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勸人「積陰德」,傳統文化的「陰德」到底是什麼?

xoufei72


積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積陽德,一種是積陰德。俗話說善惡有報,經常積陽德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在未來的生活裡帶來福報。而經常積陰德的話,則在自己死後能夠上天堂,下輩子投個好人家。

在過去,很多迷信的人們看到別人做壞事,都好心相勸,讓那些壞人不要再繼續為惡了,要給自己積點陰德,不然死了之後是要下地獄的。我們經常聽這種類似的話,就不免有些疑問,人們常說的陰德到底是什麼?


根據這個詞語的解釋,我們可以得知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德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比如說有的人喜歡大張旗鼓的做好事,而有的人喜歡低調的做好事,都是做好事,但表現的形式卻是不一樣的。

俗話說種什麼因的什麼果,不管是哪一種做好事,都會得到回報。根據《了凡四訓》的解釋: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德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從這種解釋上來看,似乎上天也喜歡獎勵低調的人,因為在比較迷信的古代,上天代表著一種神秘的力量,大多數人覺得上天的賜福比所謂的群眾基礎有價值的多,於是大家都喜歡給自己積陰德。

在歷史上喜歡積陰德的人有很多,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這樣,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而且還心地善良,常做好事。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那種壞事做盡,但又偏偏也做好事來積陰德的呢?還真的有!

比如三國時期的大奸雄董卓,很少有人知道,董卓在年輕的時候,每當發現不平之事,都是仗義出手,除暴安良、伸張正義。惡吏惡霸更殺了一堆,在河西走廊大地上的威名赫赫,引得各路豪傑紛紛來投。

唐朝一代奸臣盧杞,在當年擔任虢州刺史的時候,由於連年災害,還要替皇家養三千頭豬,盧杞二話不說,大手一揮,將這三千頭豬全部殺掉給虢州分掉吃了,得到了當地百姓十二分的擁戴。

其實歷史上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有一些比較壞的人,因為迷信,每做一件壞事都要再做一件好事,來將罪孽給抵消。而有些人更是因為擔心做壞事以後會遭天譴,於是棄惡從善,做了個好人。

這樣看來的話,古代雖然有些東西比較迷信,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當道德與法律無法制約一些人的時候,說不定迷信某種東西,還能讓這些壞人有所顧忌,這也是一種比較積極的影響。


魏青衣


“陰德”,有四重涵義:一、德。二、默默無聞之德。三、廕庇子孫之德。四、福報來生之德。嘗試論之。

《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什麼是道?道既是宇宙本體、萬物之源,又是運動規律和法則。道可道,非常道。不可說,不可說,非常不可說。大約而言,道,渾沌而成,無狀無象,是人的視聽無法觸及感覺的。道,空虛清靜卻又無處不在。

德,即是得。道在社會人生中得以顯現出來的相狀、行動,即是德。道不可觸摸,德卻可見。甲骨文中的德字,左部表示“行”,右邊是一隻眼睛,眼睛上邊還有直立的線條。大約是說,德可見,見於行動。又或是,行為端正,目不斜視,才是德。


在篆文中,德字眼睛下方又加了一個“心”。真正的德行,終須出於一顆誠心。


《道德經》說:“道生之,德畜之。”認為道生長萬物,德畜養萬物。後來的道教雖然和老子此人沒啥關係,但既然尊老子為太上老君,當然也要研究道德。道教《太平經》闡發了關於道德的理論,其中有說:

道者,天也,陽也,主生;德者,地也,陰也,主養。

道是陽,德為陰。可見,德,本來就是“陰德”,“陰德”,即是德。

默默無聞之德

有一種德行,是在大庭廣眾中做的,大家都看得見,稱為“陽善”。

有一種德行,是在默默無聞中施行的,人所不知,稱為“陰德”。比如葛洪《抱朴子》中所稱的“慈心於物,恕己及人,樂人之吉,愍人之苦。”一念心善,足稱“陰德”。暗中“賙人之急,救人之災”,也是“陰德”。

