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吃俭用89岁老奶奶捐款6000元,三年资助四学子

早上一块面包,冲上一个鸡蛋;中午和晚上在小区附近的快餐店买上半份菜,一碗粥或者一个馒头,每天下来生活费不超过10块钱,这就是89岁的胡奶奶一天的简单伙食。然后,就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从2016年8月和德州晚报结缘,连续三年从退休金拿出一部分,用来资助贫困大学生,并且胡奶奶根据退休金的增长,不断提高捐助额度。8月20日,记者和德州团市委希望办的负责人赶到胡奶奶家中,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我的退休金又涨了,今年能独自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了。(根据团市委的资助标准,每名贫困大学生3000元)你们可别嫌少。最近我身体不大好,否则我就直接坐车将钱送到报社了,还麻烦你们跑一趟,真是不好意思。”一番话,让记者一行人为之动容。实际上,胡奶奶是德州晚报的忠实读者,连续多年一直自费订阅。2016年8月,当时本报开展了圆梦大学行动,胡奶奶知道了一个个贫困大学生的家庭事迹。在当时并不多的退休金里面,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孙立荣。2016年8月25日,胡奶奶在本报举行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现场捐给武城的大学生孙立荣1000元。“我就是你的亲奶奶,以后有什么事,就给奶奶打电话。”让现场的贫困大学生以及热心企业代表,为之动容,孙立荣更是流下了激动地眼泪。2017年8月,本报再次掀起圆梦大学助学行动,看到报道后,胡奶奶将2000元助学金送到报社,并亲手将其中1000元交给德城区贫困大学生王爱博。今年8月上旬,2018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如期举行。8月18日,胡奶奶再次给报社打来电话,专程询问了往年资助的几名大学生,并表示需要帮助的话她会再伸援手。根据胡奶奶的意愿,今年直接拿出3000元,资助德州晚报报道的一名贫困大学生。记者统计,三年来胡奶奶已经资助了4名贫困大学生,帮他们圆了大学梦。 其实,胡奶奶并不仅仅关注贫困大学生,本报曾经报道的一些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胡奶奶尽力进行帮助。去年11月6日,本报刊发《11岁女孩梦想走上“大舞台》的新闻,讲述了11岁女孩段若涵身残志坚的故事,胡奶奶得知后委托记者为其带去500元爱心款。当日上午11点25分,采访结束。胡奶奶右手提着红色手提袋,脚步蹒跚,继续去附近的快餐店买午饭。那背影看似单薄,实则高大,在远方慢慢地融入拥挤的人群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