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建築是住宅開發過程中必要的配套設施。在住宅貨值最大化原則的驅動下,大部分幼兒園無法脫離被住宅擠壓和被規範限制的雙重困境,最終以妥協和消極的空間狀態呈現。在上海一個典型別墅區環繞的不規則用地內,曼景建築試圖通過設計的策略突破周邊環境和建築規範的雙重限制,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城市中的理想空間。幼兒園俯瞰形似“∞”,被稱為∞幼兒園。
▼別墅區環繞的∞幼兒園
盆景 – 異質介入
在設計的最初階段,建築師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用積極的態度去回應這塊消極的場地——不規則地形帶來的用地效率的降低、與別墅區過分接近帶來的獨立性的缺失。在無法對外部條件進行干預的前提下,最積極的態度也許就是再造一個理想之地,如同一個盆景,它分明是微觀和局部的,但是它包含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期許和想象。放棄過多的與周邊環境呼應、而以一種異質化的狀態介入,以不規則的場地為“盆”,在不規則的場地上造“景”。
▼都市盆景
積木 – 聚散為整
作為城市尺度的盆景,它是應該是一個理想化的空間存在,最重要的是要包含“日常”之外的“非常”。與普通集中式幼兒園不同,建築師將這個接近6000平米的建築分解成了房子、廊子和院子。這些空間組件猶如積木,以一種鬆散的秩序搭接起來一個“∞”。
▼單元空間和剩餘不規則空間形成一個“∞”
聚落式佈局的矩形單元——房子,容納了兒童的分班教室。房子的單元採用的對角坡屋頂的形式將一、二層的兩個班級統一成一個體量,這種坡屋頂的形態也可以用一種更為輕鬆的方式與周邊的別墅區的屋頂形式取得形式上的呼應。體量上錯落的方形窗洞,共有三個尺寸,包含了與兒童的身體尺度匹配的兩個尺寸的低窗,用於空氣對流和衛生間通風采光的小高窗。窗框採用檸檬綠色的彩色鋁合金,配合窗洞周邊牆體上的同色塗料,在灰色的基底上畫滿了跳躍的景框。
▼佈滿環形路徑的活動場地
▼房子、廊子和院子
▼矩形房子單元
廊子將分散的房子串聯起來,容納了幼兒園除班級之外的服務空間:供兒童使用的晨檢室、保健室,音樂、美術、建構、生活和科學教室,以及供教師使用的辦辦公室、配套用房;環廊也容納了聯繫各個分散班級的交通體系,建築師刻意將環廊加寬,並與室外空間融為一體,讓它成為除交通之外的讓兒童可以停留、相遇、玩耍的空間。
▼空中植物辨識園
▼連廊
環廊和房子把場地分割成四種風格迥異的院子——開放的外院、曲折的東西內院、屋頂花園以及大樹下的樹院,可供孩子們運動、玩耍、種植、攀爬。
▼西內院
▼東內院
▼連接兩個內院的通道
幼兒園是孩子在家庭之外接觸最多的空間,孩子們需要的不只是一所房子和一塊活動場地,而是從家到外面世界的過渡,是可以盛放他們童心、童趣的空間容器。九個房子、二層廊子、四種院子,在這個不規則場地中,通過散落、鑲嵌、圍合的方式創造了各種模糊的可能性,等待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
▼交通空間
方法 – 設險求穩
幼兒園的不規則地形、建築師意將其作為一個1:1的積木的初衷和將建築從三層降低到主體二層局部三層以減少建築對人的壓迫感的想法,導致用常規的空間佈局方式都將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建築平面增大,綠地率和活動場地面積難以達到要求;建築周邊場地形狀不規則,不利於分班活動場地的劃分。建築師給出的答案是用一個漂浮的班級單元留出底層架空的活動場地;二層環廊形成退臺,作為空中花園,增加綠地面積;在餘量很小的場地中用圓形母題,鋪滿場地,形成分班活動場地、器械活動場地、沙水池、跑道等。相切的園環的邊界自然形成了入園的環形洗手池、圓環景觀路徑、和活動場地的邊界。簡單、統一的形式處理,帶來了功能之間最少差異,和可以互相轉換的可能性。形式的統一性弱化了形式在設計中的地位,從而保證它跟不規則的地形之間會有更兼容性的銜接。
▼樹院
對於內部空間的處理、建築師保持了班級的規則平面,但是根據地形在方向上做扭轉,以滿足日照和活動場地的要求。環形廊子減去矩形活動室留下的不規則剩餘空間看似難以使用,實際這種空間的不規則性恰好讓孩子們能夠更加自由和多樣的使用空間。建築師利用了這一點,通過室內和景觀的一體化設計,開發每個不規則空間的潛力,把整個建築做成了一個超級玩具。
▼矩形班級單元內部
▼等候區
▼生活教室
▼繪畫教室
▼建構教室
∞幼兒園的設計從對現狀的挑戰出發,以空間概念作為引導,設計過程中通過針對規範進行反覆的調整優化,形成最終的空間佈局。設計過程本身,也如同一個遊戲,在明確的目標下,通過特定的規則,持續地迭代操作。最終的空間不是即時的靈感迸發,實際上是一系列關聯的空間操作過程中凝固的一個瞬時狀態。
▼入口上方的植物辨識園
▼幼兒園入口夜景
▼房子的聚落
▼模型
▼手繪圖 – 超級玩具
▼矩形班級單元+剩餘不規則空間
▼首層平面圖
▼2層平面圖
▼一層廊子公共空間
▼二層廊子公共空間
▼立面圖
▼剖面圖
閱讀更多 兒童空間設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