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到達鼎盛時期,爲何針對他的評價卻很低?

秦長彬


勃列日涅夫是一個篡位者,他通過發動政變軟禁了赫魯曉夫之後,才最終走上了蘇聯最高領導者的位置,對於這樣的領導者,歷史不管用怎麼低的評價去記錄他都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蘇聯的歷史中,勃列日涅夫制定推行的一系列錯誤政策,給蘇聯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問題,是最終導致蘇聯解體的根源,從這個角度上看,沒有把勃列日涅夫說成是蘇聯的罪人,就已經夠給面子了,評價低不低的也就那樣了。

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推行的錯誤政策,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官員特權公開化使得國家發展成果被特權階層吞噬。

蘇聯從斯大林時期開始,就存在著官員特權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表現的尤為明顯,並且呈現公開化、集團化的趨勢。

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有一個盤踞在蘇聯中央的權貴集團,就是著名的“第聶伯黑幫”,這個政治集團以勃列日涅夫出生地附近的第聶伯河為名,其主要成員都是勃列日涅夫的老鄉,其中有列奧尼德·庫奇馬和巴維爾拉扎連科等主要知名人物,此外像庫奇馬、拉扎連科、季莫申科、第季普科等人也都是其中一員。

這些人在勃列日涅夫的支持和提攜下,開始不斷提升職務,並形成一股盤踞在蘇聯中央的龐大勢力,而這股勢力為了自身利益,不斷的貪汙腐敗,並導致了蘇聯在後來的發展中越來越緩慢,並最終停滯,可以說蘇聯發展的停滯就是從勃列日涅夫時代開始的,並最終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崩潰。

2、恢復幹部任免終生制最終導致整個國家失去活力。

赫魯曉夫在進行國家改革時,由於取消了領導人特供製度和任職終生制度,觸犯了國內權貴階層的利益,導致國內發生了政變而被迫下臺。上臺之後的勃列日涅夫立刻就恢復了這兩項制度。

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官員的更替率只有9%,剩下的超過90%的官員一生都不會出現變動,由於官員缺乏上升空間,並且上期處於某一個崗位,因此使得官員貪汙成風,而且不斷的將親信安插在重要位置,以鞏固自己的權利。

因此在勃列日涅夫時期,不僅貪汙腐敗嚴重,更嚴重的是整個國家裙帶關係成風,整個國家事實上已經徹底僵化。再也沒有了前進的動力。

3、做出了入侵阿富汗的錯誤決定。

在蘇聯時期一直都有著想要打通南下波斯灣通道的想法,為此蘇聯一直都在阿富汗國內培植親蘇勢力,但是由於阿富汗親蘇政府始終無法穩定國內的局勢,因此勃列日涅夫在1979年下定決心派兵入侵阿富汗,開啟了蘇聯在阿富汗十年的爭戰史,也敲響了蘇聯解體的鐘聲。

蘇聯發動對阿富汗戰爭和美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差不多,在一開始的戰爭階段進行的很順利,一個星期不到就基本上佔領了整個阿富汗,但是在隨後的十年時間裡,蘇軍和美軍遭遇到了同樣的敵人,那就是伊斯蘭游擊隊、聖戰者和美國人。

在蘇聯對阿富汗戰爭中,美國人在裡面“搗了一個大蛋”,不僅送各種先進武器給阿富汗游擊隊,而且還幫助他們訓練士兵,有時候還幫忙作戰。比如在當時的阿富汗最著名的游擊隊---塔利班學生軍,就是美國人訓練的,此外還有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也是美國人訓練的。

受到美國人系統訓練的游擊隊和“聖戰者”,成為最終擊敗蘇軍的主力,蘇軍在這裡損失慘重,堅持了十年之後,不得不被迫撤離阿富汗,而蘇聯也因為這場戰爭,耗盡了最後一口元氣而轟然倒塌。

站在蘇聯的立場上,如果要追究蘇聯解體的元兇是誰,那麼勃列日涅夫絕對是罪魁禍首,如果沒有他發動政變推翻了赫魯曉夫,並在後來的執政生涯裡貪汙腐敗、胡作非為,那麼今天的蘇聯也許會因為赫魯曉夫的改革而重新煥發生機。

不過話說回來,歷史不能重演,蘇聯的解體已經成為了現實,至於勃列日涅夫,能給個“一般的評價”就已經不錯了,畢竟蘇聯已經解體了,負責的話可不是一個“差評”就能評價他的。


落下m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國家競爭就更是如此了。勃列日涅夫時期成為蘇聯巔峰期,不是因為他幹得好,恰恰相反,是因為後來的人乾的太差了。

赫魯曉夫原定的接班人是蘇斯洛夫,而且給其它社會主義國家都通報了,包括中國黨,都是知道這個情況的。後來發生政變,赫魯曉夫下臺,所有人都沒想到上臺的會是勃列日涅夫,因為他之前實在是給人印象太平庸無能了,誰上臺都不會讓他上臺。但結果卻真的是他,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為什麼會是勃列日涅夫上臺,而不是之前被看好的謝列平或者是蘇斯洛夫呢?是這兩個能力不如勃列日涅夫?

