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國晚期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讓我理解了民國文學大師們的婚姻

近來,看到不少文章對一些民國文學大師們的婚姻狀況進行深度挖掘,說三道四。什麼魯迅娶了朱安不與之同居又私娶學生,什麼張恨水被逼接受了父母送的一個自己又買了一個後又追求一個,什麼胡適家裡紅旗不倒外面紅旗飄飄,不一而足。

名人的婚姻,是花邊新聞,自然是一般人飯後的噱頭,國人尤好這口,本也無可厚非,談談別人,撫慰自己,消解一下自身人生的困惑罷了,但若要上升到什麼人品人格的高度去攻擊,甚至由此而懷疑擁立他們的國家基本指導思想,那就大可不必了。畢竟婚姻最終是個人不得不承受的日常,如同柴米油鹽一樣,溫暖鹹淡,只有自己知道。

一個民國晚期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讓我理解了民國文學大師們的婚姻

昨天,老父給我講了一個民國晚期家鄉一個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讓我理解了那些被花事纏繞的文學大師們。

過去,在我的家鄉有一位郎中,家道還不錯,父母給她娶了一房妻子,不知什麼原因他就是不太喜歡。在養了一個女兒之後,他就去了揚州,後從揚州贖回了一個風塵女子,女子很漂亮,白淨的面孔,婀娜的身姿,一襲旗袍,在荒涼的鄉村不亞於仙女下凡。他對她呵護有加,百般珍愛,從此再也沒有和自己的髮妻生活在一起。可惜這位揚州女子由於早期生活原因,並沒有給她生下一男半女,加上身體孱弱,不久就去世了。就在人們以為他會和髮妻重新和好的時候,他卻決意不和髮妻複合,寧願孤獨終老,連女兒也不聞不問。我父親說,他記得很小的時候,總看見這位郎中在黃昏時分來到村後田疇中間的一塊墳地,那裡埋葬著他的揚州女子。郎中坐在墳頭,把一盒小刀牌香菸點燃後插在墳頭,呆坐直至天光暗淡下來。揚州女子是喜歡吸菸的。

一個民國晚期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讓我理解了民國文學大師們的婚姻

這位郎中終身沒有再和髮妻在一起。他的髮妻老來和女兒居住一起,也常常感嘆說:"那個孽債鬼,他不願和我在一起嗎?否則我哪僅僅一個女兒呢?"一個寧願拋棄"多子多福"傳統理念的人,這個郎中有著怎樣的人生困惑啊!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了。

從這個故事中,你理解了那些文學大師們的婚姻選擇了嗎?

一個民國晚期普通人的婚姻故事,讓我理解了民國文學大師們的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