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入秦工程帶來滄桑巨變 古老秦王川崛起現代化新城

引大入秦工程带来沧桑巨变 古老秦王川崛起现代化新城

秦王川上的現代化新城

引大入秦工程带来沧桑巨变 古老秦王川崛起现代化新城

充滿活力的蘭州新區正在崛起

據史料記載,古時因秦王川地勢平坦,晴天遠望時常常會看到海市蜃樓的幻境,古人因此取名“晴望川”,意思是天晴方能望見川之雄闊。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西秦霸王薛舉在此屯牧,所以將原來的“晴望川”改名為“秦王川”,並一直沿襲至今。秦王川乾旱少雨,引水灌溉秦王川,一直是祖祖輩輩最大的夢想。為解決秦王川地區乾旱缺水問題,甘肅省自1976年至1995年,勘測設計並建造了將大通河河水跨流域調至120公里以外秦王川地區的大型水利工程,創造了當時多個亞洲乃至世界之最,為蘭州新區開發、蘭白都市圈建設和供水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從2012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蘭州新區,短短的6年時間,一座綠色生態、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崛起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

引大工程:甘肅水利建設史上的奇蹟

“引大入秦工程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創造了甘肅水利建設史上的許多奇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面對一幅氣勢恢宏的東二乾渠莊浪河大渡槽照片,甘肅省水利廳副廳長、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局長韓臨廣格外自豪。

引大入秦工程是將發源於青海省木裡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調入蘭州市以北60公里的秦王川地區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取水口位於甘青兩省交界的甘肅省天祝縣天堂鎮境內。工程跨甘青兩省四市六縣(區),支渠以上渠線長達1265公里,概算總投資28.33億元。

“引大入秦工程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投巨資建設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設計年引水量4.43億立方米,規劃農業灌溉面積66萬畝,生態灌溉面積7.34萬畝,供水範圍覆蓋蘭州、白銀、景泰、皋蘭、永登、天祝和蘭州新區等市、縣,受益區人口達到200多萬人。”韓臨廣說,引大工程於1976年立項建設,1981年緩建,1987年全面復工建設,1994年順利建成通水。引大入秦工程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創造了甘肅水利建設史上的許多奇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第一個引進外資、國際招標、國外參與建設的示範性工程,也是世界銀行貸款援華項目的樣板工程;是我省迄今為止唯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水利項目,是我省首次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成就概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並被鐫刻入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銘文”的項目,也是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被評為改革開放三十年全省十大建設成就之一和建國60年甘肅地標建築之一,是展示我省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的重要窗口,被譽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生存工程和發展工程”。

改革開放帶給甘肅人民的成果

“引大工程不僅創造了甘肅乃至中國水利建設史的許多奇蹟,更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今年84歲高齡的張豫生是當年引大入秦工程建設的總工程師,說起30多年前奮戰在引大工程上的艱苦歲月,老人感慨萬千。

“幹了一輩子水利工程,引大工程遇到的難題是無法想象的。”張豫生說,工程除了資金,難度更大的是技術。“整個工程穿山隧洞就有149座,總長達139.86公里。而且特殊的地質條件更是成為工程的攔路虎。”張豫生介紹說,在施工過程中,廣泛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攻克了複雜地質條件下隧洞施工等世界性難題,建成了長達l5.7公里的國內最長的無壓輸水隧洞盤道嶺隧洞,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的鋼製先明峽倒虹吸,全長2194.8米國內屈指可數的橫跨公路鐵路的莊浪河大渡槽等多項重點工程,創造了當時多個亞洲乃至世界之最。

“引大工程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也是老一輩建設者無畏艱辛艱苦奮鬥精神的體現。”張豫生說,無數建設者艱苦奮鬥的毅力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強大地精神動力。引大入秦工程地處偏僻,自然環境惡劣,施工難度很大。當年,老一輩建設者長年累月堅守在崇山峻嶺之間,夜以繼日奮戰在隧洞深處,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工程。

引來大通河水潤澤秦王川

初秋時節,驅車穿行在秦王川廣袤的田野上,映入眼簾的是綠樹成蔭、良田萬頃、大棚連綿的豐收景象。對世代生活在秦王川的廣大農民來說,正是這一渠清澈甘甜的河水,讓他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生活。

“199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00元,2017年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1300元,如今家家蓋起了二層樓房,出門開上了小轎車。沒有引大的水,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說起如今的好日子,蘭州新區秦川鎮榆川村黨支部書記滕生堂激動萬分。

目前,榆川村有320座蔬菜大棚,有效面積達300畝,種植辣椒、茄子、豆角、番瓜、西紅柿等。農產品一半供應秦川鎮和新區市場,一半供應東部、和平、安寧桃海市場,產供銷服務正在加速完善。2015年,榆川村榮獲甘肅省“美麗鄉村”稱號,2016年被評為甘肅省文明村。

“榆川村只是引大灌區受益區的一個縮影。”韓臨廣說,引大工程還歷史性地改變了灌區農業生產條件,秦王川昔日旱砂田變成了水澆地,徹底擺脫了靠天吃飯的歷史,糧食畝產量由通水前的6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人均佔有糧食由通水前的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歷史性地提高了灌區人民生活水平,解決了主灌區40萬人和20多萬頭(只)大小牲畜的飲水困難,特別是使從我省宕昌、東鄉、永靖、天祝及永登、皋蘭、榆中、七里河等縣(區)貧困山區搬遷的5.64萬移民擺脫了貧困,解決了溫飽,開闢了致富途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人均住房面積由原來的14平方米增加到近30平方米,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78元提高到2017年的8000元以上。

蘭州新區:正在崛起的現代化新城

從2012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蘭州新區,短短的6年時間,一座綠色生態、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崛起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

韓臨廣告訴記者,目前,引大工程自建成通水至今已累計向灌區及周邊城鎮供水29億立方米。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和蘭白都市圈、蘭州新區開發建設的新形勢,引大將工程功能定位由當初的“發展灌溉,生產糧食,解決溫飽”調整為“以蘭白都市圈經濟社會發展為依託,以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統籌農業、工業、城市生活、生態等各類用水需求,為蘭州新區開發、蘭白都市圈建設和供水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

近年來,蘭州新區按照打造“產業強城、生態綠城、多湖水城、現代新城”的戰略思路,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同步推進,以建設宜居宜遊的綠色活力新城為目標,著力優化生態環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發展綠色產業,開展土地綠化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工程,全面實施道路綠化、綠化造林、空閒地復綠、生態修復等各項綠化工程,累計完成生態綠化面積19.34萬畝,城市核心區綠化率達到31%,生態防護體系相對完備、生態景觀特色鮮明的總體格局已初步形成,一個宜居、宜遊、宜業、充滿活力的綠色新城正在崛起。

“隨著灌區和蘭州新區生態綠化面積的不斷擴大,秦王川區域生態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韓臨廣說,近年來,引大渠路田間防護林網建設逐年發展,造林2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0.8%提高到15%以上,小氣候明顯改善,風沙天氣逐年減少,降雨量年均增加50至80毫米,昔日“十里不見樹”、“電杆比樹多”的荒塬,如今變成了“糧田萬頃,綠樹成蔭,瓜果飄香”的新型灌區和生態環境秀美的國家級蘭州新區。

“十里長逢花與草”。今天蘭州新區,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宜居宜遊宜業的山水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