當然不是。至少蘇斯洛夫作為當時被廣泛看好的接班人,給外界的印象是不錯的。政變發生前,一位中國高級領導人到蘇聯訪問,蘇斯洛夫陪同,這位領導人回國後向中央做的彙報裡就對他印象不錯。而且,謝列平和蘇斯洛夫在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力和影響可見一斑。

但問題恰恰就在於,謝列平和蘇斯洛夫的能力都比較強,在黨內的影響力也旗鼓相當,所以,在赫魯曉夫突然倒臺的情況下,兩個人無論誰上臺,都難免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之前一直被認為平庸無能的勃列日涅夫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因為他平庸無能,之前在工作上基本上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政治就是這樣,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對工作越積極,越容易犯錯誤,也就越容易被別人抓住把柄,更容易得罪人,在關鍵時刻黑你一下。你什麼都不幹,就既不會犯錯誤,也沒什麼把柄了,更不可能得罪人。

到了這種兩虎相爭的局面出現的時候,這種什麼都不幹的人,因為不得罪人,而且給人印象是平庸無能,所以會讓人以為他比較容易控制,也就更容易接受。因為在這種時候,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人支持你,而是有多少人反對你。因為你什麼都沒幹,所以別人也沒有反對你的理由,你的機會就來了。

因為勃列日涅夫上臺是陰差陽錯的結果,所以他本身也毫無準備,對上臺之後應該幹些什麼也事先也沒有認真考慮過。所以他上臺初期的主要目標,就是平衡黨內各派系,保持穩定,避免出現大的政治動盪。很多人認為是他權術手腕高明,很快就剷除了潛在的對手,其實也不是。那些潛在的對手完全是互相廝殺,勃列日涅夫只要順勢而為,輕輕一推,就可以各個擊破。

等到黨內已經穩定了,該在國內外政策上有所動作了吧?勃列日涅夫確實看上去也算是幹了不少事兒,尤其是利用六十年代方興未艾的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對老牌帝國主義的打擊,讓蘇聯在和美國的國際霸權爭奪中一度處於優勢地位。在軍事競爭上,也是下大力氣增加軍事投入,打搞武備競賽,核武器數量一度超過美國。

但蘇聯當時的經濟實力並未真正超過美國,經濟結構問題嚴重,在重工業和軍事工業上投入如此之大,結果當然經濟結構完全失衡,事關蘇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輕工業卻長期沒有什麼發展,導致日用品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也就是說,蘇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的國際霸權,並未帶給普通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因為勃列日涅夫為了保持國內穩定,不但沒有對當時已經引起老百姓嚴重不滿的官僚階層的特權進行改革和打壓,反而進一步提高和加強,以換取整個蘇聯官僚體系對他的支持,從而讓原本就已尾大不掉的蘇聯特權階層更加成為蘇聯老百姓的對立面,從而為後來蘇聯崩潰埋下了導火線。

所以勃列日涅夫的時期雖然蘇聯國力達到了巔峰期,但也是在他的任期內,蘇聯積累了大量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沒有解決,而且矛盾日漸激化。因此,到戈爾巴喬夫上臺的時候,才能以改革的名義獲得蘇聯民眾的支持,甚至到蘇聯解體的時候,蘇聯民眾不僅沒有感到惋惜,反而都非常歡迎。

可以說,勃列日涅夫時期對蘇聯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因為國際環境相對而言比較寬鬆,安全威脅沒以前那麼大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沒有馬上爆發的跡象,蘇聯應該利用這個難得的機遇期對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調整經濟結構,提高民眾生活水平,調整社會結構,打破特權階層的固化。

但勃列日涅夫卻選擇了無所作為,讓蘇聯白白浪費了這個難得的機遇期,反而變成了僵化、停滯的時期。從這個角度說,導致蘇聯最後走向崩潰和解體的那些矛盾和問題,其實都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形成和積累起來的。只是因為在他之後,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蘇聯主政者又以改革的名義搞垮了整個國家,才讓勃列日涅夫時期成了蘇聯的巔峰期。


蕭武


悟空問答有個題目,叫做:蘇聯巔峰時期到底有多麼強大?這個問題勃列日涅夫最有發言權,理論上來說,勃統治期間,蘇聯國力到達巔峰,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都對美國形成攻勢,可謂風光無限。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針對他的評價很低呢?

2013年,俄羅斯“列瓦達中心”做過一項20世紀蘇聯領導人好感度調查顯示,勃列日涅夫成為現代俄羅斯人心中最受歡迎的蘇聯領導人,有56%的受訪者對其持肯定態度。可見即便去世幾十年,對於他的評價依舊存在明顯的分化,那麼勃列日涅夫執政水平究竟如何,他給蘇聯帶來哪些問題呢,筆者從如下幾個方面大概說說。

(1)勃列日涅夫是個看似木訥,實則心機很深的人。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正在克里米亞,忽然接到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的電話,電話中勃列日涅夫用顫抖的聲音十分禮貌的請赫魯曉夫回來,說有重要會議,等赫魯曉夫回來才發現,所謂的會議不過是一場針對他的奪權大會,沒有任何辯駁的機會,他被宣佈退休,由勃列日涅夫接班掌權。蘇聯一把手被宮廷政變,舉世矚目,究竟誰是幕後黑手一直是個謎,據說當年參加蘇共會議的周和鄧回來彙報工作都認為,勃不像是篡位的黑手,因為他連話都說不利索,拿不了主意。

但大家都輕視了這個身材臃腫,眉毛濃厚的老實人,此後的18年,蘇聯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帝國一直在他掌控之中,直到他去世。

(2)勃執政期間,蘇聯國力大幅增長。

勃列日涅夫依舊被人懷念,最為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當政的18年,蘇聯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綜合國力穩步提升。1965年至1981年期間,蘇聯國民經濟固定生產基金增長2.42倍,高於同期美國的發展速度,社會生產總值增長1.46倍。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增長1.44倍。而同期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農業平均產值“十五”計劃期間比“七五”計劃期間增長50%。

在此期間,蘇聯的軍費也逐年增加,從1965年的326億盧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億盧布,戰略核武器方面,擁有洲際彈道導彈1300枚,超過美國的1054枚,首次實現對美軍事優勢。

