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34軍名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34軍名片姓名: 第34軍生日:1949.02.09 出生地: 來安家庭成員:步兵第100--102師, 步兵第298--306團家庭後代:東部戰區空軍[第34軍軍機關一部]青島警備區[第34軍軍機關一部]第83集團軍防空第83旅[第34軍100師]空軍航空兵第三十六師(轟炸機師)[34軍100師299團]武警江蘇省總隊淮陰市支隊[34軍100師300團]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第34軍101師]武警93師253團[第34軍101師301團]第81集團軍特戰第81旅某營[第34軍101師302團]福建省軍區海防第13師第51團[第34軍101師303團]第73集團軍炮兵第73旅(第34軍102師)空軍航空兵第二師(殲擊機師)第4團[第34軍102師306團] 71集團軍合成第2旅某營[第34軍102師306團下屬部隊]第27集團軍裝甲7旅某營[步兵306團1營]

1949年2月9日,在來安第3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1949年1月15日決定,江淮軍區第34旅、獨立旅與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軍第77軍132師等部,合併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4軍,隸屬第3野戰軍第8兵團。軍部由江淮軍區前方指揮部組成(因機關不健全,補充了新77軍軍部部分人員),下轄步兵第100、101、102師及軍直屬隊。以起義的第132師為基礎編為第100師;下轄第298團[國民黨軍第132師394團(由37師111團與132師394團合編)] 第299團[江淮軍區第34旅101團],第300團[華東軍區後備兵團第2師第7團(1949年8月正式劃歸)];以江淮軍區獨立旅為基礎組成第101師下轄第301團[國民黨軍第132師395團],第302團[江淮軍區獨立旅第1團],第303團[江淮軍區獨立旅第2團],以江淮軍區第34旅為基礎組成第102師,下轄第304團[國民黨軍第132師396團]305團[江淮軍區第34旅第100團]306團[江淮軍區第34旅第102團]本次整編中,江淮軍區獨立旅第3團沒有編入第34軍,1949年1月底,3團調至合肥,兼合肥市城防司令部,5月,該司令部撤消。4月26日,34軍進入南京,軍部及直屬隊駐孝陵衛;100師駐孝陵衛外營房;102師駐湯山。101師留守鎮江。7月11日,華東軍區命令,以34軍軍部和8兵團機關一部組成新的南京警備司令部,保留34軍番號和建制。南京警備司令部下轄步兵第101師和第102師。7月20日,華東軍區命令,華東軍區直屬教導師6個團劃歸南京警備司令部指揮。8月1日,第100師脫離第34軍領導(1950年後改編為高炮第3師)調歸第33軍建制。11月,第101師調歸第10兵團。12月,第102師師部調歸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後改為炮兵第3師師部。1950年1月,第34軍軍機關一部組建華東軍區航空處。11月,軍機關及其餘部隊改編為華東公安第13師。第34軍番號撤銷。
東部戰區空軍[第34軍軍機關一部]1950年2月20日,以南京警備司令部(第34軍軍部兼)機關的一半人員(702人)與由上海遷至南京的華東軍區航空處合併,並先後調其他單位、部隊1500餘人充實了航空處。3月1日,華東軍區公佈了新航空處的領導機構組成名單,。1950年8月1日,華東軍區航空處改編為華東軍區空軍司令部,1954年5月15日,華東軍區空軍司令部改稱華東軍區空軍部,1955年5月又改稱為南京軍區空軍並延續至今。2017年又改稱為東部戰區空軍.青島警備區[第34軍軍機關一部]1950年11月17日,南京警備司令部(第34軍軍部兼)調歸華東公安司令部,改編為公安第13師,下轄第37(原軍區教導師1團)、38(原軍區教導師2團)、39團(原102師304團)。原南京警備司令部所轄之警衛營大部、教導團一部等調入坦克第2師。1952年上半年,公安13師與公安14師合併為新公安第14師,老公安14師師部改編為文化速成中學。新公安14師(師機關是原公安第13師師部)下轄的部隊整編情況大致是:原13師所屬公安第37、第38團依次改為公安第40、第42團,原公安第39團拆散分補公安第40、第42團,另調原公安第14師第41團(老33軍部隊)歸其建制,番號不變。 公安第13師由軍級單位降級改編而成,是所有公安師中的唯一特例。1952年7月4日,師部移駐青島市。6月,山東邊防局併入公安第十四師。1954年11月,公安第14師率公安第40、第42團調歸山東軍區建制,師部與山東膠州軍分區合編,改稱膠州軍分區兼日照、石臼所守備區,隸屬山東軍區。轄即墨、即東、膠縣、膠南、諸城、藏馬、五蓮、高密、日照兵役局。司令員何東家,政治委員林明(兼),駐膠縣城。1956年3月6日,奉命改編為守備部隊(19師)後移駐青島市。1969年11月,又與青島市人民武裝部合併組建青島警備區。???
