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縱橫交錯的樓中加樓模式,高峯時都能堵半個鐘才能出來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萬秀村的村民大多依靠集體經濟、經商或是務農為主。村民自建的房子多為三四層的獨棟樓國房,僅夠一家三代居住。由於萬秀村毗鄰市區、 出行便利,因此有不少的外來務工人員早已將目光投向這裡。

廣西南寧:縱橫交錯的樓中加樓模式,高峰時都能堵半個鍾才能出來​在1999年前後,有6000多名外來人口“紮根”萬秀村。到現在,紮根在萬秀村的外來人員越來越多。

廣西南寧:縱橫交錯的樓中加樓模式,高峰時都能堵半個鍾才能出來​萬秀村佔地約1200畝,轄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7.5萬人, 其中, 常住人口約4300人,流動人口約7萬人, 是南寧市流動人口最密集的城中村之一。

萬秀村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建成北湖農貿、北湖副食品批發等多家市場,集體經濟年收入約2300萬元。

流動人口的急劇增長,外來人員帶來的經濟收入,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從務農經商逐漸轉變為房屋出租,村民經濟收入靠收租變成了富翁,房主一夜變土豪成暴發戶。大大小小的樓房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握手樓”、“接吻樓”比比皆是。被城市所"裹挾”的萬秀村,開始成為外來務工經商人員的最佳落腳點,居住在此的流動人口逐年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到目前流動人口已經達到70000多人,其人口數量已經等同於一個小縣城。

廣西南寧:縱橫交錯的樓中加樓模式,高峰時都能堵半個鍾才能出來​密密麻麻的網線,高低平起,流動人口生活習慣了之後,到覺得沒有什麼大問題,當我看到這麼多網線的的時候,心裡在想有沒有安全隱患?萬一著火起來呢?消防設施又如何?不得而知。

每當上下高峰期時,各街小路都被電車,小車擠滿了密密麻麻的麻蜂窩,行人在人車爆滿的旁邊,停留了半個小時才能出得去。

萬秀村的小路很小,只要有空位的地方都被房東建起樓層,那就是所謂的樓中加樓的模式,地上很髒,到處都是垃圾堆的地方,早中晚餐時,隔壁的油煙味燻了過來,被嗆得咳不出。

棟挨棟的同時,光線不好,曬的衣服經常被隔壁炒的菜燻了過來,洗了的衣服相當於沒有洗。村內還有好幾大棟公寓樓房,十幾層的樓房,建設的地基到底有沒有存在安全隱患?也許只是為了多收點錢,不顧安危的建起樓中加樓。

用無人機拍攝的樓頂隨處可見,到處都是藍藍的頂蓬,空氣隨處可見很不流通,有的房屋內被高樓大廈的信號壟斷了屏蔽式。半夜的吵鬧聲,打喇叭的聲音,隨處都能聽見。

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固定的停車位,租戶很不滿,因此搬到了可固定停車位的地方,沒有停車位的你,每天早早起床挪車,半夜凌晨才能放一會的車。這會讓人很累。

所以,萬秀村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沒有停車位,光線不好,陽光照射不足。每次曬的衣服都被燻成酸筍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