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初创者,有多少坑可以重来

创业,就像在几年前被轰炸机和巡航导弹集群投放过的草地上行军,厚厚的灌木和青草遮蔽下,全是坑。创业者不是在掉坑,就是在坑里;不是在坑里,就是在爬坑;不是在爬坑,就是在通往下一个坑的路上。即使创业项目成功,也不意味着创业者永远出坑,只是坑顶的海拔逐渐升高,坑内外装修逐渐豪华,进坑的通道逐渐曲折,爬坑的能力也逐渐变强。

大学生初创者,有多少坑可以重来

大学生,就像还未接受训练的新兵,领了枪和背包就出发了。习惯了做题与考试,习惯了找标准答案,习惯了求助父母,初出家门,未经社会的磨(fu)砺(shi),初创时会经历更多更奇形怪状的坑。善败者善胜,创业教育终究不是成功学。

01创业者

角色错位,是万坑之王。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某su,不是所有的球队都叫特能输,不是所有的猴子都叫孙行者,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是真的创业者。大学生需要在双创实践和训练中,辨别出自己属于发起创业者(创始人)、参与创业者(联合创始人)、跟随创业者(创始员工)和无缘创业者的哪一类。识别,也是高校双创体系的重要职能之一

前三类,可以“智信仁勇严”,可以“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可以有战略眼光与深度思考能力,决不能没有格局与坚韧,尤其是创始人。格局常常表现为舍弃的学问,坚韧则是千万次舍弃与忍耐下紧咬目标的精神力量。

自信or自卑都能引导创业成功。最怕就是自卑外面披着自信的外衣。

曾遇到几个手握技术自视甚高的博士。有一个总标榜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个,时时争先、事事抢功,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结果是把自己累死、被团队恨死、把项目做死。另两个给合伙人的股权总是在个位数甚至5%以下徘徊,总认为自己对项目举足轻重,期待IPO之后自己还能绝对控股(对标雷布斯)。因自卑而拼命强势,只能落得啼笑皆非。

更多的大学生,是习惯于浅尝辄止、小富即安、小败即退。他们像是天蓬元帅,如果碰不到唐三藏,自己也成不了猪八戒,更难做净坛使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患得患失的“优等生”,唯父母命是从的乖乖仔/女,精于算计的铁算盘都难说与创业有缘。至于不学无术、一事无成甚至就业无望的,拿创业来当遮羞布会更加一览无余。

02合伙人团队

合众不代表合伙。同学之间,经常一次撸串、一时兴起、一拍即合,先上车后看车次。这种团队,容易娱乐化、临时化、松散化,经不起失恋、考研、出国的冲击,扛不住家长和导师的恐吓,抵不住好工作的诱惑。

一个挺红火的文创团队

去年成立

这个夏天

合伙人读研、出国

三去其二,戛然而止

校园合伙人团队散伙比校园恋爱分手还容易,而真正创业找到合伙人、找对合伙人比黄金“剩斗士”找到合适对象还难。此道难,难于上青天。既要知根知底,又要火花四溅;既要一个中心,又要集思广益;既要能吵能闹,又要不离不弃;既要赚钱不红眼,又要亏钱不红脸。即使是好朋友,能扛住借钱,也难扛住合伙。

West少爷曾红极一时

但更出名的是他们合伙人之间的撕逼

识人很难,还有股权结构、退出机制等等实务难题等着大学生初创者们。

03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但只是创业之火的初级燃料,像纸片一样,易燃易灭。经常见到有同学两三年创了4、5个项目,还有同学同时在多个项目里担任骨干,这也许是沿袭了课外兴趣小组的套路。仅仅由于萌生兴趣而开发出伟大的产品,一举成功成名,这样的故事多存在于故事里。兴趣需要升华成理性认知,与三观强耦合,形成一种如鲠在喉、不得不创的本能,这时大学生初创者才升级成分级火箭,有可能飞向太空。

赚钱是企业的义务,但尽量不要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初衷,尤其是创新创业的初衷。事关格局,也事关底线。有个大学生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每年赚几十万,我不禁要问,何必用创业来为难自己呢?取法乎下,得乎其地下?一旦让谋利成为创业的主要动机,格局缩小,底线也会变得脆弱。

另有一大学生做大数据创业,报表很漂亮,但主体业务一直是数据资源的倒手。退一步看,作为权宜之计可以理解,毕竟创业首要是生存。但如果以此为业,那就仅仅是个生意罢了。

更多大学生初创者,热衷于无限放大情怀,项目中充斥着创业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同学走入另一个极端。

有同学甚至说

“我们创业不是为了赚钱”

所以他们就不去赚钱

即使是公益创业也需要“造血”或“受血”啊。

创业和战争一样,在改变世界之前,先保证活下来。

04能力

创业者不断开辟新战场、开创新事物,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固然欠缺,但更缺的是背后驱动的能力。应用软件易更新,操作系统难升级。

简言之,逻辑思考、系统思维、快速决策、快速学习、超强适应和发散与收敛相融合的能力。

中小学乃至大学的通识课,缺逻辑训练和系统思维训练。经常有同学用结果解释结果,甚至解释原因,陷入死循环而不自知。

“你的技术先进在哪?”

“我们有10项专利。”

“你们的产品如何吸引更多用户?”

“我们要让更多人喜欢它”。

天生是新闻发言人的材料。。。

快速决策、快速学习需要智商与情商、智商与科学的思维方法紧密结合,也需要经验来喂。

超强适应需要练出“大心脏”、“厚脸皮”。现在大学生多顺境,被拒绝一次、受挫折一次都会心律不齐、怀疑人生。如果被心仪异性拒绝一次就会要死要活,那创业真的需要买份高额保险。

文理过早分科,使得原本应该通畅的任督二脉人为的阻隔。现在有向好的趋势,尤其综合化了的理工科大学。所以,清华、北理工、北邮出了一批工科生操刀的高科技文创项目,领一时风气之先。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