第83集團軍防空第83旅[第34軍100師]1949年2月9日,江淮軍區第34旅101團和起義的國民黨77軍第132師394團合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4軍100師。師部由起義的國民黨軍77軍 132師師部和部分77軍軍部人員組成。下轄第298團[國民黨軍第132師394團(由37師111團與132師394團合編)] 第299團[江淮軍區第34旅101團],第300團[華東軍區後備兵團第2師第7團(1949年8月正式劃歸)]8月1日,第100師脫離第34軍領導,劃歸凇滬警備司令部建制。1950年5月13日,由淞滬警備司令部高射炮指揮所與陸軍第100師師部合併,組成高射炮兵第3師。該師下轄第11、14、17、18團,298團[以後延續不詳]。以299團團部為基礎在南京組建成立空軍第4混成旅轟炸第12團。300團改編為南京市公安總隊第2團.1951年1月中旬在上海以高炮第3師機關及直屬隊和華東高炮第12團為基礎組建炮兵第63師,1951年3月16日,炮兵63師入朝參戰,1955年9月回國,1956年7月1日劃歸福州軍區建制。1960年3月,駐漳州機場。1960年12月,該師及所屬團被中央軍委確定為軍委戰備值班部隊。1964年7月13日,炮兵63師由福州軍區調歸武漢軍區建制,1965年8月1日--23日,參加抗美援越戰爭,改為工程兵63支隊,1966年2月27日歸國。師部駐地河南鞏縣1968年3月,師部移防鄭州,1975年後師部移防滎陽,1983年3月,改歸陸軍第43軍建制。1985年10月,以炮兵63師(欠609、628團)和161師高炮營在河南滎陽組建54集團軍高炮旅。1997年,54集團軍高炮旅改編為防空旅。2017年縮編為陸軍第83集團軍防空第83旅,駐守在河南滎陽。[由國民黨軍西北軍第132師到解放軍陸軍第83集團軍防空第83旅,這個曲折傳奇的沿革過程留給我們多少感嘆]
空軍航空兵第三十六師(轟炸機師)[34軍100師299團]1950年6月23日,以34軍100師299團團部為基礎在南京組建成立空軍第4混成旅轟炸第12團,該團是空軍第一支轟炸機部隊。同年11月暫調空2師。1951年1月,轉隸新組建的空10師,改番號為第28團。1953年3月15日,由空10師28團改編的空軍獨立4團在河北石家莊成立。這是空軍第一支重型轟炸機部隊,1954年3月該團調駐南苑機場。1955年3月9日調駐陝西武功機場,劃歸西北軍區空軍建制.1965年4月13日,空軍司令部電令,經總參謀部批准,空軍獨立第4團在陝西武功擴編為第36師。師轄第106、107、108三個大隊(1969年5月按新體制改為團)。1969年10月14日,該師被中央軍委確定為空軍戰備值班部隊。1982年4月16日,空36師106團改編為偵察干擾團,同年6月17日劃歸武漢軍區空軍建制。1994年12月24日被中央軍委確定為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目前空36師是空軍重點建設部隊,是空軍僅剩的三大轟炸機師[空8師和空10師]之一。武警江蘇省總隊淮陰市支隊[34軍100師300團]1952年11月,南京市公安總隊被軍委公安司令部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公安總隊"的番號。300團改編為南京市公安總隊第2團,駐南京市,1955年7月,該團調歸江蘇軍區,改為內衛第36團。1959年1月8日,以原內衛三十六團為基礎,與原鹽城民警大隊合編成鹽城支隊,1962年1月1日,改為中國人民公安部隊江蘇省總隊第2團。1966年9月14日,第二團(欠第二營)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蘇省軍區獨立第二師第五團.1976年5月,獨立二師師部撤銷,所屬步兵第五團整編為江蘇省軍區獨立五團。劃歸淮陰軍分區建制領導。