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走了国美有杜鹃,刘强东走了京东会怎样


黄光裕走了国美有杜鹃,刘强东走了京东会怎样


不管个人形象上是利好还是利空,爱公开发声的刘强东的一举一动经常直接影响着京东的股价。不过9月3日的这个周一,京东赶上了美国劳动节美股休市。

可以说,作为创始人刘强东很大程度上是和他所创办的企业京东划上等号的。这家1998年成立的企业,在过去的20年来一直有着太过鲜明的刘强东个人标签。

最直接的原因是虽然经过多次融资稀释股权,腾讯如今是京东的大股东,但是牢牢攥着京东近8成投票权的刘强东一直是京东这艘巨轮的唯一掌舵人。

于是,这些年京东的管理层里面,除了铁打的创始人刘强东,下面一水的高管都是职业经理人。从外界看来,京东并没有二号人物。

而这背后是事无巨细,无法放权的刘强东。

黄光裕走了国美有杜鹃,刘强东走了京东会怎样


据了解,当年在银丰大厦,刘强东每天在办公室巡场,看看大家的工作状态,问问销售数据,每个采销战术的制定他都参与。

“在与他(刘强东)的高管团队沟通时,他们告诉我,公司每天都开例会,这么小的公司每天开例会很不容易。”也正是这一点,一定程度上打动了京东的早期投资人——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

2009年,京东进入快速发展期,刘强东曾给予旗下高管们充分的财权、人事权,并且“只看结果,不管过程”。2011年开始,刘强东陆续引入COO沈皓瑜、CMO蓝烨、CHO隆雨等CXO。随着CXO逐一到位之后,他几乎不过问具体业务了。

那个时间点,刘强东曾对外表示,“如果管理了十年,还不能放手,这是我的严重失败。”刘强东意识到,京东逐步做大之后,相比个人英雄主义,如今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系统的严密来管理京东。

但对于他这样的高控制型人物来说,主动有意远离公司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多年来只要没有出差,刘强东必定会在早晨8点30分准时到公司,与近百名京东管理人员一起开早会。在10~30分钟的会议上,刘强东能够快速就各方提出的问题做出决策。因为太过快速,曾有人形容京东早会“肃杀气氛令人战栗”。

即使后来几度放权主动离开公司,刘强东也没有远离早会。

2013年,刘强东最终下定决心暂别公司,开启美国“充电”之行。

相比2012年春节前后在哈佛商学院学习了40多天,这一次的刘强东“消失”更为彻底,2013年5~6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学习,连京东“6·18十周年大促”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现身,可以说决心非常彻底。2013年7月短暂在京东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大会上出现后,2013年8月他又去了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游学,其间大概有4个月,完全没有回国。

对于去美国忙些什么?刘强东表现得有点无辜,“我没有在那儿做太多事情,就是享受下纯粹的学生时光。”有消息称,去了美国的刘强东换了电话号码,连国内的高管都联系不上他,邮件则是唯一的沟通方式。

然而,淡出并不是容易的事。业内流传这样的段子,一天早会,有同事刚宣布一项产品将上线,电话里就突然传出刘强东的声音,他没有向大家打招呼,而是直接提出有些细节需要改进,并要求立即落实!在座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来老板在美国也会听早会。

公司组织机构调整、获得腾讯入股及并购腾讯电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充电”归来的刘强东迅速完成了几件大事,与此同时,他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京东的早会上。

惯性如此强大,刘强东有时候又会自然而然地插手具体业务,甚至有点琐碎。比如,三八节的早会上,他会关心是否给女员工准备了礼物;再比如,华南区域下雨比较多,他还会在早会上关心仓库排查是否做好,叮嘱各地进入雨季之前,一定要检查好下水通道。

黄光裕走了国美有杜鹃,刘强东走了京东会怎样


作为创始人,刘强东一直都是一个工作狂形象。

此前接受了美国CNBC的采访时,刘强东表示自己很享受自己努力工作的状态,平均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达16个小时,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会让他觉得很痛苦。

然而,京东在管理层任用上一直被人诟病,相比阿里,京东的高管实在换得有点快。在十多年间阿里的十八罗汉仍有几位任职阿里高层,而12年前京东最早的那波管理团队,早已不见了踪影,仅最近离职被扒出来的又有好几个。

如果看过这《年轻就是要活出你自己:刘强东的商业新逻辑》一书,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对待他的高管,每一性格古怪的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为人拍手称快的往事。

