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激辯減排目標,議會:減排50%,車企:最多20%

歐洲汽車產業與監管機構就排放問題的交鋒再度升級,激進的環保主義者和強勢的汽車製造商互不相讓,僵局難解

實習生 李玉樓 《財經》記者 李皙寅/文 施智梁/編輯

近日,歐洲議會環境保護委員會表示將推動2030年汽車二氧化碳減排目標設定為50%,遠高於歐委會去年底提出的30%目標。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下稱ACEA)隨即重申20%的減排目標是汽車產業可能接受的最高上限。

確定2030年的汽車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是今秋歐洲議會最具爭議的議題。

9月10日,環境委員會將對2020年後的二氧化碳目標以及電動汽車銷售佔比進行投票,歐盟議會對其提案的投票將於10月初進行。

歐洲激辯減排目標,議會:減排50%,車企:最多20%


據德國之聲報道,ACEA上週二表示:歐洲汽車行業將難以達到歐盟2021年每公里95克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的目標,並斷然拒絕歐洲議會2030年減排50%的提案,聲稱這是不現實的。

包括大眾、寶馬在內的多家歐洲車企上月在接受《財經》採訪時均表示接受2021年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但面臨眾多困難和不確定性,唯有奉行激進電動化戰略的沃爾沃對實現這一目標充滿信心。

ACEA此番表態標誌著汽車產業與監管機構之間的交鋒再度升級。

ACEA認為,激進的減排目標意在強行推動電動化,而激進的電動化將增加消費者購車成本,並危及大量的零部件供應商和工作崗位,將對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和長遠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這一爭論不僅停留在車企與監管機構之間,傳統汽車強國與扶持電動車的國家間也存在嚴重分歧。德國政府一直反對過嚴的減排標準,而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則歡迎更嚴的排放標準。

二氧化碳大考,汽車產業腹背受敵

更嚴格的測試規程、不斷升級的排放標準、不再被信任的柴油車,歐洲汽車產業這場二氧化碳減排大考中腹背受敵。

9月1日起,在歐盟銷售的所有車型均需通過全球輕型車測試規程(WLTP)認證。新的測試規程能夠測得更準確的排放數據,新規認證的車輛二氧化碳排放將增加6%-16%,這無疑加大了車企達成2021年減排目標的難度。

歐洲的排放法規一直關注二氧化碳指標,平均每公里95g二氧化碳標準是在2014年制定的2020年目標,由於車企表示難度過大而延後一年生效。

《金融時報》早在2016年底就估計稱:歐洲將有8家大型車企達不到歐洲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標準。車企均高度關注2030年減排目標的討論,ACEA認為,到2030年,各家車企在2021年基礎上最多能減排20%,前提是電動汽車市場發展成熟。

除了零排放的電動車之外,清潔柴油技術也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由於燃油效率較高,柴油車的二氧化碳排放較汽油車低15-20%,歐洲市場一度有60%的乘用車都是柴油車,成為歐洲車企降低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利器。

然而,2015年爆發的“排放門”徹底打亂了歐洲車企的柴油車戰略,消費者不再相信柴油車是清潔的。今年二季度,歐洲新註冊的柴油車同比下降15.5%,市場佔有率僅為36.3%,較巔峰時期跌去三分之一。柴油車市佔率下滑對原本就難以達到減排目標的車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們很難想象在沒有柴油機的助力下如何去達成減排的目標,但歐洲目前關於禁行柴油車的辯論使得消費者對柴油車失去了信心,這導致我們失去了潛在的減排空間,只有靠電動車來彌補”,寶馬集團商業傳播部負責全球銷售事務的Emma Begly上月向《財經》表達了寶馬對於歐洲柴油車市場前景的悲觀預期。

歐盟的政策指揮棒明確的指向電動化,並計劃出臺一項針對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碳積分制度。如果車企旗下零排放和低排放汽車的數量達到一定比例,將允許車企用電動車積分抵消其燃油車的排放目標。

強推電動化的隱憂

汽車產業的任何變化於歐洲而言都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消費者、產業工人以及各大車企的利益相互交織,任何變革都困難重重。

當下正值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變局,電動化將重塑汽車產業的產業鏈、人才結構、技術路線乃至市場格局,歐盟強推電動化無疑將受到來自汽車產業的強大阻力。


歐洲激辯減排目標,議會:減排50%,車企:最多20%


9月7日,三天前發佈的《歐委會低估了強推電動車的負面影響》一文仍然佔據著ACEA官網主頁的頭條。

該文聲稱:匆忙轉向純電動汽車將對就業崗位產生深遠影響。因為電池電動車的生產和維護比傳統電動車的生產和維護更少,零部件需求量將減少38%,這對於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零部件供應商的影響尤為突出。此外,汽車行業佔歐盟製造業總就業人數的11%以上,在歐盟的14個地區甚至佔製造業總人數的20%以上,強行推動電動汽車將對這些地區的工作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與此文相關的文章中,還包括對消費者負擔能力以及電動車需要的基礎設施的擔憂。ACE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在文章中指出:“根據歐洲議會的提議,我們需要在不到12年裡,將電動車的市佔率從不到1%提高到30%,這遠遠超出人們的負擔能力,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梅賽德斯-奔馳負責傳動系統溝通事務的René Olma告訴《財經》:“奔馳將在2021年鄰近時達標,這並非只是技術原因,更多是考慮到消費者的性價比考量,努力提供消費者能夠負擔的電動車。”

歐洲85%的電動車在西歐六個發達國家銷售,而在人均GDP低於18000歐元的中東歐國家,電動車市場份額接近與零。在這種不平衡市場格局下,全歐電動車要達到30%的市佔率意味著西歐國家的汽車電動化率必須過半。

今年上半年,歐洲電動車(包括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0%,保有量超過100萬輛,成為繼中國之後第二個跨越這一里程碑的汽車市場。但新註冊車輛中電動車的比重僅為2%,據估計到今年年底將增加至2.35%,距離歐洲議會的目標尚存相當差距。

特朗普上月推翻了奧巴馬政府制定的持續減排計劃,將2021年後不再推出更嚴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告訴《財經》記者:持續減排計劃將對產業工人造成衝擊,背離特朗普討好產業工人的政策取向,故而被推翻。歐洲議會強硬的減排政策無疑也會遭遇相同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