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98 年 宜賓 黃庭堅來了(上)

過了39年,元符元年六月,魯直來了。這個名字不熟悉?沒關係,他還有一個號,山谷。還不知道?那就黃庭堅。只不過,古人從不這樣直呼。黃庭堅在宜賓整整待了三年。要是一個宜賓人,連他都不知道,出門在外說起,怕不大好的。

要說神童,你怕是會數出一大串而漏掉黃庭堅。七八歲,你在幹啥恐怕都想不起了吧?來,看看人家七歲寫的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神童一直用功,二十二歲中了進士。這時蘇軾的文才已然光芒四射。

三十四歲的黃庭堅在國子監教授任上,給在徐州當地方官的蘇軾寫了一封信,用兩首詩傾訴了自己的仰慕。

公元1098 年 宜宾 黄庭坚来了(上)

《青衣江題名》。(宜賓新聞網 郎麟 攝)

蘇老師回了一封信,欣喜結交之意,估計讓黃庭堅誠惶誠恐。

然後,神宗元豐二年的文字獄,蘇軾被捕,進了御史臺監獄。這一來牽連了二十多個人。黃庭堅雖然還未曾與蘇軾謀過面,但因為與他酬來唱往,被罰了二十斤紅銅。

二十斤銅算什麼?還有更多的風雨要來。

很快,宜賓,他就要來了。

紹聖初,新舊黨激烈黨爭中,黃庭堅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又“移戎州安置”。

貶謫,是一場生命的磨難。

公元1098 年 宜宾 黄庭坚来了(上)

流杯池公園內黃庭堅塑像。(宜賓新聞網 郎麟 攝)

那是一個夏天,五十三歲的老人,帶著一身病痛長途跋涉,來到宜賓,在城南的無等院住了下來。

身體的病痛、生活的無著或許尚在其次,他將自己無等院的住房,叫作“槁木庵”,“死灰寮”① ,內心鬱積多少孤獨苦悶。

想那日子,點點滴滴,怎一個愁字了得。

他“謝病杜門”,準備接受這枯木寒灰的生活,但是,宜賓向他張開了溫暖的懷抱,官員、士子非但不以罪臣視之,反而對他照拂有加。

黃庭堅到戎州時,知州彭道微對黃庭堅“甚有親親之意”。這是黃庭堅自己說的,好到什麼樣,關心到什麼程度,才能說出“親親之意”?

後來彭道微調走,知永康軍。彭道微走的時候,黃庭堅寫了兩首《採桑子》送他。

岷江邊的鎖江亭,一定是當時的名勝。

元符二年五月,太守李任道邀黃庭堅,來此賞荔枝。黃庭堅作詩記載當時的情況:在雪浪翻滾的江邊,大家開懷暢飲,一直到夕陽落山。第二年也是五月,太守劉廣之邀請他,也到這兒賞荔枝。

當時的戎州副州官黃斌老,是畫竹大師文同(字與可)的妻侄,他師法文同,善畫墨竹,精通樂譜。黃庭堅與其認為同宗。

兩人惺惺相惜,時有唱和。黃斌老為黃庭堅畫竹。

黃斌老住在戎州東園,園子裡“萬竿苦竹旌旗卷”。黃庭堅一到戎州就愛上了苦筍,饞了便寫詩去要。

從斌老乞苦筍

南園苦筍味勝肉, 籜龍稱冤莫採錄。

煩君便致蒼玉束,明日風雨皆成竹。

這些詩裡的心情,和前面時期的慘淡已大為不同。

黃庭堅在宜賓,還有一個人一直牽掛著他,那是瀘州知州王獻可(字補之)。早在他謫居黔州期間,王獻可就主動寫信與他,此後兩人書信往來頻繁,幾乎無話不談。王獻可還多次派人到黔州看望山谷,對他多有照拂。等他到了宜賓,又不斷送來日常用品:酒、醋、蜀紙、珍珠粉、乳餅。黃庭堅的弟弟到戎州看望他,並住了一段時間。開支增加,王獻可也不忘及時寄來米和酒等,“舍弟經過,又煩濡沫”。 他常常在回信中感喟:“每以口服所需累長者,感愧無已。”“公養孤恤貧,推惠甚博,不肖每累公憂其簟瓢,悚仄悚仄!”

