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王卫曾无限接近中国首富的名号,不过,一个月以后,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自3月1日达到最高股价73.48元后,顺丰控股开始走上下跌路。

截至上周五,顺丰控股股价报收56.67元,总市值从3074.05亿元跌到2370.89亿元,缩水703亿元。王卫持有顺丰控股总股本64.58%的股份,持股市值也从1983亿元降至1530亿元左右。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首富”头衔只是纸上排名,对于顺丰的股价和市值,王卫也看得很淡。这两天,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企业一把手一天到晚盯着股价,这样的公司,看重的是今天,而不是未来。不过,王卫也坦言,顺丰股价波动很大的时候,他“也很有压力”。

股市从来都是一个容易造富的地方。顺丰在2月底上市之后,股价一路飙升,市值也成为深交所第一。作为顺丰控股的实际控制人,王卫的财富一度超过马云,离首富宝座一步之遥。在王卫冲击首富的时候,整个物流快递板块也受到资金追捧。飞力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等快递股竞相涨停,在A股市场上演狂欢。

不过从被爆炒再到回归理性,快递股在一个月里就“退烧”了。

资本市场可以帮助快递公司走出价格战的泥沼,不过,即使神秘的王卫也无法回避中国快递行业仍然面临的挑战。

顺丰控股此前披露的2016年度毛利率为19.69%,较上年度持续经营业务部分毛利率下降0.73%,与快递业前三大成本“员工薪酬、外包成本及运输成本”合计占收入比上升1%相关。

2012年中国快递量是56亿件,2016年已经增长到312.8亿件,连续5年增速超过50%。中国快递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但除了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伴随着快递规模的迅速飙升,快递用户投诉量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用户信息的泄露、快递包装的大规模污染等也都日益引发关注和争议。

网友称:只希望顺丰不要走吴鹰的路?那么就不得不提吴鹰这个“风”一般的人物了!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市值超思科,年收入217亿元,吴鹰赢了!

1998年1月,浙江余杭市正式开通小灵通,实行单向收费,月租费20元,资费每分钟2毛,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与此相比,当时中移动、中联通的每分钟通话费要4毛、6毛,小灵通实惠的价格迅速收获了大批粉丝,风靡全国。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肇庆开通小灵通后,仅一个月就放号5万多个;昆明市开通当日,装机量1000部;在西安,小灵通正式开通前,已有6万多人申请入户,开通当天放号4000多个,仅仅花了8个月,用户就达到了15万。

在小灵通的发源地余杭市,市区仅有4万人,但是小灵通用户就有1.5万,“除了老人和小孩,基本上人手一台”。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人们排队抢购小灵通

2000年,上线仅2年,在全球电信业低潮的情况下,UT斯达康于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此后股价最高曾达到91.88美元,市值一度高达70亿美元,甚至高于IT巨头思科。

上市后,UT斯达康的业绩连续17个季度超过了预期,鼎盛时期,小灵通能给UT斯达带来25.93亿美元(约213亿人民币)的年收入。

2004年,小灵通用户总数突破4700万,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5个城市。

到了2006年底,国内小灵通用户达到9300万,海外小灵通用户超过700万,全球范围内的小灵通用户突破一亿。

这一次,吴鹰赌赢了。

作为把小灵通带上顶峰的男人,吴鹰也获得了无数赞誉:

1998年,他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之一;

1999年,UT斯达康被美国权威杂志《Inc.》评为全美成长最快企业,排名第34;吴鹰与公司总裁陆弘亮也先后被美国《商业周刊》及《时代》杂志评为全球50名商界及信息数字界的精英。

赌赢了,人就变了?

一时之间,股市的一路飙红、业绩的飞涨,还有媒体的吹捧都让吴鹰沉醉其间。他天南地北地飞来飞去,流连于各种名人派对、财富论坛,其气势、光环与大牌明星并无二致。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吴鹰在《赢在中国》当评委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连福表示,作为小灵通精神象征的吴鹰,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但自从小灵通一夜成名后,他似乎完全失去了自我。

“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人如果一度财力膨胀,性格往往扭曲,自己认为无所不能了,别人的正确建议都听不进去了,一切自我说了算,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当时的吴鹰意气风发,但他并没有意识到,小灵通辉煌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危机——小灵通用户体验实在太差。

小灵通能够崛起,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提供了类似手机的移动通话服务,价格却比手机低出一大截。

但小灵通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它本来就是落后的技术,因此用户体验非常差:信号不好、不能漫游、功能单一,出了市区就没信号,车速超过40公里通话就断断续续。

因为信号差,小灵通还得了个外号,叫做“喂喂操”,也就是说人们用小灵通打电话,通常都是——“喂....喂.....操.....什么信号?”

