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老人變壞了,還有人說:是壞人變老了,大家怎麼看?

中不中看看才知道


這是一個答案為二選一選擇題,問題其實隱含了這樣一個命題:壞的老人越來越多了。然而,這個命題是一個偽命題!

這些年,確實不斷爆光了一些老人的負面新聞。比如:在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籃球場,打籃球的年輕人和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因為場地問題發生矛盾,由言語衝突發展成為肢體衝突。比如:四川一65歲老人跳河輕生,兩位民警先後跳下河中營救,老人先後兩次勒住兩民警的脖子往水裡按,並不斷高喊:“我六十多歲的人了,我就是死也要拉你們年輕的墊背……”比如,遼寧瀋陽一名女大學生拎著鞋盒乘公交車,不小心碰到了一位老奶奶,在女孩已經道歉的情況下,老人仍然怒氣值爆表。......面對這些負面新聞,我們很理解那些因為少數老人的行為而感到憤怒的人們,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個別老人的行為不當,不能讓所有老人一起背鍋。

前些時,人們關注“老人跌倒是否扶起”的議題,媒體上大致呈現有兩種事實:其一,老人倒地無人扶,最終致死;其二,好心救助,反被訛詐,最終反轉。但很顯然,還有第三種事實,同時也是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事實:上前扶起,身無大礙,謝謝幫助,微笑再見。但是這種表述,很少能在媒體上見到。那是因為,媒體報道的事實,只能說明某個事實本身具有新聞價值,具有特異性、衝突性,符合媒體選擇的標準,而不是說,除此以外,就沒有其它情況了。輿論媒體過度地集中負面報道,往往容易誤導大眾對於老年人這個群體的整體印象。由於成長背景、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在對社會的認知、事物的判斷、處理事情的方法上的確存在代際差異。但是,別有用心地刻意渲染年代感和代際差異則是對老年群體的不負責任。報道中的所謂“壞老人”,相較於全國2億多老人來說,量級上微乎其微。僅憑媒體報道的案例,當然不能得出老人整體素質下滑的結論。媒體呈現的真實與事實的真相,差異或許就在於此。

即使從這些負面報道中,我們也無法得出老年人變壞了的結論。試問有這樣概念的年輕人:他們有父母,有家人,有親戚,有熟人,有朋友,這些人中必然有老人,或者即將成為老人,那麼,這些老人和即將成為老人的人中,有多少人已經變壞了,或者正在變壞?可能他們舉不出例子來。同樣,還有一些他們所陌生的老年人,但這些老人同樣是另外一些年輕人的家人、熟人、朋友,難道說他們是變為了壞人的老人,或者即將變為壞人的老人?這也是說不通的。

輿論場中做媒體的往往是年輕人,60歲以上的老人,很少參與其中。輿論場中從業人員年齡結構這樣的特徵,難免在報道框架選擇的時候,呈現一種偏頗。從報道的接受方來看,也是年輕人居多。上瞧不起“變壞的老人”,下瞧不起“熊孩子”,彷彿成為了現在網絡輿論的主要聲音。曾記否,80、90後是聽著“垮掉的一代”的言論長大的,為什麼現在看不到這些言論呢?那是因為90後成為了新媒體輿論的主力,而80後則成為了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因此,新聞供給方在解讀新聞的時候,可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年輕人的角度代入事件,傾向於選擇符合自己原本認知框架的信息,從而與衝突事件中的老人站在相對立的位置。喜歡劃分群體、貼標籤,以個體否定群體,是我們在看待許多問題時候容易出現的毛病。

事實上,在“好”與“壞”這個問題上,在社會的各個年齡層次,都有不遵守社會規範的人,因而都會被社會所討厭,成為心目中的“壞人”,這與年齡無關。有老年人犯了錯,我們去研究這些人是壞人變的還是老人變的,有意義嗎?難道說有年輕人犯了錯,我們會去追問,這個犯錯的年輕人究竟是不是熊孩子變來的嗎?因為這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問題。

老年人由於思想保守一點,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新規則不能適應,因而會犯錯。所以老年人要多向年輕人學習,自覺地適應和遵守社會規範;同時,年輕人也要體諒老人,不要另眼看待老年人的行為。社會輿論在討論社會道德問題的時候,也不要以年齡劃線,要實事求是地提出問題,並針對具體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籠而統之地提出老年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問題。


卯酉鄉音


這個問題太敏感,現在顯然已經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為老不尊的事情比比皆是,令大家深惡痛絕,我們該尊敬老人還是該排斥老人呢?眾說紛紜,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寫,寫尊敬老人,給老人讓座很多人會把矛頭指向我,說我以後也是壞人變老的那種人,如果說不給老人讓座 ,大家還會指責我,說你也會變老,到底何去何從,我不知道,但有一點我很清楚,現在的老人確實不怎樣。


大家看看就是這位老人,因為孕婦讓座晚了破口大罵,大家記住她,一個為老不尊的老人,這種人你願意讓嗎?這是發生在西安的一幕,一個孕婦下車時對身邊的老人說你慢點,老人就開始大罵,嫌孕婦讓的太晚了,自己都站好長時間了,孕婦說自己懷孕了,老人說懷孕怎麼了,就是這麼一個不講理的老人,你看了做何感想。難道你還願意讓座嗎?

