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记者 郑成航

昨日,我们迎来了第89个“八一”建军节。《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事,作为政治的延续,不管在古时还是今日,不管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都是不可忽视的发展对象。这一点,对古人来说尤其重要,《左传》中就记载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观点。因此,军事也往往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文艺。史籍、诗集中不乏金戈铁马的喧嚣,歌舞、游戏中也有大将破敌的身影,而书画、雕塑、铭刻等艺术,也历来与军事密切相关。它们或是实用器物,是猛士手中削金断玉的利器、大帅运筹帷幄的真实道具;或是纯粹的艺术作品,刻画战事的残酷与英雄的壮烈。

那一抹肃杀的典雅

戈,是先秦时期一种主要用于勾、啄的兵器。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原为长柄,平头,刃在下边,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戈头有援、内、胡三部分。“援”即平出的刃,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上面有穿绳缚柄的孔,称为“穿”。为了避免在挥杀时向后脱,有的在援和内之阔设有突起的“阑”。“胡”为援下刃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升缚绳的穿孔。两周时期,胡身加刃,增加了戈的勾割能力。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尚武的时代,君主武官都有专用的兵器。王者所用的戈矛,可谓古代兵器中的至尊重器,上面多用错金字署名。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景公的一枚戈上,就有错金鸟篆文“宋公栾戈”四字。

鸟篆亦称鸟虫篆、鸟虫书,是先秦篆书的变体,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其笔画故作蜿蜒盘曲之状,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长脚下垂,犹如虫类身体之弯曲,故名。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将之列为“秦书八体”之一,多见于兵器,少数见于容器、玺印。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宋公栾戈”铭文

在肃杀的兵器上,有如此典雅华丽的铭文,真可谓“力”与“美”的融合。

青铜壶上的战争史诗

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这个名字特别长的铜壶,内容也十分丰富。此壶侈口、斜肩、鼓腹、圈足,肩上有御环两兽耳。令人惊叹的是其壶身的满饰嵌错图案:图案以三角云纹为界带,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采桑射猎图,中层为宴乐戈射图,下层为水陆攻战图,每层图像左右侧描绘的场景也各不相同。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

铜壶的第三层刻画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壶右边是水战,左边是攻城战。水战中,两条对攻的双层战船上飘扬着战旗,左船的战旗是用织物制成,右船的战旗用鸟羽修剪、编缀而成,形制不同。上层的兵士正在厮杀,手持有长兵器的或刺或钩,持短兵器的近体肉搏,右船有泅水的战士,伺机破坏敌船或登敌船格斗,夺取敌船。左船尾部则有人擂鼓助战。水军是中国春秋末期才形成的新军种,且出现在傍海临江的地区,在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军物品,因此,该组水战的图像更显珍贵。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水陆攻战纹饰

攻城战尤为惊心动魄,图中的横线代表城墙,斜线代表云梯。当时由于兼并战争比较频繁,促使攻城和守城的战术、技术、兵器都得以长足发展。从图中看去,守城的一方有弓箭、礌石、长戈、短剑等。攻城的一方有云梯、长矛、长戈、短剑。攻的一方处于下风,有的已身首异处,有的从云梯上摔了下来……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攻城战纹饰

铜壶中图像的制作工艺为“嵌错”。工匠们先在铜壶上刻出图像的浅槽,然后把红铜、铅等金属嵌进浅槽,接下来再用一种叫“错石”的工具对嵌了金属的图像进行打磨,使之和壶身一样平滑。此壶嵌错精致,内容丰富,画面反映了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这幅水陆大战图,几乎可以编出一部史诗了。

盈盈一握的“大杀器”

今年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三件宝贝中,有一件秦国的杜虎符。相比单人使用的戈矛剑戟,小小的虎符才是当时真正的“大杀器”。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杜虎符

杜虎符,虎作走形,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内容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就是说,这个兵甲符,右半存于君王处,左半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是调兵超过五十人,就需要杜地的左符和君王的右符会合验证,才能行军令。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合验证君王的右符。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秦诏版铭文

不同于前面华丽盘曲的鸟虫篆铭文,虎符上的错金铭文是清新舒朗的小篆。相较秦始皇时期规矩森严的刻石书法,虎符上的小篆随着虎形分布,错落自然有致,颇有后来“诏版”书法的风采。

持矛勒铭的浪漫气概

受到小说演义的影响,蜀汉大将张飞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猛将”的代表,但多少有点头脑简单。历史上的桓侯张飞,显然不是如此。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八濛山铭》拓片之一

