们的庄园田产,经此折腾,损失惨重。如果明朝官军敢于作战,哪怕是战死了,也能堵住这些王公大臣的嘴,可是官军只是一味的避战、畏战,这让朝廷和崇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与责难。这等灾祸的肇因,必然要有人背锅,承担责任。袁崇焕是崇祯用的人,如果他不死,崇祯就难以取信朝中众臣。

在群情鼎沸的压力下,一个19岁的皇帝如何能有那么魄力和胆识坚持己见呢?他选择了相信众臣,这是政治上的选择,哪怕之前的“息壤之盟”都不管用了,何况崇祯本来就刻薄寡恩。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如果我是崇祯,会不会杀袁崇焕呢?如果不开上帝视角,也一定会杀袁崇焕。这可能就是历史的选择吧,冥冥中自有天意,即所谓历史的必然。


而知而行


袁崇焕是明朝比较有名的一个人,原本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人,是一个想要做大官的人,时时给朝廷写信,讲讲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见解,之后就被破格录取进了兵部。之后就靠着自己一点一点的往上爬,最后坐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所以说这袁崇焕也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且还深得皇上信任呢。

他曾自己在关外探察,然后告诉皇帝,自己就能守住山海关,向皇帝要求什么,在国库无比空虚的时候,皇帝都无条件的支持他,所以说是一位很不错的官员。但是,最后,他还是被崇祯杀掉了,因为他犯了几个大错。

  

这第一个原因,袁崇焕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他告诉皇帝,只要五年的时间,建部可平。在崇祯的全力支持下,却并没有换来满意的结果。他还夸下海口,绝对不会让后金的军队进关的,然而后金军队都打到京城了,虽然最后后金军队被打败,但袁崇焕说的话都没有实现。袁崇焕给皇帝的承诺都没有实现,这就是欺君之罪,肯定要处死的。

第二个原因是这袁崇焕擅自做主杀了一名大臣。袁崇焕当官不久就把毛文龙给杀掉了。毛文龙的官职其实跟袁崇焕是平等的,他带的兵实力都是非常强的,然而袁崇焕就因为毛文龙不听他的话,就拿出了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把毛文龙杀了。这尚方宝剑是皇帝赐给袁崇焕,在危急的时候拿出来用的,现在就仅仅只是一个臣子不服从军纪就把他杀了,而且袁崇焕哪里有这个权利,这简直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所以,崇祯怎么可能容忍呢?

 

第三、入京勤王引发猜忌。后金向北京进军时,就有流言说袁崇焕引后金入京。崇祯本就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加上对袁崇焕的恼怒,便下令要求袁崇焕兵驻蓟州,没有圣旨不得入京勤王。但袁崇焕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引起皇帝的猜疑,依旧率军来到北京城下。在袁崇焕眼里,他是勤王,但在崇祯眼里则时抗旨,性质十分严重。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召见袁崇焕。袁崇焕提出连日作战,士兵疲惫,希望可以像满桂进入德胜门瓮城休整一样,让他的部队也进入城内。没想到,崇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而且也不准袁崇焕住进城内。这说明,崇祯根本就已经不相信袁崇焕了,只是碍于大敌当前,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处置袁崇焕而已。

所以说,袁崇焕犯的条条都是死罪,皇帝还有什么留他的余地,就算敌军很强大,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也不可能放过他了。


老祝侃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每当提到明朝,很多人心中浮现的都是黑暗、腐败、奇葩、昏庸等字眼,在心中将明朝狠狠的鄙视一番后,随之而来的又是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原以为明朝将残暴的蒙元统治者赶走后,由汉人主导的江山又会存在千秋百代,没想到仅仅只经历了200多年,江山就落到了满清的手中。

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后,传承了16个皇帝,共统治了中国276年。明朝后期,全球遭遇了小冰河时代,气温骤降,各种极端天气接连爆发。大明王朝也在这种情况下遭遇了连年饥荒,加上政治腐败,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外部还有后金虎视眈眈,大明王朝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之中。

虽然明末的农民起义不断,但是明末朝廷还是有很多能人异士的。比如明末第一战略家孙承宗,还有九千岁魏忠贤(魏忠贤虽然残暴、专横,名声一般,但他提升了明朝国力,对大明江山是有功的),至于名将那更多数不胜数,袁崇焕、毛文龙、孙传庭、洪承畴、左良玉等等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名将。

袁崇焕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名将,一般看到的袁崇焕都是忠君爱国、力挽狂澜式的人物,但是深研明末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袁崇焕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崇祯皇帝处死袁崇焕时,有的人认为他是冤死的,而有的人认为袁崇焕该杀。


首先我们来看看袁崇焕为什么被杀?

