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盜墓賊說「葬山不葬頂」?

記憶斑駁舊時光-


這種葬制實際上是被盜墓所刺激推動的。其實不用從風水學角度來考慮,而是從不同朝代的墓葬結構來考慮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中國古人的祖先崇拜沒有發展出宗教,而是轉向形成了是“事死如生”這觀念。墓葬結構就是儘可能的模仿墓主人生前的居住環境。

在秦漢時代,因為建築技術的問題,當時的墓葬都是豎穴土坑木槨墓。甚至在孔子以前都是不封不樹的,“葬者,藏之於野,使人弗見也”

比如的陝西秦公大墓園區,墓葬的形式多數都是中字型,或者亞字型部分有甲字形的。 這種墓葬的構建方式就是在平地上挖一個方錐形的深坑,內部是臺階狀,四邊會伸出兩條或者四條斜坡式的墓道個別只有一條,這個斜坡式的墓道數量決定著墓主人身份的等級高低。其實墓道最開始就是為了從墓中出土方便,當然也有向裡面安放葬具的用處。越大挖出的土越多,那麼需要的墓道數量也就多,最後乾脆成了身份標誌。

墓坑挖好之後,(窮人當然沒有什麼墓道,就是一個簡單的豎坑,直接把屍體放進去,再好點的有個棺材。)就開始在墓的最深處構建墓室,建築技術這時候就起決定作用。西漢以前,中國人的燒磚技術雖然有了,但是如何用磚砌出穹頂來還是沒研究明白,所以就只能用厚重的木材區搭置一個木製的墓室,也就是所謂的槨,也叫作槨室。

這種墓葬在山頂上是沒什麼問題的,只是會多費一些力氣挖土運土還有搬葬具。山頂上當然風景會不錯,能給墓主人生前選擇墓地時和身後的人以各種想象,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相對乾燥不進水。所以說,在那個時期的墓葬只要有可能會出現在山頂上。防止盜墓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坑挖得儘可能深一些。

孔子為了標記自己父母的墳地的位置,開創了封和樹的制度。隨著儒家學說的影響日盛,在墓地上構建巨大的封土堆也成了身份和實力的標誌。

今天我們看見的西漢早期中期墓仍然也是這種形式,當然能隨著發展,嗯,皇室貴族們又發明了什麼黃腸題湊在槨中間構築迴廊之類的把戲。這種墓要想還建在山頂上就開始有難度了。所以許多西漢的皇陵大墓都是在平原上的泊土為墓。

等著中國人的建築技術發達了,知道怎麼用磚砌出穹頂,那麼墓葬就不再是這種土坑木槨結構了。西漢時代的晚期就開始出現大量的磚石墓,在平原上構築墓葬的時候也是需要挖土坑在土坑底部用磚砌出墓室然後再封土,墓主人的通過預留墓道葬入之後,用磚石和土將墓門墓道。這種墓葬結構要想建在山頂,可就太難了,封門就很難辦得到。所以多數人就換地方了。

當然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盜墓問題。有催生了部分擔心盜墓的諸侯王貴族等人專門研製的山體中間開鑿墓室。河北滿城的中山靖王劉勝墓,徐州的獅子山漢墓,都是具有這種代表性的。

在岩石的山體中開鑿出墓室,需要花很多錢,憑著諸侯王的實力確實也辦得到。可是墓上的封土堆怎麼辦?當然了,他們還是想出了辦法,那就是把整座山當作自己的封土堆。後來的皇帝們也開始採取這種策略,這就是所謂的因山為陵。秦始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堆出的秦始皇陵怎麼著也比不上一個自然的山丘作為自己的封土堆看著神氣。

正是因為這種習慣的形成,在農業社會很多事情又不能公開的講,需要從禮法上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說辭。於是我們聰明的祖先就把戰國時代的堪輿術弄成了今天的風水學。用一套玄玄而又玄一時半會搞不清楚的道理,再加上1套嚴嚴實實的包裝規則,使得這個事情看起來合情合理,實際上是掩蓋了自己害怕盜墓的小算盤。


千里巖


為什麼盜墓賊說“葬山不葬頂”?這話隱藏著什麼玄機呢?


