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田會議地址」

“走進古田會議地址”

古田會議會址,原為"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採眉嶺筆架山下。會址座東朝西。始建於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單層歇山四合院式磚木結構宗祠建築。祠堂由前後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建築面積826平方米。後改為和聲小學校址。

民國十八年(1929年)五月,紅軍第一次挺進閩西古田,改名為"曙光小學"。12月,毛澤東同志主持的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決議案。

1961年3月,國務院將古田會議舊址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古田會議會址由前後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址內庭院空闊,依次為前院、中門、下廳、正廳。左右兩側為廂房,步入中門,正廳是古田會議會場,主席臺設於左側。毛澤東將右邊廂房第一間為毛澤東同志辦公室和休息室。

祠堂外面址外為草地。左側為當年紅四軍閱兵場,西南面設有當年紅四軍領導人檢閱紅軍官兵操練的司令臺。背後是樹林,會址對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會議陳列館。右側有一口引水井和"荷花池"。

廖氏宗祠

古田會議會址是一座清朝宗祠建築,建築面積826平方米,始建於1848年,稱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它座東朝西,背靠參天古木林。在這片茂密樹林掩映下的"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數里之外便赫然躍入眼簾,樹林背後不遠處是高聳而立的筆架山,當地百姓稱之為"毛公山"(因酷似毛主席臥睡睡姿而得名)。

廖氏宗祠。’

古田會議是建黨建軍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古田會議精神則體現了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它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樣,是留給後人珍貴的精神財富,古田會議會址這一革命聖地也是讓後人瞭解這一段革命歷史,去學習了"古田會議"精神的內涵,對增強愛國情懷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

“走進古田會議地址”

古田會議會場

古田會議會場的陳設非常簡單,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就是講臺,幾排長條凳擺放整齊就是坐席,廳前的廊柱上張貼著紅軍標語,地面石板上殘留著炭火炙烤的痕跡。古田會議是建黨建軍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古田會議精神則體現了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它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樣,是留給後人珍貴的精神財富,

古田會議會址這一革命聖地也是讓後人瞭解這一段革命歷史,去學習了"古田會議"精神的內涵,對增強愛國情懷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 古田會議是建黨建軍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古田會議精神則體現了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它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樣,是留給後人珍貴的精神財富,古田會議會址這一革命聖地也是讓後人瞭解這一段革命歷史,去學習了"古田會議"精神的內涵,對增強愛國情懷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