袁崇焕35岁才考上进士,之后到兵部任职,他非常喜欢跟人谈论兵法,遇见边塞的老兵跟其讨论边塞的事情。1622年,广宁被后金攻破,明朝廷准备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一个人跑到关外勘察地形,回来之后就跟崇祯皇帝说: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人就能镇守山海关。还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

崇祯皇帝相信了他,破格提拔他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了大量钱粮让他招兵买马。袁崇焕上任后,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关宁锦防线,在山海关、宁远、锦州构筑了三道防御纵深,凭借这一防线,袁崇焕对后金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

袁崇焕用明朝一般的国力打造了关宁锦这块铁板,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后金面对这条防线只能干瞪眼。但是后来皇太极直接无视了关宁锦防线,连后勤线都不顾了,率领十万铁骑绕过了袁崇焕,直扑北京城而去。

袁崇焕发现皇太极的动向后,立马率军回京勤王,最后后金军被打回了老家。虽然袁崇焕及时救驾,解了北京之围,但是袁崇焕不仅没有实现自己“五年平辽”的承诺,连阻挡后金入关都没做到,这就是崇祯皇帝处死袁崇焕的理由之一。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是他的第二道催命符

毛文龙的领兵能力不亚于袁崇焕,他在朝鲜建立了东江根据地,时刻威胁着后金的后方。只要后金一进攻山海关,毛文龙就立马侵袭后金后方,极大的策应了关宁锦前线的军士,也让后金迟迟不敢大举进攻明朝。

但是这样一个占据重要战略位置的毛文龙却被同级别的袁崇焕杀了。袁崇焕跟毛文龙早就有了矛盾,袁崇焕看不起毛文龙,认为他才能太一般。之后又认为毛文龙索要粮饷过多,不服自己的领导,也并没有很好的做到牵制效果。于是,袁崇焕列了十二条罪证,用崇祯皇帝赏赐的尚方宝剑直接解决了毛文龙。

其实,袁崇焕列的十二条罪状中,很多条都是明军非常常见的现象,袁崇焕也不敢说自己完全没犯,朝廷也知道毛文龙的一些恶习,但是毛文龙驻守朝鲜多年,牵制后金有功,也任由他去。而袁崇焕直接杀了自己同级别的大将,这不是在打崇祯皇帝的脸吗?就算尚方宝剑在手,但是扇子处死朝廷大将也是大忌,也难怪崇祯皇帝猜忌袁崇焕有不臣之心了。

最重要的是,毛文龙一死,朝鲜据点再也没有能领导大军的能人,直接被后金端了,威胁后金的这一路人马就彻底覆灭了。后金南下再无后顾之忧,开始进行全面战争的部署,所以崇祯皇帝处死袁崇焕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袁崇焕擅自杀了毛文龙。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袁崇焕擅自与皇太极议和

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刚接手孙承宗经营辽东不就,他想了解后金的虚实,也想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于是袁崇焕擅自派人前往后金跟皇太极议和。

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的王位,地位不稳,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他也派出使者来见袁崇焕,就议和一事提出了种种条件。袁崇焕一面虚与委蛇的与皇太极周旋,一面加紧巩固战略要地的城防。

我们都知道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是权宜之计,为了稳住后金争取时间,并没有投降的意思。但是袁崇焕的政治嗅觉太低,这样的事情居然没有上报朝廷,虽然之后奏报上去了,但是朝廷的官员,甚至崇祯皇帝都不再相信他了,直接以宋与辽、金议和的教训为由严厉禁止。

袁崇焕先斩后奏的擅自与皇太极进行议和,直接挑战了崇祯的皇权,而且袁崇焕的军队几乎是袁崇焕的私人武装,他人根本指挥不动。所以崇祯皇帝认为他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就算是袁崇焕再怎么解释自己是缓兵之计,为了在辽西建立一条防线,崇祯皇帝已经认定他暗通敌国,对袁崇焕已经起了杀心了。

最后,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通敌卖国”罪凌迟处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而袁崇焕的罪名直到清朝才被平反,记载在了明史中。

如果我是崇祯皇帝,我绝不会杀袁崇焕!

也许我也会认为袁崇焕暗通敌国,威胁自己的统治,但是毕竟袁崇焕还没有做出投敌卖国的举动,从袁崇焕以往的事迹中也可以知道,他虽然情商低,但是不愧于一个忠君爱国的名将。

而且袁崇焕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在国家存亡之际,孙承宗老迈,卢象升智谋不足,孙传庭抗清经验不足,而国家内部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想袁崇焕这样具有抗清经验,有能力和声望带领边防部队的将领实在不多了。也许袁崇焕军事上有漏洞,政治经验更是缺乏,但是人无完人,袁崇焕不是全才,但却是晚明抗清的中流砥柱。


