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洩私憤,劉備首創一成語殺死名士,連諸葛亮的面子也不給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周群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主要人物有三個,劉備、諸葛亮和張裕。原文如下:先主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乃顯裕諫爭漢中不驗,下獄,將誅之。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裕遂棄市。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備非常厭惡張裕的狂妄,更加惱怒他散佈流言,於是便以張裕曾預言自己奪取漢中不利的說法不靈驗為由,將其下獄,準備誅殺張裕。諸葛亮聞訊後,上表請求減免張裕的罪名,劉備回答道:“芳蘭這樣的花卉雖然名貴,但長在了家門中,不能不剷除。”張裕於是被殺。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劉備口中的“芳蘭生門,不得不鋤頭”,意為芳蘭這樣的名貴花卉卻長在了家門口,妨礙出入,不得不剷除。這也是劉備首創的成語之一。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和相關人物。張裕,是漢末益州名士,劉備擊敗劉璋佔據益州後,張裕被任命為後部司馬一職。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打算與曹操爭奪漢中,為此徵求時任儒林校尉周群等人的意見。當時張裕預測:“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然而兩年後,劉備卻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隨後,劉備便與張裕的預測不靈為由將其誅殺。

戰前預測,原本就是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性。一向以愛人好士著稱的劉備怎麼會因為這點小事就殺了名士張裕呢?其實這還與劉備與張裕之間的私怨有著很大的關聯。

當年劉備應劉璋之邀來到益州時,張裕還是劉璋手下的一名從事。在一次雙方的閒談中,劉備因為張裕的鬍子長得非常茂密開起了玩笑,而張裕這拿劉備沒有長鬍子進行反擊,暗諷劉備是個太監。結果,劉備對此耿耿於懷,就利用後來的這次所謂的戰前預測有誤為由殺了張裕。

對於劉備這種洩私憤的做法,諸葛亮心裡看的很清楚,故此他才上表勸諫。但一向尊重諸葛亮的劉備這一次並沒有給諸葛亮面子,一句成語出口,張裕的小命終於還是沒保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