古人在選擇埋葬之地時,講究選一處風水寶地。何止墓地講風水?古時候活人住的房子叫陽宅,建造時要講究風水;死後住的墳墓叫陰宅,落葬時也要講究風水。因此,風水又有陽宅和陰宅之分。(頭條號:峰子奇觀 發佈)


風水是我國曆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堪輿。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



名著《葬書》中有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所以說,人們期望通過對居住或者埋葬環境的選擇,從而以達到趨吉避凶的願望。


“葬山不葬頂”之說


按照風水學說法:風水,風乃天之氣,水乃地之血,血聚則為財。


在“地有十不葬”中有一條講到:孤獨山頭不能葬。這裡原因是墳墓要講究“藏風聚水”。葬山一般指的是在半山腰風水好之地,周圍呈現環繞之勢。頂易見凹,見凹即有虧損。



風水上有句話叫:“不怕頭上騎,就怕腳下吸”。氣皆是由山頭往下走的,下勢能吸上勢之氣。葬在孤獨山頂上,收不住風氣,容易“八風吹穴”,有容易出現對後代不利一說。


這便是“葬山不葬頂”這一說法由來。


關於“葬山不葬頂”等,這些都是風水上的說法。至於後世人信不信風水玄學,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歷代墓葬的差別


注意“地有十不葬”中所說的“孤獨山頭不能葬”,是指孤獨山頭,即孤立而四周無環繞收抱的山頂。所以,並非所有山頂都不能葬。



從盤點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墓葬情況來看,後世人也可以看出:並不是都不葬山頂,也並不是都“埋坡不埋嶺”。(頭條號:峰子奇觀 發佈)


1、春秋戰國及西漢早期的墓葬一般多都葬于山的最高處,或接近山頂的位置。

2、西漢中後期的墓葬一般在山嶺之上,不選擇最高處。

3、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葬,大都選擇在半山腰處。

4、隋朝、唐朝至宋朝的墓葬,一般埋在山腰或山坡下面。

5、特別在唐朝,大人物的墓葬也選擇在山體之內,鑿洞入山。(乾陵就是一個例子,這一類大墓也是最令盜墓者們頭疼棘手。)


盜墓者一般都懂些風水學及古代歷史,所以對各個朝代的葬俗也有所研究,因此也不乏出現了一些盜 墓 高手。這些“行家高手”對有些墓葬的判斷,也確實令人驚訝。


由於我國各個時期墓葬的位置各有不同,所以盜墓者們也總結出了一句順口溜:“春秋戰國埋山頂,秦漢大墓埋山嶺;東漢南朝選山腰,隋唐宋屍坡下挺。


歷代墓葬的演變


為何會出現“由山頂,向山腰,山坡逐漸過度”這樣的墓葬演變呢?



其實,主要原因是古代人們對於精深的風水學,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逐步認知。


風水學從一開始的原始認知,隨後認知一步步加深,原有的風水認知也會隨著歷史演進,逐漸被修正乃至顛覆,趨向更合理、更精準。風水學,從誕生至今,也是一個發展演進的過程。


“龍脈”說法


按照風水說法,放眼眺望,一道群山延綿起伏山脈,伸向遠去,有隆起有低落,在風水堪輿學上即稱之為龍脈。風水學認為,山之所以會隆起,乃氣的作用,即這條龍脈的地氣在運行,運行時氣旺之處使得地面高聳起來。(頭條號:峰子奇觀 發佈)



最初風水學認為,最高的山頂是地氣最旺之地,也是祥氣最旺、最足的地方。一條龍脈漸漸走低,等到山脈徹底消失時,前面相遇河流,風水學稱之“氣遇水則止”。所以,春秋戰國時墓地多選擇最高的山頂。


後來,進一步發展的風水學又發現“氣遇風則散”。山頂雖然祥氣旺足,但山頂卻風吹不止,將龍脈釋放的祥氣吹散,最高處並不是最佳之地。所以,後來的人們就逐漸一步步降低了墓葬位置,從最初的山頂到山腰、嶺、坡作為葬穴。


估計不少看官朋友知道,風水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所以有些人也稱為“玄學”。峰子哥也只是知道些許皮毛,不足之處,請各位親愛看官多多海涵。