历史风云阁阁主


首先我肯定不会杀他,但是必须给我做事,如果一但发现图煤不轨,立即枪毙。

在东北战场启用袁崇焕,全权代理辽东经略,巡抚,在后方开始文化与武功得选拔,如果有全部提拔到东北战场,命令孙传庭开始训练新军,督造火炮,

在政治上不拆测全国驿站,这也就减少(李自成反抗)。同时去葡萄牙购买火炮,战舰,开始启用海军,并且开赴辽东利用海军与后金对抗,陆军开始规模野战,目标消灭反叛组织。

向葡萄牙购买雇佣军,加强明朝首都周边防御体系,并在大同,蓟州,山海关一线大量设置高强度火炮,如果后金敢来叫他有来无回。

再政治方面启动万历时代的改革,一条鞕法。


北风之神529


首先,我不是崇祯皇帝,所以,如果来回答的话,仍然是我自己的想法。

袁崇焕是不能杀的,大明朝正在用人之际,才能、经验并有之人希有,如袁崇焕之经验、人望者更罕见。本次皇太极迂行北来,非崇焕之疏忽,实国家防务有隙,作为辽东督师,袁崇焕应负领导责任,而罪不至死。但袁崇焕确应给其以教训与提醒,其为人夸张,刚愎自用、大胆敢为以至妄为,须知辽东乃朕之辽东,驻防辽东之臣民是朕之臣民,要依大明之法度来处置,不能由你袁崇焕便宜处置。擅杀毛文龙、对不合自已意见将领的排挤、不能把五年复辽具体规划等过错,是不能不给予处分的。为此,对袁崇焕给予降级处分,尚书銜降为侍郎銜,其父母妻子接来京师居住,袁崇焕仍回宁远官署,负责辽东防务,带罪立功,以观后效。


二曲人


当然要杀,袁崇焕是汉奸卖国贼,卖粮给皇太极,调开明军,还听皇太极之令杀害大明节将毛文龙。早期史料满文老档记载着袁崇焕写给皇太极的亲笔信,"天之心即汗之心即吾之心”白纸黑字与皇太极约定共谋大明天下。


高原神鹰119


不会,而是好好整整他,好让他知道皇帝虽小但遇事不糊涂!而袁督师就算被整也不会投靠后金,这样他应该会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申枭


这邀

当然会杀!

因为我已不能正常思考。心中千般苦,待与何人说?但我是皇帝,有权杀杀杀!只为泄去愤喷愤!

一怨天道不公,我执政17年,为何灾情集中频发,该死的旱灾,蝗灾,瘟疫,导致民不聊生,国力衰败,人心思散,逆贼造反。

二怨大臣无能,我忧国忧民夜不能寐,累白了头,一生节俭,没有享乐,为何他们不能替我分忧?换了14个刑部尚书,11个兵部尚书,杀了7 个总督,11个巡抚,仍没有能干人浮出水面。我的皇爷爷万历多幸福,他30年不理朝政,大臣照样能把明朝玩转,现在我身体力行玩不转,可见我身边是一群蠢才,他们误了国家。

三怨大臣逼得我走投无路,我欲与皇太极议和,文臣们说这是大明奇耻大辱,被迫关了这扇门。我欲迁都南逃,大臣们心知肚明但鸦雀无声不提出建议,我只好在北京死撑。当逆贼杀入北京城,他们逃得无踪无影。这群吃我用我的滚蛋如此冷血,早就该杀。

退休老儿袁崇焕,夸口能五年平辽,我任他为总督,还赐尚方宝剑,时日已不多,他居然毫无进展。他杀了抗后金骁将毛文龙,我忍了!但他放后金军兵临北京城下,这叫我脸面全无如何下台?

虽然后金军是绕过袁崇焕的关锦宁防线从内蒙南下,但袁崇焕为何不未雨绸萌堵上缺口?他与皇太极有勾结,至少有默契,这有从满人那里逃回的太监揭发作证,这等叛逆,怎能不杀?

戏说过后正说几句。

崇祯有高远志,但无统帅才。生性多疑,冲动,暴戾。他想重振明朝雄风,但明朝这颗大树已连根腐朽,任何加固支撑已失去作用。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崇祯都遇齐了。嗜杀,使群君人人自危;用人善变,使身边人人提防(上台时大杀太监阉党,后来又大肆信任和放纵);杀袁崇焕,只是他自毁长城的一例。但即使有袁崇焕,大明江山只是会延迟崩溃,最终也不保。


谌人


理性思维才是愚昧的天敌和特效药。

说到崇祯等古代亡朝之君,很多国人都习惯于从极端自私的家天下、失去江山和统治的皇帝的角度去思考,俗话说,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看问题首先要从基本面和当时的现实状况着手,大明晚期有近百万的朱家王爷不劳而获要供养,大量官僚贪腐掏空国家,而世袭政权统治的皇帝又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是由于中华民族的极端勤劳和善良,在如此的剥削和压榨下,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皇朝是不可能如此贪婪无度,却还能统治2、3百年的。

崇祯的管理经历和统治水平,唯一能做和会做的,就是用皇权统治依赖的最后的和最终的手段,疯狂地杀害自己人。

这就是中华民族近代衰弱之因和悲哀之处,世袭政权的皇族特权统治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周千文12345


肯定不会杀,而且向天下宣布他的五大罪,但因敌人势大,可以原凉。但要他削发明志断一指以表决心,另外九族入京做人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