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與分散-持倉的藝術

集中與分散-持倉的藝術

之前有朋友甩給我賬戶,讓我幫他看看他的股票還有救嗎。我看了一下14只股票,10w的倉位。我瞬間驚呆了,腦補了一下這哥們在面對我質疑時候的回答,我分散持股為了分散風險啊。一口老血含在了嘴裡,趁著噴射前說你把倉位都清了去買理財吧。當時是6月份的事情,他還沒有虧多少,現在應該是會感謝我的。

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持股分散和集中的問題。首先要說的是分散,到底什麼是分散。理論上說是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分散風險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到底有沒有做到真正的分散投資。理論上你買房子和買股票算不同的投資方式,應該算分散投資。但是如果你買的股票是房地產股,這算不算分散投資。其實我認為這是不算的,因為房子如果處於上升週期,那房地產股一定會受益,兩者屬於正相關。所以雖然你配置的是房子和股票,但是由於其中的高度相關性,其實並沒有做到分散風險。

其實如果做過FOF基金的研究,就會知道對於分散風險,其實是有一套很嚴格指標來衡量的。從最基本的行業分散,到持倉比例分散,到風格分散比如大盤股,中盤股,小盤股。還有其他很多指標來衡量其中持有股票的相關性。

以上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分散投資是可以做到分散風險的,但是個人投資者可能無法真正做到分散投資。下面這段話要說的是關於集中持股的,集中到底會不會放大風險。

還是用房子來舉例,如果刨除掉居住屬性,但從投資屬性來說。其實投資房地產不如投資房地產股票。15年房市最瘋狂的時候,房價也不過漲了一倍,最多兩倍。二房地產龍頭公司萬科的股票卻漲了七倍。同樣的道理,你全款買一套房,相當於滿倉壓一隻票,其實和買股票的風險是一樣的,並沒有分散。但是彈性的話,股票比房子的彈性要好很多。所以在承擔了一定股票波動風險的情況下,房地產股的超額收益要遠遠的高於房子。

換個思路,假設說股價的漲跌是一個隨機事件,當你持有20只股票的時候,由於樣本相對較大,所以漲跌趨於均值迴歸,收益與虧損相抵。但是當你支持有兩個票的時候,你有四份之一的概率是掙錢的,同樣你也會有相同概率虧錢。

雖然這種假設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把股市當做基於一定確定性的概率問題的時候,這種假設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你買的每一隻股票在基於研究的情況下都是有一定的確定性的,這個時候你的分散可能會加大你看錯的概率,所以可能集中持有確定性高的股票能更好的做到風險控制。

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研究成本太高,深度研究2,3只票已經夠了。如果在能做到行業分散和風格分散,其實已經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分散風險。並且足夠的集中也會帶來不錯的收益。

集中與分散-持倉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