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冠县当老师

所有人都当过学生,听过老师上课,但只有少部分人能成为老师。

我跟着老师林立上了几天课,试图感受一个过去的学生成为老师之后的变化。

在冠县当老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在冠县当老师

1

5点39分,闹钟响了,窗外漆黑一片,对面楼上只有几个窗户亮着灯,今天没早读,林立还是按开台灯,起床。

若有早读,天还没亮,林立就得出发去学校。小区里亮着的灯,像卫士一样,给他光亮,目送他离开。正值寒冬,冷风刺骨,黑色大街上没什么人,除了早起上学的学生们和油条摊儿。

没有早读,林立也会在这个点起床,这个习惯持续了1098天。他不喜欢用坚持这个词,“坚持”总让人产生放弃的潜意识,我们不会用“坚持”形容吃饭,因为那是我们的习惯。我们用“坚持”形容减肥,因为减肥艰难,常常让人退缩想放弃。

洗漱过后,打开keep做运动,深蹲或俯卧撑,让他感觉浑身充满向上的挺拔之力。

2

林立是个新老师,不高,身体朝横向发展,虽然戴着眼镜,但立起来的头发,仍然让他显得粗犷。年纪不大,但老气的夹克让他显得成熟不少。他的样子像教政治的。

3

7点20分出发,冠县已醒来。

县城不大,但走里面的话,二实小路口接送学生的车与人扎堆堵在一起,混乱之极,要等很久才能过去。林立每次都绕道东环,虽然车也不少,但还算通畅,冠州集团门口的小吃摊子,去厂里上班的人在那买早点,热气腾腾。

20分钟就能到学校。

林立五音不全,但极爱听歌。在车里,他把音响开到最大,舌头乐队的吴吞声音沙哑,如朗诵般吟唱:“听说那里的人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你不觉得吗?你真的没有发现吗?

他也跟着哼两句,目光空洞,红绿灯前隔着车窗看路上的人,这隔着的车窗让他感觉自己与真实世界保持着充分的距离,以让他有认真观看的权利。他享受这短暂的隔离时光,即使只有20分钟。

快要进校门,他把声音关小,他将要进入另一个世界,摇滚青年变身政治老师,这并不冲突。

4

林立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学生食宿都在学校,正好下早读,准备去吃早饭,要是他也没吃早饭,也可以一起去吃。

办公室在5楼,一间教室大小,桌上摆着课本试卷,已经用了一学期的课本书皮儿,角儿都卷了起来,试卷用红笔改过,叠放在一起,用铅笔写的课表贴在墙上,期中考试后要换课表,用橡皮擦擦,还可以接着用,也许下学期还能用。

同事们陆续到来,相互开着新一天来临的玩笑。

保温杯里有昨晚盛上的半杯热水,经过一夜,温度正合适,灌进嘴里,一股暖流经过身体。咖啡是必需品,洒进保温杯,倒上半杯热水,盖上盖儿,摇晃一下,咖啡与水充分混合,再打开盖,香气飘进鼻子里,林立一脸满足。

政治课大多在下午或晚上。上午便备课,改作业,也跟同事聊聊天,气氛融洽。相对其他职业,老师更单纯一点,这是林老师选择回到冠县当一名老师的原因。

班空十分钟时间,学生们涌进办公室,有的来问问题,有的是被老师要求过来背题,人声鼎沸,青春洋溢。林立也按这个节奏安排自己的工作,仿佛自己还是个学生。

5

今天的课是下午一二四,和晚上最后一节。

林立已经不太常回忆自己,几个月前第一次上课的情形,但他还是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全程是懵掉的。课本还没发下来,他学着别人上课的样子,来了一节课的自我介绍,他比学生还紧张,一节课下来,他也没能记住几个学生,只记得告诉他们:“说错不怕,就怕不说。”他希望他们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现在,林立去上课,毫不紧张。上课是种享受,应该是流动的,不该是单向的,那样会无趣,对老师、学生,都很尴尬。

