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给“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鸣冤昭雪?

露馅的红豆包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首先应该感谢的不是慈禧,而是

夏同善。再是翁同龢汪树屏吴以同以及林拱枢等人。

【夏同善塑像】

当时浙江巡抚杨昌濬在三司会审之后,维持了杭州知府陈鲁所做的判决,这个案子到这时按照常理来说其实已经是铁案难翻,但是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坚持要进京告御状。

【杨昌濬】

杨淑英先买通狱卒,让杨乃武写了诉状,再由姚贤瑞作抱告,由杨乃武的妻子詹氏、杨淑英带着杨乃武的儿子杨荣绪去京城告御状,然而第一次告状以失败告终。

当时浙江有个京官叫做夏同善,他和胡雪岩交好,胡雪岩有个西席(也就是老师)叫吴以同,他和杨乃武是同年,又是好友,因此再一次酒席上他便和夏同善谈起了杨乃武的案子,说此案一定有冤情,夏同善于是答应帮帮。

【胡雪岩】

另外杨乃武在杭州也有个同科汪树屏,汪树屏的哥哥汪树棠也在京做官,杨乃武告诉杨淑英可以去求求他们。杨淑英去找汪树屏时,汪树屏便联合了十八个同科举人,联名向都察院控告,请求提京复审。

杨淑英去见吴以同的时候,吴以同带她去见胡雪岩,胡雪岩表示非常同情,给了杨淑英一百两银子作为路费。

杨淑英第二次去北京见到夏同善,夏同善夫妇便带她去叩见浙江在京城的大小官员三十多人,并让杨淑英将诉状投送给步军统领衙门、刑部和都察院。

夏同善多次和翁同龢谈到这件事,并把诉状给翁同龢看,翁同龢表示这当中确实很有冤情,于是他亲自去刑部查阅本案全卷,但是刑部尚书桑春荣

却不肯给他看,是林则徐的儿子林拱枢将卷宗调出来,送到翁同龢的府中。

【翁同龢】

翁同龢果然发现不少疑点,让刑部发回重审,但是刑部却不同意,所以翁同龢一天早朝时参了一本,这时候汪树屏的诉状也到了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汪树屏的哥哥汪树棠正在都察院任职,也向皇帝请求重审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慈禧太后才下了一道谕旨,要求浙江巡抚杨昌濬重审。

【慈禧】

杨昌濬没有亲自提审,让湖州知府许瑶光提审,许瑶光知道这件案子案情复杂,但又害怕杨昌濬,于是拖了很长时间,不上报也不结案,杨昌濬也不催他。

浙江京官们没有停止活动,他们说服了慈禧太后。慈禧便拍了御史王昕去浙江私自调查,王昕得知爱仁药店并没有卖过砒霜,便向慈禧奏了一本,提出要朝廷派遣大臣去浙江复审。

慈禧便让浙江学政胡瑞澜就近提审,胡瑞澜受到杨昌濬的威逼利诱,以及余杭知县刘锡彤(冤案的始作俑者)的重金贿赂,对杨乃武大刑伺候,再次屈打成招,维持原判。

不久一些生员以及汪树屏、吴以同、吴玉昆等人又联名向都察院和刑部控告,御史边保泉也上奏请求提京复审,但是慈禧太后却以提京复审太麻烦没有批准,还是提交刑部让胡瑞澜再审。

胡瑞澜再审之时,因为上谕特别说明不许严刑逼供,杨乃武咬死不肯承认,于是草草审了两次,胡瑞澜便以案情复杂为由,请求朝廷另派人来审。

这时夏同善和张家骧等人又在慈禧面前多次表示,请求提京复审,除他们之外,还有许多人上本请求,慈禧是在这多方面的环请之下,这才下旨提京复审,杨昌濬虽然不满,但不得不将人犯押解到京城刑部复审,在这次复审之后,冤情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因此并不是慈禧想要给他们平反,而是一些正义的官员实在看不下去,集体请求的结果。


浔阳咸鱼


此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有道是:“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鸣冤昭雪是假,阴谋权术是真罢了。

不得不说慈禧确实是一位权谋高手,靠着“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民间小案,竟一举铲除了湘军百余名将领,其中更是包括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大大削弱了湘军在当时的势力。至于杨乃武的冤案是否真的昭雪了呢?据记载,杨乃武出狱之日,已是一身伤残,几近为废人,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的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

案件的起因

杭州余杭的杨乃武自小聪慧过人,三十三岁时曾考中癸酉科举人。他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因看不惯当地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于是做了一幅讽刺的对联:“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由此和官府结下了梁子。当时余杭镇上有一美女,名叫毕秀姑,也就是此案中的“小白菜”,十七岁时嫁与豆腐店帮工葛品连为妻,次年这夫妻二人租住在杨乃武家,由于老婆太美,葛品也许没有安全感吧,所以老是疑神疑鬼。恰巧杨乃武丧偶鳏居,深居简出,又是一名才子,这让葛品以及其母亲坐不住了,由此传出了毕氏与杨乃武关系暖昧的流言。