大家記住她的嘴臉吧!都一把年紀了,已經是奶奶輩了,為什麼不知道廉恥呢?難道孕婦不應該得到照顧嗎?你即使站著也要照顧一下孕婦,你卻倚老賣老,口口聲聲說你能把我怎麼樣,肯定不能怎麼樣,如果有人稍微打你一下,估計你非得訛死他不行,就憑你的德行你成不了好人,你是標準的壞人變老了。

這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年齡,你卻不知廉恥,還有臉訓斥別人,真的希望你好好反思,希望老人的家長看到後,好好教育一下老人如何做人,做一個好人。

不管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都希望老人為我們樹立榜樣,好好教育下一代,希望你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千萬不要被萬人罵,更不要做倚老賣老的壞人。


大海傳媒


我很想回答這個問題!

我首先要說的是:1,現實生活中,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的人是有,但絕對是極少數!2,對於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我的觀點是:絕對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個別“壞人”變老!且聽我細細說來:

第一,儘管這幾年確實有關於老人“鬧事”的新聞,但這種事發生的的概率和其他的負面事件是一樣的,就是這樣的事不是很多!儘管有人說是“屢有發生”,可是 這樣的事到底一共有多少啊?有人統計過真實數字嗎?可為什麼這事被炒的如此沸沸揚揚呢?

我認為一是老年問題比較敏感,人們普遍認為老年人是最受尊敬的,他們是不會做壞事的,於是一旦出現個別事情就“顛覆”了有些人的觀念,就認為“老年人是不應該這樣的”,就想不通了,就認為是“老人變壞”了!二是因為某些媒體的過度渲染而促使了公眾對事件的關注度!

第二,我們要以科 學的、人性的、求實的觀念來看待老年人這類事情的發生!在這方面我是這樣認為的:從人性的本質上來看,一般做壞事的人從年輕則即有所“表現”,老了雖說是會有些收斂,但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他仍會不按常理“出牌”,做出讓人不可理解、不可原諒的事來!以此看來我傾向於個別“壞人變老”這種觀點,而絕不同意“老人變壞”的說法(這種觀點很可怕也是站不住腳的)!

大家想想,人老了以後怎麼可能“變壞”呢?有什麼依據嗎?假如一個人從年輕就是個“規規矩矩”的好人,從不做壞事,咋老了卻“變”成“壞人”了呢?要說“變”,從生理、病理上看,也只能考慮他們會因為年老而變的反應遲鈍、絮叨、痴呆罷了,他們又怎可能在公共場合耍潑或是做其他壞事呢?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老年人當中也會有個別“為老不尊”之人,但他們代表不了廣大老年群體,我們也絕對不能因此而改變對老年人的看法!

和“世上還是好人多”這個說法一樣,絕大多數老年人是好的,是值得我們去尊重、關懷和愛戴的!尊老愛幼永遠是我們民族的美德!

——不同意“老人變壞”的說法!

——希望老年人出門在外、公共場合下也要自尊自重;

——身體有問題的老年人出門一定要有家人陪伴;

——我們必須(全社會都要)特別注意關心、理解、禮讓老、弱、病、殘、孕者!

——願老人們都有一

個幸福的晚年!

——讓世界充滿愛!


早春記憶


做人做事真的不要倚老賣老,有些老人其實不知道是年輕人們在讓著他們。從來不與他們計較,這時的有些老人就忘乎所以了就覺得我老人有經驗,我看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我說的事情就是對的。大家都得讓著我,這些種種的自以為是都導致了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老人心裡。所以說現在經常在社會上有限,一些老人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你比如說有的老人看到年輕人不為自己在客車上讓座,就氣急敗壞。張口就罵,或者是直接坐到不讓座的孩子身上。還有的老人拾到了人家的手機,管人家要錢。人家不給她,她就把人家手機摔壞了。就是這一些老人,讓社會上的有些人對老人們的看法也有了不好的理解,這才湧現出了一些說法。說現在老人都變壞了,或者說是壞人都變老了。目的就是調侃那些老人倚老賣老,做出一些讓人接受不了的事情。嗯其實作為老人,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雨,做出了那麼多的好人好事真的不應該在晚年的時候。在做出一些出格的事,這樣為老不尊,就讓人不能再尊重你對你也不會有好的看法了。



