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根基的汉文帝为何没变成西汉诛吕功臣们的傀儡?

ctxb567


西汉诛吕功臣们本来扶立一个乖乖听话的皇帝,而代王刘恒比较宽厚谦恭,并且没有强大的后台,刘恒亲戚较少而且也老实,于是群臣便立刘恒为皇帝,就是汉文帝。

其实群臣并不想扶立一个傀儡皇帝,而是扶立一个谦恭、宽厚、贤明的皇帝。皇帝谦恭,这样群臣能在皇帝面前得到礼遇,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说话。皇帝宽厚,这样群臣犯了小错能得到皇帝原谅。皇帝贤明,这样群臣蒙受冤屈能得到皇帝平反。


汉文帝生母薄太后,名字不详,史书称其为薄姬或薄太后。当初她父亲和魏王宗女魏媪私通,生下了薄姬。后来魏豹为魏王,宠幸了薄姬,将她纳为后宫。


魏媪请当时久负盛名的女相师许负为女儿薄姬看相,许负说薄姬将来会生下天子。魏王豹原先帮助汉王刘邦攻楚,此时他得知了许负预言,喜不自禁。

汉王刘邦攻击魏王豹,吞并了魏国,而薄姬则被送到织室(宫中织布制衣的地方)。后来魏豹死了,刘邦到织室看见了有姿色的薄姬,就将她纳入宫中。后宫美女如云,薄姬进宫后就被刘邦遗忘了,一年多也没得到宠幸。



后来薄姬被刘邦宠幸一次就怀孕生下了儿子,是为代王刘恒。后来,薄姬就很少有机会与刘邦相见了。

刘邦死后,吕后将他非常宠幸的戚夫人等众妃拘禁起来,多加杀害。而薄姬因为很少见到刘邦,所以被允许出宫前往儿子刘恒的封地代国。

吕后死后,诸吕作乱,失败被灭族。大臣们商议选立皇帝,有吕氏前车之鉴,众臣不愿重蹈覆辙,担心外戚势力强盛危害国家。群臣都认为薄姬势单力薄,为人良善,而代王刘恒又仁孝谦恭,所以就迎立刘恒为帝。

刘恒总体上算是一个谦恭、宽厚、贤明的皇帝。但他却不像群臣想的那像好欺负,反而把群臣治的规规矩矩,不敢犯一点错。即使群臣不犯错,汉文帝也会来找茬。看周勃之后的遭遇,就知道汉文帝不是好欺负的。


诛吕功臣主要就三个人,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陈平是个聪明人,诛吕时的计谋就是他出的。陈平懂得自保,将诛吕的首功给周勃。汉文帝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赏赐黄金5千斤,增加封地为万户侯,又任命陈平为左丞相,位在周勃之下。


有一天,汉文帝询问右相周勃:“全国一年要审理多少案件?全国一年的钱粮收入和支出是多少?”周勃不知道,没有回答,吓得汗流浃背。汉文帝又问左相陈平,陈平回答说:“这些事要问各部门主管,刑事案件问廷尉,财政收支问治粟内史”汉文帝有些不满的问陈平:“这些事都有主管人员,那要你们丞相干什么?”陈平回答说:“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监督百官,安抚藩国,教化万民。”汉文帝听了,非常高兴。周勃自此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陈平,不久便辞去了右丞相之职,让与陈平。


汉文帝不再任用周勃,让他回到封地养老。河东郡守巡视各县,到了周勃的封地时,周勃害怕被人诛杀,亲自穿上战甲,又让家人手持兵器,然后才接见郡守。因此,有人诬告周勃谋反。于是汉文帝将周勃关押在长安监狱,派人审查此案。

周勃在狱中非常恐惧,然而又不知道怎么辩解。狱吏对周勃稍微凌辱,周勃只好用千金贿赂狱吏。于是,狱吏暗中告诉周勃:“让公主为你作证”。汉文帝的公主嫁给了周勃的儿子,所以狱吏教周勃向公主求救。周勃又将自己所增加的封赏全都送给薄太后的弟弟薄昭,于是薄昭在太后面前为周勃求情。