林立讲了一节课试卷,关于人的人身权、受教育权。遇到案例,侵犯了什么权利,他会把试题里的主人公名字换成班里同学的名字,拉近亲近感,学生们觉得这事儿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自然听的津津有味,也哈哈大笑。他希望自己的课是开心的,不能像自己学生时代的政治课那样,昏昏欲睡。

6

临下课,他忽然想到个问题,他总是能想到各种奇怪的问题,他问:“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学习?“

班里学生也是一脸懵,他接着说:“你想想咱们学过吗?”学生们就去翻课本,还是一脸懵。

林立接着说:“学习还可以用另一个什么词儿表示?”

学生这才恍然,发出“噢!噢!噢!噢!”的声音以表示自己想起来了:“教育。我们应该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育能让我们增长才干,丰富知识……”

我在冠县当老师

林立说:“学习是不是还是孝敬父母的一种方式?学习交往技巧,是不是有利于我们交往?”

有次看视频,面对主持人提出的中国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总是能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作出解释,合情合理,将复杂的现象回归到最简单的本质,中学政治课难道不可以这样教吗?

7

如今的初中政治,叫《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讲了很多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比如孝敬父母,怎么与同学交往,非常实际,与以前已经大大不同。

林立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归到课本知识,将课本知识串联起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这不就是素质教育常常需要的理论联系实践吗?

林立一笑,脸蛋上的肉就会鼓起来把眼睛挤掉。他为自己能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感到开心,这样一来,学生知道了知识不是无用的,更知道课本知识的重要性,还怕学生不喜欢政治吗?

上到一半,有家长来给学生送药,学生出门去,站在离家长半米远的地方,双方毫无表情,拿着药,家长说了几句话,他就进了屋,把药塞进桌洞,冷静的不像父子,冷静的不像学过《怎样与父母沟通》那一课似的。那不是林立设想的场面,可林立还不知道怎么办。

上了两节课,林立脑袋有点懵,他想休息一下,可有学生会凑这个大班空来找他背题。他只好把头使劲往后仰,打一个哈欠,眼泪从眼角流出来,他搓搓脸,让自己精神起来。

下课铃刚打,学生们就把办公室围的水泄不通,像是去买房。

8

童声声动作缓慢,在人群中挤到林立跟前。

每天大班空,童声声都要来找林立,如果不是他故意忘掉的话,他总是故意忘掉,所以他成绩很差,很多字都不会写。

林立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童声声这样的学生身上。

童声声高高瘦瘦,干干净净,回答不出问题时一边嘴角上扬把脸蛋提起来,显得无奈且诙谐,他并不笨,甚至算是机灵的孩子,就是懒得学。从三年级开始他就懒得学了。

林立用了不少办法,假装“威逼利诱“,并不管用。有次早读背诵,林立也不知道那根神经搭错了,悄悄跟童声声说:“你就只背这个题就行了,我最后一个提问你。“别人都是背整个单元的知识。

提问。

他站起来,抱出自己独特的笑,斜着身子,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有时候忘了又想起来,自己“噢”一声继续往下背,林立也跟着松一口气,他怕他背不下来。背到最后一句,全班都为他紧张,不敢大声呼吸。

童声声总算背下来了,全班同学也都松了气,集体鼓掌,声势浩荡。

他笑的有些害羞。

9

虽然官方宣称分数不是唯一,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林立非常认同,但他依然在意分数:考试难道不是种能力吗?成绩不是能力的证明吗?想要取得好成绩,需要意志、智慧与克服其他困难的能力,这些不都是让我们取得成功的能力吗?