伊春美食美客


一、老人變壞了。

如果這樣來認為的話,就有點片面和武斷,大家都知道,代溝這個詞,所謂代溝,是指兩代人在價值觀念、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下成長、生活,所接觸的也是新事物與新潮流,接受能力強,適應能力也強。而五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在他們年輕時代,所接觸的教育程度、接觸的事物與當今社會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所以就造成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了代際衝突,尤其如廣場舞搶地盤、跳舞音響聲過大這樣的衝突就時有發生,但通過調解之後還是有很好的轉變與效果。當然不能排除極少部分的老人確實是變壞的可能,如辱罵不讓坐的乘客,這是典型的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的行為。我老家是農村,也會經常的回家看看,在農村,基本都是留守老人,但我發現,凡是留守的老人如果進城裡面,他們任何事情都是非常的小心翼翼,只怕會被別人看不起、嫌棄,哪怕是被別人碰了一下或是說兩句,只要不是特別過分,都會隱忍。還記得有個鄉下老人因下雨坐公交車,因鞋髒了、衣服淋溼了而不敢坐椅子,而提著鞋坐地板上的這個網絡新聞吧。他們心裡想的是不能影響別人、打擾別人,寧願自己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像城市裡面那些老人養尊處優的生活,每天拿著優厚的養老金,到處旅遊、養生、跳舞等等,可農村的那些老人每天確還要為自己的一日三餐辛苦的勞作;有的還要帶養孫子,根本沒有這個想法、沒有時間、也沒有這個精力去與人計較,造就了他們一直保持著農村特有的淳樸。記得有一次,我回鄉下,正開車在鄉間路上,突然一個老人從岔道上走出來,我一個急剎,這個老人也嚇的往旁一趔趄而摔倒,我當時立即下車扶起他,問他有沒有摔傷或者有哪裡不舒服,他連忙說:沒什麼事,我身子骨還好著呢,你走吧,我還要去田裡面去放水呢,以後開車慢點,安全第一。這事要是在城裡面,我現在都不敢想象!所以我認為,老人變壞還與生活環境、個人習慣喜好、個人品行有密切的關係。

二、壞人變老。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壞人終究是壞人,骨子裡面就喜歡佔人便宜、好逸惡勞,一天到晚就想著不勞而獲這些事情,能好到哪兒去呢。但在生活中,好人與壞人沒有明顯的標籤,無法去判別,就只能在行為上來區分好與壞了。

通過以上兩方面,我覺得不管我們所遇到的老人是好還是壞,但中國流傳下來的“尊老愛幼”“尊老愛老”這個傳統美德我們不能忘了。沒有他們老一輩無私的奉獻及辛苦的勞作也沒有我們的今天。畢竟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這一天。

有不同見解歡迎下方留言哦,謝謝


笑談農村


近些年來,我們常看到老人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的現象,甚至我們自己都有所經歷:碰到摔倒的老人,上前扶一把,結果被人家訛上,上班下班擠公交,本來就很累,結果還要給那些去買菜的老年免費乘客讓座,殘疾小孩坐個愛心專座都要被老人逼著讓座,而且連家長、路人一起罵......

老年群體似乎在這個社會佔盡了風頭,卻還各種慾求不滿,那麼究竟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呢?
我認為,老人還是那群老人,壞人還是那群壞人,只不過時代變了,我們能夠通過更多的媒介看到壞人的惡行,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的現象一直存在,過去有,現在也有,過去因為家長裡短,現在是因為各種特權和福利,壞人年輕時並不可怕,就怕他老了以後藉著各種優待政策為非作歹,打著老年溫情牌幹一些傷害他人和社會的事。


真正受人尊敬的老年人是一生樸實、心懷善念的人,他們為社會做了一輩子的貢獻,到老了也不想事事麻煩他人,所以他們理應受到晚輩的尊重與愛戴,相反,有些人一輩子唯利是圖、小肚雞腸,上了年紀這種性格更加根深蒂固,藉著年老的由頭便為老不尊、為非作歹,肆意妄為。他們強迫別人給自己讓座,他們在無辜者面前進行敲詐勒索,他們做著違法甚至犯罪的事卻覺得理所應當。這種老人,從沒給社會做過貢獻,卻要比誰享受得都多,他們不是這個社會的財富,而是這個社會的癰疽!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不能容忍再三,因為你忍了,就給了更多壞人機會,等他們變老了,這個社會的老人就真的變壞了,自古以來,王子犯法尚且與庶民同罪,更何況他一個目無法紀、倚老賣老的壞人呢?