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有人認為是迷信,也有認為是瑰寶,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風水學作為中國燦爛傳統文化長河中的一部分,能流傳幾千年至今,也說明不乏有其一些獨特魅力。

親愛的看官朋友,對此你有怎麼看?歡迎分享你的趣聞。


【撰文:峰子哥;點關注更多有趣歷史!歡迎點贊、轉發、評論交流!】


峰子奇觀


盜墓賊中有一句口頭語,叫“秦埋嶺,漢墓坡”。這是盜墓賊長期盜墓活動的一個總結,與古代葬俗和現代考古發現的情況相當吻合。這種“葬山不葬頂,埋坡不埋嶺”的漢代葬俗,一直影響到現在。

在民國盜墓活躍地區之一的湖南長沙,這一帶的土夫子便對當地各個朝代葬俗相當熟悉,並用之指導盜墓。長沙土夫子以前秘不外傳的“尋墓探穴”秘訣,可歸納成這麼四句話:“春秋戰國埋山頂,秦漢大墓埋山嶺;東漢南朝選山腰,隋唐宋屍坡下挺。”

有幸認識一位女孩,說她師父是盜墓高手。曾經說過,現在想找古墓太難,尤其山頂,年代久遠,滄桑鉅變。


西部模特


有豐富盜墓經驗的盜賊們知道,歷史上一般有錢有勢者們的亡靈,一般都講究風水寶地,"葬山而不葬頂,盜大而不盜小墓"。

為什麼呢?因為古時候有錢有勢之人,家財萬貫,亡者之棺材裡,一般有大量金銀珠寶陪葬,墓穴一般寬大,氣勢宏偉,所以,死者生前一般都邀請了風水大師,為自己尋找去了所謂的"風水寶地"了。


(網絡截圖)

至於說到葬山不葬頂,北斗七星也曾經聽老人們說過,葬山腰如襁褓之中,群山環撓,深得大自然籠愛,能吸日月之靈氣。如果你將亡者葬於頂山坡,易招雷電轟擊風險,同時也將預示著後代子孫們代代出報應之說。

所以呀,凡是埋葬在山頂之人,一般是窮人命,死後沒有挑選墓地資格之原因,土地一般屬於地主老財們所有。

按照上述之原則與說法講究,盜墓們盜墓時的首先目標當然是半山腰中的大墓穴了,這也不足奇怪了。


北斗七星92070701



自漢代以後,就有“葬山不葬頂,埋坡不埋嶺”的葬俗,包括現在都一直沿用。

中國的葬俗,繁複雜多,涉及廣泛,非一語可以言說,但總歸起來,也有一套規矩,這些規矩被盜墓賊千年總結下來,形成了鐵一樣的定律。

這個在行業內有句口訣:“春秋戰國山頂找,秦漢皇陵山嶺撈;東漢南北在山腰,隋唐粽子坡下寢,明清見氣就起靈。”

這句口訣流傳廣泛,意思很明確:春秋戰國的墓,埋在山頂高處,秦漢則在山嶺,講究開山為陵。東漢和南北魏晉時期的墓葬,大多埋在山腰;隋朝、唐朝至宋朝,則一般在山腰坡下面。

明清時期,墓葬形式更為廣泛,對於具體地點就沒有那麼死板,遇見好穴就下葬,但總體來說,還是遵從“葬山不葬頂”的原則。

這幾句盜墓賊千百年來總結出的口訣,在第一次“招安”後,緊跟著便傳入了考古隊,並且廣泛運用,屢試不爽,氣的盜墓賊一個個咬牙切齒。


源來你知道


農村人,農民工萬歲,雖說不是風水先生,從我的經驗。可以卻切的說,什麼是瑩地,什麼是風水寶地,作為農村人,全家平安就是風水寶地,怎麼能找到風水寶地,我給朋友們介紹一種,快速找到風水寶地的絕招。僅供參考。在地裡,只要是老鼠盜的窩,朝陽通風,聚財聚氣。出現雙窩,就是龍風寶地。那就是龍脈,舍合墓葬之地,



農村農民萬歲


“墳土如灰,主水滴成坑”:

墳墓附近泥土的顏色偏向灰而不是黃或紅或五色,則墳墓便犯了水煞,子孫不單之單薄,可能更絕後呢!