“陰德”,又稱為“陰騭”。道教有《文昌帝君陰騭文》,認為為善不揚名,獨處不作惡的陰騭,能得到帝君的庇佑。



廕庇子孫之德。

道家以為,暗行善事積陰德,人雖不知,但神知,還能將此陰德澤及後世子孫。與陰德相對應的,便是陰禍。多陰謀暗算,則致陰禍。

《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之言:“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陳平傳國至曾孫而以罪絕,如其言。漢高祖的另一重要謀士留侯張良,爵位僅能傳至其子,且在張良逝後十年便予以取消,後世不復紹封。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考論此事,認為張良有幾件事做得不地道,宜其如此:

劉邦攻嶢關,秦守將見大勢不妙,想求和,然後一起西襲咸陽,劉邦認為可以。秦軍鬆懈。張良獻計:“不如因其懈擊之。”遂引兵大破秦軍。

劉邦、項羽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皆為漢,鴻溝而東者皆為楚。項王歸漢王父母妻子。”項羽解而東歸,劉邦也準備引而西歸。張良此時勸劉邦不要“養虎自遺患”,於是,和平條約墨跡未乾,戰火重燃。後面就是垓下之圍,項羽最終自刎於烏江。

白居易《讀史》詩曰“陰德既必報,陰禍豈虛施。人事雖可罔,天道終難欺。

福報來生之德

我國本土宗教,只說人死有鬼魂。佛教傳入,其教義言鬼魂還能轉世投胎,再世為人。在這個意義上,此人今生的陰德,又可以福報於來生。

十無益

積陰德,宜真心誠意、全心全意。倘若此方行善,他方為惡,則無益。林則徐有一篇《十無益》,可給人以啟迪:


莫安排


《淮南子》記載的陰德

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
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

《淮南子.人間訓》中用了長篇幅論述了“因果”這個問題。在論述中也直接點出福禍皆是人們直接造就的。通篇長論裡,劉向及其文人門客旁徵博引、引經就典,字字珠璣,無不引人深思。典籍提到諸多方面,但是在這裡我們只引用其中一段,以此啟發自己,細細研讀“陰德”。

在《淮南子》中,治水的大禹、開化民智的契、傳授耕織的后稷,都是有大陰德的人,所有三位君王的後代仍然是君王,可職位陰德福厚了。除此之外,孔聖人恢復禮樂,教化世人,傳道受業,孔子的後人也多出大德之輩,人丁興旺不衰,這也是承了孔子的大德的。這些都是陰德澤厚的人。

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禹鑿龍門,闢伊 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 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闢地墾草,糞土種谷, 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後之後,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世。其後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


秦王嬴政爭霸天下、生靈塗炭,智伯侵地滅族,商鞅、李斯不得善終……這些都是福德淺薄的人。

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滅,商鞅支解,李斯車裂。

“上善若水”之德才是陰德

從之上我們大概可以意會的出這“陰德”的含義,應該是有兩種屬性的,一是“陰”,二是“德”。

陰,如其名,看不見的,不在光明之處的。這是與“陽德”不同的一種屬性。很多人說陰德是默默做好事,不為人所知,陽德則是為眾人所見所聞。其實不太贊同這種看的,陰確實有“不被所見”的意思,但是在這裡,個人感覺它的具體更應該是“上善若水”、由心而生、非刻意的。

“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其報於百姓也;郊望褅嘗,非求福於鬼神也。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

陰德應該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理所當然的狀態下發生的,這與被不被知道完全無關。正如《淮南子》中所說的,聖賢的君王布德施惠,不是做樣子給百姓看的;祭祀祖宗神靈,也不是對鬼神有所求。山高了自然會有云起,水深了,自然會有蛟龍棲息……心有善念,不會刻意於世人的眼光與言論,生於心,行於手足,這是水到渠成,應運而生,至於是在光明下,還是在黑暗裡,這並不重要。這不就是人們所說的“上善若水”嗎?