1982年底,獨立第五團移交給江蘇省公安廳,於1983年1月1日,整編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江蘇省總隊淮陰市支隊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第34軍101師]1949年2月9日,以江淮軍區獨立旅為基礎組成第34軍101師下轄第301團[國民黨軍第132師395團],第302團[江淮軍區獨立旅第1團],第303團[江淮軍區獨立旅第2團]10月,101師調歸福建第10兵團,1950年1月,該師師部改編充實為到華東軍政大學福建分校,所屬部隊調歸第28、29軍,用以重建在金門戰鬥中損失掉的3個步兵團,101師3個團分別組建84師251 團、82師244團、85師253團。1951年3月5日,華東軍區命令,華東軍政大學福建分校改編為華東軍區第3步兵學校。4月6日,華東軍區命令,該校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步兵學校。1952年7月,第14步兵學校奉命撤銷。部分機構與浙江金華第13步兵學校等單位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步兵學校,遷往南京,1955年5月30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步兵學校,建制隸屬南京軍區。1963年7月南京步校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步兵學校,南字325部隊。南京軍區步兵學校於1969年9月26日撤銷建制。1977年11月恢復步兵學校建制,更名南京軍區軍政幹部學校。1978年1月12日,在南京軍區軍政幹校基礎上,恢復組建成立南京高級步兵學校,直屬於中央軍委,校址在安徽滁州1981年1月1日,學院改稱南京高級陸軍學校,1986年6月9日,改稱為陸軍指揮學院,直屬於總參謀部,成為全軍唯一的一所陸軍中級指揮院校。1999年6月,更名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武警93師253團[第34軍101師301團]
1949年10月在進攻金門島戰鬥中,第28軍第84師251團受到嚴重損失[1950年1月,101師301團與251團餘部合編為新的251團]。1953年3月下旬,第251團駐連江東湖。1964年10月,第251團調歸福建省軍區改編為獨立團,1969年7月,改稱為陸軍第85師第253團[32343部隊],調歸29軍建制;同年11月16日,改歸福州軍區直接領導指揮。1985年9月85師撤消番號建制,253團調歸步兵第93師建制。 現歸武警93師[32343/8711部隊]253團.第81集團軍特戰第81旅某營[第34軍101師302團]1949年10月下旬,第82師244團駐莆田江口,旋移駐福清,在進攻金門島戰鬥中,82師主力團244團受到嚴重損失,1950年1月16日 ,101師302團與244團餘部在福建省福清縣東張鎮合編,番號為244團。 1958年 12月28日 82師244團從晉江石獅移駐莆田江口 1969年11月上旬,隨28軍北上,轉隸北京軍區,移防山西臨汾。1985年9月改編為陸軍第28集團軍步兵第82師,執行北方乙種步兵師編制。 從晉南洪洞移防到晉北大同。1998年9月第28集團軍撤消,縮編為摩步第82旅並轉隸陸軍第63集團軍,駐地大同2003年9月又劃歸陸軍第27集團軍建制。 2017年4月18日,改編為第81集團軍特戰第81旅某營福建省軍區海防第13師第51團[第34軍101師303團]1949年10月24日,第29軍第 85師第253團配合第28軍參加金門戰鬥,253團損失嚴重,1950年1月16日 ,101師303團與253團餘部合編,番號為253團。10月,29軍撤消後,調歸福建軍區建制。11月改稱福建軍區步兵第85師253團,直屬兵團兼軍區建制。12月,第253團赴第8軍分區剿匪。1952年5月,改編為福建軍區水兵師水兵1團。1954年12月9日,改編為海軍陸戰師1團.1956年12月,海軍陸戰師1團與3團在泉州合併為守備第27旅,直屬福州軍區。旅部以第1團團部為主,並抽調第3 團一部分組成。1957年4月,守備第27旅縮編為守備8師[守備8師師部以晉江軍分區和第28軍部分幹部為基礎組成,1969年改稱福州軍區守備3師]守備第88團,屬晉江軍分區領導。後部隊幾經變動,原第1團團部和第2營為福建省軍區海防第13師[73311部隊]第51團;隸屬於東部戰區陸軍.原第1團第1營為南京軍區海防第13師第50團第1營(紅軍營),原第1團第3營現為廈門警備區船運大隊。?