Fearless無畏之旅


看到很多人正兒八經的回答你的問題,如果我再不說兩句,好像這事就這麼定了。

題目就有大大的問題。

有人說:現在老人變壞了。還有人說:是壞人變老了。還來一句大家怎麼看?大家順著這個題目答題,那麼通通的落入了一個語言陷阱:無論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總而言之就是說“老人壞了”!


真是豈有此理!

老人中間確實不乏壞人,但是其比例跟中年人,青年人,甚至少年人的比例都差不多的。不然就不會有少年犯,也不會有很多關押青年人與中年人的監獄。而六十歲以上都算老人,在我國的人口比例差不多六分之一,其中有一些壞人不奇怪,只要壞人的比例比其他年齡段低一點,退一萬步講持平,那麼這個所謂的說辭“壞人變老,老人變壞”就是故意造出來擾亂社會的輿論,是那些不孝之子的金科玉律,是那些企圖顛覆中華傳統的人故意搞出來的所謂“顛覆軍規”。


老人壞完以後:

是不是中年人也壞了(已經有了端倪,什麼油膩的中年人就出於此。),接著青年人也壞了(也已經有了端倪,什麼90後、零零後的性格分析就出於此。),將來是不是孩子也壞了?

壞人就懲罰他,好人就敬重他。

這才是社會公理,硬生生的撕裂年齡段的人群,冠上各種侮辱的帽子,意欲何為?中華傳統絕對沒有去“尊敬壞胚子老人”的道理,既然是壞胚子,那麼就用辦法去懲罰他,絕不姑息。如果人家德高望重,不去尊敬人家,那就於理不合。





老龔說勢,不違心說假話。

本人不是老人,但是同樣會老去,我不希望我們落入要麼是“老人變壞了”,要麼是“壞人變老了”的圈套,我們這一代人有好人也有壞人,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會老去,我們也不願意背一個“老人是壞人”的壞名聲。


清楚了可怕的後果之後,少年們,青年們,中年們,老人是壞人嗎?


老龔說勢


在人們的眼裡面,老人們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道德感,社會責任感應該是高些。但任何的年齡階層,人們的層次是不同的,有比較自律的人,也有很自私的人。的確有些老人是比較的差勁,他們有的不顧人們的感受,在烈士陵園門口廣場,跳健身舞,霸佔小區的藍球場,和年輕人爭空間,在公交車上為了座位,打孕婦,打小孩。這少部分人的所作所為,再加上媒體的報道,的確給人們留下了壞的印象。但現實是這只是少部分人,他們的確是為老不尊,極端的自私自利,也傷害了很多人的心,以至於人們說……壞人變老了,老人變壞了。

但是這只是少部分人,不能代表大多數老人。


走過滄桑1962


這是個負能量的問題,提問題的人心理很是陰暗。頭條系統應該有個限制。

共和國成長與本民族全體努力息息相關,跟今日中老年人的付出更密不可分,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當年誰不是年輕人?一些自媒體為了點擊量無中生有把個案當普遍現象來寫,把五六十歲人當老人來說,似乎凡是壞人的就是老人,凡是老人就是壞人。這些低智商者根本忽略了一個事實,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在二三十歲年齡段,年齡越長犯罪率越低,這是心智成熟度和體能決定的。在他們眼裡,既然老人都變壞人,那麼這些噴子幹嘛不回家教訓自己家的爺爺奶奶自己的父母呢?如果每個人都把長輩教訓好了,壞人不是變好了?所以少提些愚蠢的問題多提些有價值有營養的問題,人的內心會很陽光。想到才寫,話粗理在。油畫《祈禱》作者。謝謝閱讀,謝謝關注。



畫家俞果


從接觸和報道的與老人有關的負面信息看,根本不是“老人變壞”或者是“壞人變老”的概念所致。而是中國步入老年社會的大環境下,老人的比例越來越多了,據說,六個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可想而知,走在大街小巷、步入公交車廂、公園、飯店、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擦肩而過的老人比比皆是。自古以來,文明與不文明、禮貌與不禮貌的現象都是並存的,現如今,人群結構中的老人比例大,很多社會信息的主體也一定是老人居多,譬如:被騙、看病、教育、養老等等。所以,稍有偏頗認知,就以為只有老人才不文明,如果你把眼光定位在中青年身上,也一定會發現,其不文明的現象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老人變壞、壞人變老”的概念根本站不住腳。輿論導向多宣傳正能量的東西,定會發現講文明、獻愛心、做奉獻的老人們也是比比皆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