我們是不知道大禹的功德,還是不清楚孔子的事蹟?這些都是有大德的人,而他們的功德真的不為人所知嗎?當然不是!但這些人同樣也是有陰德澤厚之人。可見這“陰德”的“陰”並不是藏起來,看不見,而是“無中生有”,始於無法捉摸、虛無的心念,而非其他所有。

陰德的第二個屬性,便是德。什麼叫做德?救蒼生於水火是德,放過一隻螻蟻也是一種德。“德”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是為生靈的基礎屬性,只是有的人忘記了,有的人只看得見高大的,有的人以此為目的,有的人以此為手段,有的人以此為解脫……有多少人是為了善德本身而為之?

性本善,那性情使然的善與德,想必大多是要積大陰德的。

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
有陰行者,必有昭名。


魚者佩之


中國人講究因果報應,天理循環,報應不爽,所以要講陰德,不要死後遭報應,也不要報應在兒孫身上。


這是樸素的道理,但是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其實講的是一個個人品牌建立的過程。

春秋晉國有個貴族家族,欒氏,這家人三代都是晉國重要的上卿,家主欒盈德才兼備卻被其他公卿聯手滅族了,為什麼呢?在事前就有人說過,盈之善未能及人,而武之德已遠,修黶之怨者,必此時矣。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欒盈很好,但他還年輕,他的好處還不能遍及所有人,他的爺爺也很好,但是他的恩德大家已經都忘了,不會懷念他了,但是欒盈的父親很壞,大家對他有怨氣,都記著呢,要報應也就是現在。


古時候,人的信息傳遞慢,口碑擴散也慢,但是我們所處的時代,信息傳遞速度非常快,一個事件可以迅速在網絡發酵,一個汙點也可能讓你很快抬不起頭,所以陰德這種事,已經不是陰德,而是你自己的口碑。


一個人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成事,大多數時候要借力,這個借力不止是所謂的貴人,還有很多普通人,甚至地位低於你的人,人不是一個孤立的群體,那些跟你合作過的人,見過你的人,共同構成你的社會人格。


你好不好相處,能不能合作,就是你的口碑,信譽,這雖然不像你的財富一樣有明確的數字,但是同樣也有額度,當你透支的時候,就會有報應,當你的口碑良好的時候,你就可以用它做很多事。


如果個人口碑不好,能力再強,事業再好,也有可能對你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舉個例子來說,前一段時間的薛之謙,其實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幾天之內人設崩壞,本來一年幾個億的收入,現在被廣告商索賠,娛樂節目也開始下線,商業價值大大降低。


積陰德、建立口碑這種事非常重要,它其實是一種防禦性措施,是止損,給你人生設立一個止損點,是預防你不成功的,在你順風順水的時候可能沒那麼重要,但是當你跌到谷底的時候,它是一個安全網,是決定你人生的下限的,下限不能太低。


都看到這裡了,不如關注下我的微信公眾號吧:霍老爺(ddz_233)


霍老爺


1.所謂陰德


陰德,即福報。

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德排在第四位,個人覺得有福之人,必有德,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陰者,即隱、閉、默。積陰德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行善事不圖回報,默默的付出。水滿則溢,當你善事做多了,福氣也就來了,這就是因果。


所謂的積陰德其實就是暗中做好事,不求回報。積陰德是發自內心的善舉,不是作秀,不為好看,亦不是通過幫助別人來抬高自己,而是真心實意幫助他人。


佛家講究福報,而積“陰德”會得天報,這是最大的福報,會福廕子孫後代。



2.怎樣才能積累陰德享福報呢?