蘇聯同期能實現經濟的大幅提高與當時的國際形勢有較強的關係,上世紀70年代受中東石油危機的影響,國際油價高企,蘇聯依靠出口石油大賺,不僅如此,蘇聯的武器出口到世界各地,也換取了高額外匯,加之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國內經濟增長乏力,蘇聯鶴立雞群,勃列日涅夫也過的很舒服。

(3)勃列日涅夫毀掉了蘇聯改革最後的機會

18年的好日子讓蘇聯整個社會趨於停滯,勃列日涅夫從上臺之日開始就把赫魯曉夫推進的一系列改革廢止,不僅如此他還重拾斯大林那一套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經濟上的集權必然帶來政治上的腐敗。勃當政期間是蘇聯最為腐敗的時期,不僅上層官員特供多到令人髮指,中層基層也都群起仿效,而勃列日涅夫就是最大的腐敗分子,他的兒子女兒女婿都是腐敗分子,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他廢除了幹部流動制度,既得利益階層空前固化,政治上死水一潭,整個社會已經成為一具殭屍。許多人把蘇聯解體歸咎於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殊不知戈爾巴喬夫根本無法推進改革,究其原因就在於勃列日涅夫時期已經把蘇聯改革所有的可能性堵死,如果說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的掘墓人,那勃列日涅夫就是蘇聯解體最大的罪人。

不僅如此,勃統治下的蘇聯還錯過了科技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等到里根上臺,以科技拉動經濟發展對蘇聯發動攻勢,蘇聯已經無力應對。

(4)大國沙文主義耗盡國力

勃當政18年,對內鐵板一塊,對外四處出擊,鎮壓“布拉格之春”,侵略阿富汗,珍寶島戰爭,支持印度對巴基斯坦開戰,鼓動越南入侵柬埔寨,武裝干涉安卡拉內戰,利用古巴軍隊插手扎伊爾和民主也門的內政。。。為此勃列日涅夫還創造性的提出了:

有限主權論。意思就是當國內外社會主義敵人直接行動威脅社會主義陣營的共同利益的時候,就要以“軍事方式援助兄弟國家來消除這種威脅的行動”。在此期間,蘇聯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14%,約佔財政支出的1/3以上,1970至1974年蘇聯對第三世界的軍事援助為140億美元,1975至1979年猛增到300億美元。當時國內批判蘇修“社會帝國主義”不是沒有道理。

四處用兵耗盡了蘇聯的國力,加之國內貪腐橫行,經濟增長乏力,蘇聯解體只是時間問題。

(5)個人素養低劣

翻開勃列日涅夫的簡歷,可以發現這位出身烏克蘭冶金工人家庭的大人物仕途異乎尋常的平順,每隔2-3年就會有一次升遷,橫跨黨政軍,屬於體制內非常優秀的培養對象,但這種人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們深諳體制的好處,自身的發展和理想與體制融為一體,很難去對體制形成改革,且他早年從政受斯大林影響很深,當政後不但不想著改革,還把已經丟掉的那一套斯大林體制撿回來,就這點來說,他較粗魯滑稽的赫魯曉夫都多有不如。俄國人說他平庸不是沒有道理。

勃列日涅夫的一些品行也加重了這種印象,他講話水平很差,每次講話都要秘書準備講稿,有時候講稿拿錯了他都不知道。而他崇尚的男男接吻,更是讓許多和他打交道的人感到屈辱和噁心,他自己卻渾然不覺。

一些獨裁者的惡習也都在他身上有所體現,比如說狂熱的熱愛勳章,有統計認為勃列日涅夫是世界上獲得獎章最多的領導人,一個掌握最高權力的人動不動自己表揚自己,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同時代另外一位政治強人鐵托也有類似愛好,看來老外和我們果然文化差異明顯。除此以外,勃列日涅夫還愛好打獵、抽菸、喝酒、著書立說、別墅豪車。。。除了色情醜聞較少,幾乎所有惡習他都具備。

治國如同打仗,只要勝利縱然小節有不檢點也不會影響很大,鐵托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國家治理不好私德又比較差,口碑當然好不了,勃列日涅夫就是負面典型。



日慕鄉關


有人覺得勃烈日涅夫同志算是最有作為的了,有作為那是瞎作為。斯大林為蘇聯的垮臺埋下伏筆,勃列日涅夫完成了亡國的準備工作。赫魯曉夫若能執政到1968左右,換柯西金接任,結果會好很多。


1964年,勃列日涅夫當選蘇共第一書記後,便開始不斷的打壓自己的潛在對手,擴大自己的權利。1969年開始他著重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安插對自己忠心的人擔任高級將領。其後改組政府領域,成為集黨、政、軍權利於一身的領導人,同時兼任國防會議主席和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隨著勃列日涅夫的權利達到頂峰,隨之而來的就是個人崇拜的興起,他被稱讚為“偉大的列寧主義者”、“傑出的和平戰士”。在1976年慶祝勃列日涅夫70歲生日時,他被真理報稱為“我們時代偉大人物”、“今天的列寧”等,次年他的肖像在紅場與列寧並排出現。因此當時社會上有人諷刺勃列日涅夫,你的事蹟無人所知, 但你的名字將永垂不朽。勃列日涅夫對獎章和榮譽更是情有獨鍾, 達到非常痴迷的地步。勃列日涅夫一生獲得了200多枚獎章, 這為他的葬禮都帶了麻煩, 為他捧獎章的高級軍官多達44人。