“男墳左邊之土高於右”:

意思是指墳墓的左方泥土比右方的泥土高,便代表墳墓內所埋葬的便是男性。

“墳上無草,主子孫貧窮”:

如果墳墓附近的沒有小草,山似禿頭,則這個墳墓者的子孫的運程會很壞的,且小孫單薄。

“男墳左邊之草盛於右”

意思是指墳墓的左邊泥土上所生長的小草,便比較墳墓右邊的小草多及茂盛,便代表墳墓內所埋葬的便是男性。

“墳上清秀,主子孫興旺”:

如果墳墓附近的小草茂盛,滿山清翠,則這個墳墓者的子孫的運程會很好的,且子孫繁盛。

“草頭向西”:

意思是指墳墓附近小草的葉尖全是指著西方,便代表墳墓內所埋葬的便是女性。

“草根白色直生”:

意思是指墳墓附近的小草的根部是白色,生長又是直生的,便代表墳墓內所埋葬的便是男性。

“草頭向東”:

意思是指墳墓附近小草的葉尖全是指著東方,便代表墳墓內所埋葬的便是男性。

“草根黃色麴生”:

意思是指墳墓附近的小草的根部是黃色,生長又是彎曲的,便代表墳墓內所埋葬的便是女性。

“女墳右邊之土高於左”:

意思是指墳墓的右方泥土比左方的泥土高,便代表墳墓內所埋葬的便是女性。

“女墳右邊之草盛於左”:

意思是指墳墓的右邊泥土上所生長的小草,便比較墳墓左邊的小草多及茂盛,便代表墳墓內所埋葬的便是女性。


居安之家



所為風水,風乃天之氣,水乃地之血,血聚則為財。地有十不葬中第四點講到:孤獨山頭不能葬。這就是講墳墓要講究藏風聚水。

好的墳地,其中要具備:前朝後靠左右環抱的原則。陰宅風水的好壞要看前後有無靠山,人們常說: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講的就是周邊的地勢,吉地一般四面環山,中間寬敞,形成雙手捧著之勢,古人以為這就是好的墳地。

當然了,山管人丁水管財,一個好的墓地還要具備多個方面的因素。

總之,就本文而言,一個好的墓地必須要藏風聚水,要藏風就不能葬在山頂。


春風化雨168609502


“葬山不葬頂,埋坡不埋嶺”是我國漢代殯葬習俗。在長期盜墓實踐中,盜墓賊得到了這一經驗,根據這一經驗,他們會順利地找到墓穴。這句話幾乎也是盜墓賊的一句口頭禪。這種殯葬習俗,一直影響到現在。

有的盜墓者對當地各個朝代葬俗相當熟悉,並用之指導盜墓,也出現了一些盜墓高人,他們幾乎到了一個山上,便知道墓地在什麼地方,其準確性令人張目結舌。

其實,我國各個時期墓葬的位置也各不相同,但是盜墓者在實踐中進行了總結:“春秋戰國埋山頂,秦漢大墓埋山嶺;東漢南朝選山腰,隋唐宋屍坡下挺。”


虎哥雜談


葬山一般指的是在半山腰風水好的地方,周圍有環繞的,風水有句話說:不怕頭上騎,就怕腳下吸。龍氣是由山頭往腳下走的。下面能吸上面的龍氣。但是也有五山不葬。

1, 童山不可葬,2, 斷山不可葬,3, 石山不可葬,,4, 過山不可葬,5, 獨山不可葬。

葬在山頂上容易八風吹穴。是在高處八方都有風吹 有福報什麼的時間長了也會吹沒 而且容易出現絕後。好比一個人站在光禿之山崗上,曰曬雨淋,風吹霜打,他的日子好過麼?頂易見凹,見凹即有虧損。見凹常將遺骨吹到一邊,或金塔裡面有雜物。虧損人丁有病難治或其它負面事件發生!山頂之穴,點地風水師倒貼錢,也不能葬。高山頂穴沒得十分把握不要用,多見用錯敗絕的

