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校學車,你被教練罵過嗎?其實教練也不容易!

“向右打方向盤,向右!哎我說的是向右,你咋還往左呢!?”坐在副駕駛上的教練猛一踩剎車,你心底裡一哆嗦,預料到了接下來將要迎接一頓暴風驟雨式的怒罵,從問候你的祖宗,到質疑你的智商,讓你恨不得一頭撞死在車窗玻璃上。

在駕校學車會被教練罵,似乎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兒了,遇上一個溫柔和藹的教練反而很稀罕。很多人將駕校教練的脾氣壞、愛罵人歸咎於他們“素質低下”,但這背後的原因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駕校學車,你被教練罵過嗎?其實教練也不容易!

教練不是天生愛罵人

都說教師春風化雨,教練卻是狂風暴雨,一不留神就把你罵得分不清左右了。罵著罵著,你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駕校教練的首要職責是通過罵人來鍛鍊你的心理素質,其次才是教你學會開車。

很多人認為,機械重複的教學內容是教練性情暴躁的原因之一。很多教練為了讓學員儘快通過考試,都是找準了參考點,讓學員直接複製他的經驗,“看到左後視鏡的下沿跟白線的上沿在一條線上的時候,你就往左打死方向盤”。在這樣艱苦的重複訓練下,確實把教練折磨得夠嗆。

所以,真的是笨學員讓教練累到罵人,產生了職業倦怠嗎?

如果簡單重複的機械訓練,就能讓教練愛上罵人,同樣從事類似工作的小學教師、兒科醫生應該更愛罵人,他們不僅需要連續、緊張地與人互動,而且是跟未成年的熊孩子鬥智鬥勇。相反,小學教師、醫生至少表面上遠遠沒有駕校教練暴躁易怒、情緒不穩定,愛用針扎人的部分幼師除外。

但相比接受過系統培訓的教師和醫生,有一點是肯定的:駕校教練雖然會教開車,可能不太懂教育心理學。

駕校學車,你被教練罵過嗎?其實教練也不容易!

除了上述這些常見的解釋外,很多人認為教練工資低,生活壓力大,如果學員的通過率達不到50%,一個月的工資可能就打了水漂,練車途中學員如果出事,教練還得背鍋,罵幾句也是應該的。

教練背鍋的案件確實發生過。例如2013年,江蘇泗陽一家駕校有個學員在練習倒車入庫時,誤踩油門,將在車旁教學的一位教練撞傷致死,最後法院卻判定教練負主要責任。因為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了:“學員在學習駕駛中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練員承擔責任。”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感慨這教練好冤。

而你更熟悉的場景,或許是這樣的:開著開著,教練突然一腳猛剎:“再往前開你就撞死了!”你的大腦停止了運轉:我到底哪裡又做錯了?沒錯,教練往往會比學員更早意識到危險,及時制止。但你早已被教練罵暈:一定是教練生活壓力太大,讓他們實在溫柔不起來。

生活壓力大,並不是教練愛罵人的根本原因,那麼到底他們為什麼變成了今天這樣愛罵人呢?

駕校學車,你被教練罵過嗎?其實教練也不容易!

老司機很稀缺

回溯中國人考駕照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排隊學車的人始終高於駕培市場的供給,教練與學員一直處在不對等的市場關係中。教練愛罵人,也算是有源可溯的“傳統”。

早在民國時期,開車上路就已需要駕照。當時會開車的人很少,駕校還不多見,大多數人學開車得先跟著師傅當學徒打下手,在北京,這被稱作“跟車的”。他們要給師傅擦車、搖車、燒炭火、開關車門、迎送客人,有空了才能摸上兩把方向盤。師傅覺得行了,學徒才能去考試。在這種師徒關係中,師傅的地位很高。

到建國初期,普通人連購買私家車的資格都沒有。民間曾有段子調侃道:“大隊書記蹬、蹬、蹬(指拖拉機),公社書記130(卡車),縣委書記帆布篷(吉普車),地委書記兩頭平(上海牌轎車)。”像國產的上海牌轎車,只有縣團級以上的機構才有購買資格。

當時學開車的人,只能在單位體制下謀個差,再跟著領導的司機學,名額也是嚴格分配的,從開始學習到拿到駕照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普通老百姓有資格開上車,是80年代國家逐漸放開私家車限購之後事情了,私人開辦的汽車駕校也是上世紀90年代陸續出現了。最早的一批教練,其實就是改革開放前中國最早的一批會開車的老司機,他們或是從軍隊轉業,或是曾在單位開公車,社會地位不比一般的電大老師低。

90年代的北京城,人們學車的熱情不亞於現在考託福GRE。但學員多,教練少,光報名就要等上幾個月。那時候,往往是一個教練帶七八個學員,甚至創造了一輛教練車帶了24名學員的紀錄,普通人不知要排多久的隊才能摸上一把方向盤。

駕校學車,你被教練罵過嗎?其實教練也不容易!

教練手上攥著決定你能否拿到駕照的關鍵鑰匙,學員也只好低聲下氣地忍耐教練的辱罵。

1994年,曾有讀者給北京日報寫信吐槽:“學員們挨個到師傅家去送禮,一次少則二三百元,多則五六百元。凡上了貢的,師傅都重點培養,教得多,給他們的開車時間長。不送禮的,師傅就另眼看待,有錯不糾正,張嘴就罵,舉手就打。”看起來,二十多年前的駕校,“吃拿卡要”一樣不比今天少。

到了21世紀,中國人的荷包逐漸鼓了起來,私家車數量增長迅猛,2009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2007-2011這五年,平均每年機動車的增長量就高達1591萬輛。

車多了,學車的人自然更多。尤其在2011年左右,一度出現井噴局面,全國增加的駕駛人數高達2269萬人,但僧多粥少,比如深圳市在2012年共有駕校41家、教練車4135輛,但2011年年底積壓的考生就高達40多萬,報完名後要等大半年才能學車的狀況十分常見,甚至需要託關係送禮才能儘早進駕校。

如此供需不平衡的市場中,駕校與教練佔據著優勢地位,而想學車的人削尖了腦袋在排隊。

儘管教練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受人尊敬的老師傅,而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但他的學員從大學生到CEO形形色色,在教練車上,只要腳下有剎車,他就是你命運的主宰,教練車是他最後的領地,罵人是他最後的倔強。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很絕望?想要遇到一個不罵人的教練,難道只能靠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