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孪生兄弟同追“军营梦”

编者按:“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伴随着嘹亮的歌声,9月,一大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将穿上军装,走入军营,开始火热的部队生活,在历练中褪去青涩、逐步成长成熟。本报推出“我的青春献军营”系列报道,讲述这些即将踏入军营的“准新兵”的故事,敬请关注。

孪生兄弟陶宗财、陶宗宝今年正好18岁,但这次已经是他们第二次报名参军了,去年由于年龄不够没能入伍参军,今年哥俩又报名应征,经过体检、政审、役前教育训练等环节,即将走入军营。对于将来的部队生活,他们充满了信心:“参军后,我俩会互相鼓劲、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做素质过硬的合格军人。”

9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口镇西街村的陶宗财、陶宗宝家。兄弟俩的母亲魏春华开了个经营日用品的小商店,父亲陶明祥则在外打工。8月22日-29日,莱城区人武部组织437名双合格预征青年在莱芜职业中专进行了为期8天的役前教育训练,哥哥陶宗财、弟弟陶宗宝也参加了这次训练。说起孩子训练后的变化,魏春华笑着说:“俺这两个孩子身体素质都不错,回来也没说累,就是晒黑了。”

“两个孩子圆了我的‘参军梦’”

采访中,魏春华告诉记者,陶宗财、陶宗宝一直对参军入伍“情有独钟”。去年征兵时,兄弟俩就自己在全国征兵网上报名应征,但由于年龄小,没有通过审查。今年征兵开始后,兄弟俩又主动报名参军。“这两次报名,都是他俩自己报名填表,直到通过初审才告诉我们。对于孩子们参军入伍的想法,我们当家长的一直很支持。”魏春华说。

这天上午,陶明祥领着两个孩子到镇武装部填表去了。填完表后,陶明祥自己先回来了。说起两个儿子一块参军入伍,陶明祥感到很欣慰:“他俩很喜欢当兵,而且参军入伍的决心也很坚定。从报名、体检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他们自己处理,我们基本上没参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陶宗财、陶宗宝平时都很喜欢运动,经常打篮球、跑步。他们在离家三四里路的口镇中学上学,每天上学放学,兄弟俩总是结伴步行,因此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但陶宗财、陶宗宝的身体素质一直不错,顺利通过了体检。

交谈中,陶明祥说出了自己年轻时就有的一个梦想,那就是参军入伍。说起这件事,今年已经47岁的陶明祥还是有点激动。“参军是一件全家都光荣的事。当年我也很想参军入伍,报名也报了好几次,可都没有‘验’上,而周围的亲戚朋友有不少去参军的,我就非常羡慕。没想到,现在两个孩子圆了我的‘参军梦’。”

走好迈向军营的第一步

正在采访时,陶宗财、陶宗宝回到了家中。

说起未来的军营生活,陶宗财、陶宗宝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以往,他们对部队的认识主要是来自电视以及有关书籍,这样他们对军营生活有了强烈的向往,再加上周围的亲戚、邻居也有当过兵的,通过他们的讲述,也对部队紧张、充实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

陶宗宝告诉记者,这次的役前教育训练既紧张又充实,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跑步之后整理内务,就餐后接着开始训练。训练是艰苦的,就拿站军姿来说,一站就要站上几十分钟,天气炎热,在操场上站上一会儿,淌下的汗水湿透了衣服。整理内务的标准也非常严格,每天都要进行讲评,不合格的要重新整理到合格为止。“以前我们上学时也军训过,但这次训练,让我们真正对部队生活有了直接的了解,才知道原来部队生活还有这么多内容,要求这么高。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俩更有信心了,也对入伍以后的生活更期待了。”

“做一名合格的战士,是我俩共同的心愿”

征兵体检时,是魏春华陪两个孩子去的。到了之后,魏春华在外面等,当时也有点担心,可陶宗财、陶宗宝却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两个都很放松,顺利通过了体检。这也得益于他们平时自立习惯的养成。魏春华告诉记者,平时丈夫要经常外出打工,她就忙着店里的生意、地里的庄稼,所以陶宗财、陶宗宝兄弟俩很早学着自立,炒菜、做饭,还经常帮着家里干活。“所以孩子到了部队,肯定能照顾好自己。再说,有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帮助,做家长的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陶明祥说。话虽如此,陶明祥还是免不了叮嘱陶宗财、陶宗宝兄弟俩,到了部队以后,一定要服从指挥,服从领导,安心服役。

陶宗财、陶宗宝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许多同学也都报名应征了。“能成为一名军人,既是我们的心愿,也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陶宗财说,“我们兄弟俩都商量好了,到了部队以后,一方面要互相帮助,一方面还要互相比赛,就是要在部队的培养下,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素质过硬的合格军人,为部队做贡献,为家乡添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