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自如和我爱我家说:涨房租,臣妾也是被逼的~

链家自如和我爱我家说:涨房租,臣妾也是被逼的~

最近链家“自如”,我爱我家,蛋壳公寓等可算是火了一把,房租的上涨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这种焦点的热度已经超过了房价,因为房租的提升意味着基础物价的上涨,这只是一个前奏而已。大家也许很纳闷房租为什么突然就上涨了呢?到底是谁在推动租金的上涨?为什么租金会涨得这么厉害?其实这背后有一套完整的金融逻辑。这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分不开的,国家要控制房价,控制房价的根本在于管控地产金融,国内金融降杠杆控制融资,国外美元加息资本外流,对于市场的抽血效应已经十分的明显。一线城市的房价开始停止上涨,房地产交易降温,二手房更遇到了寒冬,环京房价的下跌让很多小型中介不得不关门大吉,可是“我爱我家”,“链家”这样的大中介呢?交易额下降,中介费减少恐怕是必然的。对于在全国拥有数千家的门店,近10万的员工的企业,如果主营业务受到达到市场环境冲击就不得不选的进行战略转型,寻找新的主营业务和主营收入,否则增长不说,企业走起下坡路也是很快的。从二手房中介,变成二房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前这些人靠买房的人吃饭,现在要靠租房的人养着,涨房租是必须的了。

我们不敢想象一个行业一下子涌进来几十万人是什么样子,但是这种潮汐的涌动已经形成。原本二手房中介是处理卖方与卖方者的关系,是一对一的服务,暗里提升房价是个案很难找到共性,中介推助房价上涨这件事很难拿到桌面上,只能是台下做局,因为没有规模效应,所以不引人注意。做二房东就不一样了,房子的资源是有限的,客户是有限的,你想割租户的韭菜,首先要控制房源,因为房源的多少和质量决定了你能服务多少租客赚多少钱。因此,一场抢房大战开始了,中介开始疯狂的从房东那里抢房源,提升价格是必然的,这样就造成了经营成本的上升,中介肯定不能做亏本买卖吧,那就涨房租,结果收购房源涨了20%,房租涨了20%。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这中间的金融操作:

第一:以自如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自如管理的公寓已超过70万间,并计划在今年突破100万间。100万间是什么概念,自如要先从房东那里拿到这么多房源,然后按年或季度支付租金,按照北京自如的均价每间2500元/月,100万*2500,自如需要每月的流动资金应该在30亿,每季度在100亿,一年可能达到500亿。先期垫付房东的钱从哪里来?做企业的不可能完全用自己的自有资金,多数要加杠杆,所以链家背后发行的企业债,P2P理财产品,产业基金(加杠杆)等操作是必须的,这部分自己产生的利息成本也需要租房者承担。

第二:在自如上看到月付,季付,年付的房租价格是不一样的,这背后是利息财务成本核算的结果,如果不是这些原因完全可以平价。高阶收购房源,加上资本成本,房租不涨就不正常。

第三:对于租房者,我交不起房租怎么办?自如合作的有分期,分期也就是借贷,借贷是有利息的,这部分成本也需要租房者承担。这里有一个问题,分期的资金哪里来的?渠道可能是多元的,银行,P2P理财,ABS债券,基金等,这些资金也是有成本的,而且经过分期公司过一手,也要加一点吧,到了租房手里综合利率没有低于10%的。

我们从以上几点就可以看出,收房涨10%,月付涨10%,分期涨10%,业务提成,管理成本,装修成本,这一套房下来涨的没有50%就算是少的。所以有人说,我爱我家低价收购房源,高阶出租是暴利,其实不是的。链家自如和我爱我家还想告诉大家,作为中介我要活下去“臣妾也是被逼的”。

所以有了一种说法,租房公司是最大的P2P平台,不知道这个事情大家闹明白没,P2P平台的客户是投资人和借款人,而二房东中介服务的是房东(投资人)和租客(借款方),如果说政府强制P2P平台要上银行资金存管,那么二房东中介平台就是私设资金池的裸奔,规模越大,资金池越大,经营不善倒闭,全军覆没。这里好的一点是房东的损失可能不会太大,因为房子还在,产权还在,而租客可能就欲哭无泪了,房东到时候要收回房子,房租只能再交一遍。杭州“鼎家”的爆仓已经给我们拉响了警报!

链家自如和我爱我家说:涨房租,臣妾也是被逼的~

现场的房东和租客排队等待解约


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打着打倒“中介”的口号,而平台本身就是一家中介,一旦这中介形成了垄断,那么遭殃的是两端客户:淘宝的商品已不再低价,商户赚的钱都冲了直通车;链家作为二手房和二房东中介,不仅推高了房价,还推涨了房租;滴滴垄断了市场后,出租车司机赚的钱少了,乘客打车花的钱却多了……

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好想写一个段子,可是才华有限。近10年的金融和互联网从业经历让我日益的认识到,资本从来都是嗜血的,这一点永不改变,消费者只能自求多福~

下次为大家解析链家金融帝国的成长史,从中介,到中融信担保,到理房通,到链家理财,再到链链金融,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