1976年5月8日, 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蘇聯元帥軍銜。蘇聯的很多城市、街道和企業都是以他的姓名命名。“ 毫無講演天才的勃列日涅夫卻幾乎每週都要發表講話和作報告, 通過電視向全國播放。 另一方面,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狀態並不好,在其執政後期更是愈發嚴重。1970年前後,他的身體就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甚至連其標誌性的照本宣科式的演講也不能很好的維持下去。他的發音開始出現問題,遺失講稿,昏昏欲睡,甚至在於美國總統尼克斯會談的時候,當著美國翻譯在面問自己的秘書,是不是應該繼續讀講稿的下一部分。在勃列日涅夫執政的最後6年內,他發生了數次心肌梗塞與中風,1976年初他甚至被臨床診斷為死亡,最後僥倖被搶救過來。 因此,社會上才會有這樣惡毒諷刺笑話: 勃列日涅夫去美國做演講。演講被限制在分鐘內。分鐘過去了, 分鐘過 去了, 但他還在繼續做演講。“ 這是我的錯” , 他旁邊的助手說道, “ 我不小心給了他三份演講稿的複印稿。“


李三萬的三萬裡


後世對於前人的評價,主要是根據其政治功績以及私人生活。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達到鼎盛階段,核武器數量甚至超過美國,真正達到超級強國。然而這些都是表象,活該評價不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勃列日涅夫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勃列日涅夫出生在工人家庭,小時候受到的教育並不好。後來是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才算是完成了學業。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卻是出奇的順利,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他的職位幾乎每年都會調動一次。


▲勃列日涅夫

從1927年年僅21歲的勃列日涅夫踏上政壇開始,到1955年就擔任了哈薩克黨中央第一書記。1956年就升入入中央,做了主席團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這個時候才50歲。

但是他卻是被公認的能力比較弱,對誰都構不成威脅之人。他自己也承認,他沒有做領袖的能力,也沒有更大的野心。然而正是因為他的平庸,讓他躲過一次次的明爭暗鬥,似乎是稀裡糊塗的都坐上了最高領導人的位置。

1964年赫魯曉夫在克里米亞休息,但是在莫斯科市正在召開中央主席團的會議。會議由勃列日涅夫主持,主要是在討論五年計劃。雖然表面上看似是一場普通的日常會議,但是背後卻是謝列平蓄謀已久的政變。




▲赫魯曉夫

會議開到一半沒多久,謝列平就提議把赫魯曉夫叫回來,打電話這個事情當然落在勃列日涅夫身上。但是深知這是一場政變的他,竟然是嚇得差點暈厥過去,是被人硬拉著去走到電話旁邊。他還驚恐不安的叫著“全完了,赫魯曉夫知道會把我們殺了的。”

赫魯曉夫最後還是回來了,當他和米高揚走進會議大場時,順勢坐上空著的主席位置。緊接著勃列日涅夫宣佈會議開始,全場在墳墓般的寂靜幾分鐘後,當時主管意識形態的蘇斯洛夫首先站了出來,對赫魯曉夫進行長篇大論的抨擊,細數其多年來的錯誤決定。

緊接著各個重要人物陸陸續續的站了起來,幾乎全部都是在抨擊赫魯曉夫。雖然他自己想發言,但是勃列日涅夫並不給他任何發言的機會。就在會議結束沒多久後,赫魯曉夫被迫退休養老。雖然是勃列日涅夫主持會議,但他說到底是個主持人,位子本來輪不到他!

▲謝列平

當時最有可能獲得大權的,是蘇斯洛夫和謝列平兩人。但是為了避免兩敗俱傷,最後只好可以選勃列日涅夫擔任大權。 並不是大家看中他的才能,反而是他的平庸、無能成就了他,成了大家都認可的人物。在當時人眼中,都認為他只不過是個過渡時期人物。

他提出的很多提議,經常被別人否決。他甚至是放下姿態,求別人給他點面子。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人,竟然在幾年時間剷除了謝列平的諸多黨羽,做穩了蘇聯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其實這一點有點細思極恐,政治能力如此平庸,玩政權倒是一把好手,難道他一直都是韜光養晦?

其實並不然!從他後來諸多交談當中,在很多事情的決策上,他給人的回覆多是“我們將研究研究”、“這個事情以後再說”。 他手上如果沒有演講稿,甚至連話都說不全。他在與美國總統的私下會晤中,稿子唸到一半,突然發現唸到被劃去的部分。甚至轉身為翻譯,接下來還要念嗎?他在1982年的召開的大會上,他甚至是連唸錯演講稿都沒發現。


▲勃列日涅夫視察

所以從他很多日常來說,勃列日涅夫很有可能是一位很會玩弄權利,但是缺乏能力之人。

然而儘管是這樣,勃列日涅夫從1964年擔任蘇聯主席開始,到1982年去世期間。18年的執政生涯,還是把蘇聯帶上了巔峰。

經濟改革!勃列日涅夫任職期間,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經濟的改革。在計劃經濟框架下,以行政手段為主,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蘇聯經濟達到其巔峰位置。但是並沒有解決經濟增長實質問題,只不過是引鳩止渴、曇花一現的手段。

這段時間內中蘇美經濟差大大縮小,但是他把這些錢大部分都投入到工業當中,忽視了農業的重要性。而民以食為本,雖然腰桿都硬了,但是肚子空了。他18年的經濟政策管理方面,雖然總體是上升,但是真正到民眾上沒多少。

▲配圖

軍事政策!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全部的工業投入,85%都應用到軍事方面。70年代初,已經做到美蘇軍事持衡的局面。然而達到這麼高的成就,蘇聯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可想而知在這個方面的投入有多大,也埋下多少不均衡的因素。

外交政策!普列日涅夫時期推行有限主權,主要體現在,他認為自己是社會陣營的老大哥,把蘇聯的模式強制推行到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干擾其他國家主權。他所支持的是當外部敵人威脅到社會主義國家時,應該靠自己這個老大哥用軍事方式援助其他國家。這其實就是一種霸權主義,給了他入侵別國的藉口。