薄太后认为周勃没有谋反之心,她劝文帝说:“当初周勃拿着传国玉玺,又统领北军,不在那个时候造反,现在只居在一个小县城,难道会想造反吗?”这时,文帝已经看过周勃申诉的狱辞,他对太后道歉说:“狱吏刚刚查清事实,正准备将周勃释放。”于是汉文帝赦免的周勃,恢复了周勃的爵位封邑。


汉文帝当然知道周勃不会谋反,他这样做只是想敲山震虎,震慑一下那些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大臣,竖立个人威严。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檐雨阶苔


楚汉相争中韩信曹参击败魏王豹,魏豹姬妾薄姬被刘邦收入后宫,刘邦贵人事忙,纳了人家一年多却忘记临幸,薄姬年少时,曾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苟富贵莫相忘”,二人在后宫受宠,便向刘邦笑谈往事,刘邦觉得薄姬可怜便临幸了她,一夜有孕,生下刘邦四子刘恒,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后,把八岁刘恒封在代地。由于薄姬不受宠爱,代地又临近匈奴身处险境,吕后当权时也不屑于为难她们母子,得以平安度日。


待到陈平周勃等开国老臣在刘肥三位儿子刘襄刘章刘兴居帮助下诛灭诸吕,刘邦七位儿子仅剩四子代王刘恒,幼子淮南王刘长在世,(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刘襄属于隔代庶长孙,但妻族跋扈,本人手握重兵,为功臣们所忌惮,多方商议角力后,确定立代王刘恒为帝,派出使者前往相迎,这时的刘恒便表现出超凡的政治智慧和才能,逐步瓦解功臣集团,反客为主,收回皇权。

一,把功臣给的变为功臣需要,化被动为主动。

当使者到达代地传达朝臣意向时,刘恒连称无德无能不敢接受,在再三催促下,才委托舅父薄昭到长安与周勃等面谈细节,谈妥后才起行。


车驾到达渭桥,太尉周勃率众臣迎接,并要求代王私下交谈,代王中尉宋昌阻拦说,如果是公事,就在这里说,如果是私事,身为王侯不接受私下请托,周勃满肚子话闷住了。于是跪下献上皇帝玺节,刘恒嫌其轻率少礼,倒象私自让度天下,不接受并说,到宫邸再从长计议,连给功臣二道下马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二,刑赏齐施,法律治国。

登上皇位后,刘恒对于拥立的功臣们一一封官晋爵,陈平周勃为左右丞相,对刘姓诸王也恢复了爵位封地,同时,对于跟随刘邦开国的功臣们也加以赏赐分封收买人心。但对刘章刘兴居早前与老臣商妥的封地作了改动。


当年十二月,文帝提出依法治国,以法制权,对民轻徭薄赋,废除一人有罪,全家连座等恶法。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里常身穿盔甲,有谋反之心,刘恒命人把他抓捕入狱,经过重重曲折,直到薄太后出面,周勃才得以释放,惊出一身冷汗。(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三,掌握军权,立储封后。


即位之初,刘恒即命心腹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牢牢掌握军权,拥有不弱于老臣的军队控制力。而当大臣请求立储时,刘恒假作推辞,最后立了长子刘启为太子,乘立储之势,堵住朝臣送女色进后宫掌权的机会,封刘启之母窦猗房为皇后。至此,老臣做不成权臣,皇权回归皇帝。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南方鹏


诛杀诸吕主要是两大集团:功臣集团和刘氏皇族。

功臣集团主要是周勃、陈平等,刘氏皇族主要是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的儿子们,如齐王、东牟侯刘兴居等。


两大集团在刚刚杀死诸吕的时候,就有了裂痕。齐王兄弟原来的打算是让齐王当皇帝。可是功臣集团马上给否定了,理由是齐王的舅舅家有残暴的名声,刚刚处死了外戚吕氏,功臣们不愿意再找一个残暴的外戚。

因此,功臣集团立局外人代王刘恒做了皇帝,这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上台后很快就处理了两大集团,而没有成为他们的傀儡。手段也很简单,就是分化瓦解。

齐王系的军队主要是在齐国,京都长安只有刘兴居等人。汉文帝首先就封刘兴居等为王,把他们打发到外地,第二年他们不是病死,就是因造反的罪名被除去。齐王也很快死去,汉文帝借奖励齐王功劳的名义,把齐国分做好多块,把齐王的儿子们全封了王。刘氏皇族的威胁没有了。