第73集團軍炮兵第73旅(第34軍102師)1949年2月9日,以江淮軍區第34旅[欠101團]為基礎組成第34軍102師,下轄第304團[國民黨軍第132師396團],305團[江淮軍區第34旅第100團],306團[江淮軍區第34旅第102團] 11月,102師師部調歸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根據中央軍委1949年12月批覆,1950年1月1日,由第34軍102師師部改建為炮兵3師師部(駐南京湯山),與原華東軍區特種兵縱隊的炮兵第11、12、13團組成炮兵3師,歸特種兵縱隊建制,為摩托化炮兵師。原102師所轄部隊於1950年調歸華東空軍、特縱及公安第13師。[304團改編為公安第13師第39團,後撤消分散補入其他部隊。305團調歸華東空軍,發展不詳。306團1950年6月23日,以306團團部為基礎在南京組建成立空軍第4混成旅驅逐第11團。同年11月調歸新組建的空2師,1951年1月23日,改番號為空2師第4團。306團下屬部隊大部分於1950年8月調入華東軍區坦克第2師,改編為摩托炮兵團。306團1營在同年11月參與組建了坦克獨立第2團]。第11、12團前身分別為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第1、6團,炮兵13團於1949年6月由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組建。1950年5月,炮3師(12、13、39團3營)由浙東入閩駐同安,後移晉江。11月,師部率12、13團調浙江嘉興整編,準備入朝作戰。1951年1月,再次入閩,駐廈門島、同安、南安。歸第十兵團兼福建軍區指揮。該師炮兵第13團(1951年2月起並指揮炮兵第19團3營)駐廈門島。1953年6月5日,炮3師率炮兵12、13團(11團於1951年7月歸炮7師)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作戰,依次輪換炮兵7師師部、20、21團作戰,到達安東集中入朝。入朝後,下轄炮兵12、13、39、41團。1955年3月,師部率炮兵第12、13、39[1955年炮39團調歸炮3師建制]、205團回國,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番號,駐江蘇無錫。1955年2月8日軍委命令撤消炮兵22師,所轄205團調歸炮兵3建制。1955年10月,炮兵第3師師部率炮兵第12團、第13團、第39團、第205團入閩,駐永春,擔負福建沿海機動作戰任務,所部先後在永春、南安、仙遊、同安、福清、廈門等地駐防,歸福建軍區指揮,後轉歸福州軍區領導指揮。1956年7月1日起歸福州軍區建制。1964年9月21日炮兵15師師部和該師8團北上歸建,該師炮兵2團留閩歸福州軍區炮兵建制;1983年2月該團歸炮兵3師建制。1983年1月,軍區整編,炮兵3師直屬軍區領導。1985年8月,炮3師改編為陸軍31集團軍炮兵旅,炮兵13團與29軍87師師部合編為南京軍區炮兵第3旅。炮兵第2團與福州軍區守備3師炮兵團合編為南京軍區守備13師炮兵團,2017年4月18日,31集團軍炮兵旅改編為第73集團軍炮兵73旅.【炮兵第2團】:1951年6月,由西南軍區炮兵司令部所屬的高炮第541團、542團、戰車第3團和榴彈炮4、5團各抽調一個連組成西南軍區炮兵暫編第21團。團部由西南軍區炮兵司令部機關直屬隊抽調部分人員組成。1952年4月,按152榴彈炮團擴編。1952年7月調歸西北軍區炮兵第10師建制為炮兵第2團,12月調歸炮兵第15師建制。1964年調歸福州軍區,1983年1月調歸炮兵第3師建制。1985年10月與原福州軍區守備第3師炮兵團合編為南京軍區守備第13師炮兵團,1993年1月改為南京軍區海防第13師炮兵團。1992年11月1日,第1集團軍炮兵旅縮編為炮兵第2團,歸炮兵9師建制。【炮兵第12團】:1949年4月由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6團(炮6團是在淮海戰役後改裝組建的摩托化榴彈炮兵團,由原山東兵團榴炮營、特縱炮一團第3營等炮兵部隊編成)改稱。1950年1月起隸屬炮兵第3師。1985年8月炮兵第3師縮編為第31集團軍炮兵旅,炮兵12團番號撤銷。【炮兵第13團】:1949年5月由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第11、12團和教導團各一部組建,1950年1月起隸屬炮兵第3師。1984年7月20日,配屬炮兵第9師開赴雲南前線參戰。1985年9月,陸軍29軍撤消,87師歸南京軍區直屬,10月,以87師師部、炮兵13團和炮兵第3師一部,組建南京軍區炮兵第3旅。九十年代,炮兵第3旅調入福建,改建為我軍第一個陸軍地地戰役戰術導彈旅。後劃歸第二炮兵52基地[今火箭軍61基地]建制。