218年,曹操击败张鲁后,曹营名将张郃率军进入益州东北部,此地向来为张鲁的领地。刘备遂任张飞为巴西太守,出兵争夺,两军对持五十多日。后来,张飞率精兵万多人,邀张郃军交战,因山道狭窄,前后不能相救,张郃大败,弃马与十余人爬山退还南郑,张飞此战不仅拓增刘备方领土,更使保住蜀地门户,使益州转危为安。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八濛山铭》拓本之二

大战胜利后的张飞,并没有像小说里那样大碗喝酒,而是以长矛在八濛山石壁上刻下隶书两行:“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即后世传诵的“八濛摩崖”。据《方舆纪要》说:“八濛山在渠县东北七里,八峰起伏,其下平旷十余里,江水环之不匝者一里,常有烟雾濛其上”。张飞在烟雾迷蒙的山间立马“持矛勒铭”,金石相击、火花四溅的浪漫气概,当不在曹操“横槊赋诗”之下。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八濛山铭》拓本之三

由于年代久远,八濛山铭早已壁裂字毁,现存的几种拓本,皆为后代仿刻。我们只能以此来想象张桓侯当年持矛铿锵的英姿。

大明锦衣卫的妙笔丹青

相比张飞,关羽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显然更高,后世竟被尊为“武圣”,有关他的艺术作品自然也不少,《关羽擒将图》就是其中的一件精品。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关羽擒将图》

《关羽擒将图》描述的是三国时“水淹七军,活捉庞德”故事。画中的庞德虽然被擒,但心中不服,怒睁双目、咬紧钢牙、咆哮挣扎,几近全裸的身体正可表现庞德雄壮的体魄。二员裨将一按住庞德,一正加紧钉敲木桩以便捆缚。一旁的关平欲拔佩剑,周仓瞋目持刀,两人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庞德被俘

而关羽相对轻松,坐于山石之上,正双手抱膝,身体略向前倾,美髯拂动,气宇轩昂,正注视着庞德的一举一动。画中关羽与庞德大于其他人物,以此突出主要人物,两个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态还作了对比处理:庞德凶悍躁动,关羽岿然安坐,一静一动,充满戏剧性。愈是如此,愈能表现出关羽不怒自威的神武。衬景山石用斧劈皴,用笔劲挺爽利,有宋人遗意。人物衣纹线条流畅生动、转折合度。铠甲描绘繁而不紊,用色艳而不俗。全图人物及故事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恰如其分。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关羽安坐

此图的作者是明代的商喜。商喜,字惟吉,除人物外,兼擅山水、花鸟翎毛。清代王士祯《池北偶谈》载“京师外城西南隅圣安寺寺殿有商喜画壁”,“今大西天经庵殿壁龙神及大轴文殊普贤变相,亦喜笔。”据此看,壁画也是商喜的拿手好戏,故《关羽擒将图》虽绘于绢上,但具有壁画的许多特点。此外,商喜还曾被授予锦衣卫指挥一职,看来并非寻常画院画师可比。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铠甲细节

抗击倭寇的那一天

倭寇是困扰明朝的一大祸患。明嘉靖年间,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驱使一批靠海上贸易为生的中国海商集团铤而走险,与倭寇合流,亦商亦盗,兼行劫掠,倭患复炽。为了消除倭患,明廷多次派重兵前往沿海地区剿倭,期间涌现了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倭寇登岸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倭寇放火劫掠

这幅明人绘制的《抗倭图卷》,现藏日本京都大学,系临摹仇英《抗倭图卷》。 画面从海面出现倭寇船只开始,由倭寇登陆、烧杀抢掠、居民避难、明军出阵、水上激战、倭寇被歼等组画面组成。画面中,倭寇的形象栩栩如生:头发剃成半月形,上身穿着单衣,下身赤裸仅穿兜裆布,光脚,手持长枪、弓矢和日本刀。 与迹近光屁股的倭寇形成强烈视觉反差的是,画卷上的明军士兵全部盔甲鲜明,阵容严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明军出征

起初,由于在《抗倭图卷》的画面中并没有找到能够显示画卷性质的文字。在此之前,对画面的解释众说纷纭。后来,经过对图卷进行红外线摄影和图像分析时,发现了3处文字: “大明神捷海防天兵”,表明明朝军队的身份; “肃清海•倭夷”,表明明军战斗的对象是倭寇;“弘治三年”,即后期倭寇的时代,方才证明此图卷的内容确系抗倭事迹。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军事与艺事的传奇往事

与倭寇水上激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