功臣集团中的周勃、陈平也有矛盾。

陈平本来已经是丞相,但是周勃在诛杀诸吕中功劳最大,陈平主动让贤,让周勃做丞相,自己做副丞相。

周勃是个粗人,并不能胜任丞相之职。而陈平在刘邦时代功劳比周勃大,多次可以做丞相而不得,心里对周勃并不认同。

有一次,汉文帝问周勃:“天下一年有多少刑事案件?”周勃回答不出。文帝又问:“天下一年的钱粮收入是多少?”周勃又回答不出。

文帝拿这两个问题问陈平,陈平说:“问案件可以找主观司法的廷尉,问钱谷可以问内史。”文帝很满意这个回答。周勃觉得自己不如陈平,就辞职把相位还给了陈平。

陈平只是一个文臣,不掌握军队,对皇帝不构成威胁。

辞职的周勃回了自己的封国,但他在军队和功臣集团中还有很高的威望。后来有人说他要造反,文帝将他下狱。在监狱中,周勃受尽了狱吏的侮辱。后来,周勃花了很多钱,托人向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求情。

薄太后也认为周勃不会谋反,她把头巾扔到文帝脸上,说:“周勃当年身上佩戴皇帝的印玺,手上掌管百万大军都没有谋反,现在退休了反而要谋反吗?”

文帝就把周勃放了出来。周勃出狱的时候说:“我曾经带领百万大军,现在才知道一个狱吏是多尊贵呀!”

通过对周勃的打压,汉文帝制伏了功臣集团。


故纸汇


汉文帝的上台,既是因缘巧合,又是各种势力博弈的结果。

刘邦死后,吕后为了巩固自己嫡系子孙的地位,亲手培植了吕氏集团,拉拢诸侯王集团可利用的,对功臣集团则大力打压。有一些说法认为吕后提拔吕氏兄弟,是要取代刘姓天下,其实不是的。可惜最后诸侯王集团和功臣集团却因为利益走到了一起,反过来联手剿灭了吕氏家族和吕后的嫡系。

在这场政变中,功臣集团是最后的胜利者,汉文帝的即位,正是他们主导下进行的。当然,诸侯王集团也立刻对这位新天子示好。

不过汉文帝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毫不犹豫做了一些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

首先是立刻派自己从代地带来的亲信掌管了南北军,只有军队在手才有足够的发言权。

其次是杀鸡儆猴,周勃是高祖时期留下的军中最有地位的将军,也是剿灭吕氏的最大功臣,汉文帝不断找各种理由打击他,以显示帝权。

再次是将诸侯王的儿子全部遣还封国,在吕氏之乱中,留在京城的诸侯刘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防患未然,汉文帝令他们全部离开京城。

最后提前预立太子,这其实也是一种示威,以表示今后的继承将会平稳顺利。

为了稳定,对诸侯王和功臣,汉文帝都选择了恩威并施,对小部分进行打击,大部分以恩赏为主,比如吴王称病不朝见,他不但不责怪,还赐给吴王几杖。这也是为什么贾谊向汉文帝提出解决诸侯的隐患,而汉文帝决定暂时搁置留给儿子去解决的原因。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这就是汉文帝的高名之处了,那些功臣本来选出汉文帝刘恒来当傀儡皇帝的。毕竟通过刘恒以前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刘恒明明就是一个弱智,可惜他这个弱智是演的,不但蒙蔽了吕后,也蒙蔽了所有朝中的大臣。

你看吕后掌权的时候,大肆的诛杀刘邦的皇子,刘恒对这种事情选择了不发声,只要你吕后不找我的事情,爱杀谁就杀谁,哪怕是把天捅下一个窟窿来,我也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到了吕后一死,刘邦的孙子刘襄实在看不下去,无法无天的吕氏掌权了。