【炮兵第17團】:1949年3月18日,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以縱隊機關和直屬隊一部、縱隊部分老炮兵部隊和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部分炮兵分隊合編成立特種兵縱隊炮兵5團。1949年6月20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17團。曾配屬20軍入朝參戰。1952年8月1日,轉隸炮兵9師建制。1957年1月,調歸炮兵3師建制。1985年炮兵第3師縮編為第31集團軍炮兵旅,炮兵17團番號撤銷。【炮兵第39團】:組建情況不詳,1952年6月調歸炮兵第6師建制。1955年,調歸炮兵第3師建制。1985年炮兵第3師縮編為第31集團軍炮兵旅,炮兵39團番號撤銷。【炮兵第41團】:1949年4月,華北炮2旅3團機關(重迫擊炮)、1團5、9連和獨立炮營、207師山炮營、冀東步兵19團所接受的國民黨軍94軍火炮、車輛、器材及部分人員,合編為華北特種機動炮團,駐防北京北苑。後改稱炮兵第41團。1951年7月配屬67軍入朝參戰,後轉隸炮兵第7、第3師。1952年6月調歸炮兵第6師建制。1958年8月至1962年3月隨師入閩執行作戰任務。1977年 5月,炮兵第6師由加農炮師改為加農榴彈炮師,師轄2個加農炮團、1個加榴炮團和1個火箭炮團。炮兵第41團換裝加農炮。1985年炮兵第6師縮編為第38集團軍炮兵旅,炮兵41團番號撤銷。【炮兵第205團】:1950年12月步兵第143師改編為炮兵。原屬3個步兵團擴編為5個炮兵團,分別為炮兵第201、202、203、204、205團。1951年3月,師部改稱炮兵21師。1953年10月,該師從朝鮮凱旋駐遼寧省阜新縣。1955年2月8日,奉總參電令該師由火箭炮兵改裝為榴彈炮兵部隊,改稱炮兵第11師,所屬各團除202團外,全部調出。從兄弟部隊調入36團、23團。下轄23、36、42、43、202五個團。1955年12月部隊移防鞍山地區海城縣,師部設於北大營。1969年部隊從遼陽地區移駐錦州地區。1985年10月,該師整編為陸軍第40集團軍炮兵旅。
空軍航空兵第二師(殲擊機師)第4團[第34軍102師306團] 1950年6月23日,以306團團部為基礎在南京組建成立空軍第4混成旅驅逐第11團。[306團下屬部隊大部分於1950年8月調入華東軍區坦克第2師,改編為摩托炮兵團。306團1營在同年11月參與組建了坦克獨立第2團]。11月25日,空軍第4混成旅驅逐第11團調歸新在上海組建的空2師,原番號為空2旅,該旅是在原陸軍70軍208師基礎上建立的,不久即改編為空2師。該師下轄第4、第6兩個驅逐機團,其中第4團為原第4混成旅第11團改編;第6團系接收5航校1期甲班提前畢業的30名學員新建而成。 該師目前駐守華南。71集團軍合成第2旅某營[第34軍102師306團下屬部隊] 1950年8月30日步兵306團下屬部隊調入坦克第2旅,11月3日改稱坦克第2師摩托化炮兵團。1953年2月20日坦克2師摩托化炮兵團入朝,團指配屬炮兵2師為機動兵力。1954年12月9日坦克2師摩托化炮兵團由朝鮮回國,15日到達徐州中兵營房。 1958年2月25日--3月15日整編改稱坦克2師122榴彈炮兵團,1962年8月改稱坦克2師炮兵團。1970年8月坦克2師擔負軍委戰略預備隊任務。1978年10月1日坦克2師調歸南京軍區裝甲兵建制。1983年1月1日,該師調歸陸軍第12軍領導。1985年8月1日隸屬於第12集團軍建制。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改稱裝甲第二師,2011年,以裝甲2師一部組建第12集團軍裝甲第2旅;2017年,以第12集團軍裝甲第2旅組建71集團軍合成第2旅某營.
第27集團軍裝甲7旅某營[步兵306團1營]1950年12月7日在江蘇省徐州市茅村車站組成,當月12日移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7日授予番號。以坦克第2師4團團部三分之一及2營與步兵306團1營(不含營部)和第66師197團炮兵連等單位合編而成坦克獨立第2團。1968年9月10日編入坦克第7師,1969年9月12日改稱坦克第7師第25團[52892部隊]。1983年3月調歸陸軍第69軍領導。1985年7月隸屬於第28集團軍。1998年第28集團軍撤消,該師縮編為裝甲旅並改歸第63集團軍建制。2003年第63集團軍撤消,改歸第27集團軍建制。2017年第27集團軍撤銷。

本文系轉載自《360個人圖書館》,轉載目的在於傳遞信息,學習交流,並不代表本人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人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在此向原著者表示感謝與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