想到戎州暑熱,夏天,王觀復給他寄來縐絺紫紗做夏衣。黃庭堅在回信中感嘆“荷眷恤之賜也。”

公元1098 年 宜宾 黄庭坚来了(上)

流杯池公園內黃庭堅書法牆。(宜賓新聞網 郎麟 攝)

除了地方官對他友善接濟他外,更是不斷有“門生抱經來諮問”, 慕從之遊,而他則講學不倦,“凡儒衣冠,懷刺袖文,濟濟而及吾門者,無不接。”而且“凡經指授,下筆皆可觀”。

這不僅是一個溫暖的朋友圈、文化圈。一方面,這是黃庭堅在培養人才,滋養戎州人文;另一方面,地方官的尊敬、士子的仰慕追隨並受益良多,使黃庭堅獲得了巨大的認同感和成就感,對他的精神是莫大的安慰。

物質上的救濟,精神上的撫慰,舊交好友、新知同僚的幫助,士人、後學晚輩的照顧,使詩人得以度過磨難。

對此,他內心無比感激:“恩義千萬,感激無以為喻。”

我們可以從黃庭堅的詩作裡,想象他生活的細節。他用水怎麼辦? “井邊分水入寒廳,軒竹南溪仗友生。”(《從陳季張求竹竿引水入廚》)宜賓多竹,至今山區還用筧竿引水。這是詩人入鄉隨俗。

陳季張, 戎州人,此外實在找不到有關他的任何記載。不過,從黃庭堅的詩裡可以看出,陳季張熱情好客,性情不俗,家裡有蜀芙蓉,邀約友人長飲,等著看花開。(《陳季張有蜀芙蓉長飲客至開輒剪去作詩戲之》)

廖致平家的綠荔枝頗有名氣,黃庭堅肯定吃過不少。廖家是世家,這一家三人都在史書上。祖父廖翰是位英雄,在馬鳴溪迎戰反叛蠻族戰死;父親廖琮嘉祐二年進士,順便說一句,這一年金榜上還有蘇軾、蘇轍、曾鞏、程頤、程顥……廖琮官至朝議大夫,不到五十歲致仕歸,回到家鄉教授鄉閭。廖致平也是熙寧進士,黃庭堅一定把他當做好朋友。

廖家在牛口壩有一個莊園,元符三年七月二十四,黃庭堅從戎州溯流上青衣,在這裡住了一夜:置酒弄芳閣,荷衣未盡,蓮實可採,投壺弈棋、燒燭夜歸……

楊履道家種了一種銀白色的茄子,收穫也不忘給他送一些,詩人也寫詩道謝:感君來飯在家僧。甚至還想:待得銀包已成谷,更當乞種過江南。而冬天晚上,李任道給他送來豆粥,並且陪他一同進餐。

日子,就這樣漸漸溫暖起來。

第二年他在城南租下一處民居,名其為“任運堂”②。一方面是弟弟一家人來了,還有,是不是上門請教的巴蜀士子多了?

戎州成就了黃庭堅的書法,從此走向成熟。

他在《跋唐道人編予草稿》裡自述:

“山谷在黔中時,字多隨意曲折,意到筆不到。及來僰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意之所到,輒能用筆。”

自此擺脫從前疆域,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郎麟)

① 此據黃庭堅《書遺道臻墨竹後與斌老》後雲:“元符三年三月,戎州無等院涪翁借地所築槁木庵中書。”《宜賓縣誌》為“槁木寮”,“死灰庵”。

② 《書劉禹錫浪淘沙竹枝歌楊柳枝詞各九首因跋其後》雲:“元符二年四月甲戌,戎州城南僦舍任運堂中書。”

參考書目:

①《黃庭堅文集》

②《唐宋詞舉要》商務印書館

③《宜賓縣誌》清嘉慶版

④《江安縣誌》民國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