于是,刘肥的儿子,刘邦的孙子刘襄第一个跑出来,带兵去诛杀诸吕的。

这时候在去看看刘恒,他还是无动于衷,不要说让他去带兵支持刘襄剿灭诸吕了。作为刘邦的儿子,最有权力当皇帝的他,连大话都不敢说一句。要数刘恒确实很软呀。

但是,就是因为他的软弱,给了他当皇帝的机会。

最后诸吕是在功臣派,尤其是在宰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的联合下给灭掉了。

这时候最先起义的刘襄,还没有打到都城,陈平一想,诸吕也剿灭了,刘襄这个人是不能让他来都城的,若是他来了,肯定是要称帝的。

就是刘襄这个人,实在是太硬气了,陈平、周勃等功臣害怕他掌权后,不受控制,大臣会受气。

所以他们派人,让刘襄赶紧停止前进,诸吕已经被灭了。

刘襄不得不退兵了,陈平在都城召集大臣商议了一下,大家都觉得代王刘恒这个人不错,为人老实本分,又是刘邦活着的儿子中年龄最大的。关键是若是让他当皇帝,那肯定是好控制的。

令所有大臣没有想到的是,汉文帝并不是一个软柿子,他可是狡猾大大的。

二十三岁的刘恒,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刘恒进入末央宫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

这一夜他根本就没打算睡觉,因为他不把这几件大事安排完,这个觉他就睡不安危。

他首先想到的是对捍卫京城安全的南北军的领导权,可以说这两只军队抓在谁手里,谁才会是京城里的老大。

这也是吕后称制之后,为什么非要让自己的侄子掌管南北军的原因。看来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会先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南北军的掌控权在周勃手里,周勃虽然是功臣。把诸吕诛灭之后,迎刘恒到了都城当皇帝。

但是,汉文帝刘恒并不相信他。

能让汉文帝相信的人,当然是他自己在代地带来的那一帮大臣了。

汉文帝下了一道诏书,把周勃手中南北军的掌控权给夺了过来,让他的心腹宋昌来掌管。

紧接着,他又命令张武为郎中令,掌管皇宫内部的安全事宜。

这些事情安排妥当了之后,汉文帝这才敢合上眼睛去睡觉,其实这时候的天,基本上就快亮了。

掌握了军权的汉文帝,试问还有谁能撼动他的帝位?


史学达人


问题是!谁敢这么做?

我们都知道,吕后和刘邦是夫妻,所有刘姓子孙都应该跪在地上称吕后做老祖宗,但是最后发展成一种什么情况?诸吕叛乱,想要夺权最后互为亲家的两个家族最后还不是掐了个你死我活?

这个时候还没有汉武帝刘彻还没有他颁布的推恩令,情况让人担忧的就是这些在外面的诸侯王虽然说大人到国家安定,在中央的皇帝权力坐大,以后会和他们有权利上的冲突,但是实际上二者是同气连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条,那就是刘姓子孙的江山不能够给其他人所替代掉,刘邦设立这些诸侯王,其实也是为了保护中央政府。

一旦中央昏庸出现了权臣,那么在其他地区作为作福的诸侯王,就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兵攻打长安城!在中央的这些大臣虽然有自己的势力,但是势力绝对不会随意的去挑战皇权的最终结果就是你被他这些刘姓子孙给玩到死。

与此同时,汉文帝也是一个有主见的君王,尤其是在军权这个问题上,都知道平定叛乱最大的功臣是谁?周勃就是他拿着军队最后镇压了叛乱,汉文帝一上台就立刻把他手里的军队给拿过来,交给了自己的亲信,与此同时,还对周勃不断的打击,周勃曾经因为这件事情还花钱去贿赂他监狱里面的看管的小吏还去花钱贿赂薄太后的弟弟,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能够保全自己的家族。

综上所述,外面自己同族子孙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本身有手段掌握军队打压手底下那一批老臣汉文帝,才把这个江山给坐稳了。


漩涡鸣人yy


刘恒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但绝不是没脑子的烂好人。他没有一听说朝臣商议要立自己为皇帝就立刻兴高采烈屁颠屁颠去长安当皇上,而是召集群臣对此事进行商议。

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啑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

张武把陈平、周勃这些重臣们的心思一语道破:他们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人,个个老奸巨猾,他们的目的绝对不会是表面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如今他们剿灭诸吕,喋血长安,这个时候把你叫过去当皇帝,绝对是不可靠的。因此张武的主张是让刘恒不要轻举妄动,先称病不去,静观其变。

