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第三位英年早逝的元帥級別將領——「關雲長」張子清

張子清,1902年出生於湖南桃江縣板溪鄉,將門之後,父親張建良是湖南江道區少將司令官。 1917年,張子清15歲的時候,父親離世,留下遺訓“ 要胸懷天下,心懷人民,發奮讀書,把革命當作人生最大的榮耀,把為國捐軀當作人生最有價值的選擇,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兒孫”。張子清一生牢記父親教誨。

井岡山第三位英年早逝的元帥級別將領——“關雲長”張子清

後來,父親好友國民黨元老譚廷闓準備送他出國留學,張子清選擇留在國內革命。二,與毛澤東失散 1925年,張子清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是後來成為湖南省委書記的郭亮同志(郭亮在1928年因為原秋收起義三團團長蘇先峻叛變被害。) 1926年,張子清任黃埔軍校長沙分校政治教官,後到廣州農運講習所學習,授課的正是毛澤東,同時期學習的還有後來成為戰友的伍中豪。

1927年9月,張子清隨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9月29日--10月3日三灣改編時,任三營營長(當時只有一個團,下轄兩個營——一營和三營。) 10月23日,部隊在上井岡山的時候,在遂川大汾遭地主武裝肖家壁偷襲,三營和主力部隊走失,失去聯繫。 毛澤東上山後叫戰士們留意三營下落。團長陳皓(黃埔一期生說):我看還是別找了,張子清將門之後,他不會上山來了,要不就是被國民黨打沒了,要不就投降國民黨了。

井岡山第三位英年早逝的元帥級別將領——“關雲長”張子清

​​

毛澤東說:三國時關雲長拒絕曹操高官厚祿,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子清是革命好同志,他一定會回到革命隊伍中來的。三,關雲長迴歸革命隊伍,成為毛澤東的左膀右臂 12月25日,政治部主任宛希先率部在茶陵城外與敵軍交戰,眼看不敵的時候,外圍突然殺出一隻部隊幫宛希先解了圍。 宛希先大喜:哪裡來的神兵天將呀?定睛一看,是張子清的三營。

宛希先大叫:子清,毛委員說你一定會象關雲長一樣回到革命隊伍的,你果然回來了。 從此,大家都叫張子清為‘紅軍中的關雲長“。 兩支部隊回合後,發現團長陳皓想率部隊投敵,於是寫信給在茅坪的毛澤東。 毛澤東接信後,又驚又喜,喜的是關雲長真的回來了,驚的是陳皓既然要投敵,於是率領一連人馬朝湖南奔去。 12月27日,在湖南湖口攔下陳皓,29日在寧岡龍市公審團長陳皓、副團長徐恕、團參謀長韓昌劍、一營營長黃子吉,之後執行槍決。

井岡山第三位英年早逝的元帥級別將領——“關雲長”張子清

之後任命張子清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 在井岡山早期革命時,宛希先和張子清是毛澤東政治和軍事上的得力助手,被稱為毛澤東的左膀右臂。四,不幸負傷,拒絕外出治療 1928年4月27日,為掩護朱德部隊進入寧岡,團長張子清率一個營狙擊敵人三個團,激戰兩天將敵人擊潰,張子清腳踝中彈。4月28日,張子清坐著擔架參加了龍江書院的會師大會。 5月4日紅四軍成立時,張子清擔任11師師長。

5月底,湘贛邊工農兵政府成立,張子清任軍事部長。 後來,朱德、毛澤東要送張子清去長沙治療,張子清說:”毛委員、朱軍長,我的傷可以派人護送到長沙去治療,還有這麼多受傷的同志,他們又怎麼樣呢?我們要官兵平等,我就在這裡治療吧。” 可是醫院的條件很差,不用說西藥根本見不到,連開刀的麻藥也沒有,張子清的腳需要開刀,把踝骨中的彈頭取出來。由於沒有X光機,不能準確地知道子彈嵌在什麼部位,只有切開腳板,直接從踝骨上尋找彈頭。

