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上市,王卫,我们不怪你

今天,弥达斯要跟大家聊聊与普罗大众(尤其是爱网购的童鞋们)息息相关的一家公司——

顺丰

顺丰要上市了!!!

顺丰上市,王卫,我们不怪你

对于这一消息,市场一片哗然,还是非常意外的。

因为顺丰集团董事长王卫及其高管曾一度表态“顺丰不会上市”。

顺丰上市,王卫,我们不怪你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2011年,顺丰创始人王卫罕见接受采访,在谈及上市时态度明确。

顺丰高管公开露面时,对于上市问题基本上都延续了王卫的否认态度。

但弥达斯发现,顺丰上市其实是有迹象可循的。

去年,顺丰挖来原摩根士丹利亚太区投资银行部副主席之一的梁翔(ChongLeong),担任集团副总裁,梁翔此前曾主导和参与过多家内地房地产公司在香港的上市项目,在操盘上市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从梁翔的经验不难猜出顺丰挖人的意图。

再往前推2年,2013年顺丰首次公开融资,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古玉资本共同投资顺丰约25%的股份,投资金额80亿元人民币。这是顺丰成立20年来的首度融资,很可能在为上市铺路。当时还有分析猜测顺丰很可能在香港上市,因为当时国内IPO重启时间未知,且排队企业多,欧美市场对顺丰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

王卫及顺丰高管曾那么高调地否认公司上市,如今为何成真了?难道王卫改变自己的想法,想入市圈钱?这究竟是王卫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两年前拿了投资人80亿不好交代?

遭遇企业寒冬,冷冷冷

申万宏源证券11月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平均快递单价由2004年的28.8元下降至2014年的14.7元,利润率下滑至5%左右。

另据国金证券2015年12月28日数据,2015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82.5亿件,同比增长48.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456.2亿元,同比增长34.9%。近几年来,异城快递平均单价下滑近50%。也就是说,在业务增长的情况下,异城快递平均单价是大幅下滑的。而异城快递平均单价下滑的同时,人力成本、自动分拣设备等重资产投入却是逐年上升的。

顺丰上市,王卫,我们不怪你

利润率下滑,是快递企业普遍问题。对顺丰而言,它已经不是一家简单的物流公司。其内部将原有业务板块划分为六大业务事业群进行独立运营: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仓配物流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顺丰国际事业群。业务涉及到速递、生鲜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支付、无人机等。

比如,去年1月,顺丰正式上线跨境电商网站“顺丰海淘”,后改名为“丰趣海淘”,这是除顺丰优选之外的第二个电商网站。5月,联手中信银行跨界合作,推出共有品牌的“中信顺手付”试图打通电商链条上的支付环节,并为上游商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个人零售金融服务。10月,投资入股深圳智航无人机。顺丰的路子越来越广,三年前的80亿融资恐难以维持如此巨大的盘子。

去年底,就谣传顺丰在展开大批裁员,这是顺丰总裁王卫亲自任顺丰速运BG,启动的第五次裁员。

看投资人脸色,怕怕怕

所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你以为中信资本等三家机构的80亿元是那么好拿的吗?

且不说中信资本、元禾控股、招商局这三家都是国资背景的VC,单就谈投资人之一的中信资本的投资风格,有两点:

① 纵观近年来中信资本参与投资或运作的案例,从阿里巴巴、分众、亚信,到近期的顺丰,几乎没有独享——投资阿里巴巴时与中投及国开金融联手,投资分众时有凯雷、方源、鼎晖、光大,投资亚信时有淡马锡,投资顺丰时有元禾控股、招商局。

不难看出中信资本一家非常“保险”的VC,“一起玩”乐趣除外,至少风险平摊。

② 仔细看中信资本投资的几家企业——阿里巴巴,分众传媒,亚信科技和顺丰,除了现如今即将上市的顺丰,阿里赴美上市,亚信是纳斯达克第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分众借壳七喜成功成为“中概股”。

此前,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觉得这个行业最终肯定要整合。其他国家,物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靠规模,靠网络来取胜的行业,而且在大多数其他国家,比如美国,一般都是只有两到三家物流业老大。”并且,张懿宸还很肯定表示顺丰未来会是市场其中一个整合者,而不是被整合者。

要成为市场的整合者,首先要有足够的份额,其次同行之间的收购兼并不可避免,这一切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字——就是钱!钱!钱!!!

顺丰上市,王卫,我们不怪你

那么钱从何而来呢?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上市、增发融资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

对手已经加速快跑。去年底申通、圆通已经相继发布了借壳上市计划,按照惯例看下一步将是增发,如果当申通、圆通融资几个亿几十个亿的时候,顺丰还在为钱愁,那么该如何成为一个整合者。所以顺丰必须上市,不然可能面临被整合危险,显然中信资本是不会让这样的危险存在,中信资本也不会允许顺丰变成一个被整合者。

王卫同意此次顺丰的上市,想必手握25%股权的投资人施压不少。

内忧外患之地,难难难

众所周知,顺丰在价格上是不占优势的,因此被打着薄利牌的一些快递公司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各种战应接不暇,除此,还要面临外围电商自建物流的冲击。

京东、苏宁等规模庞大的电商自建物流体系对快递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菜鸟网络在农村市场的拓展,让各大快递企业压力不小。

2015年双十一期间,刘强东曾经炫耀:“迄今为止,整个京东的众包物流平台注册的众包物流员工已经超过了30万名,所以现在呢,我们每天平均有超过20万个包裹,都是通过我们的众包物流送过去的。”

顺丰上市,王卫,我们不怪你

而快递行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价格蔓延到了资本层面,各家争先上市已成趋势。

中通计划赴美IPO,时间拟定于2016年底或2017年初,拟融资10亿至20亿美元,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阿里巴巴之后第二大的中企赴美IPO。去年底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都相继发布借壳上市计划。处在国内快递业第二梯队的全峰快递则选择在新三板上市,德邦物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提交IPO申请,宅急送也公开表示过自身上市计划。

国内排名前七的物流公司中,顺丰是最后一个表露上市意图的,看来王卫已经是坚守到最后的“做事人”。

事实上,快递公司除了要解决利率低的问题,其末端的基础设施、转运中心等都需要大力建设,而快递员的人工成本最高可占总收入成本的60%以上,都是现阶段面临的基础问题,因此快递公司急需大量资金,谁先获得巨额融资,谁就有机会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

另外,快递公司也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像团购、旅游网站一样,将来势必要进入一个整合期。如果顺丰想要整合他人而不是被他人整合,就要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从这个角度想想,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王卫同学又同意上市了。

顺丰上市,王卫,我们不怪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