分数是能力的体现,应该是过程,不应该只是结果。

10

上学时,林立是个表现平庸的学生。当了老师后,面对众多学生,林立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他观察每一位学生,从他们身上学到值得学习的东西。

比如那个德智体美劳非常全面的学生,学习的时候学习,打扫卫生的时候打扫卫生,吃饭的时候吃饭。但他总是能运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些什么,投入的很迅速,很认真。

比如他,无论你怎么批评他,他都不动声色,对话反而机敏、灵活。他克服着羞耻心。

他总是腰背挺直坐在书桌上,她有什么话就直说,从不编谎话。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见识不在停留在课堂书本,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是值得学习的。

学习应该是双向的。由此,作为老师的林立也是充满敬畏的。

11

晚饭时间只有45分钟。第一节课不是林立的,他试图把自己的速度放慢,让自己轻松一点。他看着那些急匆匆的学生在他面前走过回教室,便觉得他们有点可怜。他们太累了。

学习、吃饭、睡觉、吃饭、学习……

林立喝下最后一口汤,餐厅里空了,只剩下打扫的阿姨。

他绕到操场走走,操场是塑胶的,低年级的学生在那打闹,有的向林立扮鬼脸,他们看上去傻傻的,在操场上翻滚打闹,又或者呆呆地看着远处,虽然傻气,但是充满着灵魂的,他们还可以向往着一些未知的东西。

林立有些羡慕他们,他已经比他们老太多了。

刚来的时候,他看到这操场,想着,以后可有球踢了。可这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除了早上跑操,死皮赖脸地到足球组问学生:“我能踢一脚吗”之外,他一次球也没能踢上。

时间过的太快了,好多事都“懒”得做。

12

第二节是他的课。

马上就要期末考,他站在讲台上,从这边走向那边,反复强调认真仔细的重要,政治试卷并不难,满分70,20个选择题就是40分,掌握知识点,有正向的价值观,这些都很简单,难的是认真仔细。他反复说:“做完检查三遍,别在那瞪着眼傻看。第二遍在试卷选项上写写知识点,第三遍,你闭上一只眼,检查一下。”

学生们做起闭眼的动作,整个教室哈哈大笑,林立也笑起来,说:“别笑。我是认真的。”

无论强调多少遍,写知识点的不会多。因为马虎,做错的也不会少。我们天生具备高估自己的缺陷,而弥补这种缺陷其实是种能力。

13

8点30分,铃声传来童声:“下课时间到了,老师,你们辛苦了。”

下学了,林立还不能走,除了政治老师,他还是班主任。学生在楼下列队,他要把他们带回宿舍,寒风刺骨,黑压压的人头在路灯下河流般涌动。

宿舍门口,生活老师清点人数时跟林立说:“昨天,有学生不睡觉,光说话。”

情况并不严重,这俩学生平时表现并不算差,林立黑着脸在他们床前:“以后别说话了。”

可林立并不是那种以严厉为风格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说着说着,他就想说两句话怎么了,想着想着就变出了笑脸。

学生想笑,不敢笑,这是两个老实的学生。

哨子吹过两遍,靠门的学生赶紧把灯关掉,刚洗漱完的学生端着盆子悄悄往宿舍走。走廊一会儿就空了。

林立站在自己班的宿舍门口,童声声又开始说梦话了:“不行,我得买个摩托车,嘟嘟嘟嘟嘟……”

14

走出宿舍回家,微信记步显示15779步,自从当了班主任,步数从没下来过1万。今天没有早读,不用6点就出发,但还是很累。

林立坐上车,并不着急走,缓慢的舒出几口气,丢火车在唱。

“晚安,愿长夜无梦,在所有夜晚安眠

晚安,望路途遥远,都有人陪伴身边。”

晚安。

后记

小时候老抱怨自己作业多,老师特别轻松,跟了林立上了几天课,讲不完的课说不完的话操不完的心,便觉得做一个学生真是幸福。

认真对待此刻,不抱怨,才是正确的事吧。

刚敲完这些字,就接到正在寒假中,林立老师的电话,他有些激动:“还记得那个童声声吗?这次考试他比上次多考了40分。他知道学习了,我很开心。”

林立替童声声高兴,我替放了寒假的林立高兴。

寒假快乐。

文|许临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