但是勃列日涅夫努力這麼多,並沒有很好改善蘇聯國內局勢。蘇聯雖然坐擁當時世界最大的耕地面積,但是糧食連年欠收,不得不依靠進口。雖然飛船可以到達月球火星,但是連地面上的汽車都沒搞好。這一段時期更是出現兩千多個黑手黨組織,年輕人也以吸毒為樂。


▲與美國總統尼克松

更為重要的是蘇聯出現階級固化,諸多重要權力被勃列日涅夫一人掌握。在他任職的十幾年時間,無論是從地方還是到中央,有的職位十幾年都沒換過人。全國上下腐敗嚴重,大搞特搞裙帶主義。由於長時間沒有人事調動,整個國家陷入一種死氣沉沉的狀態。

他本人也是虛榮無比,一生最喜愛的就是給別人頒獎,和給自己帶高帽。他一生獲得了114枚勳章,其中包括了四枚“金星獎章”(蘇聯英雄)。蘇聯只有兩個人獲得了四枚,另外一個是將軍朱可夫,那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在給首位亞洲宇航員越南人範遵授勳

很多人都說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的掘墓人,但是勃列日涅夫才是蘇聯真正的掘墓人。戈爾巴喬夫只是把裝著蘇聯的棺材,給推下了墓坑,這個坑是勃列日涅夫親自挖好的。其實等到戈爾巴喬夫上位時,蘇聯上下的民眾早已對蘇聯失去了信心。

除了勃列日涅夫糟糕的政治能力、以及錯誤的政治、軍事、經濟決定,他私人習慣也不怎麼樣。

勃列日涅夫非常喜歡親吻禮,但是這個禮節太過私密,很多人都不願意。然而勃列日涅夫不管,你不把嘴巴湊過來他會選擇強吻。而且嗜煙如命,晚年由於生病不讓吸菸,他就讓助理吸一口煙,狠狠的吐在自己臉上。




其實勃列日涅夫就是一個很會玩弄政治,但是能力又及其平庸之輩。從年年更換職位,到悄無聲色剷除謝列平黨羽,都可以看出端倪。其後一些糟糕的措施,也看到個人能力問題。

但是位置高了,就不想放過享受權利的過程。晚年時間利用權利之便,踢除與自己政見不合之人,重用自己親屬。即使是生病快要去世,都不願意放棄主席的位置。

十幾年時間連個接班人也沒培育出,他去世後主席位置才輪空。但是因為沒有“年輕人”接班,是經過了三個“老年”主席接連去世,才輪到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

所以說這種主席可以獲得好的評價,才算是奇了怪。只不過是腰桿子硬起來了,實則外強中乾一打就倒。


史之策


如果對蘇聯領導人進行排名,列寧同志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他親手創造了蘇維埃俄國,又親手締造了蘇聯,可以被稱為“蘇聯國父”。列寧的執政能力也是超一流的,在該妥協的地方善於妥協,在該強硬的地方懂得強硬,很快就結束了俄國內戰,也挫敗了協約國的武裝入侵,為蘇俄的發展贏取了寶貴的和平時期。在1921年,列寧同志開始改革經濟發展路線,實行新經濟政策,大幅度提升了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鞏固了新生的蘇聯政權。列寧同志深受蘇聯人民的熱愛,很多事蹟傳為佳話,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排在第二名的,應該是慈父,慈父將蘇聯從農業國變成了首屈一指的工業大國,這點功績是不可否認的。在慈父執政時期,蘇聯所面對的國際形勢是非常險惡的,在西邊有英法德的對抗,在遠東面對著日本帝國的虎視眈眈,兩面受敵。在1930年代後,納粹德國崛起,對蘇聯核心區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當德國和日本結盟後,蘇聯又面對著兩面夾擊的態勢。在慈父的帶領下,蘇聯人民打敗了法西斯德國的入侵,也挫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圖謀,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在二戰後又拉起了東方陣營,應對美帝的挑戰。

在蘇聯人看來,列寧和慈父的地位是沒有爭議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領導人都是明主,為蘇聯人爭取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空間,終於能夠走向全世界了。在慈父之後,赫魯曉夫接班,但是赫魯曉夫在前期算是明主,改革了某些弊端,經濟上也有所進步,但是後期卻有點不靠譜,尤其是和美國的關係搞得越來越糟,同時還開啟了霸權主義模式,經常欺負自己的兄弟們,弄得蘇聯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認了慫,這讓很多兄弟們懷疑蘇聯的實力,逐漸離心離德。

在赫魯曉夫之後,勃列日涅夫上臺,但是蘇聯人對他的看法卻很複雜。勃烈日涅夫的改革的確促進了蘇聯的經濟發展,改善了蘇聯人的生活水平,緩和了社會矛盾,這是有目共睹的。在軍事上,蘇聯成為能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開始突破美國的封鎖,在全世界範圍內和美國角逐,這也是事實。總的來看,勃烈日涅夫時期的蘇聯,達到了鼎盛的狀態,各項指標也開始接近美國,蘇聯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那麼為什麼蘇聯人對他得我評價卻很複雜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其一,勃列日涅夫通過政變上臺,這也是讓蘇聯人最詬病的地方,前三任領導人都是合法的取得位置,勃烈日涅夫之後的三位領導人也是合法的繼承位置,唯獨勃列日涅夫是政變上臺,可謂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衝這一點,蘇聯人對勃列日涅夫的看法,就如同美國人對林登約翰遜的看法,感覺其位置來路不正。