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苟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宋昌的看法则更加精到,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此时的天下是一个什么形势呢?首先刘邦通过分封刘姓诸侯王,巩固住了汉朝在地方的统治,是朝廷的统治稳如磐石。并且汉朝休养生息,百姓和乐,所以刘家的这个皇位,是非常稳固并且得人心的。因此,即使吕后靠着她的权威那么扩大吕家的势力,周勃振臂一呼,军士们还是拥护刘家。而且现在是外有刘姓诸侯,内有刘姓大臣,周勃、陈平他们这些功臣派,就算是想架空皇帝,也做不到。因此他认为刘恒大可不必担心周勃、陈平他们耍什么花招,尽管去做这个皇帝便是。

不过刘恒还是不放心,他又去找他的母亲薄太后商量,并派他的舅舅薄昭去长安会见朝臣们。薄昭给刘恒带回了朝臣们的诚意。薄昭告诉刘恒,没什么可担心的。于是,刘恒终于安下心来,前往长安。到了长安边的渭桥,群臣都来拜见刘恒,而刘恒也下车回礼。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周勃希望能够跟刘恒私聊几句,结果被宋昌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太尉勃进曰:“愿请间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这其实是给了周勃一个下马威,也是告诉朝臣们,自己不是来当傀儡的。周勃献上天子的玺符,也被刘恒拒绝了,一切都等到刘恒到了代邸再说。等到了代邸后,朝臣们再度表达了刘恒当皇帝的必要性,一番中国特色的礼让以后,刘恒正式继位。

刘恒住进了未央宫,连夜就任命了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这样一来,京城和皇宫的军队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自己的人身安全起码得到了保障。

论功行赏,有着拥立之功的功臣派受到了刘恒的优厚封赏。他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赏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任命陈平为左丞相,赏金千斤,食邑五千户。灌婴加封食邑三千户,赐给黄金一千斤,同时任命他为太尉。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恒对周勃的封赏是最高的,陈平和灌婴两个人加起来都比不上周勃。本来最开始任命的是陈平担当右丞相,但陈平也还是让给了周勃。实际上我们乍一看周勃与陈平、灌婴都是开国老臣,但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不同,周勃是沛县人,是刘邦的同乡,他从一开始就是刘邦的重臣,在开国功臣当中地位崇高,刘邦甚至说过“安刘者勃也”的话,这就是把周勃作为托孤之臣了。不是陈平、灌婴这些后来加入的人可以比的。周勃最重要,而且刘恒对他应当说也非常敬重。文帝朝的名臣张释之曾经问刘恒说:你觉得周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刘恒回答说:“长者。”(大家不要想歪了哈)但是最尊敬,同时也最忌惮。这些功臣派就像之前张武说的,个个老奸巨猾,并且在京城势力庞大,牢牢把控着朝政。而刘恒身为一个外来户,在朝中可以说没有一点势力。所以刘恒势必要加强自己的势力,同时削弱功臣派。而功臣派里最大牌的周勃,自然首当其冲。幸好周勃也算是个明白人,当身边人提醒他功高震主的风险以后,他立刻上书辞去了自己的丞相之职。这样丞相的职责就全部集于陈平一人之身。但是陈平在一年多以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十月的时候就去世了,刘恒又不得不再度提拔周勃为相。陈平可以说是一个幸运的人,他懂得谦让,而且早早地去世,因此没有被刘恒惦记上。

但是还活着的周勃就不一样了。刘恒对他的打压从没有停止。在他第二次担任丞相十几个月以后,又出事了。为了压制在京功臣的势力,刘恒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提出“列侯之国”,就是让这些封侯的有功之臣不要在京城待着了,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刘恒的理由非常上台面,他认为这些人待在京城,一方面他们封地向他们进贡的东西要长途运输,十分不便。而他们在京城,也无法有效教化封地的百姓,因此要求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但是封地的生活条件哪里比得上京城啊,所以这些功臣都不愿意去,列侯之国的政策迟迟得不到实施。刘恒利用这件事,要求周勃作为功臣之首做出表率,辞职回封地去。刘恒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周勃当然也没法拒绝,只好辞职回到了封地。灌婴接替了周勃担任了丞相。但是周勃哪怕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还是被汉文帝牢牢惦记着。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到达绛县的时候,周勃自己害怕被杀,就总是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作为周勃来说,他亲眼目睹了刘邦是怎么对待那些功臣的,典型例子如韩信,那就是在自己的封地被捕然后降为淮阴侯的。所以周勃有这种担心和采取一定的防卫措施很正常,不过话说这貌似并没有什么用。结果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谋反,周勃被下狱,好一番折腾。