但是這個也是要分情況的。不葬山頂不是絕對的。山頂也用開窩的,四周也有更高的環抱,四神八將團團繞,有大地如此者。若是四周無砂八風吹,不必著眼。

如果這個山有來龍入首,成木星結穴,直木,從山腳到山頂之間沒有窩鉗乳突,(沒穴位)而山頂卻有一小窩,就像點過的蠟燭,這個穴山四圍有山來朝抱,這個山不能高於周邊的山太多,否則就是露風,立木氣在頂(上)這樣就可在山頂點穴,穴雖結山頂,但因周邊四圍有山環抱,八風吧不吹,就像一之蠟燭在屋中,無風則蠟燭不滅,故名照天蠟燭。,成穴也。這種學因地勢高,離水太遠,一般發貴。(首,就是頭,就是結穴的這山,入首,就是山脈到頭後束氣處,像人的脖子,叫束氣,旺龍入首是說龍從旺方來,為吉)

傳說歷史有成功的一次

三蘇是中國宋代聞名於世的才子之家,他家在四川省樂山市仁壽縣境內,在他的祖上也有一則有趣的風水故事。蘇洵蘇老泉的祖父當時是一個出家人,號白蓮道人,他有一個至交朋友叫蔣山,是當時著名的風水師,蔣山每兩年遍遊名山大川一次,尋龍布穴,回來後都要到白蓮道人的道觀中靜養修行.有一天,蔣山正與白蓮道人下棋,突然蔣山問道:"你想得風水寶地嗎?"白蓮道人還沒有開口,蔣山又接著說道:"這次我雲遊回來,尋得兩塊風水寶地,一塊地可以大富比石崇,另一塊地可以大貴於天下,做到宰相,這兩塊地我只能送你一塊,你自己選吧。"白蓮道人想了一下說道:"我是半路出家,家中還有兒子在讀書,不想奢求什麼富貴,只要子孫賢能就心滿意足了"。蔣山想了想道:"這兩塊地均不適合,不過前次在彭山縣的象耳山,尋到一塊佳地,會出蓋世的文章秀士,我就把它獻給你吧,明天一早我們就啟程去看看。"白蓮道人聽後心中很高興。於是,第二天天剛破曉,兩個人就出發了,經過十幾天的路程,來到了彭山縣象耳山的風水穴位之處。此地四山環抱,來龍如大將軍出陣,匹馬單刀,貪狼峰起龍頂,綠油油的小樹秀麗動人,明堂開闊,前面案山層層相朝,向上一支文筆秀峰,直插雲端,一勾小溪水從林間曲曲而來經向上而消於左後方,站在山峰上一聲輕嘯,空峪震盪,聲音清澈幽旋,久久在峪中迴盪。穴場在山峰頂端,大背葬法的常理,穴位處略開一米來大的小窩,四面青草依依,微風悠揚,白蓮道人的衣帶隨風漂盪,他見此景心中好不高興,但又嘆道:"穴高只怕八白搖"。地師蔣山見狀已知他的心意,於是蹲下身去從袋裡拿出一盞油燈,用火材點燃後輕輕地放在那個穴位,雖然四面來風,但燈火紋絲不動,蔣山手指放燈之處說道"此處就是佳穴之位,一步也不能離開,葬在這裡你家才能出文章蓋世之士,其餘地方均不能成穴,不信你就試試"。白蓮道人為了穩當,就在自己認為可以立穴的地方,用油燈反覆地測試,燈火均會被風吹滅,此時他才真正地歎服蔣山高超的風水之術。一年過去了,白蓮道人的母去世了,他就將其葬在蔣山所點的穴位中。不久,蔣山又來到道觀,並與白蓮道人一起再去考證他母親的墳墓,蔣山看後嘆道:"你這還有一點小的差誤,我幫你糾正一下。"於是,蔣山就做起自己的法事來,並在墳頭的左邊添了不少土。事過幾年,白蓮道人的兒子蘇洵就以文章出仕了,並連出了蘇軾、蘇轍。他們都是以詩詞歌賦名振天下,在"唐宋八大家"中,僅蘇家就佔了三位,這個"油燈定穴"的故事,至今還流轉於四川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