井岡山第三位英年早逝的元帥級別將領——“關雲長”張子清

​​

院長王雲霖向張師長征求意見,說:“張師長,我們不知道子彈卡的位置,只能切開傷口,用手去探摸子彈的位置,可沒有麻藥,你受的了嗎?” 張子清沒有猶豫,語氣堅定地回答:“革命戰士還有什麼受不了的?開刀吧,我經受得住!” 張子清在沒有麻醉藥的情形下,連續做了兩個鐘頭手術的事,其中昏死過去好幾次,但是因為竹片做的鑷子無法夾出子彈,手術失敗了。

毛澤東知道後,默默的點了根菸,長嘆一口氣,說:“以前說子清是紅軍的關雲長!……唉,我一語成讖,讓子清受關雲長刮骨之痛。我們的醫療條件太差,苦了傷病的將士們!我對不起大家呀。” 之後,張子清又做了五次手術,每次都疼得他大汗淋漓,可工具太落後,子彈卻始終沒取出來。 毛澤東把子清的事情告訴朱德,說:“子清為革命竭盡忠勇。” 硬漢朱德雙眼紅腫,默然無語。

井岡山第三位英年早逝的元帥級別將領——“關雲長”張子清

五,師長獻鹽 1928年冬,張子清轉移到小井紅軍醫院住院治療。戰士們去探望張子清時,會把平時捨不得吃的食鹽攢下來,留給他清洗傷口,但張子清捨不得用,將它們用油紙包藏起來。 後來,有一批重傷員送進來,急需馬上手術,但是,如果不消毒,做手術會有生命危險,可醫院缺鹽,無法消毒。 正在醫生護士著急的時候,張子清把他們叫到病床前面說,“我這裡還有一點點鹽,是我自己留下的,你們全部拿去,給重傷員清洗傷口,儘快消毒後做手術,讓他們早日恢復健康重返前線。

” 張子清把生的機會留給了他人,而支撐他這樣做的,正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父親的教誨。 六,留守井岡山,壯烈犧牲。 1929年1月14日,紅四軍離開井岡山,張子清留在紅五軍任參謀長。 1929年1月30日,紅五軍離開井岡山,張子清留在井岡山帶領部隊打游擊,藏身在龍潭金獅面紅軍洞裡,一直到敵人撤退。(張子清養傷的地方-----龍潭紅軍洞) 那時大雪封山,交通斷絕,張子清等人吃筍乾、幹黃豆,因為怕煙被敵人發現,不能生火,只能生吃。後來糧食吃盡,只能發現什麼就吃什麼。 敵人撤退後,打游擊的戰士從洞裡把張子清背出來,張子清已餓得奄奄一息,傷口已經腫得碗口大了,整個左腿發炎紅腫,一直到小腹部。

井岡山第三位英年早逝的元帥級別將領——“關雲長”張子清

戰士們把張子清送到永新洞裡村蕉林寺治療,因為子彈沒取出來,傷口不斷感染、惡化、反覆發炎、化膿,張子清的身體越來越差,最後只能截肢,可因為沒有專業醫生,截肢手術由木匠來做。 1930年5月,忍受了兩年病痛折磨的張子清因敗血症在永新永遠閉上了雙眼,年28歲,帥氣俊朗的張子清離開的時候,已經被病痛折磨的完全沒有人形。 永新地方黨組織把張子清安葬於永新城禾河岸邊的東華嶺上。(永新東華嶺張子清烈士墓)(永新東華嶺張子清烈士墓)七,夫妻合葬 1927年上半年,張子清與愛人吳雪梅成親。

1950年,苦等張子清歸來的吳雪梅得知張子清在井岡山犧牲的消息,始終不願相信張子清已經離世,大病一場。(吳雪梅與女兒、女婿一家) 1980年12月,吳雪梅老人離世,留下遺言:要與丈夫合葬一起。

井岡山第三位英年早逝的元帥級別將領——“關雲長”張子清

1981年清明節,繼子張旦松、女兒張質彬到達永新東華嶺,將母親的骨灰與父親合葬。 張子清用他的一生詮釋了胸懷理想、堅定信念、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井岡山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