原来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儿子刘子和早就对俊俏美丽的毕秀姑心动不已,后来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品毒死,这和《九品芝麻官》中的剧情颇为相似。作为老爹的刘锡彤自然不愿意让儿子担罪,加之又与杨乃武有私怨,于是移花接木,将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最后判定其与毕秀姑通奸,协助毕秀姑谋杀亲夫,处以死罪。

案件的发展

这样判决,对于杨家人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于是杨家人多次上诉,前后几十堂,都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后幸得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当时杨家人求毕秀姑告知实情,为杨乃武作证,毕秀姑也深觉愧疚,当即应允。但是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自己面子,依仗拥兵边疆的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等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仍叛“通奸谋命”。然而这一举动激起了浙江士绅公愤,最后闹到了京城,在慈禧太后的介入下,经过开棺验尸,澄清了案情,杨乃武之冤得雪。

案件的结局

慈禧太后借此案,趁机将涉案的300多名官员进行严打,连左宗棠亦受牵连,其中有30余人被革职、充军或查办,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员被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湘军势力由此大大受损。至于案件中的杨乃武和小白菜,一个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尼,一个则是终身残废,再无出头之日。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清朝末年官场腐败、冤案横生,“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件。因为各种文艺作品的渲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结局给人一种贪官被惩处,好人沉冤昭雪的感觉,但现实永远没有那么美好。“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终闹到轰动天下,不是因为有冤情,而是因为满清统治者慈禧太后将这件案件当成了对付湘军势力的棋子,最终慈禧太后达到了目的,自然也就不会在乎棋子的死活,杨乃武和小白菜结局很惨。

要理清“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脉络,就要先讲讲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朝政治形式。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严重打击清廷统治,东南半壁江山摇摇欲坠,而清朝原有的八旗绿营不堪大用,清朝统治者不得不下放兵权,让地方自行组建团练作战。在这过程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武装“湘军”飞速壮大,到1864年7月攻破天京城覆灭太平天国的时候,湘军已经发展成为水陆军齐备、装备洋枪洋炮、兵马十多万的强大力量,湘军领袖曾国藩更是总览东南事物、权势熏天,对清廷形成威胁。

1864年8月,经过多方面考虑,曾国藩主动请求裁撤湘军,表明湘军忠于清廷;作为交换,清廷任命湘军各级将领担任地方要员,苏、皖、浙、赣等省的官场几乎被湘军垄断。而“湘军”武装名义上被裁撤,但是数万士卒并没有解甲归田,反而在湘军官员的庇护下成为黑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1868年,慈禧太后终于借着“天津教案”的机会将曾国藩调离东南老巢,让与湘军无关的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马新贻是带着慈禧交办的任务去的两江,首先要确保湘军武装被完全裁撤,其次查清太平天国的财宝去向,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1870年,上任仅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在官署门前,也就是著名的“刺马案”。慈禧太后震怒派出多批钦差要彻查此案,但是最终草率结案,不得不将曾国藩又调回了两江,自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被湘军把持,对于湘军官员的各种行为也是无人敢管。

“刺马案”中,慈禧太后为了朝廷稳定不得不向湘军妥协,但是她从未放弃对付湘军,扶植清流势力制衡湘军是主要手段之一,而“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出现给了慈禧再次出手的借口。“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本身是一件简单的风化案,小白菜的丈夫突然暴毙,再加上邻居传闲话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有私情,因此当地余杭知县刘锡彤就认为是两人合谋杀人,最终屈打成招,判决“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处死”。

要说清末官场腐败,冤案很多,慈禧怎么就重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了呢?因为案件牵扯的都不是普通人,余杭知县刘锡彤是湘军的人,而杨乃武余杭县的乡绅、举人。案件结果出来后,杨乃武的家人就上下奔走联系杨乃武的同学以及浙江籍官员鸣冤,这帮浙江籍官员一方面是觉得杨乃武确实冤枉,另一方面也是看不惯多年来湘军垄断浙江官场,胡作非为,因此共同使劲最后将案子捅到了当时的清流领袖、军机大臣翁同龢手里,最终一件小小的风化案变成了湘军势力和清流势力的政治斗争,牵扯进来的官员越来越多,因为多方博弈,案件审理时间长达四年,杨乃武与小白菜饱受摧残。

1876年(光绪二年),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主审,由刑部任职六十年的老仵作开棺验尸确认小白菜的丈夫就是病死的,终于让案件真相大白。慈禧太后趁机连发谕旨,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等一百多位官员被革职永不续用,这些人大都是湘军官员,湘军实力大损。

慈禧太后凭借一起风化案将权倾东南的湘军势力压回了两江地区,最重要的是打破了湘军对于东南地区官场的垄断,甚至于在此后两江总督的位置都不在独由湘军把持,不得不说收获巨大。而杨乃武与小白菜这对蒙冤者也没得好,虽然走出了监狱却留下一身伤残,杨乃武丢了功名最终病死乡间,小白菜出家为尼孤独终老。


当狗容易做人难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囯湘淮两势力为主,太平天国灭了江浙两省地方官以湘淮两军居多清政府借小白菜一案给曾国蕃左宗堂一个小小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