后来周勃出狱以后,想起了自己所受的屈辱,感慨万千。

这以后,功臣派就基本上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掌控朝局了,刘恒在打压功臣派的同时,提拔了两批人来充实自己的势力。一批是以宋昌、张武为代表的代国旧臣,一批是以张释之、贾谊为代表的新人。朝廷形成了新的政治平衡。


攸扬拾羽


这个问题很有见地,直接说明了汉文帝在和西汉功臣集团斗智的活动。

在说明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点:

周勃儿子娶的是汉文帝女儿,周勃和汉文帝是儿女亲家。虽然不能明确这么门亲事是在汉文帝即位前还是之后。

汉文帝之所以能够击败西汉功臣集团主要有几点:

1、汉文帝对突然而来的皇位保持谨慎,并表示一度怀疑是西汉功臣集团要设计杀他的阴谋;

2、汉文帝进入长安之后一度表示不能即位。这一般认为是谦虚的表现。

但结合汉少帝等汉惠帝后代被刘居兴于当晚所杀,因此汉文帝很有可能是汉少帝等被杀后才同意即位。这杜绝了日后他人要求汉少帝为帝的可能。

3、汉文帝即位当晚,立即以明升暗降方式剥夺周勃的军权,将宫卫部队和南北军等长安军事力量全部交给自己的心腹,杜绝了西汉功臣集团再次起兵的可能性。

4、对于首先发难、最先提出争夺帝位的齐襄王,汉文帝采取分封齐襄王兄弟和儿子的办法,彻底根除强大但具有威胁的齐国。

5、对于西汉功臣集团首领周勃,由于军功显著,备受汉文帝打击:提升周勃为丞相,剥夺周勃军权;又挑周勃不懂治理的错,罢免周勃丞相职位;一心把周勃赶出长安,让周勃到封地,让西汉功臣集团群龙无首,无法团结;以周勃谋反治罪,警告西汉功臣集团。


在汉文帝反击西汉功臣集团中,有两处特别重要:

一,在汉少帝等不死情况下拒绝即位;

二,一即位就剥夺西汉功臣集团的兵权,将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明显是吸取吕禄吕产的经验,遵守吕后死去前对吕氏的警告。

对内极力打击西汉功臣首领周勃,杀鸡儆猴;对外以分封削弱竞争对手齐襄王。诸吕之乱时外部诸侯发难于外、内部大臣叛乱于内的模式被汉文帝彻底整治。


历史哨声


汉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23岁,用我们现在的年龄换算,是一个90后,刚刚从大学毕业工作。但是他却要治理一个国家,要和朝中大臣掰腕子。


汉文帝继位之后首先要面对的是朝中的那些大臣,那些诛吕功臣,那些扶持他登上帝位的大臣。因为朝中是被这些大臣把持住的,汉文帝通过几次手段,几个步骤,逐渐稳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第一,他倚重功臣,因为这些功臣把他推举到皇帝位置上去的,所以他总体上倚重这些功臣;第二,他倚重他从代国带过来的那些老臣,他做代王,手底下有一帮老臣,这些臣子对他衷心耿耿,所以他要倚重;第三,他培植一批新官僚,他自己选拔一批干部,就是培养自己的队伍。



这样一来,朝中就有三方势力,而且其中两方都对他忠心耿耿。这样,汉文帝在不杀一个功臣的情况下,牢牢把握住权利。而且重用那些诛吕功臣,让他们没话说。所以说汉文帝的政治手腕相当的厉害。


就这样,汉文帝用自己的仁义和手段,慢慢的从一个偏远地方来的傀儡皇帝变成了真正手握大权的仁君。减赋税,轻徭役,松法律,让百姓有了安养生息的生活,开创了文景之治。从自身做起,开皇帝俭朴之风气。使得整个大汉帝国,从藩王,大臣到普通老百姓,没有一个说他坏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仁君、明君!