其一,最初创业失败,开始不相信员工,只相信管理

刘东强在文中记述,开始上学喜欢一个女孩,却因为是社会学专业不好找工作的原因被拒绝,随后又记他第一次创业失败了,就这样,刘东强开始对人性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自己一点错都没有,他对员工这么好,为什么他们这样对待我呢?他们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为什么要骗他的钱呢?想了很长时间。

后来刘强东去了一家日本企业,开始管理公司的信息系统。在文记述到日本人那一套管理系统非常清晰,怎么前后一一对应,怎么保证数量精准,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日本人眼里,正确就是正确,错误就是错误,不像我们中国人说的有什么误差,误差就是错误。

就这样刘东强把第一次创业的错误全都归到,没有对员工进行任何管理,没有系统流程,防范漏洞。

在京东管理上刘强东主要把人事、财务、业务三个方面给事业部授权,把一切有利于业务发展的激励和资源分配,都充分下放到事业部,由其在预算内自主决策。

在财务权上:事业部可以在预算费用内自主调配,在预算内可以决定其员工入职定薪、薪酬调整,可以自主支配相应的奖金等激励资源的使用,而集团则是对事业部的资源总包的控制及对重大预算调整的审核。

在人事权上:总部只是对高管进行人事管理,事业部可以自主决定总监及以下人员的人事管理,但是京东一直有价值观第一的原则,有一些招人的基本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严格把控价值观。对人员调配,总部对高管具有随时调配的权利,总监以及总监以下全部由各个事业部调配,总部不插手。

在业务权上:事业部自主制定经营策略、分配营销资源和业务的日常管理,总部只是在战略制定、风险把控,跨BG重大资源调配。

其二,水至清而无鱼,况且你发的工资还那么低

刘东强在书中又讲到关于仓储,退到仓库的货物有几个亿,这些货物很多是拆了封但从没用过的。但我们规定,只要拆过封,绝对不允许二次销售。

他不能容忍内部人的贪污腐败,在这方面,他说他有绝对的洁癖,他也不能容忍京东人贪污公司一分钱。

在公开资料显示,刘强东持股京东16.2%,而包括刘强东在内的管理团队持股16.4%,也就是说,京东管理层持股不过京东的0.2%。

人非圣贤,说句三观不正的客观因素,在帝都这个城市,这么低的持股比例,又这么严格的管理根本一点油水都捞不到,部门内部员工给递一瓶水都要打个报告,换谁谁能干下去。

黄光裕走了国美有杜鹃,刘强东走了京东会怎样


这种制度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效果会是怎样?

从2015年4月开始京东核心岗位的多位高管纷纷离职,闫小波、熊青云、徐昕泉、李永和、江川、李大学、蒉莺春......仅2016年上半年,就有近10位高管离职。

业内有个段子说,“京东高管比京东的库存周转更快”,足可见京东高管更迭之快。这些高端离职的原因都是因为“东哥不高兴”。

刘强东曾经说过,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大都是因为人,“我想不到第二个因素”。而他也毫不避讳地表示,京东需要新鲜血液,离职一两名高管属于正常现象,凡是不符合京东商城价值观的就可以离开,一直都是老胳膊老腿的也不行。

他太看重对于人的管理,不看重对人性的了解,造成了铁打的刘强东,流水的京东高管局面,日式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式企业的薪酬工资,对管理圣人的要求,京东高管不断的离职也不稀奇。

就在前段时间,刘强东做客央视节目时还说,京东超越天猫只是迟早问题。不过作为独角兽级别的电商,京东从创办至今一直稳定保持着巨额亏损的状态,今年更是以93亿亏损荣登2016最亏企业榜首。

到现在我们已很少能看见京东有自己的元老级高管,高管的离职在京东成了一种常态,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京东或许是时候考虑如何打造向心力了,而不是不断喊口号超越这个超越那个了。2017年刘强东在接受央视财经《遇见大咖》采访时说道在其老家宿迁还存在着国美苏宁的门店,是京东的耻辱。而对于这一言论,苏宁云商集团COO侯恩龙在其微博发布回应称:苏宁的店数量越开越多,体验越来越好,还劝解道:世界那么大,看了又耻辱,不看又难受,刘总还是好好活着吧。

黄光裕走了国美有杜鹃,刘强东走了京东会怎样


如果京东业务一切顺利的话,1974年出生的刘强东应该还将实权掌控京东很久。不过,刘强东也坦言,自己65岁之前应该都不会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