其二,勃列日涅夫的執政水平比不上前三位領導人,初代領導人列寧同志是位天才,第二代領導人慈父是個英雄人物,第三代領導人赫魯曉夫的水平也是可以的。可就是因為前輩們太出色了,把最難的問題都解決了,把最大的功業都得樹立了,留給勃列日涅夫的發展空間原本就不怎麼大。在蘇聯人看來,蘇聯總理柯新金才是經濟上的掌舵者,但勃列日涅夫並沒有堅持改革路線,反而是讓改革陷入停滯,使得赫魯曉夫和柯西金等人的改革努力付之一炬,導致後期蘇聯的發展陷入停滯,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其三,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蘇聯在國際上進退失據,尤其是1979年大舉入侵阿富汗,成為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極大地破壞了蘇聯的國際形象,浪費了大量的國力,加重了蘇聯的社會危機。


圖維坦


首先糾正一下,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收穫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其中固然有跟風的情況,但當時的蘇聯確實獲得了發展。

只是,隨著蘇聯解體,勃列日涅夫的評價一路走低。

原因很簡單,勃列日涅夫帶領蘇聯走向的所謂鼎盛,更多的像是蘇聯的迴光返照,而不是真正的鼎盛。甚至,勃列日涅夫的執政還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所以,對勃列日涅夫的評價很低也不為過。

而作為蘇聯的第四代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身上也存在著很多的致命缺陷,這些自身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很多嚴重的後果,影響到了後世對於這位領導人的評價。

那麼,勃列日涅夫身上到底有什麼導致其評價很低的硬傷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生不逢時,成為蘇聯的“末代領導

出生時機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希望出生在一個太平盛世的年紀。而對於一個國家領導人來說,能夠在國家上升時期執政是再好不過的事。

因為國家處於上升期基本建國不久的時期,這樣的時期內,國家各項指標活躍,國家發展充滿活力,比如斯大林,即使在經歷了德國法西斯的瘋狂入侵,還是可以迅速恢復國力,成為舉世矚目的領袖!

然而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時,蘇聯已經建立42年了,蘇聯的享國時間,也就69年,這意味著勃列日涅夫執政的時間,是蘇聯的後半期,也就是蘇聯走向衰落的時期。

所以靜夜史說此時的蘇聯不是鼎盛,而是更像迴光返照。

和封建王朝一樣,前期的領導基本都是英明的,睿智的,因為國家實力在膨脹,不管這個領導有沒有能力,大家都會認為這個人能力不差。

但是在國家後半期就不一樣了,因為盛極而衰後,衰落大勢不可避免,除非這個領導人能力特別強,比如張居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中興王朝,使王朝重新蒸蒸日上。

所以,一般而言,王朝後期的領導,只要沒有扭轉乾坤能力的,基本都會安上平庸、無能的標籤,這是人們的正常認知。

而勃列日涅夫的能力,不是比較平庸,那是相當平庸。加上趕上蘇聯走下坡路的時機,所以勃氏宮中坐,鍋從天上來!

勃列日涅夫,要認命!

2、出身最低,個人素質最低

1906年12月19日,勃列日涅夫出生在烏克蘭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一個冶金工人家庭。

在所有的領導人之中,勃列日涅夫的出身並不算太差,因為斯大林的母親,還是個農奴,而赫魯曉夫的父母,都是貧苦的農民。

但是勃列日涅夫的個人素質,在所有蘇聯領導人之中卻是最差的,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勃列日涅夫的演講了。

在人類歷史上,一般的國家領袖,都是演講高手,尤其是希特勒,通過激情的演講不僅使自己減刑,還綁架了整個德國發動了二戰。

雖然說不是要求勃列日涅夫像希特勒這樣出口成章,即興演講,但是最起碼講話應該吐字清晰、邏輯清楚。即使不能脫稿,照著稿子念也要念出感情來!

但是勃列日涅夫,即使照著稿子,也不能流暢地念完,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領導人,這樣的表現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

1980年,蘇聯獲得第22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舉辦城市在莫斯科。在奧運會開幕式上,作為東道主國家領導人的勃列日涅夫,當著全世界的面,唸了五個“O”,正當所有人不明就裡時,才發現勃列日涅夫將秘書寫好的稿子放在自己口袋忘了掏出來。情急之下勃列日涅夫對著五環旗唸了一串“O”,成為奧運會史上的笑談。

其實出身低沒什麼,學歷低也不重要,關鍵是後期要自學提升,很明顯忙於追求享樂的勃列日涅夫耽誤了學習!

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最喜歡豪車、名錶等!

現代人很多人看學歷,更看能力,能力不行,評價自然不會高!

3、通過宮廷政變上臺,手段不夠光彩

勃列日涅夫的上臺,是通過政變形式達成的。

當時的執政者赫魯曉夫,因為否定斯大林,導致人心浮動,加上推行的經濟改革脫離實際,路線跑偏,導致很多人對赫魯曉夫的支持產生了動搖,為勃列日涅夫的奪權創造了輿論條件。

在赫魯曉夫在克里米亞度假期間,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市主持中央主席團的會議,議題是討論五年計劃。正是在這場普通的會議,終結了赫魯曉夫的統治。

赫魯曉夫接到請求立刻返回莫斯科的電話,然後回到莫斯科的赫魯曉夫被中央的批評之聲湮沒了,在勃列日涅夫的主持下,赫魯曉夫無力反駁,只能黯然離開蘇聯權力中心,從此蘇聯進入了勃列日涅夫時代。

此時是1964年。在蘇聯歷史上,高層內部的政變是多發和頻繁的,鬥爭手段也是極其殘酷的,失敗者不僅失去權力,甚至有可能被剝奪生命,即處決。到赫魯曉夫之後,雖然手段相對溫和,不再趕盡殺絕,但是通過政變方式而不是選舉的方式上臺,終歸是不光彩的。

雖然蘇聯一直缺乏民主氣息,但是赫魯曉伕力求改變這一切,而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再次將赫魯曉夫否定,回到了斯大林的模式上來,成為新的斯大林。

要知道,本來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已經讓很多人民反感斯大林,而勃列日涅夫的做法無疑是自己往風口浪尖上走,所以評價自然低。

4、對內集權,對外擴張,成為蘇聯的掘墓人

勃列日涅夫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培養了一大批特權階層,這些特權階層人口只佔全國的0.5%,但是卻攫取了大量的財富,他們享受的世界和底層民眾天壤之別,這讓勃列日涅夫受到很多非議。

蘇聯時代,長期盛行個人專制,而鞏固個人專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培養自己的親信,這一點,斯大林在做,但是規模遠遠比不上勃列日涅夫。

因為個人專制,將權力高度集中,勢必會產生腐敗,這導致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腐敗情況日益嚴重,也導致蘇共和民眾的關係越來越遠!