所以,一旦人们用得起手机,小灵通被淘汰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偏偏斯达康十分依赖小灵通技术和大陆市场,基本上全部资源都放在了小灵通上面,抗风险能力很差。

说到底,小灵通的出现,终究还是时代的产物,假如不随着时代而进步,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其实,也不是没人提醒过吴鹰,但吴鹰却对大家的质疑非常不屑::科技创新不总代表从无到有的创造,如果没有实力去搞最尖端的核心技术,那么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改进也叫创新。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小灵通走下神坛:吴鹰一败涂地

果然, 从2004年开始,3G技术日益成熟了,手机的资费下降,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手机不再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虽然小灵通的用户数一直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远不能和之前相比,发展已经呈现迟滞的征兆。

这时候,斯达康的决策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一直都把大把的力气放在了小灵通上,一直都没想过以后的发展策略,还以为靠这一个东西能够吃上点年月。

尴尬的处境迫使吴鹰不得不做出改变,但他的“押宝”心态依然没有改变,“大赌定输赢”的气质几乎融入了他的血液里。他扛着巨资砸入3G,却忽略了在3G领域,诺基亚、爱立信、北电、华为等企业几年前就大规模进入,在终端设备上拥有明显优势,斯达康几乎血本无归。

之后,从WCDMA到CDMA2000,再到IPTV,吴鹰和他的斯达康就像无头苍蝇,开始到处乱撞,给人一种杂乱无章、到处下注的感觉。

终于,小灵通的用户一路下跌,从2006年的9300万一路下跌到2009年的6800万,斯达康的股价一路下跌,亏损严重,吴鹰也被董事会解职,黯然出局。

2009年,工信部发文,明确要求所有1900MHz——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于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

2011年1月1日起,中国电信将小灵通正式退市,为3G让路;2014年,小灵通基站被关闭,宣告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赌赢了那么多次,这一次,吴鹰算是输得一塌糊涂。

“马云的圈、吴鹰的局”

可以说,在马云、马化腾尚未发迹的时候,吴鹰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小灵通之父”,辈分和资历都远高于二马。

况且,这还不是吴鹰的全部能耐,除了小灵通,吴鹰的人脉非常广泛,而且还帮助马云拿到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投资。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马云的圈、吴鹰的局”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马云的圈、吴鹰的局”,马云善于混圈子,但论做局能力,吴鹰才是真正的高人。

早就留学期间,生性豪爽、为人热情的吴鹰就是留学生中的领导者。吴鹰自己也说:“我就是热情,有什么事,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能帮尽量帮,也不图别人回报你,这也是做人的道理。”

后来,吴鹰回到中国发展小灵通业务,信产部对于小灵通的概念存在争议,觉得这是变相地发展移动业务。

结果,吴鹰愣是靠着自己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学位,重新定义了小灵通的概念,并以此说服了信产部的官员,让他们相信小灵通只是固定通信业务的延伸和补充。

对此,《时代》周刊援引某位咨询师的观点,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吴鹰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他总是能够将不可能的东西变得合理合法。”

马云能拿到2000万投资全靠他!

因此孙正义投资了吴鹰的斯达康,所以吴鹰很早就和孙正义认识,并且也跟着做一些投资的生意。

1998年,马云想让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但在马云之前已经有一个人,也是做电子商务的,孙正义甚至已经口头答应了要给他投2800万美元,吴鹰也很认可。

但听完马云讲完,吴鹰觉得马云说得更好,就把自己那一票投给了马云,马云也因此得到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投资。

虽然吴鹰后来觉得“即便当时没有投给马云,马云也会成功”,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吴鹰就是马云的贵人,是马云的伯乐。

曾经的大哥化身主持人

这样的主持人就问你怕不怕?

离开斯达康之后,吴鹰就把手头的股份全部卖掉,做起了投资人。

但经历了那么多次起起落落,吴鹰的骨子里面的“赌性”减弱了很多,变得异常低调,对于投资项目也是非常谨慎。

因为辈分高,他经常被邀请做互联网大会的主持人,问一些别人都不敢问的问题:

问马化腾:如果阿里巴巴变成了你的了,你能做什么事,可以比马云做得好?今天马云不在,你可以放心说。

结果马化腾一顿狂侃,只是说来说去都没说到点上,大家可以看看视频:

问贾跃亭:乐视那么小,怎么和BAT竞争?贾跃亭调侃称,“BAT是三座大山,让无数创业公司暗无天日。创业公司普遍面临三大命运:要么被BAT复制、要么被并购、要么被参股。”

李彦宏在一旁听了赶紧辟谣:“三座大山是盆景,大家不要害怕……”

就连BAT三巨头的这张历史性合照,也是吴鹰撮合的。在2017年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吴鹰专门让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同台照相:“BAT三巨头很久没合影了吧?不是三巨头,是三位先行者。”

顺丰王卫离2150亿首富红线越来越远,网友:希望他别走吴鹰的路

结语

从曾经的小灵通之父,到现在的投资人、主持人,吴鹰的转变之大,真的有点让人有点吃惊。

一想到他曾经缔造的小灵通的传奇,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他的人生就像一场场赌博:他赌出了自己的辉煌留学生涯;回国创业赌出了第一桶金;甚至还赌出了一个市值70亿美元,年收入216亿元的商业帝国。

可惜,在一赢再赢之下,他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懂得见好就收,白白错失了转型的良机,结果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几乎一夜之间就把之前赢的全都输了出去。

商场如战场,吴鹰的胆识与勇气值得我们称道,他在创业路上的拼搏也值得我们学习。但回顾他的兴衰荣辱,我们会总结出一个道理: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才是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