講一個故事給你聽:一個商人,在半山腰買了一座宅子,依山傍水,風景很美,門前還有很大一片果園,商人花重金請了一位風水先生來家裡看風水。


快到家門口時商人看到妻子送一個遠方親戚出門,商人在遠處停下腳步,先生納悶兒,隨口問怎麼不繼續走了?商人回答:“這個親戚平日不經常來往,今天來我家想必是遇到了什麼難處需要幫忙,我現在過去他看到我難免尷尬,所以我們還是等他走遠再回去吧!”先生聽了沒說什麼。


等親戚走遠,他們走到家門口,商人忽然抬頭看到一群鳥在園中飛起,繼而停下了推門的手立在門口,先生又問:”到了家門口為何不進門?”商人說:“園中鳥驚起,想必是有領居家孩子在爬樹摘果子,我自推門而入怕驚了孩子從樹上掉下來摔壞了,還是等他們摘完了果子我再進去吧。”先生聽完對商人深鞠一躬,說:“福人居福地,像您這樣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不管住在哪裡都是福地,您平日的為人已經為自己和家人積累了福報,風水自然錯不了。”


還有,華人首富李嘉誠縱橫商海幾十年,在商界一直有很高的威望。他教育子女最簡單的道理便是:面對利益,如果能得七分一定要拿六分,多留一分給對方,這樣合作才能長久,生意也會越做越大。


所謂:愛出者返愛,福往者福來。 行善積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說遍佈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記人好處或是扶危濟困,亦或是助人於危難,都是行善積德。



3.舉手之勞的無聲善舉。


你有餘錢可以資助貧困學生讀書,給自己積福報,不要去養情人破壞別人家庭損陰德。

夜晚回家路上,看見收攤小販可以買點東西回家,買誰都是買,誰要是條件好也不至於起早貪黑擺攤。


撿到錢或者物儘量想辦法歸還施主,以己度人,誰丟了東西都會心急,也許你拾到的是人家的救命錢。


遇到老人或者小孩需要幫助的,儘量幫忙聯繫家人,或者送到當地派出所,以免出現意外,常盡能及之力。


總之,積陰德就是默默的幫助她人,也許是一杯水,或是一碗飯,也許是一次舉手之勞的幫忙,都會給人帶來方便,好事做多了,日積月累你的福報就來了。


事事輪迴,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會成為你日後的因果。做人多存善念,積善言,行善行,福報自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先說答案

陰德:指的就是德。類似的詞還有《黃帝陰符經》裡的陰符。

陰,是不顯露的意思。

積陰德,是正統的華夏文化裡的一種說法,並不是後世被曲解的所謂為了來世過得好而去做好人好事的意思。

中國人講的“積陰德”,是說要人不離其宗,復歸於道。人得先有道,才能後有德。所謂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關於道德

人有了道,而後就能有德,有了德,無論是治身治家還是治國治天下,都會生存的更長久,傳承的更長久,萬世傳承,子孫以祭祀而不輟。

如果德就是一個人的金錢儲蓄的話,有道之人,是想著怎麼把生命的臍帶,須臾不離的汲於大道之中,不停的積攢自己的德,這樣德足全了,自己才能長久;

不道之人則相反,天賦之德,就是他的初始餘額,他後面不僅不想著怎麼多掙點錢,還一直處心積慮的想著,怎麼把這些老本都花光,兌換成花花綠綠的摸得著看得見的感官生活,這樣的話,他的一生,就不會很長久,也不會很順利。

很多人追逐一切,唯獨不想著積德。人的生命,德是續航餘額,誰的餘額越多,誰就生存的更長久,誰的餘額越少,誰就會早早的不道早已。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有這樣的話語:

善者非以賞故善也。

王者以賞勸善,志士蒙其賞而恥之,小人懷其賞而飾善,而偽滋生,而賞滋濫。

乃流俗復有陰德之說,謂可勸天下以善,而挾善以求福於鬼神,俗之偷也,不可救藥也。

陰德之說,後世浮屠竊之,以誘天下之愚不肖,冀止其惡。

然充其說,至於活一昆蟲,施一簞豆,而豫望無窮之利。

迨其死,無可徼之幸,而又期之他生。驅愚民,脅君子,而道遂喪於人心。

社會上,為了迎合很多人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也開始做起來了“積德”買賣。

讓人花錢去充值,做善事去充值,折騰這個那個去充值,把一樁樁庸俗透頂的買賣,都做成了行為藝術。

其實,沒有道哪裡的德?