勃列日涅夫虛榮心強,是“世界獲獎章最多的人”,看著胸前金燦燦的獎章,勃列日涅夫很滿足。

因為對赫魯曉夫的政策進行了修正,所以蘇聯國力又獲得了較大的增長,這使得勃列日涅夫更加膨脹,開始加大軍工發展力度,積極向外擴張和美國爭霸。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出兵阿富汗,隨即深陷戰爭泥潭,支持越南結果被越南拖得筋疲力竭,再加上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等的催化,到勃列日涅夫政治後期,蘇聯的經濟已經陷入積重難返的停滯之中!
今天很多人提起蘇聯解體,都習慣想起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但是,蘇聯真正的掘墓人,乃是執政了18年的勃列日涅夫!

今天的俄羅斯人,對比當下的貧困現狀,對比蘇聯時代雖然貧困但是揚眉吐氣的日子,自然會將不滿發洩到勃列日涅夫身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勃列日涅夫時期是蘇聯的全盛時期,也是蘇聯衰落的開始。但蘇聯的興盛和勃列日涅夫沒有太大的關係。但蘇聯的衰落和他卻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的話,勃列日涅夫就好比明朝的萬曆。開啟了蘇聯亡黨亡國的序幕。

勃列日涅夫。全名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生於1906年。烏克蘭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集蘇聯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從1927年至1955年期間他一直在地方任職。直到1956年才調入莫斯科。這位二戰僅僅是個少將的政治部主任、。居然在二戰結束快30年的時候,被授予元帥軍銜。在蘇聯所有的七位蘇聯最高領導人中,勃氏無疑是個庸才,是所有領導人中最沒有特色的一個,既沒有政績,也沒有留下任何可以值得誇耀和紀念的東西。但就是這個沒有任何特色而平庸甚至有些愚蠢的的蘇聯領導人,他的時代確是蘇聯的巔峰時代,他本人的執政時間也僅次於斯大林。。勃氏從1964年58歲上臺到1982年去世,實際掌控蘇聯18年。勃列日涅夫終年76歲。。他和所有的蘇聯統治者一樣,直到死神降臨的那一天才能夠讓勃列日涅夫鬆開手中的權杖。勃列日涅夫實際上就是蘇聯紅色帝國的掘墓人。

當1964年。蘇聯高層推翻赫魯曉夫之後,但由於兩大巨頭蘇斯洛夫和謝列平相持不下,為避免兩敗俱傷,同歸於盡。於是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推舉勃列日涅夫為蘇聯最高領導人。誰都把他當做一個過渡性的人物,勃氏其實的妥協的產物,勃列日涅夫不善言辭。離開了稿子(秘書寫的),他就一句話也不會說。勃列日涅夫當政期間整個蘇聯高層極其腐敗。勃列日涅夫把自己的女婿從一個普通軍官升為上將。44歲的駙馬爺官拜內務部第一副部長。成為蘇聯最大的貪汙犯。直到1988年才被送進監獄。勃列日涅夫好虛名,他的勳章比戰功赫赫的朱可夫還多。很難想象一個國家元首如此嗜好勳章,他居然無恥到給自己授予四次金星勳章,百勝名將朱可夫也只不過得過三枚,由此也可見,當時蘇聯的腐敗。在其一生中共獲得蘇聯勳章十五枚、獎章十八枚,外國勳章四十二枚、獎章二十九枚。用浪得虛名來形容是最恰如其分了

勃氏熱衷於權力掌控、志大而才疏。蘇聯這所以強大,那是斯大林與赫魯曉夫數十年努力耕耘的結果。,勃氏不過是撿便宜而已。有個好運氣罷了。但要反思的是為什麼只有庸才才能團結蘇聯高層。很顯然,蘇聯不需要斯大林那樣大的“暴君”也不需要赫魯曉夫那樣的“改革者”他們所需要的恰恰是勃氏這樣的庸才。,這樣就便於這些“精英"去腐敗去合法的貪汙,勃列日涅夫最偉大的言就是,靠工資誰都活不了。他的意思就是我們都可以貪汙。勃氏最大的錯誤就是在他當政期間領導幹部終身制。這個制度遺禍無窮。

而勃列日涅夫使得蘇聯喪失了最佳的改革的時機,大國沙文主義讓蘇聯窮兵黷武。耗盡國力,勃氏個人能力低下個人素養低下不足以領導一個龐大的帝國。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勃列日涅夫的評價不能說是很低,但的確評價不高,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勃列日涅夫時期是蘇聯最強大的時期,這是世所公認的,但他的領導人卻評價不高,這看起來很矛盾。

其實細究其原因,這並不矛盾,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雖然貌似強大,實則在強大的外表下內部矛盾重重,而勃列日涅夫,確實可以稱得上蘇聯歷任領導人裡水平最差的一個。

