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调整吸烟成瘾机制认知,是改变我国控烟窘境的根本出路

拨乱反正,调整吸烟成瘾机制认知,是改变我国控烟窘境的根本出路

自1970年,由以翁心植为代表的医学专家们倡导控烟算起,我国开展控烟工作已有近半个世纪,然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吸烟人数还在逐年增长,自2010年至2015年,五年间便增长了1500万,已达3.16亿,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女性为2.7%。我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若不尽快采取措施,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引发一场公共卫生灾难。

拨乱反正,调整吸烟成瘾机制认知,是改变我国控烟窘境的根本出路

那么如何改变我国控烟不利的状况?我国的控烟之路应该怎么走?首先是拨乱反正,对吸烟成瘾机制的真相,要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因为这是指导一切控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此处如果有偏,将直接影响控烟工作的成败。

从《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可知,我国主流控烟界,一直是把“吸烟成瘾是烟草作用的结果,是烟草依赖”这一结论,看成是吸烟成瘾机制的根本。因此倡导意志力戒烟、以及药物替代戒烟,便理所当然成了戒烟服务的主要手段及措施。

拨乱反正,调整吸烟成瘾机制认知,是改变我国控烟窘境的根本出路

然而这一戒烟服务的理论基础及途径,不仅难以解决戒烟难问题,更成了戒烟路上的绊脚石,其结果就如同南辕北辙,同时掩盖了正确、成功的戒烟路径。因为烟草依赖,不是烟草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

具体分析和探讨,请参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