積德只有唯一的一個途徑,那就是:

先有道,而後才有德。


平凡2850


命理學認為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積德很大成分就是積陰德,這陰德在今天佛教說的比道教更多,但陰德是道教詞彙,出自《淮南子》。興揚在這裡簡單的說說如何積累陰德。

人在現世積德的陰德,因為是陰行往往是在後代子孫上得到福報。許多人為求祖宗庇佑每年給祖宗祭祀,但不願意為現世的父母、爺爺奶奶做點好事,就這樣你怎麼讓祖宗看得上你?故祖宗的陰德會庇佑後人,但很少會庇佑不孝子!這種陰德是最簡單易得的,只要盡孝就能得到祖先積累的陰德。

再者勿要做損陰德之事,《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說:“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不管壞事做的再隱蔽天理昭昭,這些事在陽世一輩子不案發,也會損害你的陰德,讓你福報減少,影響你的子孫後代。

《關聖帝君覺世經》中還認為人積累陰德可以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然後能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

經文之中說的可能有點重,惡念不存這個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人只要願意多做點好事,少做點壞事福報自然會來。


全真道士梁興揚


陰德,何為德,沒德如何有福氣,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有了好命含金鎖匙出世,更要有好運才行,如果沒好運就要積累陰德,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德排在第四位,其實不然,個人認為德為第三位,如風水寶地,要有德行的人才能配得上,福人居福地,冥冥中自有安排,沒德之人強求也不來。


積陰德,有陰德的人,其實福報最大,上天必將賜福於他。行善出於至誠,不是為了做善人而行善,沒有期望獲得福報的念頭,默默無聞,堅持不懈的時時處處行善,這才是真的積陰德,福廕子孫後代,自古聖賢就提出厚德載物,而且無論佛,道,皆導人向善,這是有一定的道理。


佛祖教導弟子說:一滴水怎樣才能不枯萎。弟子想了很久也說不出來。一滴水怎樣看也不能長久保持,佛祖說:把這滴水放入大海,就不會枯萎。積一點陰德,可以理解為一滴水,你用完就沒有了,但你持久下去,水滴越來越多,聚沙成塔,水滴成河,甚至成海,力量就強大了,積的陰德庇護子孫三代,但是你在積德,子孫不一定會積,當福德用完,三代而終,自然又是一個循環了。


當你積累陰德夠多了,自然人生一帆風順,有付出就有回報,世事萬物自然有規則運行。你去工作,老闆自然回報酬勞給你,你去種地,自然有飯吃,沒付出又怎麼會有收穫,一因一果,你積陰德了雖然沒人知道,但是上天不會忘記你的付出,自然會有所回報,不是報在你身上就是報在子孫後代,所以說生活中處處可積德,也可以處處損德,關鍵你在抱著什麼心態活著。


雲深梧桐


陰德一說,與天人感應學說有關,也作陰騭。了凡四訓第三篇說,“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同時又說,“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


道家《陰騭文》解釋,陰德就是凡人不必通過轟轟烈烈的場面來表現自己,只要心地善良,從一點一滴的善事做起,便可以得到報應,當然這種報應是上天的答覆,善良的結果。近一點報在自身,遠一點報在兒孫身上。

《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餘慶不單指自己一身,也指能惠及後世子孫。司馬光在家訓中曾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如何積陰德呢?《了凡四訓》指出有大約十種途徑,一是與人為善;二是愛敬存心;三是成人之美;四是勸人為善;五是救人危急;六是興建大利;七是舍財作福;八是護持正法;九是敬重尊長;十是愛惜物命。


南方鵬


陰德是道家思想。就是:暗中做得,不被人知道的,有德於人的事。行善不求有人知道,是傳統美德。傳統思想講究有陰德的人,上天必將賜福於他。



行善至誠,不是為了做善人而行善。默默無聞,堅持不懈地做善事,這才是真正的積陰德。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所有的惡事瞞得過世人,卻瞞不過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