在勃列日涅夫以前,列寧同志自不必說,蘇聯的開國領袖。斯大林雖然殘暴,卻對蘇聯的強大有著根本性的貢獻。赫魯曉夫也許水平不高,但卻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至死信仰共產主義。在勃列日涅夫之後,安德羅波夫是公認蘇聯最佳領導人,契爾年科執政時間太短。就算是戈爾巴喬夫,也還有一顆想改革挽救蘇聯的心,只有勃列日涅夫,其人之荒唐與麻木,的確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奇景。

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前任赫魯曉夫一樣,都沒有什麼文化,他的文化水平甚至比赫魯曉夫還低。勃列日涅夫當了一輩子的官,卻從來不能脫稿演講,沒有演講稿的話他連話都說不利索。曾經有一次會議,勃列日涅夫在會上演講,不想秘書一時疏忽,拿錯了演講稿,結果勃列日涅夫就在眾人的鬨笑之中唸完了與會議毫不相干的演講稿。在迎接奧組委的機場上,勃列日涅夫忘了拿演講稿,迫不得已只能現場致辭,他的話冗長而令人費解,居然連著唸了五個“O”——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把奧運會五環旗當成字母“O”了。

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什麼政務處理能力,面對部下提來的問題,他只會搪塞到:“這個我們再研究研究”“這個需要開會討論”,最後交給他的秘書和其他的政治局委員處理。至於他本人,勃列日涅夫有一個舉世聞名的愛好——勳章。

勃列日涅夫對勳章的酷愛超乎想象,他幾乎收集(也就是讓黨中央頒發給自己)了蘇聯所有的勳章。蘇聯最高等級的列寧勳章,多少年都不一定頒發一個,他一個人就有仨!蘇聯歷史上非常少有的金星勳章,他自己就有十三個!所以當年的蘇聯人編笑話說:“聽說莫斯科發生了3級地震?——不要緊,一定是勃列日涅夫同志的軍裝掉在地上了。”

除了水平低下和作風荒唐之外,勃列日涅夫對共產主義也毫無忠誠。他曾經親口對自己的兒子說:“什麼主義不主義的,都是騙人的把戲而已”,他不僅心裡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用公款給自己的子女修建了豪華的別墅,他的女婿因為他的原因,僅僅幾年就從一個低級軍官升為了上將!

在勃列日涅夫領導時期,蘇聯的強大多表現於軍事上,核武器超越美國,軍事態勢上形成蘇攻美守的大局面。民生上,蘇聯雖然也有很大進步,但多年來重視重工業輕視輕工業的局面卻絲毫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嚴重,蘇聯人民開玩笑說:“蘇聯生產的電視應該送給敵人”(容易爆炸)。在經濟上,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放緩了發展的腳步,逐漸趨於停滯,經濟發展從20%多慢慢掉落到個位數,還高度依賴於國際油價。對蘇聯的體制問題,勃列日涅夫沒有絲毫改革,因為他的成就是靠蘇共的官僚集團取得的,面對蘇共的腐敗橫行,自己本身就是腐敗分子的勃列日涅夫怎麼好意思下手呢?

勃列日涅夫既然是這麼糟糕的一個人,他是怎麼當上的蘇聯領導人,又領導蘇聯走向頂峰的呢?因為勃列日涅夫雖然政務能力很差,發動政變的能力卻不差,他是靠政變來推翻赫魯曉夫走向前臺的。而且,正是因為他本人過於平庸,所以蘇聯的官僚集團才能接受這樣的一個領導人,而不是像斯大林,赫魯曉夫這樣的強勢領袖,所謂因禍得福,大概如此吧。


小約翰


勃列日涅夫奪取了赫魯曉夫的權利,並最終問鼎蘇共最高權力,掌控著蘇聯黨政軍大權,集體領導體制被打破。

雖然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經濟軍事各方面達到了頂峰,並在全球與美國爭奪勢力範圍,在1970年代甚至逼得美國戰略收縮。但表面的風光無限下是不斷僵化的身體,此時蘇聯需要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政治經濟的運行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勃列日涅夫任內,死死抓住權柄不作任何改變,最終在80年代讓蘇聯病入膏肓無力迴天。

此時蘇聯空有龐大的軍事力量和鐵甲洪流,他把85%以上的工業投資用於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14%,雖然蘇聯的拳頭很牛,但是老百姓需要的消費品卻常年短缺,除了軍事以外的科技水平與西方不斷拉開差距,18年的統治,他的經濟治理是極其失敗的。

勃列日涅夫自己幹了18年到去世,幹部們也幾乎都可以幹到去世,從地方到中央,很多重要崗位十多年都沒換人,固有的組織原則徹底被廢除了,在蘇聯內部,形成了一個嚴密而穩固的特權階層,這個階層,像蛀蟲一樣,徹底抽空了這個超級大國的元氣,整個社會死氣沉沉,活力全無。

對外,勃列日涅夫瘋了一般搞擴張,欺壓東歐衛星國家,向南入侵阿富汗,把周圍國家得罪了個遍。在第三世界國家大肆擴張,干預諸多國家的內戰或戰爭,雖然蘇聯軍事力量在全球威風八面,但是這後面是軍費的急劇膨脹,蘇聯的財政不堪重負,而且由於體制問題,蘇聯對外的擴張缺少經濟眼光,光出錢,圖個戰略價值,就是純粹為了爭霸,但是對蘇聯經濟發展毫無利益可言。當然,即使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也沒獲得印度洋出海口,最後反而被戰爭拖垮。

到了8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都快死了,但是蘇共裡面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中央開會就是一群七八十歲的老人在那顫顫巍巍地念稿子,他死後,三年內蘇聯去世三位最高領導人,最後才上位的戈爾巴喬夫,蘇共脆弱的統治搖搖欲墜。此時,人民對蘇共已經失去了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