历史咸谈


汉高后吕雉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女性,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她逐渐地从幕后走到前台,一方面大体延续了汉高祖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国家政策,另一方面对汉朝的未来政坛做了些不同寻常的布局,以确保她的子孙后代能够保住皇位。

汉高后最担心的,是人走茶凉,是自己一手搭建的政坛未来被破坏,所以,临终前,她才让她圈定的可以保住自己整治成果的吕家人不要给自己送葬,以免在送葬时为人所制。

很可惜,墨菲定律还是在吕后这里应验了,她担心什么,什么来。

她生前信任的周勃、陈平等老臣在她死后反水,立马夺了吕家人的兵权;她生前视之如子的孙辈刘章跟亲哥哥刘襄里应外合,意欲干掉她的亲孙子,自立为帝;被她临终托付大事的吕家人几乎各个都是酒囊饭袋,见识均不如她的亲妹妹吕媭——也就是樊哙的老婆,但吕媭独木难支,只好引颈待戮。

大臣们喋血长安,屠戮吕家后,在刘氏子孙中权衡再三,决定选择母家薄弱的代王刘恒继承大统。当时的代王刘恒,比起齐王刘襄来,既无全套的政治班底,又无富可敌国的稳固后方,更无对于入承大统的充分准备,在诛灭诸吕中毫无贡献,可以说政治根基相当浅了。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十之八九会成为一个过渡性的傀儡,但刘恒不但没成为傀儡,还顺利把帝位传了子孙后代长达近四百年,为什么会出现和我们经验完全相反的事实呢?为什么汉文帝刘恒没有成为傀儡,反倒开创了文景之治呢?

原因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主要集中于两方面。

一方面,汉之老臣是否有意让刘恒成为傀儡?

我以为,周勃、陈平、灌婴等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老臣并没有操纵皇帝的欲望,在他们的固有思维里,君臣一体,天下大事交给以相国为首的文官政府,皇帝负责垂拱而治就好了。

这样的政治理念,基本上是秦始皇之前的君臣理念,在汉高帝、汉孝惠、汉高后时期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贯彻,皇权和相权并没有明显的冲突,皇帝和大臣,是互相尊重的。

周勃、陈平等人之所以排斥刘襄而迎立刘恒,只是因为他们担心刘襄通过政治清算的方式夺去他们手中现有的权力,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力交给刘襄在齐国带来的臣子们——毕竟他们也是深受汉高后信任的老臣啊,刘襄完全可以通过把诸吕扩大化的方式来搞臭汉高后,进而把他们打成附逆之臣。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声名,老臣们只好选择一个没什么政治根基的刘姓子孙结成利益同盟,而不是选择一个所谓的傀儡。

另一方面,做了十七年代王的刘恒,并不是一个闲散王爷,政治手腕相当之高。

要知道,刘恒是刘邦第四子,出生于刘邦为汉王时,自幼锦衣玉食,又离权力中心特别近,在权力的尔虞我诈中耳濡目染的他,自然不会是一个善茬子,更何况,刘恒的母亲是魏国宗室后代,是刘邦众多妻子中出身最好的一个,血统决定她是天生的政治家,在魏王后宫和汉王后宫中经历了腥风血雨的她,养成的政治嗅觉相当敏锐,能够迅速地避开可能存在的危险。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刘恒的母亲薄姬是唯一一个被吕后放出长安,到儿子封地中安心做王太后的。薄姬和儿子团聚后,便悉心教导刘恒,使刘恒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人物,刘恒在遇到想不明白的事情后,也总是去请母亲拿主意。

有这样一个高明的母亲教导和保驾护航,刘恒的政治手腕怎么能不高?怎么可能成为傀儡?

事实上,刘恒一到长安,便给周勃一个下马威,让周勃意识到,这个没什么根基的王爷并非等闲之辈,难怪他可以在高后称制的八年中没有受到任何迫害,难怪他可以在代地挡住匈奴人。

参考资料:《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孝文本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史记·外戚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